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佛史比丘 众所皆知,遗言就是一个人临终前所交待的话。佛陀临入灭时,说出最后遗言:“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定败坏,大家应自精勤,不要放逸!”所有事物只是不断地迁流,一切皆空。所有事物无常,不停地变化,无止境地迁流,这样不断的迁流,完全无‘我’、非“我所有”,大家应有精勤,不要放逸。换句话说,佛陀叮嘱我们:别傻!别对事物入迷!别认为有什么可执着!别轻率地执着任何事物,这是佛陀所说“不要放逸”的意思。我们应该要时常具足精勤!且看现代年轻人的问题,他们是多么地轻率啊!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可爱、可取,执着于爱、执着于恨,到头来,只有使自己和他人苦恼罢了!这种人没有遵行佛陀遗言中的教导,辜负生为人身、长于佛教家庭,辜负自己是佛教徒,他们没有实践佛陀最后的期许!我们所有的人,不论老少,正面临实践佛陀遗教的处境,不要放逸、不要失念!别糊里糊涂以为事物可执、可取,要常观世间“我空”、“我所有空”。若我们的心空掉执着,贪、嗔、痴就不会生起,那么,不论做什么,都将是人类所能达到最真、最善、最美的,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消失、结束了,所作皆办了。佛陀还给我们另一个最后的指示:“去!到处去!去宣扬妙法,初、中、后时,法味一如。”这是叮嘱我们要去作利他的事。我喜欢把这教导诠释成佛陀嘱咐我们都去教导“无执无着”——初级的对孩童说,中级的对成年人说,高级的对即将了悟无上法的人说,此外别无可说了。佛陀只教导“无执无着”,它可以不同的层次教导小孩、中年人和老人。或者也可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为得现世人间的利益而说法是低层次的;为得他方世界的利益而说法是中级的;最终极的是为得超越世间的无上利益而说法。全部的教义精华可被归纳成:由于无执无着而不苦。因此空掉“我”、“我所有”而无执无着,是最重要的教诲。请各位好好记住一个宣说全部“法” 的字——“空”(suagt),它是佛教的核心与精髓。人因心不“空”而破戒;因心不“空”没有禅定;因心不“空”而没有智慧。佛陀有“空心”,“空心”正是佛陀的特性;“法”也是“空”——解“空”、行“空”、证“空”,“究竟空”,即:僧伽是随佛修行以到达“空心”的一群人,佛、法、僧归纳起来就是个“空”字。持戒是因空掉烦恼、执着,而能无执无着;当到达“空心、”,没有烦恼时,就能到达圆满的定;当了悟世间一切皆空,不再有任何执着,就有了究竟的智慧。道、果,是有次第地了悟“空”一直到“究竟空”;施、戒、皈依、定、慧、道、果与涅盘——全部都可归结为“空”。这说明佛陀为何这么说:“空”是我所教,没有谈及“空”是他人的教导,是后期弟子为音韵和谐所凑成的非正轨教导。任何的素咀答是如来所说,与“空”相应,义理奥妙深远,超越世间。这是如来所说的法。相反地,“任何(自称的)素咀答,纵使辞藻华丽、音韵和谐,若脱离“空”的轨道,就与“空”不相应,这是弟子的说法。有这两种素咀答的说法,与“空”相应的是如来的说法,与“空”相应的是后期弟子的说法。佛陀认为“空”和“空相应法”为佛教真正的本质。因此他说:“当‘空’的教义失落,人们不再关心‘空’时,佛法的精髓就会消失。”(《泰本巴利藏》第16册,311页)这很像古代陀舍罗诃国王代代相传的鼓,当它渐渐磨损、毁坏,长期一次次被补缀整修,直到最后全由新的材料组成,它真正的实质就消失殆尽了!当比丘不再重视那原是他们应该去解、去行的“空相应法”时,原始佛教的本质就可说已经完全消失,除了后代第子所说新的内容,没有留下什么,那就像鼓的遭遇一样。请去读读看!想一想!佛陀叮咛我们要宣扬“无执无着”的微妙法,而且“初、中、后时,法味一如”,但,现在佛教所呈显的是什么风貌?它像原本的老鼓,或只是由新材料补缀而成的新鼓?我们只要观察人是否关心“空”和修习“空”,自己就可找到答案了。这些是佛陀的遗教,精勤修行,宣扬这教法(空相应法),并藉着学习“空”,修复已毁坏的材料,让它重现生机。大家一定要自己去挖掘,去研讨,去学习,直到重新明白(空相应法),这才可以说已经恢复它的实质了。摘自《一闻一智慧》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的遗教是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从 ... 政教合一制度来龙去脉看十四世 ... 的反动本质

    从...政教合一制度来龙去脉看十四世...的反动本质作者:徐文华、布穷旧...的政教合一制度,发端于...吐蕃地方政权时期,产生于萨迦地方政权时期,定型于清朝初年。因此,弄清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和反动本质,十分必要。纵观旧...政教合一制度770来年的历史,从其发端到被废除,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2. 一决雌雄造句

    一决雌雄造句1、当年,苏格兰队第二,德国队第三,在今年的比赛中他们将和加拿大队一决雌雄。

  3. 梦见异性追求

    周公解梦梦见异性追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异性追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孕妇游泳

    周公解梦梦见孕妇游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孕妇游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太皇太后如此的讨厌董鄂妃皇后 为何不叫康熙废掉她呢

    面对儿子,孝庄太后只能隐忍,于是就将这一腔怒火全部归咎于宠冠后宫的董鄂妃。这更是加剧了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厌恶和反感。顺治皇帝第三子,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为帝,孝庄太后也顺利的晋级为太皇太后,成为后宫独尊,大权在握。那么,既然孝庄太后如此憎恨董鄂妃,为何不令康熙皇帝废掉她的皇后封号呢?孝庄太后既然被称为清初著名的女政治家,其贤明程度可想而知,即使她对董鄂妃有恨,也断不会废掉她的皇后封号。

  6. 梦见舞剑_周公解梦梦到舞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舞剑好不好

    做梦梦见舞剑好不好?梦见舞剑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舞剑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你正在舞剑,表示你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只是平常不愿意向他人透露,希望自己能卧薪尝胆,终有一天会石破天惊,交出一张漂亮的业绩,让别人刮目相看。梦见舞剑,寓意着你的志向或所期待的事情。梦见女人在舞剑,暗示你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商人梦见舞剑,预示着你的生意会做大。

  7. 池田屋事件指的是什么 池田屋事件的意义

    所以,幕府一派的新选组在获知相关消息之后,便发动了池田屋事件,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到了后来的明治维新。>池田屋事件指的是什么>池田屋事件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1864年7月8日在京都发生的一宗政治袭击事件。此事件又被称为“池田屋骚动”、“池田屋事变”,新选组局长近藤勇在书面上称为“洛阳骚乱”。

  8. 姓桂的男孩名字 给姓桂的起名_姓名测试

    桂杭一桂雨涵桂依杨桂雨淇桂文钢桂已蘅桂熠帆桂纯浩桂弈桂丽哲桂泫斌桂玉树桂德波桂威衡桂玫桂谱翔桂楠楠桂众赫桂海漪桂佾桂劲松桂援桂遵训桂生金桂药桂日桂向北桂卓豪桂伊潼桂一飞桂子约桂丹一桂志杰桂健康桂开春桂文团桂敏珍桂广浩桂志伟桂致源桂昕卓桂雨雨桂诚阳桂子阳桂汉儒桂茂勇桂露云桂大海桂琛萱桂翌桂雁莼桂紫苡桂朗志桂佳斌桂九滇桂卓民桂真羽桂建华桂颢杰桂佩军桂思强桂奉沛桂谦桂承吉桂溪桂晨桂艺桂德贤桂海秀桂坤桂九

  9. 救急宰相—张居正

    临危受命明穆宗在位时,大学士张居正以出众的才能深受穆宗信任。后穆宗驾崩,明神宗即位,因穆宗遗诏,任命张居正等三位大臣,辅佐十岁的神宗治理国政。张居正教育神宗十分严格,神宗对这位严师是又敬又惧,再加上太后的支持,朝政大都由张居正主导。张居正下重药改革,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是必然的。

  10. 梦见自己的朋友变成了动物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朋友变成了动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朋友变成了动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