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越国贵族玉器鉴赏 鸿山越国贵族玉器鉴赏无锡鸿山战国贵族墓地经过两年时间的发掘,共出土了2000多件随葬器物,绝大多数为精美的成套(组)玉器、青瓷礼器和乐器,风格独特,年代考证大约为公元前4世纪,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以鸿山战国贵族墓出土玉玄鸟为例:2件呈鸡骨白,为南方地方玉质:1件为和田玉质(图11),有沁色,都小巧精致。可以看出越国玉器文化是江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结晶。
[专家点评] 清 青白玉"瓜瓞绵绵"玉佩 “瓜瓞绵绵”来源于《诗经》中的《绵》,其首句“绵绵瓜瓞”四字,成为一种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图画的名称。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传统的《绵绵瓜瓞》图式有两类,一类是瓜连藤蔓枝叶,另一类还加上蝴蝶、金龟、蜻蜓等昆虫图案,以蝴蝶为最多见,取蝶与瓞同音。尤为奇巧的是此玉分成三色,青、白、黄,又暗喻“福、禄、寿”,故虽为民间用玉,倒也殊为难得了。
[专家点评] 明 青白玉双龙纹鸡心佩 [专家点评]明青白玉双龙纹鸡心佩这件明代青白玉双龙纹鸡心佩长6.15厘米,宽4.2厘米,厚0.61厘米。青白玉,呈半透明状,局部带黄褐色皮,鸡心正面弧凸,上部中心出尖较长,表面饰细阴线勾云纹,转弯处有苍蝇脚出现。左下侧有一长吻小龙,四肢省略。器背龙身光素无纹,鸡心背面下凹,纹饰与正面略同。整器抛光较好,光泽强烈,雕琢风格带明代特征。
[专家点评] 清中期 青白玉描金堆彩山水人物瓶 [专家点评]清中期青白玉描金堆彩山水人物瓶这是一件清中期青白玉描金堆彩山水人物瓶。通体以一玉掏挖作瓶,玉质为匀净的青白玉,温润无瑕。通身为极细、极均匀的描金如意云纹,每朵云彩,大小粗细几乎一致。整件作品...精良,应该是清中期宫廷造办处的杰作。该器于2004年12月8日上海信仁拍卖公司拍卖,成交价为人民币528000元。
[专家点评] 清 青白玉荷叶形洗 [专家点评]清青白玉荷叶形洗清青白玉荷叶形洗,器高6.1厘米、宽12.4厘米、厚7.5厘米,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器为青白玉质,湿润光洁,表面留有大片褐黄色玉皮。一莲蓬隐现于器身,而三两根叶片柔软起伏,使整个器物刚柔相济、妙趣横生,成为荷叶形洗器物中之精品。以卷曲荷叶做成洗状容器,并不少见,平坦一点又可做成笔掭等。荷之高洁丰茂、亭亭玉立、临风摇曳,出淤泥而不染之种种风韵和品格历来受人喜爱。
[专家点评] 清十七世纪 青白玉云龙戏珠葫芦形笔掭 [专家点评]清十七世纪青白玉云龙戏珠葫芦形笔掭这件笔掭长15.4厘米,青白玉料,表面有光泽,局部有黄沁。器似剖开之葫芦,一侧浮雕一龙,双眼圆睁紧随火珠于云海之上。龙头与珠之间饰圆池,可盛水,另一边琢池呈浅洗。龙纹生动,琢磨精细,可作精美的陈设品。笔掭为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之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
[专家点评] 清 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 [专家点评]清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清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另面)清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另面)清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细部)清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细部)这件清和阗青白玉留皮套色透雕梅花佩,高4厘米,长3.5厘米,宽0.7厘米。
[专家点评] 明 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 [专家点评]明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青白玉镂空东升图环饰,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直径4.9厘米。纹饰相同但双兔的纹向相反。兔是玉器中常见的造型。《瑞应图记》中有“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的论述,可见兔在古代也是祥瑞之物。唐宋以后玉兔较前有所增多。这里所见的玉兔对牌,其玉质上乘。
首博展出的玉器证明,不受宠的嫔妃比不上得势的外戚 明代有一段著名的姐弟恋,女主角是万贵妃。十九岁的宫女万贞儿被派去照顾两岁的皇子朱见深。过了几年,说好的这件事,景泰帝反悔了,他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废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可想而知朱见深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这些日子里,都是万贞儿以保护者的姿态陪伴在朱见深的身边。童年的境遇,让成年后的朱见深也很懦弱,他在心理上非常依靠强悍的万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