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林则徐的最后十年,为什么怂了?

原标题:林则徐的最后十年,为什么怂了? 1 1842年3月,春风灌满 开封城。此时距 林则徐以“戴罪之身”来到开封 祥符工地,投身黄河大堤修复工作已经半年多了。 在这段时间里,林则徐每天黎明便去河堤工地督工,常常深夜三四更才得休息。虽然 “身体难支,屡欲乞疾”,但想到河南、安徽两省六府二十三县正在洪灾中挣扎的百姓,也为自己能 “效力赎罪”,林则徐还是咬牙坚挺。 如今,黄河大堤已赶在春汛前修复完工,百姓们再不用遭河患之苦;主持修复大堤的好友王鼎也上书道光帝,直言 “林则徐襄办河工,深资得力”。 假如皇帝开恩,能按照惯例论功行赏,让林则徐 “将功折罪”,他大概就可以 免于流放新疆,甚至能继续留在东南,为大清抗英。 然而,随着3月10日 浙东战役清军的惨败,林则徐的希望最终变成了失望。 在道光帝回复的谕旨中,所有参与治河的官员都得到奖赏,但林则徐得到的只有道光帝饱含恼怒的一句话:
“林则徐仍遵前旨即行起解,发往伊犁(今新疆伊犁) 效力赎罪。”
打碎的牙往肚子里咽。写下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的诗句,林则徐收拾行囊继续西行。 ▲ 林则徐(1785-1850) 走到西安的时候,林则徐病了。他向清廷请病假,就地租房子住下养病。其间他把妻儿接到西安团聚。经过两个月的 “缠绵医药”,林则徐 “疟始渐止”,再一次踏上流放之路。 临行前,他写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中一首,后人耳熟能详: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是对家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 只要对国家有利,绝不惜命避祸,远戍新疆就远戍新疆吧。 2 的确,为了国家,林则徐一点也不惜命,不避祸。但 ... 战争之后,他变了。 这场爆发在两个文明之间的不对称战争,让林则徐备受打击。 战前,林则徐对击败英国信心满满。 比如在写给英国国王的信里,林则徐就说了:
“如 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者也; 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在他看来,英国人的生活离不开中国特产茶叶和大黄。所以一旦断绝贸易,英国人就“无以为生”了。 ▲ 茶叶,大清国的“秘密武器” 关于英军的战斗力,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林则徐又说:
“夫震于英夷之名者,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除枪炮之外, 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足裹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上岸,更为无能。
在林则徐的汇报中,英国人无非海军厉害,除此之外一无所长,尤其他们的步兵腿裹得太紧了,屈伸不便,一上岸就废了…… 甚至定海失陷后,林则徐仍然坚持这种看法:
“彼等之所持,只在炮利船坚,一至上岸,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缠裹,腰腿僵直,一仆不能复起, 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
由于英军“浑身缠裹,腰腿僵直”,一趴下就站不起来,莫说是清军兵勇可以“手刃数夷”,就算是个平头百姓,都足以要了英军士兵的命…… 然而结果是,大清一直败,阵阵败,从头输到尾,不仅海战打不过,陆战也毫无还手之力。 作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西之间的差距,这一回林则徐终于看透了,而且看得那么痛。 ▲ 马嘎尔尼访华,让中国人误解洋人的腿不会打弯 只是战败的打击还不够。由于清廷将中英开战归咎于林则徐禁烟不善,自战事不利于清廷开始,朝中关于林则徐的非议便铺天盖地。在许多人口中, 若要与英国议和,首先就要惩办林则徐,宛如南宋初年,要与金朝议和就得惩办岳武穆一样。 当初道光帝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督办禁烟时,曾明确表示要林则徐 “力杜来源”,而自己 “断不遥制”。 如今这“断不遥制”变成了 “误国误民,办理不善”的诘责,变成了 “废弛营务,办理殊未妥协,深负委任”的判词: “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昨日功臣,今日罪臣;昨日恩宠,今日责 ... 。甚至立了治河之功,都得不到皇帝的宽宥。朝中舆论汹汹,纷纷指责林则徐是战争之祸首。 一片谩 ... 声中,那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心,变了。 3 在前往新疆的途中,林则徐写信给朋友。在信里,林则徐谈起中英差距: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 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 技不熟也。 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 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 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 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人家的大炮能打十里内外,我们的大炮却打不到;人家打炮跟放排枪一样啪啪啪,我们打一炮就得歇好一阵子。正所谓 “器不良,技不熟”,光靠 “胆壮心齐”,调百万军队过来也白瞎,就算岳飞韩世忠在世也无可奈何。 中英之间军事上的差距,林则徐这段话说的很透彻、很形象。在清廷的官僚中,这大概是最早透露出 “向西方学习”的意思。 然而紧跟着,林则徐又写了一句话,特别嘱咐收信人 “不要给别人看”。也就是说,他并不打算将这一想法公诸于世。 当年,在贬谪路上经过扬州的时候,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收集、翻译、整理的各种国外信息,以及未完成的 《四洲志》手稿转交好友 魏源,嘱咐他将此书完成。 之后,无论林则徐身处何地,身为何职,林则徐都没有公开提起过“洋务”“师夷”这样的主张,遑论大力倡导。 明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却又为何缄口不言呢? ▲ 西方画作中的 ... 战争 在最爱君看来,只要联系当时林则徐的处境,就能明白他的苦衷。 当时的林则徐身为一个“罪臣”,境况已然糟糕透顶。前有皇帝谕旨,罚戍新疆;后有大臣清议,指指点点: 以这样的身份,在大清新败之际,说出“洋务”“师夷”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 这让天朝上国的颜面往哪里搁?让大清帝国的尊严往哪里搁? 这样的言论,既打扰了做 “上国梦”的人,又把自己往火坑里推。权衡之下,智慧取代了勇气。 则徐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避一避”。 他依然爱国,时局让他担忧;但环境险恶,也让他心生忌惮。 他只好沉默。 昔日在广东禁烟,那个怀着 “死生有命,成败在天”的心情,豪言 “若 ... 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则徐,已经随着 ... 战争散去的硝烟,一去不复返了。 4 1842年秋,林则徐终于抵达伊犁。 在新疆,林则徐变成了一个“乖宝宝”。 对国家时局,尤其东南形势,他三缄其口;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下的民生、西北的塞防,以及自己何时能得到皇帝的原谅,遇赦东返。 ... 战争失败后,清 ... 遇到了财政困难,巨大的军费开支,以及战争赔款让“生活简朴”的道光皇帝头大。为了平衡预算,道光皇帝想到了裁军,林则徐所在的 伊犁镇总兵就位列其中。 对此,林则徐代伊犁将军 布彦泰拟稿复奏,结合西北边防形势直言 “新疆边防重地,兵制碍难更张”,保住了这支西北边陲的驻军。 ▲ 伊犁将军府 为了开发伊犁,充实边疆,林则徐力主垦荒,并亲自拿着工具,率领民众兴修水利,引水灌溉。对林则徐在新疆农垦的作为,后人评价说:
“浚水源,辟沟渠,教民耕作……大漠广野,悉成沃衍,烟户相望,耕作皆满。”
此外,根据清廷的指令,1845年,年过60的林则徐还亲自带队,开始对南疆进行勘察工作。 南疆条件艰苦、道路绵长,白天夜晚冰火两重天,但林则徐撑了下来,先后带队勘查了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叶尔羌、喀什噶尔、喀什沙尔、巴尔楚克、伊拉里克(属吐鲁番)、塔尔纳沁(属哈密)等地。林则徐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整个南疆。 ▲ 南疆的自然条件,比北疆差一大截 1843年7月,与林则徐同案被流放新疆的两广总督 邓廷桢获释东归,一个月后,同被流放到伊犁的前东河总督 文冲也获释入关。 林则徐见此,心生一丝失落。在给友人的心里,他写道:
“嶰翁(邓廷桢)自闰月望后首涂,不及兼旬已由乌垣东发,题糕时节(重阳),定可入关,一飞河帅(文冲)现亦赐环。弟惟静心株守,不敢妄有希图。”
伊犁垦荒小有成就后,伊犁将军布彦泰给皇帝上书,为林则徐求情:
查林则徐到戍已及两年,深知愧奋,奴才每于接见时,留心查看,见其赋性聪明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泥…… 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窃谓人才难得…… 以有用之才置之废闲之地,殊为可惜。如蒙天恩,弃瑕录用,俾得及时报效。”
然而皇帝并没有给出答复。 直到完成南疆勘察之后,戍疆三年的林则徐才获准东返。 后来,林则徐累迁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任上,林则徐兢兢业业,本本分分, 作为一个听话的大臣,继续为清廷维稳。5 1849年,秋风萧瑟。 重病的林则徐请辞,于次年三月回到故乡福建侯官(今福建闽侯)。 1850年,秋风萧瑟。 由于广西 拜上帝会兴起,林则徐再度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督办军务, 镇压太平军。 在接到清廷任命的第二天,病魔缠身的林则徐便启程赴任。在给好友的信里,林则徐这样写道:
“粤匪猖狂已极,非练精卒无以接其锋…… 仆受国家殊恩,目击时艰,安能自诿衰朽,偷生忍耻!
然而17天过后,行至普宁(今广东普宁)的林则徐再也撑不住了。临终前,他让随行的儿子林聪彝代笔,给时任皇帝咸丰上了最后一道奏折:
“此次更蒙皇上特遣视师,谬膺重任,既感深而思奋,尤敌忾以心殷。岂料半途遂废, 上负圣恩委任,只期图报于来生。但期将士一心,战守并用,能坚壁而清野,终扫穴而擒渠……”
言毕,林则徐撒手人寰,享年66岁。 ▲ 林则徐差点搭上镇压太平天国的早班车 得知林则徐去世,悲痛无比的咸丰帝亲笔写了挽联: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但这有什么用呢? 林则徐还是带着他想说却终没能说出口的话,住进了坟墓里。 其实早在1842年,魏源就已完成林则徐的嘱托,依据《四洲志》完成 《海国图志》50卷的编纂。后来该书又不断增补,到1852年全书内容已达100卷之多。 在这部鸿篇巨著里,西方的科技、世界地理,以及主要西方国家的历史都有介绍。魏源更直截了当地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然而,正如林则徐当年所虑,此时的大清上至皇帝下至草民,都不需要这样的声音。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心血被当做“奇闻”,而那些振聋发聩的呼喊竟像针入大海,未起一丝波澜。 于是魏源也不再说话了。 1857年,魏源去世。 睡觉的人继续做梦,睡醒的人继续沉默,直到更响的炮声在耳畔轰鸣,惊得所有人更加迷失、恐惧、不知所措。 6 林则徐死了,几十年后成为民族英雄为人们所纪念。 不过,也有人责备林则徐, 说他人生最后十年怂了,说假如他那时能振臂高呼,“洋务运动”或许能早二十年到来,即便最终救不了中国,好歹也不至于落得后来那样惨。蒋廷黻先生就这样写道: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 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 后一个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的, 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的。
在蒋先生眼中,林则徐俨然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 蒋廷黻先生(1895-1965) 然而在最爱君看来,所谓的 “知而不言”,显然不是林则徐的锅。正如常说的那句话: 林则徐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 在当时,没有人愿意面对现实。大清还是那个万国来朝的大清,英夷还是那个要啥啥没有的英夷 。地割了,款赔了,但天朝上国的美梦却继续做。 没有人愿意听“我们不如他们,我们得向他们学习”这样的话。任何“人家比咱强”的声音,都会被视作异类:
“你咋这么没自信呢?你骨头咋这么软呢?”
而林则徐,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清廷官员, 他爱国,忧国,却也畏人言。在一个不能容忍不同声音的时代,还能指望林则徐说什么呢? 就像今日,我们发言尚且要顾虑汹汹舆论、当心网络暴力,如此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当年的林则徐“鼓起勇气”做一个异见者,冒着牺牲名节的风险去说一些时人不爱听的话呢? 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于, 人们需要林则徐,需要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却不给他生存的土壤,用众人之口封了他的口。 所以说“林则徐”常有,但配得上“林则徐”的时代,罕见。 希望我们的时代,配得上“林则徐”。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林则徐的最后十年,为什么怂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抠门的道光帝:皇帝不会花钱有多可怕?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该来的总是会来,19世纪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冲突,终于导致了一场血与火的交锋。1840年6月28日,英国海军上将乔治·懿律率领军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舰28舰、陆军4000人,抵达中国广州海面,并下令封锁珠江海口,...战争正式爆发。此后,这支英国远征军将在中国沿海攻城略地,战无不胜。不过,这不是我们最尴尬的地方,最尴尬的是,这支英国远征军只不过是一支很小规模的军队。

  2. 清朝冷知识9则:清朝皇帝供奉明朝太后,小摊摊主找皇帝要债…...

    林清及众人寡不敌众只得...逃跑,躲藏了两天一夜,直至被全部消灭。直到一年后宫里查验腰牌,王库儿原形毕露,被杖责一百后驱逐出宫。每年新春,皇上都要率领群臣们食用一种白水猪肉。为了震慑英方,林则徐还庄重地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信,警告她此事的严重后果。06咸丰皇帝是个早产儿,成年后身体一直不好,常年要靠补药来维持。户部收到欠条经过核实,确认是皇帝手书,便将此事上报给慈禧太后。

  3. 西方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中国人很好欺负?时间:1840年

    他们对中国心存仰慕与敬畏,以为东方的中国神圣不可侵犯。这应该是通俗意义上对...战争的理解,至此,西方人就觉得中国人很好欺负了。1840年,应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年份。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并在1842年,签订了使我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4. 此人四十岁入仕,建千秋功业,被梁启超誉为「 ”五百年来第一人”

    1850年,长沙城外湘江之上,一叶小舟漂浮。两人正秉烛而坐,彻夜长谈。其中一位是年已六旬的老者,正是晚清名臣林则徐。他此次因回乡养病,途中路过长沙,想起一人来。

  5. ... 战争的发生,是不是林则徐的过错?看完这些才明白

    很多人都认为,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其实不然,...战争实际上是英国有预谋的。别看这个小小的举动,是有很大的含义的,各个商人直接交给林则徐,这个表示中国人没收的是英国商人的东西。但是通过通商大使缴纳...,收缴的则是大英帝国的东西,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义律利用了这一点,挑起了中英之间的战争。而聪明的林则徐,忽略了这些。

  6. 虎门要塞面对英国舰队只坚持10小时?英军为打炮台,整整筹备一年

    虎门要塞之战,是第一次...战争最令人悲愤之战。此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以落后武器迎战凶猛的英国舰队,最终壮烈殉国。

  7. 这本地理书,曾经怎样改变东亚格局?

    图/图虫·创意近代中国最后一次当了日本的老师。未竟之功《四洲志》油灯下,林则徐紧盯着眼前的地图。

  8. 扼腕叹息:《海国图志》与中日命运

    林则徐交给他《四洲志》稿本和大量的珍贵的图表资料,郑重委托他补充材料,编撰《海国图志》,以启迪国人。《海国图志》一出,石破天惊!——《海国图志》序魏源开宗明义,谈及编著此书的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9. ... 战争期间,为何80万清军无法打败4000英军?

    1840年6月,中英爆发第一次...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1839年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奉道光皇帝圣旨于广东东莞收缴...。这场战争以清军的失败告终,最终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丧失领土...、贸易...,流失大量的钱财,可谓损失惨重。但奇怪的是,包括八旗军、绿营军在内,战前清王朝一直保持80万常备军,东南沿海诸省为清朝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清朝重点布防地区,其广东驻军7万,福建6万,浙江4万,江苏5万。

  10. 作为千年开放之都的广州在清代是怎样一番风景?

    广州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开放之都,清代开海以后,由于与更广阔的的世界产生了密切的贸易交流,呈现出了新的融合元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与思考。广州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口岸,以开放和繁荣著称。

随机推荐

  1. 皇后约瑟芬“红杏出墙”

    拿破仑一生最爱的女人是约瑟芬。约瑟芬原是博阿奈子爵的遗孀,那时又是巴拉斯的情妇。>拿破仑得知妻子不忠后,勃然大怒,五脏俱裂,痛...道:>“啊!约瑟芬!……我在千里之外拼命战斗……你竟然欺骗我到如此地步!离婚!让这对贼男女去见鬼吧!”他对约瑟芬不再抱任何希望了。>但当拿破仑决定与约瑟芬离婚时,约瑟芬突然表示回心转意,要求得到宽恕。>直到1809年12月,拿破仑才不得不废掉约瑟芬皇后。

  2. 梦见一串钥匙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一串钥匙,暗示做梦人可能将面临新的环境和机遇,并将为此全力以赴。梦见丢了钥匙,预示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烦恼,或是对生活感到失望,有点心灰意冷。梦见自己拿钥匙打开保险柜或是钱箱,暗示生活富裕,幸福如意。女人梦见拿着丈夫的钥匙,暗示会自由支配丈夫的钱财。梦见闹钟预示著什么梦见闹钟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3.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

  4. 梦见抿 小刷子

    周公解梦梦见抿 小刷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抿 小刷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西游记所有故事都因这件事而起

      在西行路上,唐僧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磨难,皆因他的肉有长生不老的特殊功效,各路妖怪为了吃他一块肉,无所不用其极。其实,在《西游记》中,还有三样宝物跟唐僧的肉有同样的功效,吃了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即王母娘娘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和镇元大仙的人参果。  有趣的是,这三样...

  6. 宫廷礼制与苗傩文化同本共源,龙凤呈祥正是"儒傩合一"的源流典范

    炎黄二帝战胜后奠定了后世汉文化的格局,蚩尤败后,其后裔则辗转流徙到大山里,诞生了苗族文化。

  7. 梦见和老同学睡觉

    周公解梦梦见和老同学睡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老同学睡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被马咬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工作人员梦见被马咬,预示著会升职。梦见吸血蝙蝠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9. 如埙如箎是什么意思?

    【拼音】rúxūnrúchí【解释】埙: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箎: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象埙、箎的乐音一般和谐。比喻兄弟和睦。【出处】《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箎。”【例子】【相关】百度“如埙如箎”

  10. 成语【匣剑帷灯】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匣剑帷灯的意思解释成语匣剑帷灯发音:xiájiànwéidēng释义:帷:帐幕。匣里的宝剑,帐里的明灯,剑气灯光,若隐若现。比喻事情无法掩藏,或故意露出消息引人注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