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天生丽质,博古通今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这句《诗经》里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有两个绝色女儿,宣姜和文姜。刚到适婚年龄,各国的世子们就围在齐国临淄,想要抱得美人归。最终宣姜嫁卫国宣公,称宣姜。文姜,嫁鲁桓公。因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据说文姜生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乃绝世佳人,古今国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淫妇”?

文姜公园

二、不幸从婚姻开始

被抢婚的姐姐

宣姜本是卫宣公为儿子急子娶的妻子,但是迎娶到卫国后。卫宣公发现宣姜是个美人,就据为己有了,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卫宣公本就是好色的主儿,未继位时就私通父亲的妾夷姜,生下个儿子就是急子。宣姜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国君,因为宠爱宣姜,宣公就想废掉原太子急子,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让急子出使齐国,派人冒充盗贼在半路杀了他。

宣姜的长子公子寿却跟急子感情深厚,于是密告急子,劝他逃离外国。急子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急子船上请他饮酒,他想代兄受死。灌醉急子后,他拿着急子的白旄(使者的信物)到了卫国边境。盗贼见到白旄以为他就是急子,于是杀了公子寿。急子醒了,看到弟弟的尸体,大哭:“所当杀乃我也。(该死的是我啊)”于是盗贼又杀了急子。(这剧情……)

宣公两个儿子都死了,只好立宣姜次子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前700年),宣公薨逝,太子朔即位为卫惠公。卫惠公即位后,地位非常不稳固。太子急子和公子寿各有党羽,他们时刻想为两位公子报仇,卫国陷入连年内乱,为了安抚卫国国人和两公子的势力,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作主把宣姜改嫁急子的弟弟公子顽(卫昭伯),宣姜又生三子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好乱吧,其实我觉得宣姜也不容易。长得美有什么错!

被退婚的妹妹——齐大非偶

齐大非偶的意思是齐国是大国,我国为小国,我不想去高攀大国的公主。跟众多公子以娶到齐女为荣相比,还真是一个新鲜的见解。

据说文姜曾被许配给郑国世子忽,郑国人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中不仅赞扬了她的容貌象木槿花一样美丽轻盈,还称颂了她的德行如玉般温润。

历史对郑忽的记载是英勇善战,他是《郑伯克段于鄢》里郑庄公的长子,曾经在周做人质,后多次作战胜利,但是郑忽好像思维不太清楚,不像他父亲那样有政治头脑,他曾经多次说一个部下高渠弥不可靠,却并不除掉他,仍然委以重任,结果被高渠弥杀死了。另一件奇葩事情,就是郑忽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跟文姜的婚约。

齐为大国,文姜时美女、才女,且是齐国提出婚约,郑忽就是拒绝了,这个思维奇特,逻辑混乱的郑国世子即位之后很快被弟弟赶下来,后复位,被臣子高渠弥杀害,导致郑国几十年内乱,刚刚崛起的郑国因此衰弱下去,后来一直过着朝秦暮楚,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

(注:《左传》桓公六年: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淫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春秋第一 *** ——淫于兄长,害死丈夫

《史记》记载:文姜出嫁前,便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十八年春天,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得知此事后,怒责文姜,文姜将鲁桓公的责骂告诉齐襄公。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饮酒,将鲁桓公灌醉后,命弟弟公子彭生害死鲁桓公。鲁国人表示不满,齐襄公于是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赔罪。跟《水浒》潘金莲的故事好像,而且这对奸夫 *** 罪行更甚,集 *** 、暴力、扰乱国际关系、兄弟相残于一体。目前大家已知潘金莲西门庆是虚构的故事,文姜的故事呢?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另有隐情?

(注: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一〕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二〕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淫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春秋第一个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第一次读《东周列国志》,印象最深的即是文姜,原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美好的句子是在形容她,可她何以如此不堪的 *** 呢?大学时写毕业论文,本想写关于文姜的一些事情,可惜翻遍资料,无从下手,到了今天介绍古今中外的麻辣女人,我觉得对我而言重头戏还是文姜,几经修改,只好如此先写出来。

幸好找到刘金荣所作《文姜之乱献疑》考证:《春秋》中的文姜并不 ***

这让我心里松了一口气,而刘所做层层推理,史料论据充分,为文姜洗刷了一些冤屈,又一次让我感慨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春秋》是当时记载各国历史的史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春秋》,也就是都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保存到今天的只有孔子编纂的鲁国的《春秋》,孔夫子他老人家惜字如金,以至于《春秋》这部史书是这样写的:“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这是一年中鲁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语句不通是不是?逻辑不顺是不是?看不懂就对了,这就是经典,所以后人学者们不断注解这本史书,著名的注解的著作是《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以呢,关于文姜最原始的记载在《春秋》,最可信的应该也是《春秋》。而由《左传》开始逐渐把文姜描绘成一个 *** 的女人,到了《史记》连时间和细节都很清楚了。好吧,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由《左传》开始加给文姜的罪行大概是这几个:被辞婚(不良的名誉);有个 *** 的姐姐(宣姜也没得选择好不好?为什么肇事者卫宣公被遗忘了呢?自古以来男权之下,错误的都是女人);私通哥哥,害死丈夫(莫须有的罪名)。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从《左传》开始,到《史记》到历代史书,层层渲染,不断描黑文姜。经过刘金荣的考证和逻辑推理,得出文姜并非 *** 的女人,反而可能是春秋第一个女政治家,军事家。

(注:《春秋经·桓公三年》三年春正月, 公会齐侯于蠃, 秋七月壬辰朔, 日有食之, 既。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 齐侯送姜氏于讙, 公会齐侯于讙, 夫人姜氏至自齐。冬,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这里的齐侯是指齐僖公。

大概在春季正月这次相会时,鲁桓公与齐僖公就议定了婚事, 秋季七月, 鲁国派公子翚到齐国迎娶文姜。九月, 齐僖公亲自把女儿送到了边境, 然后文姜就做了鲁桓公的夫人。到了冬天, 齐国又派人到鲁国聘问,这也是两国联姻的一种礼仪。应该说文姜的出场是很风光的, 程序也完全合法。

《春秋经 ·桓公六年 》九月丁卯, 子同生。

《春秋经 ·桓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 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夏四月丙子, 公薨于齐。丁酉, 公之丧至自齐。冬十有二月已丑,葬我君桓公。

《春秋经 ·庄公元年 》三月, 夫人孙于齐。孙即逊, 含有逊位之意。

《春秋经 ·庄公二年 》 冬十有二月, 夫人姜 氏会齐侯于禚。

《春秋经 ·庄公四年 》 四年春王二月, 夫人 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春秋经 ·庄公五年 》夏, 夫人姜氏如齐师。

《春秋经 ·庄公七年 》 七年春, 夫人姜氏会 齐侯于防。冬,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春秋经 ·庄公十五年 》夏, 夫人姜氏如齐。

《春秋经 ·庄公十九年 》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经 ·庄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 王二月, 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经 ·庄公二十一年 》秋, 七月戊戌, 夫人姜氏薨。

《春秋经 ·庄公二十二年 》癸丑, 葬我小君文姜。 如果对上述

《春秋》关于文姜的记载进行归纳一下的话, 我们似乎可以读出这样一些信息。

第一, 《春秋 》无片言只字说文姜 *** 。

第二, 鲁国人始终尊文姜为国母, 包括从第二次记载文姜事迹起就称之为夫人, 到死称薨, 葬称小君等。夫人是诸侯正妻的称谓, 死时称薨, 葬时称小君, 都足以表明鲁国一直是把文姜当诸侯夫人看待, 没有丝毫贬损之意。)

第三,丈夫去世,儿子年幼时,文姜是掌握鲁国全局的人物。是重权在握的军事家。

即使后世人不断抹黑,至少有几点是无法改变的——文姜的美貌、智慧、军事才华,以及为鲁国生养一个好的国君,自己执政几十年,之后还政于儿子——一个贤德有为的君主,就是《曹刿论战》里的鲁庄公(长勺之战败齐国,曹沫劫盟复失地),奠定鲁国的兴盛之基。

除了命不好的宣姜,齐国姜氏还有庄姜等很多才德兼备的公主,文姜除了有一个不太靠谱的哥哥齐襄公,还有一个春秋第一个小霸主的父亲齐僖公,另一个哥哥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小白。

历史或许任人打扮,但是把相关人物和历史社会环境还原,还是可以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 *** ”?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2. 书生出上联「 ”穿冬装摇夏扇糊涂春秋”,看神童纪昀如何有力反击

    要说清朝有名的神童,那不得不提纪昀了。纪昀,字晓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直隶献县人。

  3.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4.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5. 春秋首霸​齐桓公​,名不符实的霸主大业

    齐桓公小白是被史学家公认的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晋文之事向来也被看作是诸侯称霸的鼎盛。但齐国称霸及后来的吴越称霸颇让人颇有微词,仅一世而霸,称霸得时间都极短,远不如晋楚迭霸好几代。齐国是有称霸的先决条件的,齐被封于营丘,东方的莱夷之地,受封之初,就粗具大国的规模,且四周为莱夷部落,便于其扩张,发展空间特别大。而齐国是姜太公之封国,姜太公善于兵事,于是周天子便赐予齐国在东方的征伐大权)。

  6. 成语故事之————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出自《史记·田单列传》: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公元前284年,与齐国早有积怨的燕国,命大将乐毅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伐齐,一路势如破竹。燕军攻入齐国首都临淄,齐闵王逃奔莒地。

  7. 战国时代,秦国为何能崛起?燕国、齐国、晋国底蕴悠久却不称霸

    在当时政治制度的作用之下,这些家族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尤其是像燕国和齐国这样的老诸侯国。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家底蕴问题。在战国时代,秦国或许是最没有资格一统六国的国家,因为它的历史底蕴是最差的,最有资格的应该说是燕国、齐国或者是晋国,这三个国家都是西周分封的老牌诸侯国,它们都得到过西周的承认,是中国封建历史当中的正统诸侯国。

  8. 田单用火牛阵光复了齐国,他却成为压制齐襄王的权臣

    ◎引题战国后期,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军队,一举光复了齐国,让齐国免于亡国之祸,又从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了国都临淄。田单和火牛阵~~~1权臣初起~~~战国时期,齐国经过齐威王、齐宣王父子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国力已经大大增强。燕国和齐国形势发生了逆转,田单率领齐国的军队从即墨城开始反攻,沦陷的七十余座城池很快全部光复。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接到国都临淄,田单成为了齐国的大救星、齐襄王的大恩人。

  9. 田氏篡齐:持续了三百年的狼子野心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去世后,齐国爆发了内乱。在崔杼的扶持下,齐庄公赢得了这场权力的游戏,政敌公子牙及其党羽全部遭到了血腥的清洗。由于这时的田氏还力量尚小,虽然政变成功了,但是齐国的实际权力落在了有着更加雄厚根基的栾氏和高氏手中。

  10. 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吴、越,晋、齐、宋、燕是怎样疯狂扩张的

    春秋战国,乱世纷争,除了像战国中后期的卫国,周围皆是强邻,不敢扩张外,其他国家都在搞扩张,秦、楚、吴、越是这样的,晋、齐、宋、燕亦如此,没有哪一个大国安分守己的。战国中后期,楚国灭了越国,领土更是大大增加,将大部分的长江流域纳入管辖范围。最强盛的时候,国土面积仅次于楚国、秦国,可在七雄中排第三。

随机推荐

  1.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是什么意思?

    【拼音】jīzhěyìwéishí,kězhěyìwéiyǐn【解释】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例子】兄能与协和交欢,此则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之会。章炳麟《与熊克武书》【相关】百度“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2. 古书画作伪的地区性(上)

    古书画作伪的地区性(上)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曾记载:“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本采笔踪。”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已相当不低。赝品书画的...不但手法多样,且带有地区特色。

  3. 天为贵,谁为天

    齐桓公一次问管仲道:“君王认为什么最可贵?”桓公仰头看了看天,管仲说:“我所讲的天,不是指头顶上的青天。君王把人民百姓当作天,老百姓拥护您,国家就安定,愿意为您效力,国家就富强;对您有了意见,国家就危险,一旦背叛您,国家就要灭亡了。《诗》上说:‘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如果人民百姓都站在一边来怨恨他们的君王,没有不垮台灭亡的!”

  4. 梦见坏坏的 ... 的男人_周公解梦梦到坏坏的 ... 的男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坏坏的 ... 的男人好不好

    做春梦对象是坏坏的...的男人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做梦是很正常的事情,少男少女们做春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做春梦对象是坏坏的...的男人,说明自己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有男朋友的说明了自己内心对男友的不满。时常做春梦,但是春梦的对象总是坏坏的...的男人,排除掉现实生活中目前已有男朋友的,但是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的坏坏的...的感觉的,明明是和自己在一起,但是一起逛街,又时常会将目光盯在别的女人身上的情况。

  5. 心里难受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可是,成长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你不能在一颗幼小的心里,种下强权的种子,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这是要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那种挣开包裹自己的硬壳,顶出板结的土壤的苦难,对一粒柔弱的芽来说,可说是顶天立地的壮举。看你的人多,懂你的人少;说你的人多,帮你的人少。相遇的人,很多;相依的人,很少。

  6. 约翰·巴斯隆在二战期间都做了什么 二战期间日军最害怕的人

    而且据统计,二战中军民伤亡高达9000万人,其实真实的伤亡人数,应当高于这个统计,而且二战还直接造成4万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过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二战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抗战英雄,其中一位英雄名叫约翰·巴斯隆,他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是二战时日军最害怕的人。据统计,在这次战斗中,巴斯隆用2挺机枪击毙1500名日军。

  7. 年兽究竟是什么兽?年兽的原型是什么?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叫'年',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把'年'吓得逃走,不再危害人们。人们庆幸打败年兽,便是'过年'的由来……”  慢着,这相传...

  8. 地藏经、心经感应

    地藏经、心经感应>心经是我修学起念的第一部经文,那时刚接触到心经,是我还未大学时,因为当时觉得篇幅算是佛经里最短的,但义深,尤其喜欢闻参里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法道理。我的爷爷生前是军人,坚定地无任何宗教信仰,不过在去年8、9月份时,他本有老年心肺病,又被传染感冒,发烧得只说胡话。再说说我前两天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得到的感应。

  9. 推聋妆哑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uīlóngzhuāngyǎ【解释】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推聋妆哑”

  10. 吃烤羊

    一次,阿凡提和一些财主同桌吃饭。餐桌上放着一只烤乳羊,阿凡提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一位财主打趣说:“我想准是这羊的妈妈曾用角抵过你,所以你才吃得这么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