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此人脸部有一字样,相士见后惊呼:日后必为宰相!结果成三朝元老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明清之前的封建王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帝王、统率群臣,拥有仅次于君主的权势,可谓显赫至极。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借着丞相胡惟庸案与前朝丞相权势过大的教训,趁机废除丞相一职以加强皇权,并立下祖训,要求后世子孙不得复立丞相。丞相职务废除后,皇帝虽可直接总揽国家大权、管理六部政务,但即使是朱元璋这样雄才大略、勤于政务的皇帝,显然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处理所有政务。为减轻自身压力,朱元璋另辟蹊径,册立一些低级官吏为侍从顾问,并给予其殿阁大学士的名号,以帮助自己处理国事。 ▲明太祖朱元璋上朝听政场景复原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进一步减轻自身压力,命解缙、胡广、杨荣等人日夜值守于午门文渊阁,以备自己及时咨询,明朝「 ”内阁”制度由此逐渐形成。明朝内阁通常有大学士三到七人,起初内阁学士只是以皇帝私人秘书的身份参与政务,后来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大学士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六部几乎成为内阁下属机构,内阁首辅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普通阁臣也被世人称之为辅相。子渊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奇人,就是明宪宗时期内阁三大学士之一的刘珝。 ▲明代文臣绘像 刘珝,字叔温,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生于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阳河里(现青州市高柳镇阳河村)。刘珝自幼聪慧好学,史载「 ”生而颖悟……过目辄成诵”。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刘珝高中进士,后授翰林编修、吏部左侍郎,数年后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位居阁老。作为一朝宰辅,刘珝身上还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据明朝尹旻所书《刘珝墓志铭》记载,刘珝脸上天生就有一字,即「 ”有纹类‘丞’字”。在其幼年之时「 ”有一老人相曰:是儿面有纹类‘丞’字,后必为相”。 ▲明代画作中的明宪宗朱见深 丞,即丞相、宰相,明时概指内阁大学士,由于《刘珝墓志铭》是由与刘珝同时代的吏部尚书尹旻所撰,加上墓志铭的特殊性质,这段记载的可信度显然极高。刘珝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明英宗朱祁镇见其学识渊博、人品出众,便命之教导太子朱见深,成为后者的授业恩师。朱见深即位后是为明宪宗,有着帝师经历的刘珝自然得到重用,仕途亨通。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刘珝奉命编成《文华大训》,以此功进入内阁,从而位极人臣。 ▲明宪宗宠妃万贞儿剧照 史载,刘珝「 ”性疏直”且「 ”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也就是说他正直敢言,无所忌讳。明宪宗时期,有一名叫梁芳的宦官,喜好巴结宪宗皇帝及其宠妃万贵妃,因经常进献奇珍异宝,而被明宪宗与万贵妃宠信。不过梁芳寻得的奇珍异宝,多是其贪赃枉法和巧取豪夺所得,员外郎林俊不喜于此,上书弹劾梁芳,反而触怒宪宗,被下狱治罪。众臣见梁芳深得帝心,纷纷怒不敢言,唯有刘珝犯言直谏,极力为林俊申辩,最终成功说服宪宗赦免林俊。 ▲明孝宗朱祐樘坐像 刘珝担任内阁大学士期间,力争「 ”国本”(即储君),坚定拥护太子朱祐樘。宦官梁芳、奸臣李孜省等人「 ”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他们多次诋毁太子朱祐樘,妄图说服宪宗将其废黜,以讨好万贵妃。刘珝则以太子为人严谨持重且并无过错为由,坚决反对废储一事,屡次以帝师的身份劝谏宪宗,并在其面前揭露梁芳、李孜省等人图谋,以保住朱祐樘太子地位。朱祐樘在其保护之下,这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贤君明孝宗。 ▲高柳镇刘珝墓 刘珝担任内阁大学士时,内阁还有两人,分别是万安、刘吉。清人张廷玉所撰《明史》评价三人道:「 ”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大意就是万安贪婪狡诈,刘吉阴险刻薄,刘珝要好上不少,但因说话无所顾忌,又被人看作「 ”狂躁”。事实上,刘珝并非性格狂躁,而是敢于直言,不愿随波逐流。正因如此,刘珝与万安、刘吉等人不和,最终在朝臣们的排挤与构陷下,隐退归乡。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刘珝病逝,享年65岁,谥「 ”文和”。明孝宗因曾得到刘珝庇护,故对其尊崇有加,亲自为刘珝撰写祭联:「 ”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为三朝元老。” 参考资料: 《致仕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公墓志铭》《明史·列传第五十六·刘珝传》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此人脸部有一字样,相士见后惊呼:日后必为宰相!结果成三朝元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三)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三)1、关于教养的故事有一个泼妇与人争吵了起来,那个和她争吵的人说:“你真是太没有教养了,我才不和你一般见识呢。”很快,破烂王收破烂时收到金戒指的消息不胫而走。>如果把金戒指比喻为悟道的话,修行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好自己的方方面面,随缘悟道的,而不是故意去做作地追求“金戒指”。

  2. 梦见踩进粪坑

    周公解梦梦见踩进粪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踩进粪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历史典故:武则天当女皇帝

     历史典故:武则天当女皇帝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

  4. 他考上黄埔军校纯属偶然,后和日军打了12年仗,一生从未受过伤

    郑洞国绝对算得上是抗战名将,早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就有他的身影,此后大战小战都能见他横刀立马,足足与日本人较量了12年。而这12年中,郑洞国也是每一战都抱着马革裹尸的决心,战胜了死亡恐惧的将军反倒吓住了死神,这才能毫发无伤。结果两人同时考上,而且被分到了同一个队。这下冒名考试的行为即将暴露,郑洞国于是干脆主动交代问题,自请退学。就这样,直到郑洞国解甲归田,他都没有经历过受伤。

  5. 施粥的 ...

    范纯仁的属下这下才明白他要往粮食里撒土的真正意图。>范纯仁施粥的故事不仅让宋仁宗知道了他的才华,而且他施粥的故事,即使我们现在也未尝没有借鉴的价值。如果住廉租房就必须上公厕,那么结果可能就会跟范纯仁施粥的结局一样了。范纯仁施粥,运用了智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最需要帮助的群众的利益。

  6. 古代状元是一种么样的官职?答案在这里

    状元并不是一种官职,它只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代称。

  7. 真是千奇百怪 在中国古代中秋必做十件事

    我想这都是文人的习气,在中秋必是要吟上几诗来抒发自己。但是,在中秋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来看看在古代的乡民们在中秋必做的哪十件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由此看来,古代人过中秋远比现代人要讲究得多。下面是他们必做的十件事情。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8. 唐高宗李治为何会杀亲舅舅?

    何况,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遭到了唐高宗的厌恶。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先是“惊”,继而“泣”,可他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着就此独掌大权,但最终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架空。

  9. 夏帝少康简介 恢复夏王朝的统治 开创少康中兴

      夏帝少康(前2003--1983)元年丙午,在位21年。夏朝第8代帝王。夏帝相之子  少康公元前1940年—前1880年在位。少康,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

  10. 瓜果去火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

    健康饮食冬春之交,一些人口干舌燥,认为多吃水果可降火。但瓜果均有一个寒凉的特性,由于老年人大都体虚胃寒,若以瓜果去“败火”,必然适得其反。健康饮食西瓜是败火的宠物,素有“吃上两块瓜,药物不用抓”的说法,其除烦止渴、养心安神作用颇大,但对脾胃虚寒、寒积冷痛、便溏尿清的人却不宜食用。若脾胃素虚、阳气不足的人食香蕉就会适得其反,反会使虚火更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