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仰慕佛陀不如亲证实相对佛法具有欢喜心,信心十足的比库,诸行解脱,证得究竟喜悦的寂静安乐境界。这时候,佛陀清楚明白跋迦梨内心的痛苦,知道他可能因此丧失证得圣果的机会,就放光,使跋迦梨感觉佛陀好像就在他身边。
仰慕佛陀不如亲证实相对佛法具有欢喜心,信心十足的比库,诸行解脱,证得究竟喜悦的寂静安乐境界。跋迦梨是舍卫城里的一位婆罗门。有一天,他目睹佛陀到城里来化缘。佛陀安祥、沈着的外表深深吸引他,他更因为对佛陀的执着而出家,加入僧伽,俾能更亲近佛陀。出家为比库后,他总是靠近佛陀身边,而疏忽他的职责和修行。佛陀就告诫他:「跋迦梨,你这么注意我这不完美的肉身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法益的。只有真正领会佛法的人才算是真正"看见"我。不能领会佛法的人,并没有"看见"我。所以你必须离开我的视线 (注)。」跋迦梨听见佛陀这么说后,十分沮丧,无法忍受下去,他就离开精舍,想要到山顶上,跳下来 ... 。这时候,佛陀清楚明白跋迦梨内心的痛苦,知道他可能因此丧失证得圣果的机会,就放光,使跋迦梨感觉佛陀好像就在他身边。跋迦梨果真马上忘记哀伤,内心安祥下来,正念也现前,他更决定要重新清净自己的内心。不久,他就证得阿拉汉果。备注:执着障碍修行,所以佛法不鼓励偶像崇拜,不管任何宗教师多么崇高或神圣,都不应偶像崇拜之。佛陀的教法中,人必须自求解脱。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