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神技天下奇 核雕神技天下奇明清时期,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小型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却富于创造性。明清时期的核雕流行于江浙、广东和山东地区。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蓝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间展尽了微雕艺人的神技。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艺人依杏核的形态与质地奏刀巧雕巧作,将八仙中蓝采和的面容神态、头上发髻及肩背的花篮和脚下的海浪纹雕镂得惟妙惟肖。
核雕:扬弃之物化为神奇工艺品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的皱皮最为错综复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2008上海鸿海一套清代12生肖及鱼虫核雕全串剔地阳雕人物,鱼虫,再以犀角镶嵌点睛,工艺精微,成交价达20.16万元。
把玩橄榄核雕文化 把玩橄榄核雕文化橄榄核雕核雕是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橄榄核雕目前已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2011上海嘉泰春拍,一串橄榄核雕十八罗汉手串,形象各异,成交价达到了50000元。如一件核雕《福寿三多》由上海陈彬(杉木)创作,根据我国传统的吉祥题材,用一颗畸形橄榄核雕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