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

涉“笔”趣事

 涉“笔”趣事  毛笔是用来书写、绘画的一种传统文具。它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古代有关"笔"的故事也特别丰富。下面的几个故事就从不同侧面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古代清官能臣的赞颂。...

郗超简介 东晋时期开国功臣郗鉴之孙郗超生平

郗超,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大臣,是郗鉴之,书圣王羲之的夫人是他的亲姑姑。永和十二年,桓温任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郗超转为参军。郗超自十几岁入桓温幕府后,在长达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一直是桓温的主要幕僚。一个善于内务管理,一个长于权谋机变,郗超和王珣,无疑是桓温身边最得力的左臂右膀。

大笔如掾成语故事_成语“大笔如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原意指所用的笔有椽子那么巨大。比喻笔力雄健或大手笔之作。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王珣传》。东晋时,20岁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官的王珣,是宰相王异的孙子,他很有才华。有一次,官员们在一起开会议事,桓温想试一下他的才学,就派人偷偷拿走了他的发言稿,但王珣...

有关于谢混的轶事典故是什么样的 对于他的评价如何

谢混为给父兄报仇,竟剖开张猛胸膛,生食其肝脏。孝武帝对此很满意,但尚未来得及许婚,便遇弑身亡。后来,袁崧有意把女儿嫁给谢混。至义熙中,谢混始改之。固知晋、宋之际,于诗道起衰救敝,上摧孙、许,下开颜、谢,叔源为首功。谢混的祖父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官至太保,封庐陵郡公。谢混有两个兄长,分别是骠骑参军谢肇、建昌侯谢峻,与谢琰同时遇害。南朝宋建立后,公主降封东乡君,因“节义可嘉”,得以返回谢氏。

[专家点评] 东晋王珣 伯远帖

[专家点评]东晋王珣伯远帖此为东晋王珣的《伯远帖》,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绝交之后见人品

乡村生长,乡村工作,故名村姑。洛阳日报、晚报专栏作者。东晋时,王谢两大显赫家族世代通婚。谢安的侄女嫁给了王导的孙子王珣,女儿嫁给了王珣的弟弟,但夫妻感情都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