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被评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为何被朱元璋腰斩,还亲自监斩?

在著名喜剧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周星驰饰)为了吓唬作伪证的嫌犯,让包有为(吴孟达饰)装成被腰斩的犯人,并捉住嫌犯的腿,说要在他腿上写个惨字。 其实,这个情节并非完全是无厘头搞笑,而是真实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然而,在历史上,这位主人公的经历可就不是一出喜剧了,而是彻彻底底的悲剧,他就是高启。 1961年11月6日,为查找高启的《咏梅》全文, ... 一天内给秘书田家英连写了三封信。 查到后,毛主席郑重地用草体书写了全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 ”高启”二字,还注明:「 ”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 ”少年才俊”高启 高启出生在元末明初这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他生在殷实之家,本应衣食无忧,但在童年时期,不幸便接踵而来,父母双亡,从此无依无靠,家道中落。 根据记载,以当时的标准,高启在18岁的「 ”高龄”,还没有讨到老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单身狗,但他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话说距离高启老宅不远住着一个人,名叫周仲建,他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儿,有一次,周仲建生了病,作为邻居的穷书生高启就去探望他。 周仲建听说高启很有文采,但一直不信,就想考考他,于是随手掏出了一幅《芦雁图》,叫高启立即写一首诗出来。 不想高启提起笔就写道:「 ”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这首诗不但生动描绘了画中的内容:深秋时节,寒风凛冽,候鸟南飞,虽然河里一条鱼都钓不到,但是却有一个人长久地矗立在河边,形销骨立,孤寂万分。 周仲建一看这首诗,立刻哈哈大笑,他很明白诗中隐含的意思,也就是说高启孤独寂寞,想找个伴侣,这小子肯定是相中自己的闺女了。 他觉得高启前途不可 ... ,因而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周仲建的女儿看到了高启的诗,也对这位大才子很有好感。 于是,高启便迎娶了这位周小姐,两人婚后举案齐眉,恩爱无比,这就是「 ”一诗定情”的故事。 诗歌给高启带来了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让他本人名声大噪。 中国的文学经过演变,在高启那个时代,诗歌已经不是主流,反倒是小说开始意外走红,比如四大名著里面有两部小说诞生于这个期间,即《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高启的出现,使得诗歌开始有了发展的希望。 清代纪晓岚评论道:高启「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对古人兼收并蓄,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也说明,高启没能开拓出自己的风格,这背后的原因固然有前代诗人的作品质量和数量都很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启活的时间不够长。 因诗获罪,遭受腰斩 诗歌成就了高启,也拖累了高启。 当时志在天下,恢复 ... 江山的朱元璋麾下网罗了刘基、宋濂等文人,对于高启的大名,朱元璋自然也是听过的。 朱元璋请高启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谁知高启迟迟不去赴任,不给面子,这令朱元璋很是不爽。 朱元璋是在刀尖上 ... 过血的,当初征召刘基与宋濂,朱元璋就给执行任务的人说过,愿意来就好好相待,死活不来就直接做掉。 高启,错就错在,把朱元璋当成了会「 ”三顾茅庐”的刘备。 果不其然,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进行大决战的时候,高启写了首《青丘子歌》,一句「 ”不闻龙虎苦战斗”,令朱元璋愤恨不已。 在多疑的朱元璋看来,这句诗好像是对他连日的苦战不屑一顾,更透露了高启想要置身事外,不愿站队的意图。 这还不算,毕竟当时朱元璋也不敢拍胸脯说,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很容易,高启不盲目站队可以理解。 最让朱元璋不能忍受的是,大明夺取天下之后,高启在诗中写下了「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大明官员没有丝毫兴趣。 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之后,更是气得暴跳如雷,正愁着没机会收拾高启,他自己反倒送上门来了。 话说苏州知府魏观新建的治所衙门刚刚上了大梁,这在当地属于重大庆典,于是便把高启这位远近闻名的大才子请出来写一篇文章,以图个吉利。 高启果然不负众望,挥毫泼墨,写下了雄文《上梁文》,并赋诗一首: 郡治新还旧观雄,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器,东海初升贯日红。 欲与龙廷宣化远,还开燕寝赋诗工。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这首诗写得很不错,大气磅礴,但就是这首诗要了高启的命。 魏观修建的治所衙门不巧地选在了张士诚宫殿遗址,而张士诚正是朱元璋当年的死对头。 高启写的那篇《上梁文》中,有「 ”龙蟠虎踞”的字眼,诗歌《郡治上梁》中更是有「 ”龙廷”的诗句,这可犯了朱元璋大忌。 朱元璋宣判高启腰斩的酷刑,并亲自监督行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可见这位皇帝对高启有多么仇恨,甚至到了想亲眼看到他惨死的程度。 据记载,高启被腰斩成整整八段,但他并没有立即死去,他趴在地上,以自己小半截身体,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 ”惨”字后才气绝身亡。 朱元璋的「 ”心跳”病 大凡开国帝王,都了解创业维艰,勤政爱民,朱元璋出身贫苦,更加了解民生,所以他还是保持了对百姓的温情。 但是却对地主阶级有很强烈的仇恨,加上东南士绅曾经是张士诚的拥趸,朱元璋对商人又不怎么待见,因此对江南课以重税。 这样的政策,让江南的文人始终和朱元璋保持着距离,高启才会不断拒绝朱元璋。 开国后的朱元璋身份虽然变了,心态却未改变,刘基与宋濂尚且有治国安邦的才能,高启却仅仅是一个诗人,征召刘基二人尚且如此粗暴,更何况高启呢? 话说,朱元璋曾也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 然而,跟随朱元璋创业的老兄弟们,有人接碴:「 ”不能过于相信文人,太相信了就会上当的,一般的文人好挖苦毁谤,拿话刺人。比如张九四一辈子宠待儒生,好房子,大薪水,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把文人捧上天。做了王爷后,要起一个官名,有人取为士诚。” 朱元璋傻乎乎接话说:「 ”不错呵,士诚这名不错啊”。 那人说:「 ”不然,上大当了,《孟子》上有句话:‘士,诚小人也’,这话可以断句为‘士诚,小人也’。可怜张九四,被人叫了半辈子小人,至死也不明白,真是可怜啊!” 朱元璋一听,原来阶级斗争时刻存在着啊!从此更加累心,每天废寝忘食的趴那些纸堆里找「 ”小人”,放谁不心跳、不神经衰弱? 这么一心跳一衰弱,可就了不得,皇上看谁都像阴谋家,像卧在自己身边的哪啥晓夫,结果当然是文人遭殃。 与高启齐名的「 ”明初四杰”杨基,先是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罚作苦工,最后死在工所;张羽被糊里糊涂绑起来扔进长江喂了鱼,尸骨无存;徐贲因犒劳军队不及时,被下狱活活打死。 加上朱元璋开国后,假想敌一堆,大肆屠 ... 功臣,独裁专制空前增强,像高启这样保持独立人格,又有点单纯的文人,下场凄惨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被评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为何被朱元璋腰斩,还亲自监斩?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3.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4.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5.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8.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9.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10.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随机推荐

  1. 卑谄足恭是什么意思?

    【拼音】bēichǎnjǜgōng【解释】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出处】《史记·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例子】【相关】百度“卑谄足恭”

  2. 证严法师:两百岁出家的老人

    佛陀就对阿难说:「你去外面看一下,到底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阿难出去后,看到一位很老的老人家,一问之下竟有两百岁了。这位两百岁的老人家,驼背得很严重,拄着一根拐杖,站在精舍外面一直吵着要见佛陀一面。

  3. 梦见别人偷自己的钱_周公解梦梦到别人偷自己的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别人偷自己的钱好不好

    梦见别人偷自己的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别人偷自己的钱的详细解说吧。女人梦见家里被盗,由于女人的钱财来自于丈夫,因此这意味着夫妻将会离异。

  4. 梦见女人乳房和下面

    周公解梦梦见女人乳房和下面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人乳房和下面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嘉庆抄和珅家,为什么还给和珅留下了半套房子?

    就这样,在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下,嘉庆可以说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尔后在抄和珅家时候,还特意下旨,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不予追究,而且特批把和珅的府邸分出一半给自己的妹妹及妹夫居住,嘉庆帝可谓是想尽办法让他的这个老妹过得幸福一点。

  6. 武则天残害王皇后萧淑妃,唐高宗为什么不保护她?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残害王皇后萧淑妃,唐高宗为何却不能保护?>武则天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女人,其对情敌王皇后、萧淑妃的处置更令人发指。而萧淑妃则出身於兰陵萧氏,为南朝齐、梁宗室后裔。据史载,武则天得志之后,处处掣肘李治,李治不能忍受而与上官仪商议废黜武则天的皇后之位。

  7. 袁绍的阵营谋士阵容超豪华,总是喜欢搞内部斗争,可惜没用好

    发生在历史上汉朝末期的时代,与董卓发生冲突的王公贵族中,袁绍当选为盟主。再加上袁绍的家庭背景,这一次,各地的名人谋士蜂拥而至。当韩馥将漳州送给袁绍时,袁绍将更加傲慢。看来曹操的顾问总是有相同的意见,但袁绍的顾问总是不同意见。但问题在于,袁绍的顾问会将这种差异转化为内斗,从而损害集团的利益,直至失败。理想的建议袁绍,应该迎接汉献帝,并在禹城定居首都。

  8. 孝顺

    小华对小英说:“我好佩服你!我作文写‘妈妈’是:‘妈妈好辛苦,我长大后要好好孝顺妈妈。’你写的是:‘妈妈好辛苦,我长大后要叫我儿女好好孝顺我……’”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9. 日的成语

    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

  10. 梁鸿志:懂法律有文化却无傲骨的大汉奸

    “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古话,此话恰恰就在抗战时期大汉奸梁鸿志身上体现了出来。中国文人该有的傲骨,气节被他丢失的一干二净。1946年3月2日逮捕归案,1946年6月25日梁鸿志被定为卖国罪并处以...。后来梁鸿志不服,提上诉,但是被打了回来,罪名处罚仍然不变。然后上海验尸所检验后,其尸体也由其家属带来回去,这位自称懂法律有文化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