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 德国火箭专家赫尔曼·奥伯特简介

赫尔曼·奥伯特(Hermann Oberth,1894年6月25日—1989年12月28日),德国火箭专家,欧洲火箭之父,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是与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齐名的航天先驱。他有关火箭推进的经典著作,被整整一代工程师视为航天领域的“圣经”。>>生平履历>童年>1894年6月25日,赫尔曼·奥伯特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现罗马尼亚赫尔曼施塔特),由于边界的变更,后来属罗马尼亚,而他本人却是德国后代。>11岁的时候,赫尔曼·奥伯特就因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月球旅行》的影响而迷上了星际旅行,但不盲从凡尔纳。第二年,他做出了这样的断定:反作用推进的火箭提供了唯一一种实现太空飞行的方式,巨大的火箭一定会用于未来的宇宙飞船 。>>青年>1913年,赫尔曼·奥伯特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医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召入奥匈帝国军队当兵,中断了医学学习,但他专注于宇宙航行的基础理论研究。 他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关于火箭和宇宙航行的著作,其中包括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1918年7月6日,奥伯特迎娶玛蒂尔德·胡莫尔(Mathilde Hummel),并在此后育有两子两女。其中一个儿子在二战中应征入伍,并在战争中捐躯。另外一位女儿则在1944年8月工厂氧气瓶爆炸的意外中丧生。>早期研究>1919年赫尔曼·奥伯特先后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学习,在1922年他向海德堡大学提交了根据自己火箭设计写出的论文却被认为是荒诞的。>1923年6月,他发表了那部92页的经典著作《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The Rocket into interplaory ),用数学阐明了火箭如何获得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1929年经过修改和充实改名《通向航天之路》)对早期火箭技术的发展和航天先驱者有较大影响。这部著作使奥伯特获得了罗伯特·埃斯诺-贝尔特利和德烈·赫尔什创设的Rep-Hirsch航天奖学金。>从1924年到1938年,赫尔曼·奥伯特在特兰西瓦尼亚的一所中学里教数学和物理。但他对火箭的兴趣没有丝毫减退。>>1927年6月5日,一批业余火箭业余爱好者在凡里尔(Valier)和温克勒(Johnnes Winkler)等人组织领导下,成立了“宇宙航行协会”,他得知后又来到德国,并被推举为该协会的名誉会长。>1928年秋,科幻电影《月球上的女人》的制片公司邀请奥伯特等人制造一枚长两米的火箭,但在影片首映时未能发射,直到1930年7月23日终于发射成功了,飞行高度20公里。>1938年他在维也纳工程军院从事火箭研究,自费设置了火箭试验场。>1940年在德累斯顿大学研制液体火箭的燃料泵,但他的主要兴趣在固体火箭方面,并于同年加入德国籍。>成为火箭专家>1941年,赫尔曼·奥伯特到佩内明德研究中心参与V-2火箭(见V-2工程)的研制工作,并制定了A-9和A-10多级火箭计划,打算从海上攻击美国华盛顿。他的工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发展后来的A-4火箭发动机,也就是著名的V-2火箭,但A-4火箭却完全是以他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的。>1943年,奥伯特被派到易北河畔,研究固体推进剂防空火箭,成为研究防空火箭的第一人。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美国监禁了3个月,1945年8月获释。>1948年,他侨居瑞士任火箭技术顾问。>1950年被意大利海军招聘,继续研究固体推进剂防空火箭,后返回德国纽伦堡从事教学工作。1951年,他离开德国到美国与布劳恩合作,共同为美国空间规划努力。>1955~1958年在美国任陆军红石兵工厂的顾问。这期间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对十年内火箭发展的可能性做展望,另一本谈到了人类登月往返的可能性。>1958年赫尔曼·奥伯特退休回德国被选为联邦德国空间研究学会的名誉会长 ,但其大部分时间用来思考哲学问题,这也许是许多德国科学家的习惯。>>奥伯特荣获过法国航空航天协会、德国空间研究协会、德国发明家协会和美国航空航天协会的诸多奖金和勋章,其对人类航天事业的杰出贡献值得后人铭记。>逝世>赫尔曼·奥伯特于1989年12月去世,享年95岁。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 德国火箭专家赫尔曼·奥伯特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反卫星导弹:射向苍穹的强国利箭

    在正式的拦截试验中,这种导弹以美国先前发射的探险者5号卫星作为目标。苏联的第二代反卫星导弹依然是庞大的R36与此同时,前苏联依然将反卫星的希望寄托于陆基战略武器身上。一旦美军利用其进行反卫星攻击或更为可怕的轨道轰炸,苏联的太空防御系统将处于防不胜防的完全被动。这就让苏军被迫将反卫星重任从弹道导弹身上挪开,转而尝试以最新技术发展轻便的空射版本。只是他们期望研发的79M6反卫星导弹,一直没有能够获得成功。

  2. 反卫星导弹:射向苍穹的强国利箭

    本账号系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1957年,前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的首颗人造卫星送上近地轨道,开启了持续至今的太空军备竞赛。次年,美国人也立刻做出回应,将探险者1号卫星送上太空。两大世界级强权的军备竞赛,也就从海平面下的深渊,被瞬间拉升至大气层外的苍穹。超乎大部分人的想象,前苏联军方在发射卫星之前,就已经开始设想具体的反制措施。毕竟,透过美国方面的公开咨询与KGB的情报来源,都表明美国海空军

  3. Space X :正不断创造历史的跨时代科技王国

    今天,SpaceX已成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锋力量。但对于火星计划和SpaceX的野心来说,这不过是最基本的起步。作为SpaceX公司产品先锋的猎鹰1型火箭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输补给的龙式飞船2010年,全新的龙式飞船发射升空,成为首个向国际空间站输送货物的私人企业产品。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生产车间SpaceX的航天飞行器将成为跨时代的象征由于猎鹰9型的价格和性能优势,在2019年5月的一次发射中就部署了60颗通讯卫星。

  4. Space X :正不断创造历史的跨时代科技王国

    本账号系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2002年,埃隆-马斯克创办了日后声名远播的SpaceX公司。当时他的或许已经想创造历史,但却未必意识到此事的影响力会如何发酵。今天,SpaceX已成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锋力量。不仅在于更轻松的进入宇宙空间,还能对即将到来的资讯传递模式产生巨大影响。SpaceX公司的LOGO埃隆-马斯克的动力源头,来自他长期以来的登陆火星梦想。早在2001年时,他便设想

  5. 无法复制的存在,傲视群雄的强大,雄厚的纳粹德国科技力量

    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被称为「”纳粹德国”,继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的第一帝国,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第二帝国之后,纳粹德国又有「”第三帝国”之称。在优秀的战术和先进的装备支持下,希特勒最终征服了欧洲大陆,而这一切皆得益于纳粹德国期间的高科技力量。「”回形针”行动与希特勒传闻在二战末期,美国情报局把多达1600名的纳粹德国科学家、

  6. 苏联喀秋莎所向无敌?其实德国也有火箭炮,就是思路很诡异

    二战中,德军最为心惊胆颤的,就是苏联喀秋莎火箭炮那呼啸而至,如同暴雨一样的火箭弹。然而,德军其实也有自己的火箭炮,虽然投入不大,但是也让盟军和苏军士兵不寒而栗。面对这种喀秋莎火箭炮,德军的选择就是用喷烟者41还击。所以在和喀秋莎火箭炮的对抗里,都被打的找不到北。

  7. 美国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让他回去,一封信救了钱学森的命

    01你真的了解钱学森吗?提起钱学森的大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但是只是知道他是个科学家,至于到底是到什么的,很多人都不了解。准确的说钱学森的身份,应该是世界首屈一指火箭专家、导弹专家。通俗一点来讲,现在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嫦娥登月技术,东风导弹技术,能够领先世界,是钱学森在50年前打下的基础。

  8. 苏联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四次登月却均告失败,哪里出了问题?

    的确,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促进了文明发展。其中,推动效果最为明显的,当属太空竞赛,而太空中的军备竞赛,在冷战中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的——登月。最终,苏联阵营赢得了关于太空竞赛的初步胜利,于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几年之后,第一个成功步入太空的人类——尤里加加林,同样来自苏联。美国登月赶超对手另一边,面对苏联方面在太空中的重大进步,美国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9. 古代兵器大揭秘:被誉为「 ”明代喀秋莎”的「 ”一窝蜂”究竟有多强?

    在明代初年靖难之役中,朱棣凭借塞北铁骑横扫南军时,却在一种「”高科技”的面前吃了一个大亏,这个让骑兵都畏惧的武器叫做「”一窝蜂”,它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前身,这件非常生猛的武器,也被称为古代版「”喀秋莎”。一窝蜂是架火战车和神火箭屏结合起来的,以浸泡明矾水后干燥而成的木料...箭盒,一次最多可发射32发由...助推的燃烧箭矢,发射时,火箭犹如条条火龙,一齐从发射筒中喷出,火闪烟飞,直冲敌人而去。强大

  10. 二战 ... 伤力最强十大武器排名,日本上榜一位,高科技均出自美德

    核武器的第一次亮相世界是在二战期间,美国用它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这也是核武器第一次用于实战,在二战十大致命武器中,也因其巨大的毁灭力量名列第一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除了核武器以外,还有哪些致命武器曾经被用于二战。

随机推荐

  1. 地球多次撞击后在“小卫星”中形成的月球

    最终,这些小卫星在一个称为“山丘半径”的距离处稳定下来,合并形成一个大月亮。在这里,小卫星合并最终形成月球。/《自然地球科学》这个过程与“巨大撞击假说”相差不远,后者认为一颗行星大小的岩石Theia撞击了地球,留下了一股碎片流,随后形成了月球。

  2. 也说徐渭朱耷的“狂”

    也说徐渭朱耷的“狂”徐渭和朱耷皆以“狂”出名。徐渭的“狂”是两种不同内质的体现。据说徐渭有才而屡试不中的因素之一,是他答卷时常恃才逞气的结果;他在胡府做幕僚时,也因不拘小节和傲视权贵的倨狂,而引起官场某些人的“畏而怨”。同样作为真性情的流露,朱耷的狂,一方面类同于魏晋文人的“返归自然”,另一方面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3. google退出中国大陆

    2010年3月23日,google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将该公司在中国的搜索业务由内地转至香港。>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营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网站则于1999年下半年启用。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Google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用户。

  4. 南京发现南朝墓,出土最早竹林七贤人物图,专家:共8人,没竹子

    1960年4月,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位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掘了一组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全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左右两块,对称分布在主室南北两壁,每块各长244厘米,高88厘米。画...绘有八人,在人物身侧刻有各自的名字。南壁由外侧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荣启期,人物以同根双枝形的树木隔开,共有十株。

  5. 男女情事为何被称为走“桃花运”

      我们之于桃花的感触,除了那首家喻户晓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桃花运”了。所谓“桃花运”,是指某人很有异性缘,令异性着迷,多指男性受到女性的喜欢或爱慕。交“桃...

  6. 王敦简介 东晋时期丞相王导之堂兄王敦生平

    王敦以兄王含为元帅,使钱凤等率兵三万攻建康,明帝亲率六军抗拒。)立身乱局王敦娶晋武帝司马炎之女襄城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后任太子舍人。王敦此时劝王彦响应,最终齐王击败司马伦,王彦亦获功勋。司马越后来任命王敦为扬州刺史;潘滔认为让王敦到外偏远地会令他肆意妄为,成为无法制约的地方豪强。

  7. 益人正是益己

    益人正是益己福建的张文启与朋友周某为躲避盗贼走进石洞内,而石洞原来先已有一美女在内。张又问她的住处和姓氏,但她含羞不答。到天亮时,张把周拖出洞外,以便少女得保安全。原来她就是张已经下聘的未婚妻黄氏。后来与她成亲后,张对妻子说:“我若当日不存正念,难保周不会污辱你。谁知一夜坚持,保存了你的贞节,方有今日。现在回想起也令我心悸”。所谓益人正是益己,就是这样。

  8. 情人节祝福语_七夕情人节写给媳妇祝福语_情人节语录

    七夕情人节,你还在为找不好的祝福语而发愁吗?七夕情人节写给媳妇祝福语(一)1、听说七夕这天恋人相互说句我爱你,就能在来年七夕不会分开,如果每年都说就永远不会分开。七夕情人节写给媳妇祝福语(三)1、今天是七夕情人节,切记巩固老情人,发展新情人,保护小情人,提防知情人,祝老情人不老,新情人不跑,小情人不少,知情人不扰,祝情人节快乐。祝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9. 刘表手下的几个猛将分别都是谁?很多人都离他而去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表手下的几个猛将,因为刘表的不重视,很多人都离他而去,接下来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欣赏。魏延当年是刘表手下的一个开门的将领。并且蔡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表和诸葛孔明的岳父。可是刘表根本就没有争天下的心情,也就不重视军事方面的人才。>小编觉得这几个人的能力都十分强,本来都是在刘表的手下工作,可是刘表这个人毫无争斗之心,所以很多的人离他而去,要不然说不定还会是另一种结果。

  10. 丘吉尔论外星人:1939年发现的文章

    温斯顿·丘吉尔在1939年欧洲处于战争边缘时写了一篇关于外星生命的文章,不久后他成为英国首相。福克斯图片社/斯特林格)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在二战期间的领导能力而闻名,但一篇新发现的关于外星生命的文章揭示了他的另一面,一个是对宇宙的深深好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