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今日历史】6月17日,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节日】

· 今天是世界荒漠化日

一、国内大事记

♦ 1528年6月17日 《明伦大典》修成,世宗朱厚熜亲自为之序

491年前,1528年6月17日(明世宗嘉靖七年六月辛丑)《明伦大典》修成。世宗朱厚熜亲自为之序。宣示史馆,刊布天下。

♦ 1900年6月17日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119年前,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此役,清军击毁敌舰6艘,毙伤联军255人,日海军大佐被击毙。守台清军将士阵亡700余人,北洋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海容”号和4艘鱼雷艇被联军掳走。大沽是天津门户,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位置极重要。

♦ 1902年6月17日 大公报创刊号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

117年前,1902年6月17日,信奉天主教的满族立宪党人英华在天津创办《大公报》。英华创办《大公报》,得到天主教资本家柴天宠、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支持,集股逾万。英华自任社长,同时也撰写政论文章。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

♦ 1907年6月17日 同盟会内部分歧,章炳麟与孙中山对立

112年前,1907年6月17日,孙中山在港为发动国内革命,派日人萱野长知回日本购买村田式快枪2000支,每支带弹600发。村田式快枪是落后武器,事为平山周、和田三郎、北一辉等日本友人得知,即转告章炳麟和宋教仁。章炳麟大愤。

♦ 1907年6月17日 杨翠喜妓案加剧清廷内部倾轧

112年前,1907年6月17日,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在奕匡的授意下,参协办大学士、外务部尚书瞿鸿基暗通《京报》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怀私挟诈,请予罢斥。当日,慈禧太后将瞿鸿基革职回籍。鸿基固尝密请赦还康梁,正中太后之忌。此次奕匡乘机贿恽毓鼎劾之。同时将岑春煊排挤出京。《京报》也被勒令停止出版。

♦ 1911年6月17日 保路同志会在四川成都成立

108年前,1911年6月17日,中国商办川汉铁路股东大会在成都组织“保路同志会”。不久,四川省等地也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保路同志会”是以“保路废约”为宗旨, ... 清 ... 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同时反对清 ... 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财团勾结,把铁路建筑等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性组织。

♦ 1922年6月17日 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

97年前,1922年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 1938年6月17日 新四军正式加入华东抗战

81年前,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在江苏韦岗伏击日军,标志着中国 ... 领导的新四军正式加入华东抗战。“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新四军卫岗首战捷报传来,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即兴写下上述诗句。

♦ 1942年6月17日 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发起“赤石暴动”

77年前,1942年6月17日,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发起“赤石暴动”。“同志们冲呀”,一声令下,霎时间,80多位新四军勇士如出笼的猛虎,疾速越过田野,冲上山顶密林深处,奔向武夷山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同志与闽北游击队胜利汇合,赤石暴动成功了!

♦ 1944年6月17日 ... 对美、蒋方针作出指示

75年前,1944年6月17日, ... 中央致电王若飞就对美、对蒋方针问题作出指示。中国 ... 开始为内战做好准备,扩大武装,扩大解放区。

♦ 1948年6月17日 人民 ... 打响豫东战役

71年前,1948年6月17日,人民 ... 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及中原野战军一部举行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 ... 中央 ... 鉴于陈毅暂时到 ... 中央局工作,不能参加此次作战,确定由粟裕副司令员全权指挥。参战部队有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两个纵队、冀鲁豫和豫皖军区部队各一部,约20万人。这是一次包括攻城和运动战在内的大规模歼灭战。

♦ 1950年6月17日 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正式成立

69年前,1950年6月17日,中央音乐学院正式成立。是由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南京国立音乐院和它设在常州的附属少年班、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燕京大学音乐系等合并成立的。当时,许多音乐界著名人士都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筹建工作。

♦ 1951年6月17日 第一次侨务会议在北京举行

68年前,1951年6月17日,在中央人民 ... 华侨事务 ... 会主持下,第一次侨务会议在北京举行。廖承志同志在会议上提出侨务工作基本方针报告。本次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以及有关华侨土地改革、救济归国难侨、举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加强侨务机构等各项决定。

♦ 1954年6月17日 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65年前,1954年6月17日,中国与英国双方同时发表了联合公报,建立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英国驻北京代办杜维廉于7月8日向周恩来递交了代办委任书。9月2日,中国向英国发出了任命宦乡为驻伦敦代办的照会。10月10日,英方表示同意。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他们建立半外交关系,即代办级。

♦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52年前,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 ... 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1984年6月17日 中国首次参加国际伤残人运动会

35年前,1984年6月17日至29日第3届国际伤残人运动会在美国纽约州纳索县举行。中国首次派出41人的伤残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有18名截肢运动员和6名盲人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的比赛。获2枚金牌,13枚银牌,9枚铜牌。有7人共破伤残人世界记录。

♦ 2014年6月17日 湖南衡阳某军械仓库发生爆炸事故

5年前,2014年6月17日16时45分,湖南衡阳某军械仓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7名官兵遇难。目击者称,爆炸持续了数分钟,现场腾起蘑菇云。军械库附近一些村庄民居受到一定影响,“很多房子玻璃都被冲击波震碎了”,不少居民以为发生了地震。

二、国外大事记

♦ 1397年6月17日 丹麦、瑞典和挪威签订《卡尔马条约》,卡尔玛联盟形成

622年前,1397年6月17日,丹麦、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个距离丹麦边境很近的城市卡尔马一个堡垒内举行会议,并签订《卡尔马条约》。条约约定三个王国共同拥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恒的联盟。

♦ 1462年6月17日 瓦拉几亚大公试图刺 ... 奥斯曼帝国皇帝 ... 二世

557年前,1462年6月17日 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率领军队夜袭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军营,试图刺 ... 其皇帝 ... 二世。

♦ 1775年6月17日 美国独立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战役班克山战役爆发

244年前,1775年6月17日,2000多名英军向波士顿附近的制高点班克山发动猖狂进攻。据守在那里的3000名民兵,在武器差、弹药少的劣势下,仍然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猛扑,使敌伤亡过半,损失惨重。在革命的舆论推动下,华盛顿以大军包围波士顿,切断了英军的陆地供给线。

♦ 1915年6月17日 土耳其屠 ... 大批亚美尼亚人

104年前,1915年6月17日。“今天清白的人明天就可能犯罪。”土耳其内政 ... 塔拉特·帕夏批准可随意“放逐”亚美尼亚人。如果亚美尼亚人面临的命运真的仅仅是被放逐的痛苦,他们倒可以谢天谢地。可事实上,亚美尼亚人是被赶到一个隐秘的地点,迅即遭到 ... 害。

♦ 1917年6月17日 梅西纳山脊战役爆发

102年前,1917年6月17日,梅西纳山脊战役。梅西讷山脊战役是协约国最成功的一次战役,然而德军仅用数月又再度拿下了60高地,那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终前一年半,炸死炸伤德军2万余人。60高地的19分钟的爆炸,造就世界历史上最大一次人工爆破报站延绵长度相当于从伦敦到都柏林。

♦ 1925年6月17日 国际联盟通过日内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日内瓦议定书》

94年前,1925年6月17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召开的“管制武器、军火和战争工具国际贸易会议”上通过《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 ... 的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7个国家签署。

♦ 1940年6月17日 贝当宣布法国停火,同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79年前,1940年6月17日,法国新 ... 贝当元帅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已经向德国探询停战条件,宣称“必须停止这场战斗”。要说一句的是,当1939年有人建议他竞选总统时,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总统是战败后的元帅来充任的职务。”由此可见他投降时的悲凉心情。

♦ 1944年6月17日 冰岛共和国成立

75年前,1944年6月17日,冰岛共和国正式成立。冰岛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十个国家之一,1944年6月16日冰丹议会正式宣布解散冰丹联盟,次日成立冰岛共和国。

♦ 1953年6月17日 东德六一七事件

66年前,1953年6月17日,东德爆发反对苏联的工人运动。原本是6月16日东柏林300名建筑工人因 ... 国营公司领导提高工作定额而不加薪的一次小规模的经济 ... ,但是当天工人的要求被拒绝的消息被位于西柏林的美战区电台广播之后,于此日发展成为一场遍及东德各大城镇的人民群众 ... ... ,提出了撤走一切外国军队,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释放政治犯,举行全德自由选举等政治口号。开始是东德人民警察维持治安,后来驻德苏军出动坦克上街,驱散 ... 群众,导致55人死亡。为了纪念六一七事件,西柏林通往勃兰登堡门的大街被命名为“六月 ... 街”。

♦ 1954年6月17日 麦卡锡 ... 逆流破产

65年前,1954年6月17日陆军麦卡锡听证会上,麦卡锡败阵,自此一蹶不振。在这次听证会上,电视转播对于揭露麦卡锡的行动中那粗野的自负、 ... 裸的蛮横和对现成规则、法律、他人权利及人类礼仪的无情漠视发挥了重要作用。麦卡锡在公众面前惨败。如同他突然在政治舞台上出现一样,又从此突然从政治舞台中消失了。

♦ 1972年6月17日 美国发生水门事件

47年前,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 ... 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 ... 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 1974年6月17日 伦敦议会厅遭恐怖炸弹袭击

45年前,1974年6月17日,爱尔兰共和军又开始出击了。这一次,爱尔兰共和军在国会大厦最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即具有900年历史的威斯敏斯特大厅里安放一颗炸弹。

♦ 2011年6月17日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人权决议

8年前,2011年6月1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以23票赞成、19票反对和3票弃权通过了关于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人权决议,这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或联合国大会历史上第一次投票通过同性恋人士权益的决议。

♦ 2017年6月17日 葡萄牙中部发生森林火灾已致至少62人死亡

2年前,2017年6月17日,持续高温的葡萄牙中部大佩德罗冈山区突发森林火灾。火灾造成62人死亡,另有54人受伤。


【今日历史】6月17日,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氓俗】的意思是什么?【氓俗】是什么意思?

    【氓俗】的意思是什么?【氓俗】是什么意思? 【氓俗】的意思是:氓俗méng sú民俗。  ●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自氓俗浇弛,法令滋彰。」氓,一本作「萌」。  ●南朝梁陆云公《太伯碑》:「夫至仁至德,垂风垂...

  2. 在你离开后,我就学会了原谅

    其实在你离开后,我就学会了原谅。

  3. 金熙宗登基后为何心理变态? 完颜亶的历史评价

    金熙宗登基后性格大变,究其原因在于金熙宗心理发生了扭曲。金熙宗将愤懑都埋于心中,慢慢地,金熙宗心理越发扭曲和不正常。除此之外,金熙宗嗜酒如命,他将自己的心酸与愤懑都寄托在酒肉之中。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金熙宗没能将自己的愁绪清理干净,酒醉后的金熙宗心理更加压抑,他没有了政治抱负和精神寄托,在酒精的侵蚀下金熙宗心理最终发生变态,随之,精神也终于崩溃。

  4. 糖尿病人红、肿、热、痛,是得了啥并发症?

    作者:王丽72岁的梁叔糖尿病病史20余年,最近这几个月出现了足部拇指第一小关节红、肿、热、痛的情况。不得已,梁叔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血尿酸增高,形成了痛风。

  5. 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_看相大全

    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有句谚语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双颊凹陷无肉的男人主见异思迁自我享受,情义观念淡薄易致老运穷困不可言嫁。三白眼有上三白和下三白之分,具有下三白的人虽然重情义,但是财运上易不利。女人八字眉好不好八字眉的女人命运如何_看相大全

  6. 隋炀帝制“任意车”奸淫 *** 在路上随意行房

     隋炀帝制“任意车”奸淫 *** 在路上随意行房  隋炀帝杨广迷恋女童。他广搜未成年的女孩,置于宫中,供自己 *** 。大夫何稠投其所好,专门制作了一种车子,正好可以放进一个女童。何稠说:“此车虽然小,却有两层。临幸女童时,...

  7. 相遇

    相遇一个大晴天,有位先生出外溜达。这位先生在路上碰见了他的一个老熟人。他对这次偶然的会面十分高兴,很想和对方攀谈一阵。他截断别人的话头,根本不让人讲下去。故事中那个多嘴多舌的人,不仅不懂得处事的基本礼节,而且连做人的起码常识都没有,谁遇上了都会感到无比的烦躁和厌恶。他的这一连串不合情理的言论,惹得他的熟人厌恶极了,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狠狠地把他奚落了一顿。

  8.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 ... 拍板哪怕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8年6月13日,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达到正常运行水平。据此,聂荣臻果断决定,即刻向中央建议,启动研制可携带导弹的核潜艇。第一次关于研制核潜艇的会议于1958年6月18日举行。6月27日一早,中国核潜艇研制工程的第一份文件《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送到了聂荣臻案头。7月中旬,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召集首次工作会议。聂荣臻完全赞同报告的意见。

  9. 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

    【拼音】dōngdǎoxīwāi【解释】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出处】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例子】子期使侍卫阻之。熊宜僚用手一拉,侍卫东倒西歪,二人径入殿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近义词】杂乱无章【反义词】井井有条,有条不紊【相关】百度“东倒西歪”

  10. 曹操为什么要设“七十二疑冢”?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