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一、天生丽质,博古通今“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这句《诗经》里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
一、天生丽质,博古通今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这句《诗经》里的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有两个绝色女儿,宣姜和文姜。刚到适婚年龄,各国的世子们就围在齐国临淄,想要抱得美人归。最终宣姜嫁卫国宣公,称宣姜。文姜,嫁鲁桓公。因以才华著称于当世,所以被称为“文”。据说文姜生得“秋水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乃绝世佳人,古今国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章。

文姜公园
二、不幸从婚姻开始
被抢婚的姐姐
宣姜本是卫宣公为儿子急子娶的妻子,但是迎娶到卫国后。卫宣公发现宣姜是个美人,就据为己有了,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卫宣公本就是好色的主儿,未继位时就私通父亲的妾夷姜,生下个儿子就是急子。宣姜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国君,因为宠爱宣姜,宣公就想废掉原太子急子,立公子寿为太子,于是让急子出使齐国,派人冒充盗贼在半路杀了他。
宣姜的长子公子寿却跟急子感情深厚,于是密告急子,劝他逃离外国。急子拒绝了,公子寿只好在急子船上请他饮酒,他想代兄受死。灌醉急子后,他拿着急子的白旄(使者的信物)到了卫国边境。盗贼见到白旄以为他就是急子,于是杀了公子寿。急子醒了,看到弟弟的尸体,大哭:“所当杀乃我也。(该死的是我啊)”于是盗贼又杀了急子。(这剧情……)
宣公两个儿子都死了,只好立宣姜次子公子朔为太子。次年(前700年),宣公薨逝,太子朔即位为卫惠公。卫惠公即位后,地位非常不稳固。太子急子和公子寿各有党羽,他们时刻想为两位公子报仇,卫国陷入连年内乱,为了安抚卫国国人和两公子的势力,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作主把宣姜改嫁急子的弟弟公子顽(卫昭伯),宣姜又生三子二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好乱吧,其实我觉得宣姜也不容易。长得美有什么错!
被退婚的妹妹——齐大非偶
齐大非偶的意思是齐国是大国,我国为小国,我不想去高攀大国的公主。跟众多公子以娶到齐女为荣相比,还真是一个新鲜的见解。
据说文姜曾被许配给郑国世子忽,郑国人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民歌来表达对这位未来的君夫人的期待之情,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中不仅赞扬了她的容貌象木槿花一样美丽轻盈,还称颂了她的德行如玉般温润。
历史对郑忽的记载是英勇善战,他是《郑伯克段于鄢》里郑庄公的长子,曾经在周做人质,后多次作战胜利,但是郑忽好像思维不太清楚,不像他父亲那样有政治头脑,他曾经多次说一个部下高渠弥不可靠,却并不除掉他,仍然委以重任,结果被高渠弥杀死了。另一件奇葩事情,就是郑忽以"齐大非偶'为由,退掉了跟文姜的婚约。
齐为大国,文姜时美女、才女,且是齐国提出婚约,郑忽就是拒绝了,这个思维奇特,逻辑混乱的郑国世子即位之后很快被弟弟赶下来,后复位,被臣子高渠弥杀害,导致郑国几十年内乱,刚刚崛起的郑国因此衰弱下去,后来一直过着朝秦暮楚,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
(注:《左传》桓公六年: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公之未昏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固辞。人问其故,大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春秋第一 *** ——淫于兄长,害死丈夫
《史记》记载:文姜出嫁前,便与其兄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十八年春天,文姜和鲁桓公来到齐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得知此事后,怒责文姜,文姜将鲁桓公的责骂告诉齐襄公。齐襄公宴请鲁桓公饮酒,将鲁桓公灌醉后,命弟弟公子彭生害死鲁桓公。鲁国人表示不满,齐襄公于是杀死公子彭生来向鲁国赔罪。跟《水浒》潘金莲的故事好像,而且这对奸夫 *** 罪行更甚,集 *** 、暴力、扰乱国际关系、兄弟相残于一体。目前大家已知潘金莲西门庆是虚构的故事,文姜的故事呢?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另有隐情?
(注: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一〕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二〕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春秋第一个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第一次读《东周列国志》,印象最深的即是文姜,原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美好的句子是在形容她,可她何以如此不堪的 *** 呢?大学时写毕业论文,本想写关于文姜的一些事情,可惜翻遍资料,无从下手,到了今天介绍古今中外的麻辣女人,我觉得对我而言重头戏还是文姜,几经修改,只好如此先写出来。
幸好找到刘金荣所作《文姜之乱献疑》考证:《春秋》中的文姜并不 ***
这让我心里松了一口气,而刘所做层层推理,史料论据充分,为文姜洗刷了一些冤屈,又一次让我感慨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春秋》是当时记载各国历史的史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春秋》,也就是都有自己的史书,但是保存到今天的只有孔子编纂的鲁国的《春秋》,孔夫子他老人家惜字如金,以至于《春秋》这部史书是这样写的:“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这是一年中鲁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语句不通是不是?逻辑不顺是不是?看不懂就对了,这就是经典,所以后人学者们不断注解这本史书,著名的注解的著作是《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所以呢,关于文姜最原始的记载在《春秋》,最可信的应该也是《春秋》。而由《左传》开始逐渐把文姜描绘成一个 *** 的女人,到了《史记》连时间和细节都很清楚了。好吧,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而由《左传》开始加给文姜的罪行大概是这几个:被辞婚(不良的名誉);有个 *** 的姐姐(宣姜也没得选择好不好?为什么肇事者卫宣公被遗忘了呢?自古以来男权之下,错误的都是女人);私通哥哥,害死丈夫(莫须有的罪名)。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从《左传》开始,到《史记》到历代史书,层层渲染,不断描黑文姜。经过刘金荣的考证和逻辑推理,得出文姜并非 *** 的女人,反而可能是春秋第一个女政治家,军事家。
(注:《春秋经·桓公三年》三年春正月, 公会齐侯于蠃, 秋七月壬辰朔, 日有食之, 既。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 齐侯送姜氏于讙, 公会齐侯于讙, 夫人姜氏至自齐。冬,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这里的齐侯是指齐僖公。
大概在春季正月这次相会时,鲁桓公与齐僖公就议定了婚事, 秋季七月, 鲁国派公子翚到齐国迎娶文姜。九月, 齐僖公亲自把女儿送到了边境, 然后文姜就做了鲁桓公的夫人。到了冬天, 齐国又派人到鲁国聘问,这也是两国联姻的一种礼仪。应该说文姜的出场是很风光的, 程序也完全合法。
《春秋经 ·桓公六年 》九月丁卯, 子同生。
《春秋经 ·桓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 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夏四月丙子, 公薨于齐。丁酉, 公之丧至自齐。冬十有二月已丑,葬我君桓公。
《春秋经 ·庄公元年 》三月, 夫人孙于齐。孙即逊, 含有逊位之意。
《春秋经 ·庄公二年 》 冬十有二月, 夫人姜 氏会齐侯于禚。
《春秋经 ·庄公四年 》 四年春王二月, 夫人 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春秋经 ·庄公五年 》夏, 夫人姜氏如齐师。
《春秋经 ·庄公七年 》 七年春, 夫人姜氏会 齐侯于防。冬,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
《春秋经 ·庄公十五年 》夏, 夫人姜氏如齐。
《春秋经 ·庄公十九年 》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经 ·庄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 王二月, 夫人姜氏如莒。
《春秋经 ·庄公二十一年 》秋, 七月戊戌, 夫人姜氏薨。
《春秋经 ·庄公二十二年 》癸丑, 葬我小君文姜。 如果对上述
《春秋》关于文姜的记载进行归纳一下的话, 我们似乎可以读出这样一些信息。
第一, 《春秋 》无片言只字说文姜 *** 。
第二, 鲁国人始终尊文姜为国母, 包括从第二次记载文姜事迹起就称之为夫人, 到死称薨, 葬称小君等。夫人是诸侯正妻的称谓, 死时称薨, 葬时称小君, 都足以表明鲁国一直是把文姜当诸侯夫人看待, 没有丝毫贬损之意。)
第三,丈夫去世,儿子年幼时,文姜是掌握鲁国全局的人物。是重权在握的军事家。
即使后世人不断抹黑,至少有几点是无法改变的——文姜的美貌、智慧、军事才华,以及为鲁国生养一个好的国君,自己执政几十年,之后还政于儿子——一个贤德有为的君主,就是《曹刿论战》里的鲁庄公(长勺之战败齐国,曹沫劫盟复失地),奠定鲁国的兴盛之基。
除了命不好的宣姜,齐国姜氏还有庄姜等很多才德兼备的公主,文姜除了有一个不太靠谱的哥哥齐襄公,还有一个春秋第一个小霸主的父亲齐僖公,另一个哥哥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小白。
历史或许任人打扮,但是把相关人物和历史社会环境还原,还是可以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