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

郑余庆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做文章,在大历年间考中进士。建中四年(783年),郑余庆被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辟为幕僚,授为节度从事,累迁至殿中侍御史,后因父丧辞职。>累官拜相>贞元元年(785年),郑余庆被征召入朝,历任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后被选为翰林学士。>贞元十三年(797年),郑余庆改任工部侍郎,并主持吏部选官事务。当时,朝廷命御史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张彧、大理寺卿郑云逵组成三司会审,与功德使判官诸葛述一同审理已被判令还俗的僧人出家案。朝臣都认为诸葛述只是一介小吏,不应与大臣一同审案。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一致称赞。>贞元十四年(798年),郑余庆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他与度支使于䪹交好,对于䪹所奏之事皆表赞同,但于䪹不久却因罪被贬。唐德宗又打算将赈灾的物资发给禁军,却被中书省的官吏将消息泄露。郑余庆因此遭到追究,被贬为郴州司马。>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继位,征拜郑余庆为尚书左丞。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又擢升郑余庆为同平章事。当时,中书主书滑涣与内官典枢密刘光琦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宰相杜佑、郑絪都对他们加以姑息,但郑余庆却在议事时当众斥责滑涣。>元和元年(806年),郑余庆被免去宰相之职,贬为太子宾客。八月,滑涣贪赃事发,被赐死。唐宪宗听闻郑余庆斥责滑涣之事,对他非常敬重,改任他为国子祭酒,后拜河南尹。>>历居要职>郑余庆两次拜相,罢免均非大过,其清廉节俭深为时人所称道。他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更是德高望重,评议朝政得失,所言必定成为准则。元和三年(808年),郑余庆代理兵部尚书之职,并兼任东都留守。>元和六年(811年),郑余庆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并为病逝的太子李宁撰写《惠昭太子哀册》。后来,医工崔环由淮南小将被擢升为黄州司马。郑余庆认为诸道散将不能无故便被授为五品正员官,而且当时并无缺职,遂将敕令封还,因此被改任为太子少傅(虚职),并兼任太常寺卿。>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被拜为检校右仆射,兼任兴元尹,并充任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宪宗加授郑余庆为太子少师。此时,郑余庆已年过七旬。他认为自己已到致仕年纪,便上表朝廷,请求退休,却被唐宪宗驳回。>元和十三年(818年),郑余庆改任尚书左仆射,并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他引韩愈、李程为副使,崔郾、陈佩、杨嗣复、庾敬休为判官,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不久,郑余庆改任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晚年生活>元和十四年(819年),郑余庆兼任太子少师、检校司空,赐爵荥阳郡公,并充任国子祭酒。他见太学荒废日久、生员欠缺,便上奏朝廷,请求以文官俸禄修缮两京国子监。>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暴死,唐穆宗继位。郑余庆因曾任穆宗的东宫属官,得以进位检校司徒,深受荣宠。同年十一月,郑余庆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为贞。>好用古语>郑余庆通晓《六经》,奏对之时多引用古语。夏绥留后杨惠琳不听朝廷诏令,宰臣多主张用兵。郑余庆也上表皇帝,并引用“仰给县官”、“介马万蹄”等词汇,百官都不晓其意。时论认为他虽博雅好古,但却不合时宜。>南北郑相>郑余庆与堂叔郑絪曾同朝为相,都居住在昭国坊。郑絪府邸在坊南,郑余庆府邸在坊北。时人都称郑絪为“南郑相”,而称郑余庆为“北郑相”。>葫芦宴客>郑余庆为人清廉俭朴,品德高尚。一日,他忽然宴请亲近的官员。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早早的就赶来了。一直等到红日高照,郑余庆才出来见客,并对仆人道:“去告诉厨师,要蒸烂去毛,别把脖子折断了。”客人们都认为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但到吃饭时才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一枚蒸熟的葫芦,并配以鲜美的酱醋。但郑余庆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强下咽。后人便用“烂蒸葫芦”表示饭食粗劣,也比喻生活俭朴。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莲池大师戒 ... 放生文图说:写经冤释

    写经冤释唐朝时,京师潘果,年纪满二十,在唐高祖年间,任一名小吏。潘果取纸书守,照实回答,县令一时为使他觉悟,警惕潘果,教他虔诚书法华经作功德,为羊超荐,潘果遵照县令所劝,发心敬信,每日斋戒虔诚写经、诵经、从不间断。经过一年后,潘某舌头渐渐平复原状。县令郑余庆,到了唐贞观十八年,提升为监察御史,亲口向人述说这段事迹。

  2. 郑余庆的故事 如何评价郑余庆

    郑余庆著有《郑余庆集》,《全唐诗》和《全唐文》都收录有他的作品。公元820年,郑余庆逝世,追赠太保,谥号为贞。郑余庆的故事好用古语>郑余庆通晓《六经》,奏对之时多引用古语。>南北郑相>郑余庆与堂叔郑絪曾同朝为相,都居住在昭国坊。郑絪府邸在坊南,郑余庆府邸在坊北。时人都称郑絪为“南郑相”,而称郑余庆为“北郑相”。>如何评价郑余庆>刘昫:⑴余庆再为相,罢免皆非大过,尤以清俭为时所称。

  3. 郑余庆生平介绍 郑余庆子孙后代

    郑余庆郑余庆出身名门荥阳郑氏,曾经两次担任宰相,历任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要职。那么,郑余庆的子孙后代都有哪些人?郑余庆生平介绍>郑余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唐朝宰相。永贞元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郑余庆子孙后代>儿子郑澣,官至兴元节度使。黄巢之乱时,进拜侍中,并派部将参与平叛。

  4. 唐朝郑余庆人物生平简介,葫芦宴客、好用古语

    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一致称赞。郑余庆因此遭到追究,被贬为郴州司马。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又擢升郑余庆为同平章事。唐宪宗听闻郑余庆斥责滑涣之事,对他非常敬重,改任他为国子祭酒,后拜河南尹。此时,郑余庆已年过七旬。郑余庆因曾任穆宗的东宫属官,得以进位检校司徒,深受荣宠。同年十一月,郑余庆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太保、谥号为贞。但郑余庆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强下咽。

  5. 马祖故事之天然释道

    一弃选官访马祖拜石头悟禅机天然禅师的姓名,籍贯和家世,都没有流传下来,是禅师自己隐去了,还是后来失传了,无法说明。>二谒马祖赐法号卧天津成丹霞>天然一口气跑到了江西钟陵开元寺,去拜见马祖。马祖来一看,天然仍昂首前视,旁若无人。马祖面对天然,沉默了好久,才说:“呵,我子天然?”“天然”就此传叫开了。天然了知自己的道行与地位,获得了马祖的印可。

  6. 郑余庆简介_郑余庆字居业_郑余庆传_新唐书郑余庆

    郑余庆上疏辩说,得到一致称赞。郑余庆因此遭到追究,被贬为郴州司马。同年八月,唐宪宗继位,又擢升郑余庆为同平章事。唐宪宗听闻郑余庆斥责滑涣之事,对他非常敬重,改任他为国子祭酒,后拜河南尹。郑余庆两次拜相,罢免均非大过,其清廉节俭深为时人所称道。元和六年,郑余庆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并为病逝的太子李宁撰写《惠昭太子哀册》。此时,郑余庆已年过七旬。郑余庆因曾任穆宗的东宫属官,得以进位检校司徒,深受荣宠。

随机推荐

  1. 韩国要中国割让领土,理由竟是我们曾用那块土地收留过韩国难民

    清末,由于清...的...,中国的领土不断地被割让给列强,即使是受到中国恩惠的小国也希望分享一块蛋糕。有一个国家声称中国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他们的,并要求中国归还他们的领土,理由是中国当时把这块土地给他们的难民居住过。然而,韩国却把这个地方视为韩国的土地,要求中国归还这个岛屿并提...讼。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韩国的说法,韩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那么韩国也是中国的领土吗?

  2. 孕妇梦见被牛攻击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被牛攻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被牛攻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大病得救

    王生福山,系槟城菩提学院主任林贵玉居士之幼子,甚贤德,知孝事慈母,近患热病,灼热达高度,医药无效。力劝其子皈依地藏大士,以求慈护而解宿愆。并代申报精通医学之会泉老法师,法师处有善治热病之猴枣,赠用见特效,凡三进而灼热全除,王生家亲旧闻之,莫不欢声动地。一感地藏大士之非常灵应,一感老法师与智海居士方便慈护之德也。

  4. 辽朝灭亡后,百万契丹人都去哪了?

    然则,辽国消亡后,我们就找不到契丹族的影子了。那么,百万契丹人去哪了?大贺氏联盟崩溃后,契丹人又竖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那么,这些契丹民族去哪了呢?1303年,起儿漫王朝被伊尔汗国消亡,这是契丹人竖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契丹人3、流散全国各地金蒙战争爆发后,部门“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随蒙古戎行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契丹军人在云南,也发现了契丹人的后裔。

  5. 东汉灵帝美人王荣:像鲑鱼一样的母亲,为了孩子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王荣从小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长大,成长为一个窈窕淑女。随着王氏年龄的增长,与其不断增长的还有她的美丽与才学。又过了几年,王荣在灵帝一次广选民间美女时,以良家子的身份入了宫。灵帝被她的美色和才气所吸引。何后此时已经生下了灵帝唯一的皇子刘辩,但灵帝仍希望宠妃王荣的能够生下孩子。在光和三年有了身孕,然而殊不知本该有初为人母喜悦的王荣却因此丧生了生命。在辗转反侧中,王荣还是决定放弃这个孩子,来保全自己性命。

  6. 高清!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书于大历六年六月。凡21行,行25字。刻于湖南祁阳浯溪崖壁,竖写左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此刻又称《中兴颂》,碑文系元结于上元二年秋八月所撰,文辞古雅遒劲。

  7. 独有千古是什么意思?

    【拼音】dúyǒuqiāngǔ【解释】具有流传久远的价值;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同“独有千秋”。【出处】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七:“唐之李义山(李商隐)、宋之黄涪翁(黄庭坚),皆杜法也。先生撮在此一首中,真得其精微矣。方翁(陆游)、道园(虞集)皆未尝有此等议论,即使不读遗山诗集,已自可以独有千古矣。”【例子】无【相关】百度“独有千古”

  8. 他保持着中科院院士的长寿纪录,107岁却吸烟了60年为何长寿

    世纪老人贝时璋养生长寿秘诀有哪些呢?吸烟60年说戒就戒贝时璋在德国留学时,学生中盛行吸烟,他也学会了吸烟。烟一直吸了60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说戒烟,贝时璋便从此再不抽烟。这也很好地反映了贝老善于戒绝不良有害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高达300万,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亡。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会上升到1000万人。

  9. 黄发鲐背是什么意思?

    【拼音】huángfātáibèi【解释】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鲐背;鲐鱼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长寿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黄发台背”、“黄发骀背”。【出处】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例子】百馀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清·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相关】百度“黄发鲐背”

  10. 刘解忧公主历史_刘细君与刘解忧_刘解忧是谁_常惠将军与解忧公主

    中文名:刘解忧别名:解忧公主国籍:西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楚都彭城出生日期:前120年逝世日期:前49年职业:公主,乌孙国母主要成就: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之一相关人物:冯嫽——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刘解忧——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解忧公主(?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