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记汉奸集团的雏型 汪伪 ... 的初始 汪记汉奸集团的雏型汪精卫本身是一个大党棍子,到了河内之后,他就开始搞起组织来了。后以“存心抗日”的罪名被日方攻击去职,又以私恨企图...害张群而为蒋介石所遗弃,由周佛海介绍他加入了汪记汉奸集团。那时汪精卫已派以周佛海为首的代表团,和以影佐少将为首的日本代表团秘密谈判《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为了给陈公博面子,才又派他代表汪方和日本海军的须贺彦次郎少将,密谈关于海南岛问题,使他和日本海军发生密切关系。
民国外交官赴日闯祸:黑道捞救 “高陶事件”的主角是34岁的高宗武,40岁的陶希圣在整个事件中充当的只是不由自主、随波逐流的一名配角。3月3日张群离职后由王宠惠继任,野心勃勃的高宗武直到晚年依然耿耿于怀。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正在上海治疗肺结核的高宗武,于7月14日回到南京,一度成为处理中日危机外交的首要人选。除此之外,他们还制定了被称为“渡边计划”的汪精卫出国及近卫首相发表宣言的详细日程。
庐山谈话会始末 庐山谈话会和中国抗战宣言的发表 庐山谈话之所以被称作庐山谈话是因为这份谈话是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庐山谈话是庐山谈话会的重要成果,这份文件可以说是中国的抗战宣言。第一期谈话会于7月16日至20日举行,实际出席者158人;第二期谈话会于7月28日至30日举行,实际出席者72人。原定8月15日前举行的第三期谈话会因抗战军事紧张而取消。第一期谈话会举行了两次大会和两个下午的分组会。蒋介石庐山抗日宣言正式发表后,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赞扬。
嘲讽陶希圣之联 大汉奸汪精卫有个亲信,叫陶希圣。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陶希圣曾作为汪精卫的密使往返于汪、蒋之间。>联中,“冯”指冯玉祥,“汪”指汪精卫,“蒋”指蒋介石,“国”指...,“共”指...,“日”指日本。当时,冯是坚决抗日的,汪是亲日的,蒋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抗日而暗地里则是随时准备与日本议和的。>这副对联,巧妙地刻画了陶希圣这个政治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
何兹全史语所的光辉岁月 >何兹全史语所的光辉岁月>史语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简称,1928年由傅斯年先生创办,中国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之一,至今还在学界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50巨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就是史语所学术成绩的见证。>何兹全加入时,正值抗战末期,史语所已经搬到偏僻的李庄———这也是史语所的一个传奇时代。在何兹全到达前两年,由于医药不足,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的两个女儿因病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