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杜牧护佛无心插柳

在安徽池州旅游景点的导游词里,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在84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杜牧对九华山刚兴起的寺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后来九华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循着这条线索,我找了不少资料,想搞清楚杜牧是怎样保护九华山佛寺的。有意思的是,随着阅读的增多,我越来越觉得杜牧“护佛”是个巧合。唐武宗(841-846年在位)为什么要灭佛呢?首先是因为武宗老儿怕死,像秦始皇一样,想长命百岁。他笃信道教,过分依赖于道士们的灵丹妙药。其次是因为唐朝兴佛之后,各地寺庙如雨后春笋,僧尼人数骤增,加上寺庙享有特权,如寺庙可以拥有并扩充其庄园,免于徭役,这样势必妨害国家财政。一边是寺庙经济繁荣,一边是国库浅薄,朝廷必然出拳打击,削减寺庙的势力。只是武宗做得决绝了。武宗一上台,就开始有预谋、有计划地进行“灭佛”活动。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新年伊始,武宗召集各路道士,弘扬道法,拓展道场。在许多场合,武宗赐紫衣予道士们,却不许高僧大德披挂紫衣,按今天的话来讲,这是一种表态。会昌二年初春,武宗敕令遣散非注册僧尼,不许他们身边拥有童子沙弥。紧接着,武宗又敕令还俗僧尼不得返回寺庙;非注册僧尼,一不准进住寺庙,二不准驻留京城。对僧尼进城,官府盘查严密,如果不能详细说出或证明其身份,一律逮捕。会昌四年三月,武宗敕令,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必须停止供养佛牙、佛骨,若有违反,严惩不贷。许多僧尼在没有田产、供养等情况下,不得不自行逃亡,还有许多寺庙被官府捣毁。武宗诞辰之日,不许僧尼在街市行走,不许僧尼客串它寺,如有外出,必须在暮钟未响之前归寺,否则严惩不贷。会昌五年,武宗敕令大批僧尼还俗,敢有违抗, ... 无赦。继而发起全国性的大举毁寺运动,共拆除寺庙4600余座,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并成为纳税人,没收寺庙田地达万顷之多……唐代寺庙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武宗灭佛炽烈之际,杜牧正任池州刺史。虽然山高皇帝远,但持续几年的灭佛大火一样烧到了九华山佛教圣地,但九华山的佛寺并没有遭到毁灭,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杜牧的性情和历史巧合所致,并非他的主观行为。杜牧生性风流,有许多诗歌为证,无须一一列举。他到池州任上,正值不惑之年,但声色爱好未改,据说杜荀鹤即是他的私生子,至今有众多杜氏后裔在池州繁衍生息。杜牧初来乍到,少不了官场和文场上的应酬,哪有精力和时间去及时落实皇帝灭佛的政策。等他应酬得差不多了,辖内却发生了罕见的旱灾、饥荒,时在会昌五年七月。因粮食储备不足,饥荒严重,民不聊生,官府却又无能为力。老百姓只好求菩萨保佑,神明却未能显灵。为了社会稳定,杜牧不得不按下手头的诏令,他亲赴重灾区木瓜山,触景生情,一气写下《祭木瓜神文》,帮助老百姓祈求风雨:维会昌六年,岁次景寅,某月某日,某官敬告于木瓜山之神。惟神聪明格天,能降云雨,郡有灾旱,必能救之,前后刺史,祈无不应。去岁七月,苗将萎死,祷神之际,甘雨随至,槁然凶岁,化为丰年。仰神之灵,感神之德,愿新祠宇,以崇祭祀。今易卑庳,变为华敞,正位南面,庙貌严整。风雷云雨,师伯必备,侍卫旗戟,罗列森然。惟神系云在襟,贮雨在缶,视人如子,渴即与之。不容凶邪,不降疾疫。千万年间,使池之人,敬仰不怠。伏惟尚飨!至于杜牧祈雨结果如何,未知。无巧不成书。由于武宗长期服食老道们炼出来的灵丹妙药,元气大损,病入膏肓,就连会昌六年(846)的新年朝会,都因为他病重而没有照常举行。而道士们是这样告诉武宗的:吾皇生病乃因名“瀍”从“水”,与大唐崇尚土德不合,如果改名为“炎”,即可禳灾祛祸。不过,刚改名12天,武宗就一命呜呼了,他的灭佛政策被后继者中止了。所以,九华山佛教寺庙未在“会昌法难”中毁灭,恐怕并非杜牧主观愿望,但客观事实却成就了杜牧的声名,让池州人眷眷地记着他的好。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杜牧护佛无心插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玄机

    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至于是不是赞美项羽的诗词没什么稀奇,不过看到古人翻来覆去的写项羽该不该渡不渡江倒是挺有意思。有人赞扬项羽有气节宁死不渡江,又有人说项羽你傻呀为什么不渡江。还有人说,你以为项羽真傻呀,他其实什么都想到了,所以不能渡江。古人的咏史诗经常为了博眼球而作翻案文章,不同的诗人吟咏历史人物时,常常写出不同角度的历史观,读一读也挺有意思。一、李清照的赞扬:生当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中国历史上2次著名的「 ”灭佛”事件,你知道吗?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儒释道"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打统治思想,其中的"释"即佛教是唯一一个外来文化。还有就是和统治阶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确立,在中国作为统治者是不会支持一个宗教骑在他们头上的。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小城,1195年前就有韩国人修建的寺庙

    我国距离韩国最近的一座城市,就是山东的荣成。在荣成的石岛有一座小山,名字叫赤山,跟韩国就有着莫大的关系。赤山所在的石岛,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渔港。赤山法华院是胶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始建于唐朝时的公元824年,距今已有1195年,不过修建这座寺庙的却是一位新罗人,也就是现在的韩国人。现在的赤山法华院是1989年建成的,也是我国唯一一座连接中、日、韩三国友谊的寺院。

  8. 「 ”小李杜”中的杜牧为何对前辈诗人白居易耿耿于怀?

    杜牧是晚唐时期诗人的杰出代表,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而我们大诗人白居易呢,与他们都有点渊源,其中有点蹊跷的是,白居易很欣赏后生李商隐,甚至有来生给李商隐做「”儿子”的荒唐之念。而作为晚辈的杜牧一直对白居易耿耿于怀,难道是为了白居易在自己和李商隐之间厚此薄彼吗?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01白居易曾作诗讽刺杜牧的爷爷杜佑说起杜佑,那可是中唐时期朝廷的大腕级人物,为大唐帝国的延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一

  9. 「 ”誉满天下”与「 ”谤满天下”,谈谈大唐六朝名臣李德裕

    引言「”幼有壮志,苦心力学”,门荫入仕,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一生仕途跌宕起伏,与「”牛李党争”纠缠不清,集清名与污名于一身的大唐名相李德裕。李商隐称他为「”万古良相”,叶梦得赞他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梁启超誉他为我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可谓清名标史。唐宪宗时,李德裕补任校书郎,后因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为避嫌而到藩镇任职。父亲去世五年后,他才回朝任监察御史。唐穆宗时,李德裕任翰林学

  10. 李白、杜甫、李贺、杜牧,唐朝四大诗人之间的亲戚关系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混唐诗的人,绕不过两个姓氏,「”李”和「”杜”前有「”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有「”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李白,李商隐,李贺三人则组成了一个新IP,「”诗中三李”。这五个人站在一起,基本上就是语文课本背诵科目的半壁江山了。我们都知道这五个人牛逼,却不知道李白、杜甫、李贺、杜牧,4人之间存在着八个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杜甫和杜牧的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杜周的后人在魏晋时

随机推荐

  1. 一日厂长

    韩国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实行了这一独特的管理制度,即让职工轮流当厂长管理厂务。一日厂长和真正的厂长一样,拥有处理公务的权力。当一日厂长对工人有批评意见时,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记上,并让各部门的员工收阅。这个工厂实行“一日厂长制”后,大部分干过“厂长”的职工,工厂的向心力增强。工厂管理成效显著。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两者越一致管理效果就越好。

  2. 梦见亲人团聚是什么意思 感情会出现较大变化

    本命年的人梦见亲人团聚,意味着喜气洋洋、慎防乐极生悲,慎防官司。恋爱中的人梦见亲人团聚,说明掌握时机求婚或有结果,婚姻可成。怀孕的人梦见亲人团聚,预示生女,忌动土,预防流产。出行的人梦见亲人团聚,建议如期出发,大吉。单身人士梦见亲人团聚,恋情重新变得活跃,会有新的恋爱机缘出现。

  3. 民国初年北京 ... 颁布《 ... 法》

    ...法1912年12月15日,北京...颁布...法,共17条。战争之际,要塞、海军港、船受包围或攻击时可临时宣布...。遇有非常事变须...时,应呈请大总统发布。在...地域内,司令官有权执行一些事件,但因其执行所生的损害,不得请求赔偿。引起...的事情终止时,应立即宣告...解除。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4. 拜年祝福语_狗年大年初六拜年祝福语2018_拜年祝福

    狗年大年初六拜年祝福语2018大年初六到了,给你拜年啦!大年初六祝福最灵验,看过之后笑开颜。祝大年初六幸福享团圆!大年初六,烦恼统统滚蛋。大年初六到,幸福到,甜甜蜜蜜祝福到。祝你狗年大吉大利。

  5. 洛水女神宓妃——中国神话

    宓妃,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溺死于洛水,遂为神。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黄河水神河伯之妻,羿射伤河伯后,宓妃与羿结合。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宓妃原是伏羲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气愤,将宓妃解救出深宫,回到有洛氏中间,并与宓妃产生了爱情。后来,为表彰他们,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虽然宓妃美艳无比,但她的遭遇却非常不幸。

  6. 汪姓分布_姓名测试

    钟姓起源钟姓的起源_姓名测试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两省,大约占汪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江苏、江西、云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29%的汪姓人口。全国形成以安徽为中心沿长江向四周逐步递减的汪姓分布特征。

  7. 2017个性签名说说心情经典-感人的情话

    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8. 夜宵吃饱又不会长胖的食品

    然而,夜宵怎样才能吃得饱又不会造成肥胖呢?红豆粥红豆中含有的石堿酸成分能促进大肠蠕动,增加排尿,减少便秘,帮助清除下身脂肪。

  9. 梦见门铃

    周公解梦梦见门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门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见猎心喜成语故事_成语“见猎心喜”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见猎心喜 【拼音】jiànlièxīnxǐ 【解释】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成语故事】 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他从小聪明青年时代在西京洛阳讲学,非常有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