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帝国和蒙古帝国啥关系?驸马爷篡位,抢了成吉思汗的江山!

提到帖木儿帝国,很多人就会想到这个国家很大,面积达到了460万平方公里。算是近亲,蒙古帝国的驸马爷!有一次,帖木儿与蒙古兵打了起来,结果腿被打折了,此后就变成了瘸子。随着年龄的增大,帖木儿认为只有和察合台皇族拉近关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通过祖父的关系,帖木儿娶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公主,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帖木儿帝国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女婿篡权的故事,曾经多次在历史上上演。

孙恩、卢循之乱

以此事件为导火索,东晋帝国末期,长达十二年的孙恩、卢循之乱拉开了帷幕。司马道子卧像相比之下,孙恩的起义伙伴卢循的家谱则更加显赫的多。"孙恩,卢循起义终于,孙恩等来了机会,司马道子父子横征暴敛,纵暴江左,"乐属"政策颁布之后,老百姓们不值暴晋久矣。孙恩、卢循起事后,其义军成员多为常年居住河海边的居民。孙恩、卢循起义图孙恩死后,卢循接过造反的大旗,以成"水仙"为名,继续

日本所绘的近代中国城市地图

一、近代早期日本官方测绘的中国城市地图日本自江户时代起就已发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测量术与地图文化,从测绘之精、刊印之良、运用之盛这三方面来评价,说它是西欧文化圈以外近代地图文化之「”又一极”亦不为过!文政四年(1821)伊能忠敬所制《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测制之精确、详密,曾令初期到访的西洋人士大为惊异,同一时期以「”江户图”为代表的城市地图绘制,也反映出前近代以来日本城市制图业的普及与发达。不过,日

四川绝版老照片,告诉你这里为什么是天府之国

张伯林美国地质学家1909年3月,张伯林来到四川,开始了一次为期两月的长途旅行。张柏林的四川行程:他沿长江过巫峡、奉节、云阳、万州,然后上岸从陆地穿越四川。▼途中经分水、梁平、大竹、渠县、南充、蓬溪、射洪、中江后到达灌县。▼又沿岷江经成都、郫县,彭山、乐山到达宜宾,再次进入长江。▼再经重庆、丰都、忠县,回到万州,最后顺原路沿长江返回武汉。这些珍贵的老照片都是他在这次旅行中拍摄到的老四川景象。

王莽是否是「 ”穿越者”有待考证,但他绝对是个唯物主义者

提起王莽,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穿越大佬”。诚然,王莽当时的政策确实不是当时的人们能够想出来的,与现在的一些政策都差不多。但是「”穿越”之事太匪夷所思了,所以王莽「”穿越者”的身份更多是网友们对他的「”戏称”。不过,王莽的另一个身份却是实打实的,唯物主义者。王莽王莽是唯物主义者?很多朋友会有疑问,怎么可能?其实,一件事就可以证明。当时的「”位面之子”刘秀还是个毛头小子,跟着姐夫邓晨去别人家做客,

中国十大最美博物馆之秦始皇兵马俑:中国人的平行世界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西安临潼的农民挖出了一个平行世界。1974年3月,一群人打井,他们挖开坚硬的夯土,意外发现了泥土烧的陶俑碎片。于是,秦帝国庞大的军队重现于世。公元前236年,时年24岁的嬴政横扫六国,建起一个统一的中国,这军队便是他引以为豪的功业,所以他死后也带了进去。这是个伟大的陵墓,仍见帝国的余威。这也是历史现场,平行世界一如千年前。

「通鉴中国1000年」之五十六:大汉帝国的治世名臣

刘揖没有儿子继承王位,一般来讲,如果朝廷不安排继任者,这个诸侯国是要被撤消的。这样淮阳国和梁国连成一片,成为黄河以南的一道屏障。这次刘恒有限度的采纳了贾谊的策略。其疆域基本包括了现在的泰山、菏泽、濮阳、开封、商丘、周口等地,一跃而成了横亘于帝国版土中枢之地的大国。最终积郁成疾,于次年去世,时年三十三岁。但担任这样的角色,势必不能为人情世故所干扰。

李鸿章之死:生不逢时,幸而有之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李鸿章之死导读: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梁启超

此人投降后,朱元璋告诉徐达一定要警惕,果然随后就反叛

面临失去后方危险的王保保,只得选择回援太原城与以逸待劳的明军进行决战。朱元璋一边同这两个元将书信联系,一边命令大军快速前进逼迫两人,试图迫使他们投降。徐达认为先易后难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明军损失,所以将目标定为了已是惊弓之鸟的李思齐。当张良臣投降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向徐达指出一定要警惕张良臣:此人有可能反复。见此情景,徐达命明军全力围攻庆阳城,可庆阳城城防坚固,体系完整,不是一时间就能攻破的。

普利策:不知疲倦的新闻巨人

拼命三郎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人家庭。因为与继父感情不和,17岁的普利策离家出走,加入了美国联邦军在法国招募的兵团,于1864年秋随同一群欧洲...乘船到了美国波士顿。战争结束后,普利策辗转来到圣路易斯。1868年底他总算触摸到了此后他生命中的主题——新闻,成了《西方邮报》的一名记者。瘦弱的普利策是拼命三郎。他每天不知疲倦地从上午10点干到次日凌晨2点,很快将《西方邮报》变成了揭露社会弊病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