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是苏联最早的坦克团团长之一,后升任方面军大将,最终死于军法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一败涂地,许多后人津津乐道的苏联名将,在战争初期都是战五渣,被德国人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顿。但是斯大林对于这些败军之将,通常是很宽容的。都会给出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机会,让他们去证明自己。但是有一个人,作为西方面军大将,最终却没有这个机会。这个人,就是倒霉的巴甫洛夫大将。 一·不称职的坦克指挥官 这位倒霉的巴甫洛夫大将,就是原西方面军司令,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大将。他生于1987年10月23日,出生在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州,科洛格里夫斯基区的冯尤根村。他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军队的老兵,也算小有建树。 俄国革命战争开始后,1919开始在红军中服役,1928年他于伏龙芝 ... 学院毕业后,在数个不同的机械化和骑兵单位服役。可以说作为老骑兵,他的水准是足够的。同时他还担任了苏联最初的两个坦克团的团长。 另一个则是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某个意义上,巴甫洛夫和朱可夫都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徒弟,是苏联最早接受了机械化作战理念的人。 1936年至1937年之间正值西班牙内战期间,巴甫洛夫就作为苏联 ... 顾问,化名帕布罗参加了战斗。这个阶段的巴甫洛夫,虽然不能说屡立战功,但也颇有建树。 巴甫洛夫在该西班牙内战中指挥了一个苏联坦克旅,后来因此功勋获得了「 ”苏联英雄”之荣誉。回到苏联后,巴甫洛夫与其他同样参与西班牙战事的苏联军官不同,不仅没有受罚,还得到了重用。 回到苏联的巴甫洛夫成为了苏军坦克与装甲车部队的领导者,并被认为影响了前者的发展历程。巴甫洛夫将坦克视为步兵的支援武器,而不是陆军的核心进攻力量。如果就后来装甲兵的发展来看,巴甫洛夫的看法实属开倒车的错误观念。 不过考虑他本人的战争经验,尤其是在西班牙,苏联坦克部队被 ... 得大败,所以得出这个错误观念并不奇怪。 此后的巴甫洛夫,参加了冬季战争和苏日边境战争,在战争中也颇有一些建树。所以在1940年,巴甫洛夫晋升为大将,担任了西部军区司令。当然朱可夫也晋升为了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很快就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两个人关系并不是很好。不过这对于现在志得意满的巴甫洛夫来说,不算什么,说到底他好歹也是个西部军区司令了。 二·荒唐的西部军区司令员 巴甫洛夫所管辖的西部军区,兵力强大,有67.2万人,近十万的火炮(包括大口径的迫击炮和高射炮等)。同时拥有各型作战飞机2000架和2201辆坦克,是苏联最为强大的军区之一。毕竟西部军区包含了苏联最富饶的区域,也是最前沿的军区。 一旦与德国爆发战争,西部军区首当其冲。而面对当时强大的纳粹德国,虽然说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摆在那里,但斯大林也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才调来巴甫洛夫担任司令员。显然,斯大林希望这位战功卓越的大将,能够肩负起领导西部军区,捍卫苏维埃的重任。 然而很不幸,这位西部军区司令巴甫洛夫同志,明摆着对现代化战争一无所知。对于装甲部队的运用,这位曾经的坦克指挥官,完全是毫无认识。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曾经在巴甫洛夫上任后,询问巴甫洛夫他将如何管理部队。 结果巴甫洛夫回答,他将把步兵、坦克,大炮,卡车、装甲车和骑兵分别管理。而被问及他要如何在战争中混编进攻时,巴甫洛夫回答不知道。这个回答着实让沙波什尼科夫吓了一跳,因为按照这个说法,那巴甫洛夫估计是闭着眼睛打仗的。 而在实际管理部队时,巴甫洛夫也果然坚决的执行了自己这一计划,将部队分散管理。而且他认为,部队获得过多的装备是一种浪费。毕竟训练就会磨损,那么不如将部队的装备都放到仓库里,打仗的时候在拿出装备。 因此西部军区的部队大多装备不全,因为装备全都被巴甫洛夫囤积在了仓库里。更可怕的是,他把三个集团军放在了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一旦开战,他们必然会被德军消灭。 而在1941年年初的总参谋部的大演习中,时任总参谋长的朱可夫作为假想敌蓝军,击败了巴甫洛夫所指挥的红军。当时朱可夫就是利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一鼓作气的将巴甫洛夫的西部军区三个集团军合围消灭。 在事后的总参谋部会议上,斯大林询问为什么巴甫洛夫会失败时,巴甫洛夫表示演习就像是打牌,今天你赢,明天可能我赢了。斯大林对此表示了不满,而巴甫洛夫却浑然不当回事,而这也为他之后的失败,带来了灾难。 三·失败的西方面军司令 而当战争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爆发时,巴甫洛夫彻底慌了神。不仅他慌了,整个西部军区(当然现在已经是西方面军了)都慌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尽管在这之前已经有许多情报交到了巴甫洛夫手中,但巴甫洛夫拒绝相信,并告知下级不要惊慌失措,要坚决杜绝德国将对苏联宣战的谣言。 而鉴于巴甫洛夫这一态度,整个西方面军就毫无准备。所有的飞机都集中在几个大机场上,因为其他机场还没有修好,投入遥遥无期。这些机场也缺乏警戒工作,高射炮甚至没有足够的弹药。 因为弹药都还在仓库里,如果要取出弹药,你需要包括总参谋部,人民内务 ... 会, ... ... 会,西部军区司令部多个部门的签字才行。基于同样的道理,西方面军的部队基本都是缺乏弹药和油料的,甚至于坦克和车辆也都没有经过维修。 而他部署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三个集团军,则干脆成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嘴里的肉,基本上是想吃就吃的状态。因为突出部是进攻阵地,而不是防御阵地,一旦遭到攻击,部队很容易被敌人从两翼切断与后方的联系,并陷入重围之中。很明显,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冯·博克是打算一口吞了他们。 而巴甫洛夫则被彻底吓坏了,这位坦克兵出身的大将是火箭晋升的,而他本人则缺乏大兵团作战的能力。面对和各部队失去联络,通讯受阻的情况,他没有选择在司令部里等待情报,并对全局做出调整,而是匆忙的下部队去了。在他眼里,他那三个集团军依旧齐装满员,后勤充足,完全可以反击,所以他下了一道坚守和反击的命令后,就跑到其他部队,一个师一个师的部署任务去了。 然而很不幸的,他是走的太匆忙了,虽然带了电台,但是却没有告诉参谋人员,他的通讯频率是多少。这就造成了,司令部的人根本联系不上他的闹剧。 而他的另一道命令,则是命令方面军所有预备队赶去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支援被包围的三个集团军。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这样就是在明斯克留了一个真空地带,而他的对手冯·博克就直接计划利用这个真空地带,形成第二个包围圈,把西方面军一口吞下。 而等到苏军大本营发现巴甫洛夫的错误,并要求部队回到筑垒地带时。巴甫洛夫也清醒了过来,发现了德国人正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威胁明斯克。此时他终于下达了让被围的三个集团军撤退的命令,然而这道命令已经太晚了。 等到他的命令在6月26日下达下去的时候,德军已经封闭了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包围圈,三个集团军顷刻间遭到了覆灭。而等到斯大林知道西方面军糟糕的战况时一切为时已晚,即便朱可夫赶去前线,面临的也是一个超级烂摊子。原本是战略要地的明斯克,现在已经成了守无可守的死地。最终德军赢得了比亚维斯托克—明斯克包围圈的胜利,五十多万苏军瞬间就被德军消灭了。 而倒霉的巴甫洛夫呢?则被斯大林连同西方面军的其他数名指挥官一起判决 ... ,罪名是叛国罪和指挥失利。在接受审判前,朱可夫曾经见了巴甫洛夫最后一面,质问他在1941初的错误原因,直到战争爆发前都没有改变?而对此,巴甫洛夫只能回答:「 ”没人会料到,冯·博克会和朱可夫,想的完全一样。” 结语 就这样,苏联最初的坦克团团长,西部军区司令,西方面军司令德米特里·格利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迎来了自己的人生的最后一站——刑场。傲慢而自大的巴甫洛夫,到死都可能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下场。但或许对于他和苏联,这已经是好的了,因为不会有部队重蹈那几十万被合围歼灭的苏军的覆辙了。 参考文献:《二战解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德战争前十天的悲剧》 《二战全史》

他是苏联最早的坦克团团长之一,后升任方面军大将,最终死于军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2.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3.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4. 南京大屠 ... 时,200个老百姓,在逃难途中,遭日本兵全部枪 ...

    1937年12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悲痛”的日子。在这一个月内,我们的祖...亲,遭遇了奇耻大辱。作为她的象征,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城,被海外东瀛日本,强行攻占了。1840年中国清朝...,为了挽救因...泛滥,而带来的国民综合素质下降,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执行了「”虎门销烟”,向毒害中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宣战”。然而中国...对自己百姓的自救行为,招来了外族既得利益集

  5. 日文中佛印代表哪个国家?原来日本人在地图中这样称呼越南

    1942年日本制二战形势地图如果你经常研究古旧地图,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知识,比如之前地图书给大家分享了一张日本1942年出版的二战态势地图,评论区就有网友问,为什么地图中会把越南标注为「”佛印”呢?图中的佛印要是你也有此疑问,或许你会先百度一下。百度百科上的佛印是这么解释的:佛印(1032年~1098年)宋代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法名了元。宋神宗钦仰其道风,赠号"佛印禅师"。据说这位佛印禅师还是

  6. 心多向往自由,人就有多勇敢——斯巴达克起义给我们的启示

    克罗丢的部队围住了维苏威火山唯一的下山通道,打算困死起义军。这是斯巴达克扯起义旗以来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挑战。斯巴达克决定率领起义军去西西里岛,点燃那里的革命烈火,解放更多的奴隶。于是斯巴达克的渡海计划泡汤了,他必须重新调整义军的行进方向。但没多久,他们就被克拉苏盯上了。好在这次偷袭被及时发现,而斯巴达克也离他们不远,迅速驰援缓解了危机。

  7. 伤亡小只因技术好?为何美国天天在打仗伤亡率却一直非常低?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最擅长的操作就是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以此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尽管美国参与的战争频率始终居高不下,但美国的伤亡率却始终微乎其微。难道是美国大兵们在战场上临阵脱逃才降低的伤亡吗?在静夜史看来,美国之所以战争伤亡率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技术先进技术上的碾压优势,是美国在历次战争中伤亡较小的根本原因。

  8. 渡江战役,老人捐寿材造船,新婚夫妇送花被子,给炮艇做掩体

    1949年1月,我军百万雄师集结长江沿线,准备一举突破长江,向蒋军发起最后的突击。粟裕判断,整个渡江战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江阴突破长江,切断南京和上海的联系,才能彻底歼灭汤恩伯集团,为以后打上海和杭州减少城市的损失。要想在江阴突破,江阴对面的泰州市靖江县就是大军的集结地。革命的种子在靖江生根发芽,这里是我军充分信任的老区。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一战后,一条最像真理的谎言,欺骗世界20年

    『高中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影响』发生于1914年7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3000多万人的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抹不去的心灵创痛,它是典型的非正义战争。这些不见了的矛盾包括:第一大矛盾:老牌...国家英国与后起之秀德国之间的矛盾,俗称英德矛盾,这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要矛盾。这一矛盾,无法调和,似乎只能用战争解决,所以,一战发生了。

随机推荐

  1. 梦见雪山塌了

    周公解梦梦见雪山塌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雪山塌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不在话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ùzàihuàxià【解释】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例子】太史之类,不过傀儡,其实是不在话下的。(《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近义词】不言而喻,不足齿数【反义词】大书特书【相关】百度“不在话下”

  3. 肯塔基赛马会被遗忘的骑师

    当数万名球迷聚集在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参加肯塔基州的德比时,他们将见证一个对今天的美国体育赛事来说有些不寻常的现象:在大约20名车手中,没有一人是非裔美国人。然而在1875年的第一场肯塔基德比中,15名骑师中有13名是黑人。在前28个德比冠军中,15个是黑人。19世纪末,非裔美国骑师在这项运动中表现出色。但到了1921年,他们已经从肯塔基赛道上消失,直到马龙·圣·朱利安参加2000年的比赛后才重返

  4. 汉宣帝刘询三位皇后的的凄惨人生故事

    许平君,昌邑人,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许平君是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而且还是糟糠之妻。

  5. 寇谦之的故事_宗教信仰

    张明申家世出身公元363年,有一天,东莱太守寇修之家里,产下一对双胞胎,大的取名寇赞,次的取名寇谦。寇修之原是上谷昌平人。成年之后,在后秦姚氏政权时期,曾做过襄邑令。刘裕北伐,灭了姚泓,任命寇赞为安远将军、南雍州刺史。南雍州就是这样一个侨置的州郡,治所设在洛阳,主要管理这些流离难民。后来,寇赞又归顺北魏,北魏加封他为河南郡公,仍旧治洛阳。寇谦,又名谦之,字辅真。丹道周天与气功周天_宗教信仰

  6. 坏了一点的苹果到底能不能吃?

    夏季,水果放置时间稍长就容易坏掉,有时候坏了一点,那么剩下的部分还能吃吗?近期,网上一条微博称,烂了一小块,整个果子都会感染细菌不能再吃,吃了会致癌。那究竟这坏了一点的水果能不能吃呢?

  7. 端方之死 端方头颅 ... 端方的刘怡凤下场

    端方托忒克·端方出身满洲正白旗,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从他一生作为来看的确为清...尽心尽力,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他也很快被革职。端方之死端方头颅>宣统三年九月七日,发生成都血案,四川局势濒于失控。十一月二十七日新军哗变,端方和其弟端锦为军官刘怡凤所...。>...端方的刘怡凤下场>端方兄弟二人垂手坐着,平静地睁眼望着殿外。>端方胸膛涌出鲜血,头垂下,倒地。扑到端方身边,想扶起端方。

  8.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是什么意思?

    【拼音】yánzhīwúwén,xíngzhībùyuǎn【解释】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例子】今人徙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胡適《文学改良刍议》【相关】百度“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9. 24岁中进士的诗坛巨匠,却被七品县令冤 ... 狱中,幕后主使真卑鄙

    唐朝是汗青上最绚烂的朝代之一,涌现出了无数的才子佳人。他们和其他朝代的人比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稀奇豁达,有侠义之风,我想这或者是唐朝开放的风气导致的。就像李白诗中写的那样“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唐朝大多数的诗人都为气任侠,李白固然以诗歌著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剑客。此刻天为人人介绍的这小我物,他也是一个和李白一般,喜欢打抱不平,同时诗歌气势非常豁达的诗坛巨匠。诗坛巨匠陈子昂是初

  10. 八种后悔

    过去有一位云居大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八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见危不救陷后悔:良知,是一种无法欺瞒的东西,见他人危难而吝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伯仁,伯仁实因我而死”的无穷悔恨。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师父!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综合上面八种后悔来看,人际之间的因缘要及早把握,经常保持一颗忏悔的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