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释迦牟尼佛遇到艳遇-你对美色还放不下吗? 事情起源于前一年,佛陀拒绝娶摩甘蒂耶为妻所引起。一天中午,佛陀乞食完后,在回森林进食的路上,一祭火的婆罗门从对面走了过来。当婆罗门看见佛陀时,顿时被佛陀庄严英俊的相貌和高贵威仪举止惊呆了。老婆罗门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刚才和佛陀见面的地方,佛陀已不见了。婆罗门夫妇听了此断欲偈,当下见道证入了第三果。发现他摔成了重伤。佛陀便将钵交于阿难,搀扶着他进城,找到最好的外科医生泊车罗亚。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 故说,真实发出离心及菩提心,对学习大乘教法,具体到此处,对学习唯识义及三自性之染净因果观,实为必要前提。故此说出离心菩提心是学佛教证之必需前提,并且也是本文将要阐述之三自性中染净因果观,此一大乘唯识义理并希求正见修...根本保证。
谁主导因果 现在人讲求知欲,这是误导众生,因为求知是所知障,结果就是什么都不知。而印光大师《文钞》中多次的赞叹说,《安士全书》是讲因果最好的一部书,《感应篇汇编》是第二,《历史感应统记》则为第三。谈因果与转境界东北的崔居士事业做得很成功,在经济衰退之时,财源还继续不断增长,这个因素很多人不理解。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是因,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报。
往生极乐后不受恶业,违背因果论吗 这修行因心一旦接纳之后,是把阿弥陀佛全体的果实都接纳过来。同时阿赖耶识的恶业种子会枯萎,甚至完全消灭。具体地表述,就是由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在西方极乐世界,使一切恶业的种子全部解除。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在佛陀故去许多年以后,直到今天,众多的学者和僧侣,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寻觅佛陀教义的真谛,这当中也包括我吧,当然,我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学者,但在某一段时间里,我确实痴迷其中。缘起论是佛陀教义的基点,依照佛陀缘起说的观点,就要否定一个恒常实有的神我或者灵魂,但这样一来,承受业力果报的载体就没有了,佛教的“三法印”也难于统一。这显然是神我说,灵魂说的翻版,与佛陀的原教旨相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四品 业因果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全知无垢光尊者着上师索达吉堪布译第四品业因果佛说三有诸苦乐,由昔所积业产生。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终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全知无垢光尊者着上师索达吉堪布译梵语:玛哈善德紫大布占达哲德玛哈塔那玛藏语:竹巴钦波思涅昂素追瓦向达钦波汉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四品业因果业因果品分四:一、略说本体;二、广说自性;三、结尾;四、回向本品善根。
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 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在禅宗有一个公案,跟这个故事蛮接近的。阿赖耶识它不断的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的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