梅竹

紫坛伉俪 梅竹共舞——吴震、曼伦解放壶

紫坛伉俪梅竹共舞——吴震、曼伦解放壶解放壶是紫砂收藏界对于1950至1965年,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这段时间宜兴生产...的紫砂壶的俗称。吴镇、谢曼伦夫妇就是此时涌现出的两位杰出的紫砂陶艺师。在宜兴紫砂壶艺界,吴震的壶以阳刚之美著称,曼伦的壶艺则蕴含阴柔之韵,两人珠联壁合,刚柔相济,比翼齐飞,梅竹共舞,是宜兴紫砂艺苑中一对才貌双全的紫坛伉俪。

[专家点评] 清石涛 梅竹双清图

[专家点评]清石涛梅竹双清图清石涛梅竹双清图(题跋)“梅竹双清图”纸本水墨,纵53.4厘米,横23.7厘米,藏辽宁省博物馆。石涛的花卉画正是如此。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出家为僧后名元济、或作原济,号石涛、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等。

[专家点评] 清初 黄杨木雕梅竹笔筒

[专家点评]清初黄杨木雕梅竹笔筒清初黄杨木雕梅竹笔筒高15厘米、口径10×7.5厘米,足径12×11厘米。黄杨木制,呈天然树干丛生状。竹根露楂,梅干有瘿节,嫩枝竹叶和盘枝梅花多为透雕而成。这件制于清代初期的梅竹笔筒,是取用一株多年生近根部的黄杨木段雕刻而成的,形态自然娇媚,是清代初期黄杨木雕刻中的精品。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彩梅竹喜鹊纹瓶

[专家点评]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梅竹喜鹊纹瓶这件粉彩瓶高32.7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14.1厘米。直口,长颈,扁圆形腹,圈足,外壁粉彩绘梅竹喜鹊图,外底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两只喜鹊悠闲地栖息于花枝间,构成一幅春回大地的风景图卷。喜鹊又称报喜鸟,梅与“眉”谐音,喜鹊登梅有“喜上眉梢”之吉祥喻意。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所创烧的珍贵彩瓷品种之一,雍正时期达到最高峰。此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祁石 梅竹砚屏

[专家点评]清祁石梅竹砚屏清祁石梅竹砚屏高24.3厘米(不连座),宽18.8厘米,厚1.5厘米。此砚屏利用石质不同的色彩层理,俏色雕出梅、竹、鸣禽等,色调十分自然,巧夺天工。屏坐为古币式,正是巧妙地利用布币作为四足。

[专家点评] 清 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

[专家点评]清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清紫檀百宝嵌梅竹双禽图笔筒,清宫旧藏。高13.1厘米,口径10.1厘米,底径9.5厘米。笔筒紫檀质,筒壁上以螺钿、染牙、孔雀石等镶嵌梅竹双禽图,梅花盛开,翠竹碧绿,色彩斑斓的鸟儿嬉戏于枝头,画面布局合理,图案简洁生动,意趣盎然。此笔筒在紫檀深沉的色地上施以五彩缤纷的百宝嵌工艺,鲜丽而不失雅致,紫檀与百宝嵌花鸟形成对比互衬,各种色泽与纹理的百宝镶嵌组合亦相映成趣。

揭密:梅兰芳的父亲梅竹芬到底是怎么死的?

梅家四代从事京剧艺术,从最早的同光十三绝之一梅巧玲,他的儿子梅竹芬、梅雨田,再到四大名旦梅兰芳,以及梅家最后一代从事京剧艺术的梅葆玖先生。每一代都为京剧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其中只有梅兰芳先生的父亲梅竹芬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26岁。梅竹芬关于梅竹芬的死,京城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梅竹芬像一条会潜水的鱼,一头扎了进去,因为此时的他已别无选择,只有这条胡同,是通往广和戏楼的唯一捷径。

为民族独立,为新中国,帮会大佬加入 ... ,儿子孙子和自己皆献身

但一家有三代烈士的,却是很罕见,安徽省凤阳县的梅家就是这样富有革命传奇,又都为新中国奉献了生命的英烈家庭。他们是梅子明、梅竹樵、梅福星祖、子、孙三人。罗炳辉昔年,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罗炳辉曾和谭震林说:根据地都能像梅竹樵一家,革命就会早日成功。梅子明未念过书,性情豪爽,爱交朋友,肯帮乡邻,好打抱不平。

「红潮」他是青帮大佬,他是 ... 特别党员,一门祖孙三代皆烈士

过去的岁月里,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不少人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而被人民...授予烈士光荣称号。但一家有三代烈士的,却是很罕见,安徽省凤阳县的梅家就是这样富有革命传奇,又都为新中国奉献了生命的英烈家庭。他们是梅子明、梅竹樵、梅福星祖、子、孙三人。罗炳辉昔年,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罗炳辉曾和谭震林说:根据地都能像梅竹樵一家,革命就会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