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请让我拉着你的手

佛陀,请让我拉着你的手 就是这双脚,赤足行走在2500年前的印度大地上,整整49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也无论在山林还是旷野,更无论是豪华的宫殿与漏雨的茅檐下,凡是这双脚驻足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熄灭烦恼、净化生命、圆满人生的智慧与慈悲,留下了代代相传的尊崇与怀思,留下了……留下了…… 阳光透过林中的密叶,轻轻地铺洒在这条长满青草的泥土路上。林中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起又落下,小鸟的叽鸣象是整个融入这寂静般,非但不让人感觉聒噪,倒略添几分肃寂与安宁。一位老者倚靠在一棵大树旁,双手捧着一个瓦钵,慢慢地品饮这林中的泉水,神态专注安详,满怀喜悦与感激。旁边一位年轻的比丘已用青草铺就了一片可以临时打坐或者休息的平地。年轻比丘接过长者手中的钵,轻轻地包好。然后搀扶起老者,到铺好的草地中坐下。 “阿难,你也坐下歇歇吧。这一路多亏了你的照顾,不然不知道还要在路上耽搁多久才能到达拘尸那城呀。” “世尊,您年事已高,实在是不适合再做长途的跋涉了。况且您无论走到哪里,总有那麽多的人来问候您或者向您求教,您都不知疲倦地予以接待和解答,教给他们熄灭烦恼、清凉内心的 ... ,或者让他们在灭苦之道上更益增进。看到您这样辛苦,我实在觉得有负师兄们的委托,未能很好地照顾您。” 长者微微含笑,伸出绵软光润的手抚摩在阿难的头顶,然后用手指指双脚,“阿难,这双脚现在还有力量支撑我行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哪一天当他们与泥土融为一体的时候,就是我该彻底歇下来的时候,你不用过分担心的。阿难。” 就是这双脚,赤足行走在2500年前的印度大地上,整整49年,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也无论在山林还是旷野,更无论是豪华的宫殿与漏雨的茅檐下,凡是这双脚驻足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熄灭烦恼、净化生命、圆满人生的智慧与慈悲,留下了代代相传的尊崇与怀思,留下了……留下了…… 曾几何时,这双脚被包裹了金身,成为弥漫虔诚的香火熏染的圣物!又曾几何时,这位慈悲智慧、安详喜悦的长者被变成金、石、土、木的雕像,成为惩恶赐福的神圣!!曾几何时,这位长者的睿智的灭苦之道被装点成金碧辉煌的文字圣殿而接受最恭敬的礼拜与供养却鲜少践行!!!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盛者必衰,生者还灭”。难道一代圣教的示迹就这样“现身说法”了吗? 不! 现在是到了脱下佛陀金装外衣的时候了。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金碧辉煌的莲花法座之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雕刻印刷精美的文字中、绘画中、唱诵中、礼拜中、崇敬中……迷失中……! 让佛陀走回人间。 让佛陀面对现实。 让佛陀深入人心。 当我们向佛陀提出种种现实或不现实的要求时,也让我们自己从虚空中落下脚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静静地省察自己,让自己的心安住。然后再来聆听法音: “阿难,你看过那些采集青藤的人吗?” “是的,世尊,我见过。” “那些采来青藤的人会怎样使用他们手中的青藤呢?” “世尊,那些采来青藤的人,有的从根用起,有的从顶端用起,有的从中间用起,还有的把整根青藤连起来用。不管他们从那里用起,都充分利用了青藤的利益。” “阿难,你说的对。就像采藤的人一样,追求生命解脱与圆满的人也一样运用他们心中掌握的法。有人因为感受到生命普遍存在的痛苦而实践法(苦谛);有人因为仰慕生命本具的彻底解脱而实践法;有人因为了知痛苦之因而渴望根除它们而实践法;有人因为向往出离与喜欢出世而践行法。阿难,就如那些采藤者无论从那里开始使用他们手中的藤一样,践行法的人也一样,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也无论从那里下手,只要他们认真地践行他们所掌握的法,他们也一定会享受由于践行法而带来的利益。” “世尊,我明白了。按我所思,您所讲的法,它不是一个虚浮空洞的理论,也不是用来装点自己头脑的单纯的知识,它应该是一种最迫切的,人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需要,只要一颗心对自己的存在还存有疑惑而不能安宁,这颗心就需要用法水来浇润的。” “阿难,你已经开始在法中成长了。我真替你高兴。阿难,你看看这个世间吧,人们不分肤色、种族,国界、信仰,也不论老少男女,更不分贵贱贤愚,他们普遍的承受着诸苦的折磨。与亲爱的人分离,与厌憎的人会聚,疾病与衰老的折磨,面临*******的恐惧,愿求的不能满足;无情的水火会吞噬人们的财产,战乱纷争又让多少家庭流离失所,疾疫灾难无所逃避。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真是太苦了。” “世尊,我知道了。这就是您不停地行走的原因吧。您是想用您体证的灭苦之法来帮助深陷痛苦之中的人们呀。” “是的。阿难。不单是我,象舍利弗,大迦叶等其他弟子们,也一样四处周游教化,帮助那些还沉沦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的人。有一天,当你在你的内心完全见证了这些法理之后,你也会踏上这条行走之道的。阿难,要了解痛苦的表象是人人共同的,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也是由于共同的‘执我为真,执法实有’而形成的,所以熄灭痛苦的 ... 也一定是人人可行的。苦灭之后享受生命本身的寂灭与圆满更是每个生命应该拥有的权利呀”。 微风屏住了呼吸,惟恐会吹散了这轻柔的对话,鸟儿们自觉地围拢在师徒头顶的枝梢上,动物们被这美妙的谈话所吸引,围聚在大树的四周。他们全听懂了,享受生命本身的自在安详是每个生命本有不失的权利,人人可行。这位被人尊称为世尊的长者的教导是如此鲜活有力:只要践行这个普遍存在的灭苦之道,每个生命个体都是觉者佛陀呀! 法音弥漫,时空相隔。让我们将目光从遐思中聚焦于现实吧。不要让去圣时遥的慨叹淹没了法的鲜活,不要让张扬旺盛的教团形式封 ... 了法的纯净。不要让闭塞豪傲的尊崇玷染了法的践行! 让我们伸出心中之手,挽住佛陀的手,而不要抬着佛陀的双足! 让我们与佛陀一起,手挽手并行:用一双沾满泥土的双足,踏进生命的苦难与平实之中,用双脚践起的泥巴构筑生命解脱的基石,用磨厚的脚茧填充圆满生命的诸种波罗蜜,用汗、用泪、用血去体验生命及生命内存的窘迫与尴尬,用微笑、用慈悲、用喜悦、用智慧去帮助生命净化生命提升生命,直至一切生命的本然清净与圆满! 古道苍苍其路漫漫,让我们拉住佛陀的手——同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请让我拉着你的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孕妇梦见鞋破了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鞋破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鞋破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圣诞节祝福语_圣诞节祝福语80句_圣诞节语录

    圣诞节,让我们做一回圣诞老人,向别人送上我们的祝福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圣诞节祝福语80句”,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圣诞节祝福语80句1、每一个烟火燃起,每一朵雪花飘下。

  3. 梦见毒蝎子

    周公解梦梦见毒蝎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毒蝎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曹魏四友之一朱铄简介曹丕重要智囊之一朱铄

      朱铄(?—约226年),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  为人削瘦,性急。曹丕称帝后,朱铄于黄初二年接替夏侯楙担任军中要职的中领军将军,执掌曹魏禁军。黄初五年,镇守河北...

  5. 英雄本色是什么意思?

    【拼音】yīngxióngběnsè【解释】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四回:“段韶道:‘元帅所言,正是英雄本色,但要用心莫作等闲,挫动锐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四公子道:‘这才是英雄本色。’”【例子】母舅虽系绿林聚义,山寨生涯,然须保善锄强,不愧英雄本色。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五回【相关】百

  6. 猫和鼠的爱情

    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爱,猫和鼠前后经历不到八小时。猫喜欢鼠娇小浑身散发鼠性的魔鼠身材,第一眼看到她,猫就认定眼前的花鼠就是他今生忠贞不渝的最爱。鼠相中猫伟岸的身躯大海般宽阔的肩膀散发着热量的怀抱,鼠断定他就是梦中无数次出现的白猫王子。>夏天,猫和鼠背靠背坐在门前的青石板看星星看月亮。>冬天,猫和鼠在屋后的广场堆雪人打雪仗。>因此,猫和鼠命中注定不能长相守。

  7. 廉颇跟蔺相如“将相和”之后怎么样了?廉颇跟蔺相如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廉颇跟蔺相如的结局分别是什么?而蔺相如对于廉颇的针对并没有什么反应,因此引起了门人们的不满,他们认为蔺相如是怕了廉颇,便纷纷来向蔺相如辞行。蔺相如这番话不仅留住了门人,还让廉颇大为羞愧,便光着上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成就一段佳话。对于此事不论是蔺相如还是赵括的母亲都全力劝阻,但赵孝成王就是不听。

  8. 带有正字的成语

    包含有“正”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就地正法——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改正错误,走上正道。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直言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正中己怀——正合自己的心意。

  9. 色衰爱弛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èshuāiàichí【解释】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出处】《韩非子·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例子】【相关】百度“色衰爱弛”

  10. ... 最景仰的证严法师和慈济功德会

    证严法师以慈悲喜舍的大愿,起救苦救难的大行,在东台湾省创建了千秋万世的济人志业。从一九六六年起迄今,在他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经过三十六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奇迹似地发展成为约有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一九六六年一个济世团体的雏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就在法师与四位出家弟子和三十位信徒的愿心下组织起来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