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以现代眼光来看陶渊明,他是个中年失业的大叔。如果一并阅读他的〈归去来辞〉、〈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还有王维的〈桃花源诗〉,有可能对他另眼相看吗?

  离职有理吗?

  一个中年男子,算是有才华的,但是几番浮沉后,下定决心公职不干了,回家吃自己。

  如果是你的爸爸,你会拍拍手还是脸上泛出哀愁?

  如果这是捷运上的中年大叔,你的看法又如何?

  现在介绍的是,中学生躲不掉的陶渊明,一个明显会被世俗视为鲁蛇,却一路轻歌到人生终点的文人。

  台湾中学教科书编辑者对陶渊明情有独钟,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国一必读,教师顺便可能还补充他的〈归园田居〉。到了高中,〈桃花源记〉来到你眼前,顺带有可能在老师引领下,意气昂扬的诵读〈归去来辞〉,事实上陶渊明这四篇作品的顺序却是以〈归去来辞〉最早,这是一个不折不扣,把辞职当解脱的讴歌。

  为什么要辞职?理由正当吗?后路准备好了吗?事先为什么不跟我商量?陶夫人的震惊,你可以有同理心吗?也不是第一次辞职,现在四十一岁,中年失业,又没有失业给付或离职金,怎么冲动得像小伙子?和同事合不来,还是和长官不对盘?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同事不是来给你喜不喜欢的,是给你相处用的,投缘就深交一点,不投缘就好来好去,干嘛那么矜持?

  上面这小段,可以请同学发展成对话或短剧,注意!就像并不是所有人自杀都像屈原,可以帮普天下赚到放假一天,也不是所有失业者都能潇洒的离开办公室,载欣载奔,所以请用心读读〈归去来辞〉,找出陶先生离职后最骄傲的情思。

  自圆其说的心理建设

  看不惯督邮对他接待长官仪容上的要求(束带),这也能构成辞职动机?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乖乖,俺比较没志气,孩子小又可爱,别说五斗米,三斗米俺也愿意弯腰,可以吗?你是压力累积太久了,一次爆开来吧!每个人「耻度」不同,自尊心不一样,官场上送往迎来不过是例行公事,丢出辞职信是很帅气的事,但也可以说太率性吗?整个时代走到东晋末期,风气差,景气很糟,你不做,自然有人做,但是,你说说在坚持什么?陶渊明说话了,是一种有所不为的狷介,或者说,「格」吧!至于家人肚皮温饱的事,我、会、负、责。

  原来,他本是野生动物,他是灵活的野鸟,误陷尘网三十年,够了,他要抖落灰尘,一辞去工作,脚步轻盈起来,景色不再像在嘲弄他,他向家园奔去,整个家园好像也向他奔去。周遭的一切,都因选择了放下工作而完全异样起来。是的,这个选择不会错,只是嫌慢了些。无尽的迁就,有无限的理由,但是不再迁就,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自在,你看他「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轻快烂漫的笔调,看得出来他深庆自己及时折返。

  躬耕链心志

  陶渊明真的回家种田了,还在耕种中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片段。然而古代耕种技术不如现代,收成非常有限,这种有机式的耕种,导致草盛豆苗稀,但是再苦,也是自己选择的,不是吗?所以田要耕,耕种也就写入诗文,乐此不疲。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你读到春风快意的味道吗?诗人不单独巩固了景色或行为,最后再次自我心理喊话建设:「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换句话说,我告别暧昧虚幻,找到自己了,怎么过,都好!

  悲喜交集

  没有前面的解脱感,读起〈五柳先生传〉就会如见穷酸汉。五十岁以后的陶渊明,在物质上日益困苦, 甚至朋友都找机会请他吃饭喝酒,陶先生需要推辞吗?不,至少我在精神上是皇帝,难道你没看见吗?天下哪有人可以又自在又过得优裕的?既然我已经得到了最爱-我可以把书读到欣然忘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其他就跟大家招认了-是的,我是饮食匮乏,我是居处简陋,我的衣裳破烂不堪,既不必遮掩,也不必引以为傲。

  真幸福在何方

  自己看得开,世界就美丽。但是真的只能靠自己看得开吗?寻找美丽世界,不免虚构,当虚构成科幻或神怪故事,还能改编成电影或电子游戏,陶渊明晚年的桃花源记,像是现实,又像是梦幻!

  一样要耕种,一样有养鸡,桃花源里是个微型农耕社会,是个宛如时光胶囊的秘境。但是没有压力(怡然),陶渊明描述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乱来到这里,几百年来不知道世事沧桑,但没有影响人民的快乐;没有接受都会文明供应物质,但是却对当下心满意足,于是人人必须叩问:什么是幸福的最重要元素,什么才是乐活的关键?我们看到不丹,小国寡民,快乐指数在开放西方文明大量进入之前曾是全球最高,我们也发现今天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多属于小国,那个供需高度互相需求,分工脉络犬牙交错的社会从来不保证幸福,紧张对抗的政治体制反而干扰人民的生活,谁说大一统才是人民要的盛世?

  桃花源记的最后,关闭了再访桃花源的可能(有意前往的找不到,其后遂无问津者,嘎然而止),有心探索桃花源,不在去用卫星寻找世上是否还有遗世独立的小部落、小村落(例如中国太行之珠郭亮村),而在愿不愿把简约人生当成你未来的选项!

  说实在的,陶渊明的作品与为人,自从他离开世间

  后越陈越香,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已经高度推崇,到了唐宋,文豪一个一个瞻仰起来,但放心,靖节天上有知,也不会为此得意忘形的,他要的,只是自然、有机罢了。那么,让我们欢迎有机爸爸妈妈,带孩子找寻桃花源吧!

世间还有桃花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陶渊明笔下的仙境「 ”桃花源”,其实是残酷历史中的温情镜像

    从历代文人到我们,桃花源都是我们心向往之的人间仙境。但桃花源实际上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型。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 此人是陶渊明曾祖父,虚伪堪称东晋岳不群,搬砖都能搬出优越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靠着一首首含义隽永的田园诗,奠定在诗圈儿的祖师爷地位。陶家出了这么一位宗师级人物,源自家族世代传承。陶氏家族在东晋算不上顶级豪门,比不上王谢庾桓等世代兴旺的大家族,但在陶渊明曾祖父陶侃这一代,一度成为东晋最有权势的大门阀。陶侃字士行,生于三国末年,跨越三国、西晋、东晋三个时代。历史人物但凡跟三国挂上都令人眼前一亮,一股英雄人物的即视感。况且此公连跨三

  3. 陶渊明为什么要辞掉官职,选择风景秀丽的地方,来隐居

    在我国封建的历史上也有一个人,他曾经辞掉自己的官职,一心一意的过着种隐居的生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对在文学上有所突破,甚至留给了后人无尽的财富,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陶渊明。他的老婆看到陶渊明总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也不好过多的询问。有一次夫人给他端上了酒菜,可是陶渊明却迟迟的没有动筷子。

  4. 陶渊明不当彭泽令不是为了清高,而是另有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日子潇洒吗?相信很多朋友都很羨慕这样的生活。因为知常容曾经也混迹专门聊想隐居的群或论坛,主要是好奇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隐居。我发现他们主要对现实的生活并不满意,或者很失望,或者他们都有数段失败的经历,觉得无力改变然后才希望过上这种看上去很美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的群体中只有极少数是因为喜欢。作为隐居界神一般的人物—陶渊明他的隐居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真的无忧无虑吗?隐居

  5. 聊一聊东晋士族,这群社会寄生虫每天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东晋是一个被士族门阀把持朝政的时代,那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垄断了国家重要的官职,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豪门大族世代担任重要官职,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同时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士族庄园经济,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享有特权。总体来说,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是一群社会寄生虫。东晋时期,士族们热衷功名,以侈为荣,热衷歌宴、斗富,崇尚玄学、炼丹,整日清谈不休,过着优裕享乐的生活。

  6. 为何说魏晋是 ... 时代,又是璀璨年代?魏晋玄学带来了什么?

    要说中国最具矛盾冲突的年代,非魏晋莫属。

  7. 中国官场生存之道:穷学陶渊明,富学王维

    文/李光斗古语说:伴君如伴虎,古代中国官场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往往暗流涌动。乾隆皇帝有时候十分享受这两个人明争暗斗,一方面给自己思考问题带来不同的思路;另一方面,这两个人势均力敌,有助于维持朝廷天下的稳定;但古代皇帝都有一个坏毛病,喜怒无常疑心重。乾隆皇帝也是如此,只要一个不高兴,无论是大学士还是军机大臣,降级坐牢样样少不了。

  8. 甘心清贫隐居生活的陶渊明,志趣高远,不愧田园诗派代表

    陶渊明的一生是贫苦的,在年轻的时候家境就不是很好,但是他能够凭借自己的精神家园为自己打造出另一番天地,实在是令人敬佩。经过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不喜欢官场生活的,他在做官的时候仍然留恋田园生活,即使自己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小生活。

  9. 陶渊明的《闲情赋》一反其一向的风格,它是爱情诗还是另有寄托?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人生际遇陶潜生活在晋宋异代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其曾祖父陶侃为东晋大司马,祖父、

  10. 陶渊明只爱「 ”采菊东离”田园生活?错,他还有「 ”千里走单骑”壮举

    关羽「”千里走单骑”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故事,殊不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年轻时也曾以文弱书生之躯「”千里走单骑”呢。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兼任荆州江州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是,陶渊明九岁时父亲就不幸辞世了,家道立时中落下来。失去父亲的陶渊明不得不和妹妹跟着母亲到外祖父家里生活,这个经历对陶渊明的一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

随机推荐

  1. 六一儿童节说说短语 悲伤的,是那回不去的时光-感人的情话

    清清楚楚诠释著咱们的不离不弃三、_____丶我的自行车,只载你。六、寂静的夜,只有我一个人,在角落默默哭泣,你心疼吗?清清楚楚记录著咱们的点点滴滴十二、把所有的伤感留给我,你带着快乐离开我带点伤感十三、珍惜现在就好,何必抓住过去紧紧不放!一辈子都是视觉的动物。

  2. 带有布的成语

    包含有“布”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彤云密布——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青鞋布袜——原指平民的服装。切切此布——旧时布告末尾的套语。同“枝布叶分”。造谋布穽——指设计陷害。拽布拖麻——穿孝服,服丧事。熟皮作裤子,粗布作被。旧时,长辈丧亡,幼辈要披麻衣系白布。同“棋布星罗”。斗粟尺布——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斗米尺布——指少量的粮食与布匹。

  3. 以平民意识接近历史

    以平民意识接近历史  《中国人史纲》是一部以“中国人”的活动为特定对象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作。让历史成为一部立体电影,让人民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角,对历史进行了一番平民化的解读,以平民意识接近历史,正是此书的突出特色。 ...

  4. 中国近代史上五大令国人愤怒到极点的不堪往事

    翻开中国近代史,便忍不住莫名心痛,心痛那段尘封的岁月,充满了血泪和屈辱,各种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国人的尊严被践踏得一塌糊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数千万人死于战火和饥饿,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在这段饱受煎熬的日子里,究竟发生了哪些令我们愤怒到极点的不堪往事呢?

  5. 佛说:奇妙的婚嫁故事 (图文)

    某年,释尊住在舍卫城。僧团里有两位智慧稍差的老修行者,其中一位是离开妻儿的出家人,另一位是离开妻女的出家人。他们曾经周游列国,返回舍卫城后住同一个寮房。舍弃妻女出家的老修行者,因为旧情难断,乃回家去探访。于是,舍弃妻女那位同参,才将自己的前后经过说明白。对自己的妻子说明,已为儿子、女儿找到婆家。几天后,老修行者的儿子和女儿,果然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婚礼。当时的两个汉子,就是现今两位老修行者。

  6. 志存高远的僵尸(下)

    僵尸博士的秘书放出话来,第100万个粉丝将得到与僵尸博士共进晚餐的机会。刷粉丝...结束后,僵尸博士的粉丝高达200多万,他的粉丝在微博界统称为“僵尸粉”。作为一条死过一次的僵尸,我痛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最近没有什么战事,也不用去军营报道,所以我继续当“僵尸粉”挣些零花钱,心里还憧憬下一次活动奖励落在我头上,但一直杳无音讯。我不怎么识字,却也知道工作员是僵尸帝国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

  7. 大陆“受不了”蔡英文更好连任?不惜代价会受不了?

    敬请关注你好台湾省你好台湾省网6月15日消息台湾省学者廖达琪观察,蔡英文近期“已越走越刚硬”。为连任,她任何策略都可能上演,包含激怒大陆。蔡英文如果大陆“受不了”,采取比较激进方式,蔡就能更准确瞄准连任。不知“两颗...”会否重演,但...不一定要打到自己身上,只要...打到台湾省周边,就会产生效果。看多少人愿被“...”绑架而已。

  8. 几种常见病症的饮食禁忌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症的饮食禁忌,在生病期间应避免进食这些食物,否则会阻碍身体的康复。3、患支气管哮喘后,不宜进食花粉食品、海味食品、肥肉、南瓜、芥菜、米糟、腐乳、辛辣及油腻食品,也不宜吸烟、饮酒。4、患病毒性肝炎后,不宜吃山芋、芋头、海味、羊肉及辛辣、油炸、高脂肪食物,不宜吸烟、饮酒。5、患高血压病后,不宜进食肥肉、辣椒、白薯、浓茶、咖啡,不宜吸烟、饮酒。

  9. 疾霆不暇掩目是什么意思?

    【拼音】jítíngbùxiáyǎnmù【解释】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例子】无【相关】百度“疾霆不暇掩目”

  10. 梦见秘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秘书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岳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单身人士梦见成为领导的秘书,预兆最近相亲要查清楚对方的企图,以免上当受骗。梦见秘书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