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故事:光流五窍—僧福运 光流五窍—僧福运唐朝释福运,乃是代州总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体染有重病,长时间都没办法医好。于是他到清凉山去修行。身心不清净,却口若悬河的说法,为众人开示。可是当他世寿尽了以后,却堕落到三恶道中的畜生道,先是为牛,复堕为狗,一直到偿还宿世恶业才再转投人身。火燃烧的剧烈痛苦似无感觉,一下子他就安然逝去,可是在他往生之时,身上的五窍耳、鼻、口等处竟然射出了流动的光芒,一直射入云霄。
心通注经—刘谦之 心通注经—刘谦之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幺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清凉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由于精诚所致,有一天,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于是造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之于世。
文殊菩萨的故事:心通注经—刘谦之 心通注经—刘谦之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幺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
清凉山和清凉寺的传说 当南顶老爷发现自己的宝剑插在绣鞋内时,顿觉丢脸,一气之下,往南走了二百多里,占了一座不如清凉山这块风水宝地的南塔山。因仙镜清凉,清山绿水,树木参天,故名清凉山。有一年一位叫清凉的和尚云游到此,正好碰上洪水袭来,清凉和尚指挥众人跑上最高的山头躲避。人们为纪念清凉和尚,便把此山叫做清凉山,并在山顶修建了清凉寺,每年都要上山顶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