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禳灾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了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的旱灾、蝗灾、瘟疫等灾祸,或应对日食、月食等特殊自然现象而进行的一种祭祀祈祷仪式,在中国古代荒政中占有重要地位。禳灾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伴而生,由来已久。因此明代官方对禳灾之重视,有时更胜于实际的救助,民间亦是如此。诸如此类,子女为父母禳灾而自残,牺牲的记录不枚胜举。

青年会会员:郑和,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禳灾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了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的旱灾、蝗灾、瘟疫等灾祸,或应对日食、月食等特殊自然现象而进行的一种祭祀祈祷仪式,在中国古代荒政中占有重要地位。禳灾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伴而生,由来已久。 >明朝因为旱灾而禳灾的次数统计表 >明朝自然灾害频繁,甚至于“无岁不告灾”,所造成的危害也往往难以估量。加之“天人感应”等传统思想,明朝君主往往归咎自身,“天心仁爱人君,则必出灾异以谴告之,使知变自省”。因此明代官方对禳灾之重视,有时更胜于实际的救助,民间亦是如此。比如《明太祖实录》曾日照县民江伯儿因为母亲生病了,并不是先去找医生看病,而是割肉喂食母亲。因没有起色,于是向岱岳祠祈祷禳灾,许诺神灵如果能够让母亲病愈就 ... 子以祭祀。诸如此类,子女为父母禳灾而自残,牺牲的记录不枚胜举。 >明代禳灾所祭祀的对象除了以往的天地山川、风雨雷电、太庙城隍,龙王太岁等,又有新设大小神灵,比如忠臣烈士、大小青龙神等。这些对象会因君主喜好而有所变化,各有轻重,比如成祖不信鬼神,就少有祭祀禳灾,而世宗本身就信奉道教,所以常常举行祭祀禳灾一类的活动。 >禳灾对象之一“三清道祖” >而禳灾的仪式也受灾情情况,君主喜好等原因有繁有简。比如太祖祈雨曾穿着朴素的衣服和草鞋,步行去山川坛,然后受日晒风吹三日,便结束了,这是比较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比如同样是祈雨,世宗时先由太常寺奏请,然后上谕百官斋戒三日,期间制定参与人员、牺牲等目录,后皇帝乘舆至某处,又步行于太庙或者祭坛等,再由导引官引入祭坛,百官依次而入,进行参拜。参拜时会唱拜不同的曲子、祝文,参拜结束后皇帝易服回宫。上述步骤中每个地方具体执行时又有专门的规定,比如斋戒需“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等等,十分繁琐。 >信奉道教的明世宗朱厚熜 >至于具体的效果,世宗表示“心诚则灵”,不灵则多禳几次就灵了。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 >2、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3、徐芳芳:《明代官方禳灾研究》 欢迎朋友们订阅近代中国!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胡一舟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古代礼仪明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