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曝光:清朝派120个幼童去美国干什么?为何后来只找回94人?

太平天国运动让清 ... 稍微放下了一点身段,粗略地审视了一番自己的缺点——清朝只在 ... 器械之上输于洋人。 于是,经过慈禧的点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诸人主导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洋务运动”,目的便在于学习洋人先进的 ... 方面的技术,同时辅以商务。 所以,洋务运动期间,清 ... 对外收购了一艘又一艘的船和一批又一批的器械,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工厂,清 ... 和李鸿章试图凭此将清朝打造成为一个 ... 强国,可平内乱,也可御外辱。 只可惜,洋务运动只是将清朝打造成了一只看似强盛的「 ”纸老虎”,实际上却不堪一用。 当然,购买了洋人的器械还得会用不是?学习洋人先进的 ... 技术也得去洋人的地盘学习不是? 所以,为了配合学习洋人先进 ... 技术这一洋务目的,经被誉为「 ”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建议,曾国藩、李鸿章的联名上奏清 ... ,请求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曾国藩在同治十年七月初三上了一个奏折,即《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他在奏折中建议清 ... 「 ”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 慈禧看完曾国藩的奏折之后,久久不语,她也知道曾说得确实有道理,可是真派人去美国学 ... 话,她又怕他们学坏了。 所以,慈禧犹犹豫豫了一番,没有点头答应。 曾国藩见慈禧没有答应,没过多久,他便又联合李鸿章上呈《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在奏折中明言:「 ”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原无由洞澈,而曲折无以自明。” 我们虽然花钱买了洋人的机器,可是这机器的精妙之处,我们谁懂?显然没有人懂,所以我们只能派人去学习! 慈禧此时看完曾、李两人的奏折,再一次深思,是呀,机器买了没人会用,岂不是白白浪费钱了?即使会用,用坏了没人会修,岂不是又得花钱购买? 如果真如曾国藩所说,留学生能够学会洋人知道机械的技术,等他们回来之后,清朝也可以自己学习制造了,也不用再向洋人买了,岂不美哉?更何况,只是让他们去学洋人的军政、船政、步算和制造方面的知识,也不怕洋人将他们教坏了。 想到这,慈禧也想明白了,所以点头答应派遣幼童赴美国留学。 不过,慈禧虽然答应了派遣留学生的这个计划,可是仍然很谨慎。 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讨,清 ... 决定如容闳所说每年只向美国派遣留学幼童30人,留学时间定为15年,同时为了不让派出去的学生被洋人同化,清 ... 还派汉文教习陪同学生赴美。 让你们学洋人的东西,可也不能忘了自己的东西呀!所以,即使去了美国留学,也得兼顾「 ”中学”。 所谓的「 ”中学”,说白了便是给他们灌输忠君思想。 此外,清 ... 还规定留学生不能中途退学,或者自作主张加入美国国籍,学成之后也不能自己去找工作,只能等待清 ... 的委任。 从1872年到1875年,清 ... 这四年时间里一起派出了120个赴美留学幼童。 但是到了1881年,清朝的顽固派纷纷抨击留学生「 ”毫无管束”、「 ”适异忘本”,恭亲王奕䜣也上奏说「 ”外洋风俗,流弊很多,学生少年出国,胸中没有儒学根基,德行也不牢靠,没有精通技能,先已染上了种种恶习,即使竭力整顿防范也难以周到,应当立即将留学生事务所撤销,撤回留学生”。 经过顽固派的「 ”努力”,清 ... 也定下了撤回留学生的调子。 但是,出乎意料的却是,清 ... 派了120人赴美留学,可是最后却只找回94人,这究竟是为什么? 实际上,少数留学生之所以不愿回国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留学生死在了美国,所以回不了国;一个则是留学生因为不愿意回国,所以违抗了清 ... 的命令。 这120个人被送到美国之时,不过只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年向来便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思想,所以,他们很快便适应了美国的生活。 虽然清 ... 的如意算盘是只让学生学习曾国藩奏折中所说的「 ”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还派人监督,可是,在学校中接触的人和事总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他们的思想,这一点是绝对不可控的。 这也正如《 ... 》所说:「 ”中国的幼童们,除去书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外,同时受到美国政治及基督教的影响,这是可以意料中的事情。如果认为这些聪慧幼童,仅仅由工程、数学、科学的领域中已得到满足,而他们对美国政治及社会的影响无动于衷,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可预见的是留学生一定会一步一步地摆脱清 ... 的控制,这也是清 ... 召回留学生的原因。 这部分不愿回国的留学生除了受到了美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导致思想发生了转变之外,也肯定会有因为沉迷于学习之中的。 如果他们回国了,不用想也知道不可能再有在美国时候的学习条件,难道还能捧着四书五经学科学? 所以,他们不愿意回国。 当然了,乖乖回国的留学生后来也或多或少为 ... 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如詹天佑便因为在中国的铁路领域的贡献被誉为「 ”中国铁路之父”。 虽然这一次召回了94个留学生,但是,清 ... 在后来实际上也没有停止过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洋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脚步,人数也远远超过了120这个数。 如果再加上自费留学生的话,数目会更惊人。 所以,不论清 ... 再怎么不愿意,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留学一事早已经超出了它的可控范围之内了。

曝光:清朝派120个幼童去美国干什么?为何后来只找回94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大清为何拒不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相对日本的明治维新,满清朝廷显然是拒绝革新的,而其中的关键点是拒绝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性。这个道理自然不言自明,如果承认人家先进,那势必要进行改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拒绝改变,那自然不能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随机推荐

  1. 什么是回南天?回南天如何防潮除湿

    回南天如何防潮除湿什么是回南天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这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回南天的防范...有哪些仪器法防潮除湿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动员家中一切有除湿作用的电器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

  2. 哲悯皇贵妃:乾隆早期宠妃,未入后宫被封为皇贵妃

    >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哲悯皇贵妃留下来的儿子永璜是乾隆的长子,也就是说哲悯皇贵妃很有可能是乾隆的第一个女人。>而本文的主角哲悯皇贵妃因为在乾隆继位之前便已经去世了,所以,本质上她并没有进入皇家后宫,可以说是没有踏入后宫半步,却依然被封为了皇贵妃,不得不说,这也是她的幸运。

  3. 郑板桥教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郑板桥教子他到五十二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去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郑板桥看到当时富贵人家子弟,又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所以他身在山东,而心念在家的儿子。郑板桥非常注意对子女进行自立教育。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4. 军人政治家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于1890年10月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贫寒家庭。军校毕业后,艾森豪威尔被分配到第19步兵团服役,被授少尉军衔。经罗斯福总统和马歇尔总参谋长反复挑选,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司令并获晋中将军衔。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艾森豪威尔实施了代号“坚毅”的欺敌计划。1942年6月,在马歇尔的举荐下,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美军最高司令。>>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使艾森豪威尔的声誉达到顶峰。

  5. 修齐治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iūqízhìpíng【解释】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例子】【相关】百度“修齐治平”

  6. 梦见艺人

    周公解梦梦见艺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艺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黄兴仗义揍劣绅-革命家黄兴

    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青少年时代在家乡湖南善化(今长沙)攻书习武。黄兴得知此事,怒不可遏。李、黄两家原系远亲,黄兴因而前往祝贺,恰巧,曾劣绅也来了。筵席摆好后,黄兴有意坐在曾劣绅旁。举杯饮酒时,他故意失手翻杯泼湿曾劣绅的衣服。曾劣绅见黄兴当众揭出了自己的癞疮疤,气得就要动武。说时迟,那时快,黄兴扑上前去,一把揪住他的长辫,拖出席间,使出平生力气,拳...加,劈头盖脑就是一顿猛揍。

  8. 溥仪自述三岁登基是多么滑稽(上)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在他的自述《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回顾了自己三岁入宫登基的滑稽剧。溥仪是这样写道:我先从三岁初次进宫的回忆说起。首先,使我永远不会忘掉的,就是当我初次看到西太后的时候,在那刹那之间,我感到的是一种异常惊恐。我对于这件事的记忆就止于此,但后来长大后,又听到别人对于此事的补充说:当时西太后看见我哭了,便叫人给我去拿糖葫芦。

  9. 让女孩子感动到哭的话-感人的情话

    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相濡以沫。淡雅的体香随着情话,任凭妩媚浪漫飘下。

  10. 【亮爽】的意思是什么?【亮爽】是什么意思?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第十章:「那二百个听差就给唧唧少爷换了衣裳,后来又带唧唧少爷到一间很亮爽的、香喷喷的房子里。」亮爽的拼音liàngshuǎng亮爽是什么意思亮爽liàngshuǎng明亮宽敞。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