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天生丽质,博古通今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这句《诗经》里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有两个绝色女儿,宣姜和文姜。刚到适婚年龄,各国的世子们就围在齐国临淄,想要抱得美人归。最终宣姜嫁卫国宣公,称宣姜。文姜,嫁鲁桓公。因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据说文姜生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乃绝世佳人,古今国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淫妇”?

文姜公园

二、不幸从婚姻开始

被抢婚的姐姐

宣姜本是卫宣公为儿子急子娶的妻子,但是迎娶到卫国后。卫宣公发现宣姜是个美人,就据为己有了,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卫宣公本就是好色的主儿,未继位时就私通父亲的妾夷姜,生下个儿子就是急子。宣姜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国君,因为宠爱宣姜,宣公就想废掉原太子急子,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让急子出使齐国,派人冒充盗贼在半路杀了他。

宣姜的长子公子寿却跟急子感情深厚,于是密告急子,劝他逃离外国。急子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急子船上请他饮酒,他想代兄受死。灌醉急子后,他拿着急子的白旄(使者的信物)到了卫国边境。盗贼见到白旄以为他就是急子,于是杀了公子寿。急子醒了,看到弟弟的尸体,大哭:“所当杀乃我也。(该死的是我啊)”于是盗贼又杀了急子。(这剧情……)

宣公两个儿子都死了,只好立宣姜次子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前700年),宣公薨逝,太子朔即位为卫惠公。卫惠公即位后,地位非常不稳固。太子急子和公子寿各有党羽,他们时刻想为两位公子报仇,卫国陷入连年内乱,为了安抚卫国国人和两公子的势力,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作主把宣姜改嫁急子的弟弟公子顽(卫昭伯),宣姜又生三子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好乱吧,其实我觉得宣姜也不容易。长得美有什么错!

被退婚的妹妹——齐大非偶

齐大非偶的意思是齐国是大国,我国为小国,我不想去高攀大国的公主。跟众多公子以娶到齐女为荣相比,还真是一个新鲜的见解。

据说文姜曾被许配给郑国世子忽,郑国人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中不仅赞扬了她的容貌象木槿花一样美丽轻盈,还称颂了她的德行如玉般温润。

历史对郑忽的记载是英勇善战,他是《郑伯克段于鄢》里郑庄公的长子,曾经在周做人质,后多次作战胜利,但是郑忽好像思维不太清楚,不像他父亲那样有政治头脑,他曾经多次说一个部下高渠弥不可靠,却并不除掉他,仍然委以重任,结果被高渠弥杀死了。另一件奇葩事情,就是郑忽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跟文姜的婚约。

齐为大国,文姜时美女、才女,且是齐国提出婚约,郑忽就是拒绝了,这个思维奇特,逻辑混乱的郑国世子即位之后很快被弟弟赶下来,后复位,被臣子高渠弥杀害,导致郑国几十年内乱,刚刚崛起的郑国因此衰弱下去,后来一直过着朝秦暮楚,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

(注:《左传》桓公六年: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淫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春秋第一 *** ——淫于兄长,害死丈夫

《史记》记载:文姜出嫁前,便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十八年春天,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得知此事后,怒责文姜,文姜将鲁桓公的责骂告诉齐襄公。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饮酒,将鲁桓公灌醉后,命弟弟公子彭生害死鲁桓公。鲁国人表示不满,齐襄公于是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赔罪。跟《水浒》潘金莲的故事好像,而且这对奸夫 *** 罪行更甚,集 *** 、暴力、扰乱国际关系、兄弟相残于一体。目前大家已知潘金莲西门庆是虚构的故事,文姜的故事呢?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另有隐情?

(注: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一〕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二〕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淫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春秋第一个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第一次读《东周列国志》,印象最深的即是文姜,原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美好的句子是在形容她,可她何以如此不堪的 *** 呢?大学时写毕业论文,本想写关于文姜的一些事情,可惜翻遍资料,无从下手,到了今天介绍古今中外的麻辣女人,我觉得对我而言重头戏还是文姜,几经修改,只好如此先写出来。

幸好找到刘金荣所作《文姜之乱献疑》考证:《春秋》中的文姜并不 ***

这让我心里松了一口气,而刘所做层层推理,史料论据充分,为文姜洗刷了一些冤屈,又一次让我感慨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春秋》是当时记载各国历史的史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春秋》,也就是都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保存到今天的只有孔子编纂的鲁国的《春秋》,孔夫子他老人家惜字如金,以至于《春秋》这部史书是这样写的:“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这是一年中鲁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语句不通是不是?逻辑不顺是不是?看不懂就对了,这就是经典,所以后人学者们不断注解这本史书,著名的注解的著作是《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以呢,关于文姜最原始的记载在《春秋》,最可信的应该也是《春秋》。而由《左传》开始逐渐把文姜描绘成一个 *** 的女人,到了《史记》连时间和细节都很清楚了。好吧,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由《左传》开始加给文姜的罪行大概是这几个:被辞婚(不良的名誉);有个 *** 的姐姐(宣姜也没得选择好不好?为什么肇事者卫宣公被遗忘了呢?自古以来男权之下,错误的都是女人);私通哥哥,害死丈夫(莫须有的罪名)。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从《左传》开始,到《史记》到历代史书,层层渲染,不断描黑文姜。经过刘金荣的考证和逻辑推理,得出文姜并非 *** 的女人,反而可能是春秋第一个女政治家,军事家。

(注:《春秋经·桓公三年》三年春正月, 公会齐侯于蠃, 秋七月壬辰朔, 日有食之, 既。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 齐侯送姜氏于讙, 公会齐侯于讙, 夫人姜氏至自齐。冬,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这里的齐侯是指齐僖公。

大概在春季正月这次相会时,鲁桓公与齐僖公就议定了婚事, 秋季七月, 鲁国派公子翚到齐国迎娶文姜。九月, 齐僖公亲自把女儿送到了边境, 然后文姜就做了鲁桓公的夫人。到了冬天, 齐国又派人到鲁国聘问,这也是两国联姻的一种礼仪。应该说文姜的出场是很风光的, 程序也完全合法。

《春秋经 ·桓公六年 》九月丁卯, 子同生。

《春秋经 ·桓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 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夏四月丙子, 公薨于齐。丁酉, 公之丧至自齐。冬十有二月已丑,葬我君桓公。

《春秋经 ·庄公元年 》三月, 夫人孙于齐。孙即逊, 含有逊位之意。

《春秋经 ·庄公二年 》 冬十有二月, 夫人姜 氏会齐侯于禚。

《春秋经 ·庄公四年 》 四年春王二月, 夫人 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春秋经 ·庄公五年 》夏, 夫人姜氏如齐师。

《春秋经 ·庄公七年 》 七年春, 夫人姜氏会 齐侯于防。冬,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春秋经 ·庄公十五年 》夏, 夫人姜氏如齐。

《春秋经 ·庄公十九年 》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经 ·庄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 王二月, 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经 ·庄公二十一年 》秋, 七月戊戌, 夫人姜氏薨。

《春秋经 ·庄公二十二年 》癸丑, 葬我小君文姜。 如果对上述

《春秋》关于文姜的记载进行归纳一下的话, 我们似乎可以读出这样一些信息。

第一, 《春秋 》无片言只字说文姜 *** 。

第二, 鲁国人始终尊文姜为国母, 包括从第二次记载文姜事迹起就称之为夫人, 到死称薨, 葬称小君等。夫人是诸侯正妻的称谓, 死时称薨, 葬时称小君, 都足以表明鲁国一直是把文姜当诸侯夫人看待, 没有丝毫贬损之意。)

第三,丈夫去世,儿子年幼时,文姜是掌握鲁国全局的人物。是重权在握的军事家。

即使后世人不断抹黑,至少有几点是无法改变的——文姜的美貌、智慧、军事才华,以及为鲁国生养一个好的国君,自己执政几十年,之后还政于儿子——一个贤德有为的君主,就是《曹刿论战》里的鲁庄公(长勺之战败齐国,曹沫劫盟复失地),奠定鲁国的兴盛之基。

除了命不好的宣姜,齐国姜氏还有庄姜等很多才德兼备的公主,文姜除了有一个不太靠谱的哥哥齐襄公,还有一个春秋第一个小霸主的父亲齐僖公,另一个哥哥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小白。

历史或许任人打扮,但是把相关人物和历史社会环境还原,还是可以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说的竟然是“春秋第一 *** ”?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2. 书生出上联「 ”穿冬装摇夏扇糊涂春秋”,看神童纪昀如何有力反击

    要说清朝有名的神童,那不得不提纪昀了。纪昀,字晓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直隶献县人。

  3.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4.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5. 春秋首霸​齐桓公​,名不符实的霸主大业

    齐桓公小白是被史学家公认的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晋文之事向来也被看作是诸侯称霸的鼎盛。但齐国称霸及后来的吴越称霸颇让人颇有微词,仅一世而霸,称霸得时间都极短,远不如晋楚迭霸好几代。齐国是有称霸的先决条件的,齐被封于营丘,东方的莱夷之地,受封之初,就粗具大国的规模,且四周为莱夷部落,便于其扩张,发展空间特别大。而齐国是姜太公之封国,姜太公善于兵事,于是周天子便赐予齐国在东方的征伐大权)。

  6. 成语故事之————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出自《史记·田单列传》: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公元前284年,与齐国早有积怨的燕国,命大将乐毅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伐齐,一路势如破竹。燕军攻入齐国首都临淄,齐闵王逃奔莒地。

  7. 战国时代,秦国为何能崛起?燕国、齐国、晋国底蕴悠久却不称霸

    在当时政治制度的作用之下,这些家族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尤其是像燕国和齐国这样的老诸侯国。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家底蕴问题。在战国时代,秦国或许是最没有资格一统六国的国家,因为它的历史底蕴是最差的,最有资格的应该说是燕国、齐国或者是晋国,这三个国家都是西周分封的老牌诸侯国,它们都得到过西周的承认,是中国封建历史当中的正统诸侯国。

  8. 田单用火牛阵光复了齐国,他却成为压制齐襄王的权臣

    ◎引题战国后期,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军队,一举光复了齐国,让齐国免于亡国之祸,又从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了国都临淄。田单和火牛阵~~~1权臣初起~~~战国时期,齐国经过齐威王、齐宣王父子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国力已经大大增强。燕国和齐国形势发生了逆转,田单率领齐国的军队从即墨城开始反攻,沦陷的七十余座城池很快全部光复。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接到国都临淄,田单成为了齐国的大救星、齐襄王的大恩人。

  9. 田氏篡齐:持续了三百年的狼子野心

    公元前554年,齐灵公去世后,齐国爆发了内乱。在崔杼的扶持下,齐庄公赢得了这场权力的游戏,政敌公子牙及其党羽全部遭到了血腥的清洗。由于这时的田氏还力量尚小,虽然政变成功了,但是齐国的实际权力落在了有着更加雄厚根基的栾氏和高氏手中。

  10. 春秋战国时期,秦、楚、吴、越,晋、齐、宋、燕是怎样疯狂扩张的

    春秋战国,乱世纷争,除了像战国中后期的卫国,周围皆是强邻,不敢扩张外,其他国家都在搞扩张,秦、楚、吴、越是这样的,晋、齐、宋、燕亦如此,没有哪一个大国安分守己的。战国中后期,楚国灭了越国,领土更是大大增加,将大部分的长江流域纳入管辖范围。最强盛的时候,国土面积仅次于楚国、秦国,可在七雄中排第三。

随机推荐

  1. 成语典故_唇亡齿寒的故事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讲诉了什么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

  2. 清热去火的食物 芥菜的功效和作用

    下面我来说一下清热去火的食物“荠菜”。荠菜的功效及作用荠菜味甘,平。荠菜的选购蔬菜市场上有两种荠菜。荠菜的存储洗净、切好后再放入冷冻室摊开冻结,冻硬之后,再用保鲜袋包裹保存,这样可以在冷冻室里存放将近一年的时间。荠菜要摘好去掉黄叶老根,洗干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待颜色变得碧绿后捞出,沥干水分,按每顿的食量分成小包,放入冷冻室。

  3. Seeing is Believing

    SeeingisBelieving这句英文格言可以翻译为:我们正在见到的,就是我们正在相信的,或者说,我们正在相信什么,就会正在感受什么。与这句英文格言类似,还有一句是:Whatyouthink,whatyouwillfeel!面对外境生起坏心,这叫坏人;坏心生起的当下,第一受害人也是自己,不是别人,别人永远是第二、第三受害人。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命运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因为所谓的命运就是“心的运作”。心的一个运作就产生一个体验,一个接一个的心的运作就产生了一个接一个的心的体验。

  4. 带有故字的成语

    包含有“故”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微过细故——微小的过失和事故。送故迎新——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狂奴故态——狂奴:对狂士的亲昵称呼;故态:老样子,老脾气。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故我依然——故我:旧日的我。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故宫禾黍——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5. 肖邦被腌制的心脏揭示了他的死因

    奇怪的是,纳粹允许肖邦的心脏在华沙起义期间得到妥善保管。在那之后,肖邦腌制的心脏大部分被放在和平中休息,直到2014年的一个晚上,一组科学家获准短暂检查地窖里的罐子,以确定这位音乐家的死因。肖邦的一些专家希望对这位作曲家的心脏进行重新检查,以调查其死因。由波兰科学院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的MichalWitt领导的科学家得出结论,肖邦患有长期的肺结核,他的直接死因是心包炎,也就是心脏周围的膜。

  6. 梦见杀大蟒蛇

    周公解梦梦见杀大蟒蛇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杀大蟒蛇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唐武宗滅佛的根本原因,太缺錢了!

    佛教有「”普度眾生”的思想,歷來都是很正面的形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傳播的是正能量”,然而,歷史上有四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其中一次就發生在唐武宗在位期間。可能有人會問:「”這是有多大的仇恨?”這也是我讀到這一事件時的第一反應,其實,很多人被「”滅佛”的字眼誤導了,因為雖然是滅佛,但是其真正意圖卻不是迫害佛家子弟,其根本原因也不是為了滅了佛教,而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出現了「”錢荒”,也就是通貨

  8. 抢劫变成致命的

    你现在站在1935年一件凶器被处置的地方,直到1989年才被重新发现,这是美国最古老的谋...案。在1935年,新港市马歇尔·乔治·康尼夫在试图逮捕三名企图抢劫新港克里姆利的男子时被枪...。在这期间在十年的经济萧条中,黄油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奶油店的...案已经司空见惯。马歇尔·康尼夫发现有三个人试图闯入新港克里姆利,当他大声叫他们停下时,却遭到一阵枪声。康尼夫在第二天的枪战中受伤身亡,但窃贼毫发

  9. 皮衣怎么清洗?pu皮衣怎么洗?

    皮衣怎么清洗100%皮衣经过一段时间穿用后,皮面及内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玷污,发霉,光面皮衣表面涂层会受到一定磨损,甚至出现裂浆、掉浆、露底现象,使皮衣失去原有的光泽,变得脏旧。就是用颜料、树脂等皮革专用化料制成涂饰浆液以刷、揩、喷等方式涂于皮革表面的一种方式。皮夹克怎么洗有些人由于不懂清洗保养知识,致使皮夹克皮革变性。

  10. 梦见水冲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水冲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水冲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