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马偕简介 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公元1844年-公元1901年),汉名偕睿理,台湾人以「黑须番」称之。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牛津群的小村落,马偕少年曾听闻英国宣教师宾威廉(Rev.William C.Burns) 牧师讲述在厦门传教情形,内...
马偕简介
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公元1844年-公元1901年),汉名偕睿理,台湾人以「黑须番」称之。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牛津群的小村落,马偕少年曾听闻英国宣教师宾威廉(Rev.William C.Burns) 牧师讲述在厦门传教情形,内心深受感动。
公元1855年就读多伦多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数年小学教师。公元1866年进诺士学院(Knox college)就读。公元1867年,转往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就读,公元1870年毕,九月向加拿大长老教会总会海外宣教委员提出申请成为海外宣教师,受命和英国长老教会合作,但在厦门、汕头及台湾三个选择中,他选择来台湾。
公元1871年11月启程前往台湾,其在回忆中记述「我没有原先计划,但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把我拉到『美丽岛』」,于是他成为加拿大长老教会首任海外宣教士。公元1872年,马偕与英国长老教会宣教师李庥会面,李庥告知台湾北宣教事业尚未有基础,于是「决定在北台湾定居」,后抵淡水,以淡水为据点,进行长达30年的宣教活动。
马偕陆续在台湾北部进行布道、并建立教育、医疗等设施,就他在多伦多及纽约所受的短期医学训练从事医疗传道,包括免费提供「白药水」(医治疟疾的特效药金鸡纳霜加柠檬汁调制而成),及拔牙,据其所述「往往我们旅行到乡间时,即先在空地或寺庙台阶上唱一、二首圣诗,然后替人拔牙,继而开始讲道。病人常站立不动,等牙被拔出后,牙即被置于他们的掌上,如果我们保留了他们的牙齿,则将引起怀疑,我常在一小时内拔取一百颗牙齿,自一八七三年以来,我亲手拔起了二万一千颗以上的牙齿。」,公元1879年,马偕在美国底特律马偕船长遗孀捐助三千美金的协助下,创办沪尾偕医馆,此为今日马偕医院之前身,亦台湾北部新式医学发展的滥觞。马偕在台湾藉由医疗方式执行宣教活动,深入本地。
马偕热爱台湾,来台五个月就能以台语讲道,第三年编「中西字典」(6664个汉字,后增补为9451字),公元1878年娶台湾人为妻,其妻张聪明(五股坑人),充份运用台湾当地人的人脉和语言优势,培养台湾当地传教士,于公元1882年,马偕获得家乡牛津郡人士赠金,在台创立「理学堂大书院」( Oxford College牛津学堂),做为本地传教师的培育学校;另外,两年后,又在牛津学堂之邻近处兴建「淡水女学堂」,教导识字、阅读、歌唱圣经史和圣经教义问答等课程,使台湾社会中的妇女地位提升,更由女子教育培养不少本地女性宣教师。此两学堂,为北台新式教育的开端。学堂采西方教育方式的理念,除宣扬圣经教义、相关神学思想,亦教授天文、地理、医学、地质、植物、矿物、历史和伦理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从宣教、医疗到教育,马偕完成身为宣教师志业的社会实践;同时,其所引进的人文教育、和宗教理念的精神素养,至今仍在台湾流传着,而其科学科目的的教授亦开启了台湾现代科学教育新的一页。
马偕早期宣教(公元1872年-公元1878年)以淡水河、新店溪及和基隆河沿岸为主,后期(公元1886年-公元1891年)才前往苏澳、宜兰扩展,向南到苗栗、公馆一带,在台期间,设立教会60间,本地籍传道师60人,本地籍牧师 2人,1885年封立严清华和陈火(荣辉)为牧师,本地女宣道妇24名,陪餐者1738人,受洗者2633人,诊所60处。公元1901年,马偕因喉癌去世于淡水,年五十八岁。
马偕在淡水时代,正是淡水港由极盛到没落时代,马偕早年传教被当地人奚落及泼粪驱赶,数度在刀下余生,也曾因传教与办学遭清廷查禁;台湾割让日本初期,台湾和日本双方诬指马偕通敌,目前相关马偕研究(Mackay Study )一词乃是在公元1988年由赖永祥教授提出)集中宣教、医疗和教育三方面,公元2001年,马偕博士逝世百周年时,在马偕大雕像前举行追思礼拜,会中郭哲道镇长在陈俊宏先生牵线下,与其博士的故乡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群郡结为姐妹市,颁给偕约翰博士( 马偕博士之孙)为淡水镇永久荣誉镇民,更宣布马偕逝世6月2日当天订为「马偕日」,这是全台第一个以外国人所订定的纪念日。是为了纪念马偕一生对台湾所做的贡献,使人们记得并继续实践马偕对台湾的爱。
【撰写者】
聂雅婷(长荣大学专任助理教授)
【参考文献】
1. 马偕,《台湾六记》,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60。
2. 马偕,《福尔摩沙纪事:马偕台湾回忆录》,台北:前卫,2007。
3.陈宏文,《马偕博士日记》,台北:人光,1996。
4.Marian Keith着,蔡岱安,陈俊宏编注,马偕着,《黑须番》台北:前卫,2003。
5.郑仰恩编,《宣传心,台湾情— 马偕小传》台南:人光,2001。
6.林昌华编著,《来自遥远福尔摩沙》,台北:日创社,2006。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