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朱元璋出身贫寒,能从一个放牛娃做到了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因此深知江山来之不易。为了能让大明的天下能够万世长存,朱元璋更是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办公、接见百官、批阅全国各地的奏章,每天忙到三更半夜。 然天下之稳定,并非是皇帝一人靠着勤政爱民就能做到的,而是基于多个角度。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以做到全面发展,才能使的一个王朝万世长存。如天下之得失,除去皇帝是否勤政爱的因素外,还有外敌入侵、国内因素。 国内因素又可分为,底层被压迫民众的反击与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被压迫的底层民众,如农民、如中小地主,他们只要有生存的可能,便不会起事反抗朝廷的统治;倒是上层的统治集团随时都有可能出一个或者几个篡权夺位的野心家。故此朱元璋深知加强皇权的重要性,而胡惟庸(相权)便是那个阻碍他的最大绊脚石。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 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胡惟庸,定远人(安徽),早年随朱元璋起兵,因处事细致而慎密,颇受朱元璋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参、宁国之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1370年),被任命为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担任右丞相,至此胡惟庸达到权力的巅峰。开始变得飞扬跋扈,生活上骄奢淫逸,政治上联结朋党、排除异己,可谓是「 ”生 ... 予夺,不奏上而行”,对于弹劾之奏章更是藏匿不呈。 随着胡惟庸权势的日益强盛,朝廷中文武百官趋炎附势者不是少数,这引起了朱元璋极大的不满,同时也是打开朱元璋内心对「 ”削夺”相权的一个契机。 稳定、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对相权的「 ”削夺” 前面说到胡惟庸只是朱元璋「 ”削夺”相权的一个契机,并非是因为胡惟庸朱元璋才想要废除宰相制,就算这个人是李惟庸、徐惟庸,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因为在设立中书省和丞相开始的几年时间里,朱元璋便发现了沿袭的这一套元朝的体系中相权之大对皇权的不利,特别是中书省丞相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导致皇权的旁落。为此朱元璋不得不进行改革,其目的便是为了集中皇权,让「 ”权力不专于一司”。 开国之初,朱元璋任徐达、李善长为左、右丞相;洪武四年,罢免李善长丞相之职,任汪广洋为右丞相;洪武六年,汪广洋被贬,任胡惟庸为右丞相;洪武九年,朱元璋废除地方上权力过于集中的行中书省;洪武十年,设立通政司,取代原来奏折直接递交给丞相的做法;同年任胡惟庸、汪广洋为左右丞相。 胡惟庸「 ”擅权”,朱元璋本欲用汪广洋对其牵制,然未能如愿。 一直拖到洪武十二年,汪广洋被赐死后,朱元璋在次年的正月,正式将矛头指向了胡惟庸。胡惟庸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朱元璋的削弱和压制,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来着朱元璋的猜忌。或许这个时候的胡惟庸,为了自己的安全和以及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排除他有了「 ”谋逆之心”。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伏法,朱元璋也公开数列胡惟庸之「 ”累累罪行”,同时宣布永久废除在我国已经沿袭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的集权 「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 中书省的废除,也意味着沿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就此作古,朱元璋将丞相之权(即国家最高行政权)分解入六部,户、吏、礼、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职,互不统属,如遇重大事件皆交由皇帝最终裁决,真正做到「 ”分权于下,集权一身”。地方是也是同样的理念,撤行中书省,设立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分管地方的 ... 、行政、司法权,各不统属,直属中央。 伴随着中书省的废除,明初仿照元朝所建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也相应的被撤销,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设立了都察院,置左、右都御史,下辖左、右副都御史,属官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总人数过百人,分管所有衙门的监察事务。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朱元璋为进一步加强皇权,打击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权贵势力,以胡惟庸案为名,进一步对勋贵进行清洗,不断扩大胡惟庸的「 ”同党”一一清除。据不完全统计,受胡惟庸一案牵连被诛 ... 者达到了三万人,其中公侯一级的就有22人,包括韩国公李善长、延安候唐胜宗、平凉候费聚、吉安侯仲享、荥阳侯郑遇春、南雄侯赵庸、河南候陆聚、宜春候黄彬、邓愈之子申国公邓镇等人。除此之外,在案发之前已作古的宣德侯金朝兴、营阳侯杨璟、永城侯薛显、六安侯王志、靖海侯吴祯、巩昌候郭兴、 汝南侯梅思祖、南安侯俞通源、淮安侯华云龙、永嘉侯朱亮祖,仍被追坐为胡惟庸同党,子孙亦受牵连,其中许多人被处死。后朱元璋将他们的口供整理成《昭示奸党录》公布于天下,至此朱元璋完成了行政权的集中。 废除宰相制后存在的问题 但在宰相制度废除后,六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执行机构,但其过于分散,六部间事权不一。导致皇帝需要直接面对各机构事务,必须做到事无巨细,如此甚是繁杂,若是遇到非勤政之君,这套体系必将崩塌。勤政的朱元璋也感叹:「 ”人主以一身御统天下,不可无辅臣”,所以必须有一套辅政机构,或者说需要一批类似于丞相但有没有丞相之权的官员来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于是洪武十三年九月,朱元璋设四辅臣,「 ”以王本、杜佑、龚敩、杜敩、赵民望、吴源为春、夏官,协赞政事”。这些人均来着乡间老儒,除纯朴外并无所长,起不到协赞政事的作用。所以洪武十五年七月,即被朱元璋废黜。又设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以翰林院官员充任,为皇帝「 ”咨询道理,商榷政务,评骘经史”,此外另选一批翰林协助处理奏章。 朱元璋此举,将顾问团体与政务团体实行了分离,虽可防止皇权的旁落,却也极大的限制了大学士的辅政,这一问题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以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立后才得到解决。 结语 胡惟庸一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乞丐、游方僧,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想要实现绝对集权于一身,并使之万世长存,所表现出来的可怕与血腥,为此三万人断送了性命。前人评汉高祖刘邦:「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就胡惟庸一案来看,朱元璋屠戮功臣较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惟庸一案为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实现朱家皇朝的万世长存。同时也借胡惟庸一案建立了新的纲纪,整顿了官僚队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政令通达”,建起了一个有效率的政权;也改变了元朝以来混乱无比的秩序,让黎民百姓得到「 ”休”、「 ”息”,快速让经济得到恢复和大的发展;也留下了一套君主专制制度,帮助朱家皇朝奠定277年国基。 但朱元璋「 ”极端的专制”和「 ”野蛮血腥的屠戮”,也将民主精神扼 ... 在摇篮之中,打开了先例。间接导致中国陷入专制统治的深渊,并在清朝发展至巅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明史》、《洪武大帝朱元璋传》、《翰林记》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狐藉虎威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újièhǔwēi【解释】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出处】《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例子】无【相关】百度“狐藉虎威”

  2. 奋武扬威是什么意思?

    【拼音】fènwǔyángwēi【解释】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出处】《三国演义》之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例子】分付大小三军,一齐奋武扬威,...上前去。清·李渔《慎鸾交·穷追》【相关】百度“奋武扬威”

  3. 丑态百出:唐中宗在宫内召见百官,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

    早些年,他颠沛流离,吃了很多苦,所以当了皇帝后,想着一定要善待自己。他特别爱玩儿,最热衷打毬。

  4. 人越 ... 你, 你就越好看

    佛经中有个故事,说一个非常丑陋夜叉,别人每...她一句,她的相貌就更漂亮一分,别人不断...她,她越变越好看。在现实生活中,如有人...你,你要感谢他帮你消丑陋业——告诉自己,你正在象那个丑陋的夜叉一样不断在变美.。这一天,这个夜叉心血来潮,跑到了帝释的宝座上。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恶语地劝夜叉下来,最后越说嗔恨心越大,用种种...毁...这个夜叉。

  5. 二战时期,此战日军损失50万精锐,从此翻不起身

    环顾整个亚洲,二战的抗日战例,歼灭日军10万以上,并且自身伤亡不大的战例都比较少。但是苏联红军,对战日本关东军的时候,关东军的精锐已经被抽调差不多了。故事发生具体地点在菲律宾,美军以极小的伤亡消灭了50万日军精锐。莱特湾海战,日军被击沉航母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9艘,计30.6万吨;美军损失航母3艘,驱逐舰3艘,3.7万吨。日本海军就此彻底焉了。

  6. 搽油抹粉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涂脂抹粉,刻意打扮成语出处:清–秋瑾《精卫石》序:“呜呼!尚凡以搽油抹粉,评老束足。”

  7. 搏手无策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成语大全

    指扭著双手,毫无办法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谢生灵柑》:“(谢生母)老病不肯服药,以夏月思生柑,不啻饥渴,谢生搏手无策。”

  8. 最让人可怜的心情说说 学会坚强,学会不再掉眼泪,却依旧学不会-感人的情话

    ..16.容易让人哭出来的三个字是不要哭。

  9. 梦见出国留学梦到出国留学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出国留学好不好

    做梦梦见出国留学好不好?梦见出国留学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出国留学的详细解说吧。一般梦到出国留学,说明梦者将要自己独立进行某项活动,不再依靠别人。梦见孩子出国留学,预示著自己的孩子能独立生活。梦见吃炒胡萝卜梦到吃炒胡萝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炒胡萝卜好不好女人梦见出国留学,暗示你的家庭会出现不好的变化,有可能是遇到了重大的空难,所有人不得不离开。

  10. 刘璟放生长命的故事

    刘璟是明朝人,他的父亲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司寇’。刘璟年幼时体弱多病,他原有的五个哥哥都先后夭折了。刘璟看到了产生慈悯之心,就把它买来放生。’说完了,马上就教刘璟调息的要领。刘璟醒来,知道是神龟报恩,就依照梦中所学的...用功,果然健康情况一天比一天进步了。当天晚上他和周相士同床睡觉,周士涟半夜醒来,发觉刘璟鼻子的呼吸非常微细。’后来刘璟活到九十八岁,子孙都很贤明,果然符合了周士涟的预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