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杜牧护佛无心插柳

在安徽池州旅游景点的导游词里,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在84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杜牧对九华山刚兴起的寺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后来九华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循着这条线索,我找了不少资料,想搞清楚杜牧是怎样保护九华山佛寺的。有意思的是,随着阅读的增多,我越来越觉得杜牧“护佛”是个巧合。唐武宗(841-846年在位)为什么要灭佛呢?首先是因为武宗老儿怕死,像秦始皇一样,想长命百岁。他笃信道教,过分依赖于道士们的灵丹妙药。其次是因为唐朝兴佛之后,各地寺庙如雨后春笋,僧尼人数骤增,加上寺庙享有特权,如寺庙可以拥有并扩充其庄园,免于徭役,这样势必妨害国家财政。一边是寺庙经济繁荣,一边是国库浅薄,朝廷必然出拳打击,削减寺庙的势力。只是武宗做得决绝了。武宗一上台,就开始有预谋、有计划地进行“灭佛”活动。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新年伊始,武宗召集各路道士,弘扬道法,拓展道场。在许多场合,武宗赐紫衣予道士们,却不许高僧大德披挂紫衣,按今天的话来讲,这是一种表态。会昌二年初春,武宗敕令遣散非注册僧尼,不许他们身边拥有童子沙弥。紧接着,武宗又敕令还俗僧尼不得返回寺庙;非注册僧尼,一不准进住寺庙,二不准驻留京城。对僧尼进城,官府盘查严密,如果不能详细说出或证明其身份,一律逮捕。会昌四年三月,武宗敕令,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必须停止供养佛牙、佛骨,若有违反,严惩不贷。许多僧尼在没有田产、供养等情况下,不得不自行逃亡,还有许多寺庙被官府捣毁。武宗诞辰之日,不许僧尼在街市行走,不许僧尼客串它寺,如有外出,必须在暮钟未响之前归寺,否则严惩不贷。会昌五年,武宗敕令大批僧尼还俗,敢有违抗, ... 无赦。继而发起全国性的大举毁寺运动,共拆除寺庙4600余座,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并成为纳税人,没收寺庙田地达万顷之多……唐代寺庙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武宗灭佛炽烈之际,杜牧正任池州刺史。虽然山高皇帝远,但持续几年的灭佛大火一样烧到了九华山佛教圣地,但九华山的佛寺并没有遭到毁灭,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杜牧的性情和历史巧合所致,并非他的主观行为。杜牧生性风流,有许多诗歌为证,无须一一列举。他到池州任上,正值不惑之年,但声色爱好未改,据说杜荀鹤即是他的私生子,至今有众多杜氏后裔在池州繁衍生息。杜牧初来乍到,少不了官场和文场上的应酬,哪有精力和时间去及时落实皇帝灭佛的政策。等他应酬得差不多了,辖内却发生了罕见的旱灾、饥荒,时在会昌五年七月。因粮食储备不足,饥荒严重,民不聊生,官府却又无能为力。老百姓只好求菩萨保佑,神明却未能显灵。为了社会稳定,杜牧不得不按下手头的诏令,他亲赴重灾区木瓜山,触景生情,一气写下《祭木瓜神文》,帮助老百姓祈求风雨:维会昌六年,岁次景寅,某月某日,某官敬告于木瓜山之神。惟神聪明格天,能降云雨,郡有灾旱,必能救之,前后刺史,祈无不应。去岁七月,苗将萎死,祷神之际,甘雨随至,槁然凶岁,化为丰年。仰神之灵,感神之德,愿新祠宇,以崇祭祀。今易卑庳,变为华敞,正位南面,庙貌严整。风雷云雨,师伯必备,侍卫旗戟,罗列森然。惟神系云在襟,贮雨在缶,视人如子,渴即与之。不容凶邪,不降疾疫。千万年间,使池之人,敬仰不怠。伏惟尚飨!至于杜牧祈雨结果如何,未知。无巧不成书。由于武宗长期服食老道们炼出来的灵丹妙药,元气大损,病入膏肓,就连会昌六年(846)的新年朝会,都因为他病重而没有照常举行。而道士们是这样告诉武宗的:吾皇生病乃因名“瀍”从“水”,与大唐崇尚土德不合,如果改名为“炎”,即可禳灾祛祸。不过,刚改名12天,武宗就一命呜呼了,他的灭佛政策被后继者中止了。所以,九华山佛教寺庙未在“会昌法难”中毁灭,恐怕并非杜牧主观愿望,但客观事实却成就了杜牧的声名,让池州人眷眷地记着他的好。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杜牧护佛无心插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玄机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至于是不是赞美项羽的诗词没什么稀奇,不过看到古人翻来覆去的写项羽该不该渡不渡江倒是挺有意思。有人赞扬项羽有气节宁死不渡江,又有人说项羽你傻呀为什么不渡江。还有人说,你以为项羽真傻呀,他其实什么都想到了,所以不能渡江。古人的咏史诗经常为了博眼球而作翻案文章,不同的诗人吟咏历史人物时,常常写出不同角度的历史观,读一读也挺有意思。一、李清照的赞扬:生当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中国历史上2次著名的「 ”灭佛”事件,你知道吗?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儒释道"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打统治思想,其中的"释"即佛教是唯一一个外来文化。还有就是和统治阶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确立,在中国作为统治者是不会支持一个宗教骑在他们头上的。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小城,1195年前就有韩国人修建的寺庙

    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一座城市,就是山东的荣成。在荣成的石岛有一座小山,名字叫赤山,跟韩国就有着莫大的关系。赤山所在的石岛,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赤山法华院是胶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始建于唐朝时的公元824年,距今已有1195年,不过修建这座寺庙的却是一位新罗人,也就是现在的韩国人。现在的赤山法华院是1989年建成的,也是我国唯一一座连接中、日、韩三国友谊的寺院。

  8. 「 ”小李杜”中的杜牧为何对前辈诗人白居易耿耿于怀?

    杜牧是晚唐时期诗人的杰出代表,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而我们大诗人白居易呢,与他们都有点渊源,其中有点蹊跷的是,白居易很欣赏后生李商隐,甚至有来生给李商隐做「”儿子”的荒唐之念。而作为晚辈的杜牧一直对白居易耿耿于怀,难道是为了白居易在自己和李商隐之间厚此薄彼吗?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01白居易曾作诗讽刺杜牧的爷爷杜佑说起杜佑,那可是中唐时期朝廷的大腕级人物,为大唐帝国的延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一

  9. 「 ”誉满天下”与「 ”谤满天下”,谈谈大唐六朝名臣李德裕

    引言「”幼有壮志,苦心力学”,门荫入仕,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与「”牛李党争”纠缠不清,集清名与污名于一身的大唐名相李德裕。李商隐称他为「”万古良相”,叶梦得赞他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梁启超誉他为我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可谓清名标史。唐宪宗时,李德裕补任校书郎,后因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为避嫌而到藩镇任职。父亲去世五年后,他才回朝任监察御史。唐穆宗时,李德裕任翰林学

  10. 李白、杜甫、李贺、杜牧,唐朝四大诗人之间的亲戚关系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混唐诗的人,绕不过两个姓氏,「”李”和「”杜”前有「”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有「”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李白,李商隐,李贺三人则组成了一个新IP,「”诗中三李”。这五个人站在一起,基本上就是语文课本背诵科目的半壁江山了。我们都知道这五个人牛逼,却不知道李白、杜甫、李贺、杜牧,4人之间存在着八个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杜甫和杜牧的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杜周的后人在魏晋时

随机推荐

  1. 我的学佛因缘和感应

    我的学佛因缘和感应我的父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在我七岁时,带著全家在慧明法师座下皈依三宝。可能是我想看的心非常强烈,佛菩萨真是有感则有应,不多久在宝通禅寺有个通宵念佛庆祝佛诞的法会,我也参加了。我学佛的因缘与过程可以用‘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与‘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两句话来形容。我一定要珍惜这样好的因缘,努力修行,求生净土,一生成佛,这样才能回馈我今生遇到的一切善缘与善知识。

  2. 夏侯惇真实武力值究竟如何?怪不得曹操如此看重他

    若不是得益于三国演义对于其变成独眼的过程过于渲染,或许夏侯惇依然是历史之中默默无闻的一个配角。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在历史方面,夏侯惇则与演义之中相反,具《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记载此次会战:留惇守濮阳。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可以看出夏侯惇在历史上并不以谋略与武力见长,最起码武力方面是夏侯惇的弱项远不如演义之中所说那般猛勇。

  3. 破六韩拔陵是谁?破六韩拔陵简介

    破六韩拔陵是谁?破六韩拔陵简介  破六韩拔陵姓“破六韩”,名“拔陵”,匈奴族人,早年匈奴右谷蠡王潘六奚投奔北魏,并死于该国,于是其子孙就以“潘六奚”为姓氏,后人因讹传误写,变成了“破六韩...

  4. 枇杷的功效与作用、枇杷食用禁忌

    枇杷的功效与作用、枇杷食用禁忌枇杷的功效与作用每年5到6月间,枇杷成熟,与樱桃、梅子并称为“三友”。枇杷果的功效与作用枇杷果的营养价值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与作用。

  5. 梦见抓到鸟

    周公解梦梦见抓到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抓到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称体载衣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èntǐcáiyī【解释】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出处】《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例子】【相关】百度“称体载衣”

  7. 梦见遗弃_周公解梦梦到遗弃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遗弃好不好

    做梦梦见遗弃好不好?梦见遗弃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遗弃的详细解说吧。女人梦见遗弃了世俗生活,意味着日子幸福、富裕。未婚男子梦见脱了俗,会娶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为妻。犯人梦见脱离了红尘,服刑期会延长。病人梦见脱离了世俗,会卧床不起,忍受病痛的折磨。梦见微笑_周公解梦梦到微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微笑好不好商人梦见脱了俗,生意会发财。

  8. 梦见自己愤怒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愤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愤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老师站在讲台上是什么意思 代表什么 好不好 有什么征兆

    梦见谷粒饱满的稻田梦见畅通无阻地通过了检票口梦见成立新的办公室梦见自己当了狩猎场的官吏梦见购买木材梦见和好友在酒店或旅馆里梦中的讲台,代表的是成绩与目标。梦见讲台,说明你内心之中对自己的学业要求较高。梦见老师站在讲台上,表明你的学习成绩会稳步提高。有一次做梦,我梦见自己终于成为一名老师,我站在讲台上,从容地给学生讲课,当时的我真是太高兴了。梦见自己站在讲台上,预言你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10. 【理诉】的意思是什么?【理诉】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理诉」在《汉语大词典》第5642页第4卷574理诉lǐsù1.申诉;控告。《唐律疏议斗讼邀车驾挝鼓诉事不实》:「车驾行幸,在路邀驾申诉,及于魏阙之下,挝鼓以求上闻……谓上文以理诉不实,得杖八十。」宋·洪迈《夷坚辛志刘和尚犬》:「我是庵内刘和尚之母……被儿打詈,思之闷绝,无处理诉,已自投溺于池。」2.审理诉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