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鱼贩与老和尚的故事

在某个寺庙里有一位年老的和尚,出家已经很久了。但是因为天资笨拙,口才也不好,讲经说法更是轮不到他,也没什么信徒来向自己讨教亲近,看着自己的那些年轻的师弟们一个个徒众甚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开展的有声有色,因此心生惭愧。出家这么多年了,吃了佛门这么些年的饭,受了信众不少的供养,确连一个众生也帮助不到,一个众生也度不到,出家的目的何在呢。 想起佛陀在行菩萨道时为了填饱一个众生的肚子而能舍弃布施掉自己的身体,为了能使一个众生的心相续产生向善之心而不惜百千万年在地狱里,心下既感动又惶恐。我不能白白的荒废了一生,我要向佛陀学习,哪怕度一个众生也不枉我此生出家一场。主意已定,老和尚开始了独特的度众生的计划。 寺庙附近有个菜市场,经常有卖菜的在那里做生意。而除了卖蔬菜的,更有不少卖鱼卖肉的小贩。而每个众生所从事的生意也是各自的业力驱使,毫无自主。就像这些卖活鱼活虾的小贩,为了生活,而从事 ... 业,是最最可怜的了。> 老和尚看着那些卖鱼的小贩,心中有了一个主意。> 他选中了一个小贩,也许是前世的不可思议的因缘吧,老和尚选中了他,并且和这个小贩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 小贩卖的鱼几乎都是活的,因为他是个渔夫,现打鱼现卖,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信仰,也根本不知道这样的生意意味着什么,对于因果,轮回,前生后世更是不屑一顾,虽然就在寺庙旁边,但是他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信佛的。直到这天老和尚来到他的摊前。> “你的鱼我都要了,多少钱一斤,便宜点吧”,老和尚对正忙着招呼顾客的鱼贩子说着。> “老和尚,你买鱼啊。不会是想吃了吧,呵呵”,鱼贩子和老和尚开着玩笑。他到是知道出家人是不会买去吃的。> “我哪里会吃,我是买了去放生的,你也可以早点收摊回家休息了,怎么样,省了你很多事吧,不过你要帮我运到湖里去放生的哦。”> “那可是好事啊,行啊。便宜点我都卖给你了”。鱼贩子迎合着老和尚,于是把早上刚打上来的鱼,和老和尚又都拉回到了湖边。> 老和尚念着佛号经文,给鱼儿做三皈依,又洒上大悲水,和渔夫合力把鱼儿们又放回了它们本来的家乡。> 做好这些,鱼贩子拿着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心想今天可真是走运,碰到了这么个出家人。省了好些时间和力气就做完了生意。> 他不知道,他的“狗屎运”才刚刚开始呢。> 鱼贩子每天早上下湖,打来的鱼就马上去集市卖掉,天天如此,已经成了习惯了。次日他打好鱼刚赶到集市,就看到老和尚已经在等他了。“早啊,老师父,你来了,今天准备做什么,不会又要买鱼放生吧。"”“让你猜对了,我正是在等你来的,你今天打的鱼一条也不要卖,我都要了,和昨天一样,我们送到湖里去放生。鱼贩子一听乐不可支,想不到今天又走好运,这个老和尚可真不错。放生还是买我的鱼。于是两人合力送到湖边,念经洒水放生。鱼贩子在旁边听着佛号经文,想着这些鱼儿又不是人,听的懂这些么。他可不知道老和尚的意趣。> 就这样,每天老和尚都去集市找小贩等他打鱼回来,再去放生,一条也不让他 ... ,不让他卖。时间一长,2个人已经配合的很默契了,搞的老和尚跟二道贩子一样。接货,运货,放生,给钱。> 这时,鱼贩子开始心里犯嘀咕了。不知道老和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问吧,因为老和尚口才笨拙,也不会说什么甚深的因果道理,就说你做这个行业不好,要遭报应的,你以后最好不要做这个买卖了,干点别的不好么。> 鱼贩子说,我打小就打鱼卖鱼,别的也不会啊。我不做这个,你让我一家老小吃啥喝啥啊。> 老和尚只好叹口气。把买鱼的钱递到鱼贩子手里。> 到后来,老和尚说,你今天不要去打鱼了,我给你平时一天打鱼的钱,随便你去到哪里耍。> 鱼贩子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这个老和尚脑子有问题了,什么也不要,白给我钱。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啊。> 老和尚倒是不含糊,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给鱼贩子钱,不让他下湖捕鱼,乐的鱼贩子心想他亲爹都没象老和尚这么亲。> 老和尚坚持不懈的在一点一滴的影响和感动着鱼贩子,一天、两天、三天…虽然有时心里也在偶尔的打退堂鼓,想着这样下去不知何时是个底,但是又想到世尊佛陀的感天动地的伟大菩萨行事迹,在推动着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发愿!> 众生的业力太厚重了,累世以来积累了不可思议的业障,不过业力再深重也有被消掉的一天。> 终于有一天,鱼贩子忍不住了。拉住老和尚的手说:老师父,我不能再要你的钱了,我再要您的钱,于心不安啊。您告诉我啊。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您做的这一切有什么意义么?> 老和尚一看,眉头舒展,心中欢喜,坚冰总算被融化了。于是拉着鱼贩子的手,2人到了茶馆,泡上一壶好茶,老和尚对鱼贩子做了一场甚深的因果道理的开示,和他为什么要这样对鱼贩子的前因后果,这个时候的老和尚,口齿伶俐,语重心长,流露出的大慈悲心,真正的在加持着这个鱼贩子,说完后。> 鱼贩子跪在老和尚前,痛哭流涕,发誓从今以后不再做这个行当了。鱼贩子一般都是做生意妄语打惯了的,是这个时候他说的是真正的谛实语。> 果然,从此以后,鱼贩子不再打鱼卖鱼了,开始做起了卖蔬菜的生意。后来,又在老和尚的劝导下皈依了三宝,并且发动一家人都成了虔诚的佛门弟子。同时,在规劝着他的老同行,不要做他的那些 ... 生的生意了。时不时的又在和老和尚进行着放生度众的伟大利生事业!> 老和尚前后一共大约花了几万元,据说是他一辈子几乎所有的积蓄了。包括放生和给这个鱼贩子的,挽救了不可胜数的众生的生命,时间为一九九几年,跨度达2年以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四川的某个寺庙里。是我们班的堪布当时所在的寺庙,是他当年亲历此事的,谨记录在此。> 向伟大的老和尚和鱼贩子致敬!> 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每个众生都不该是具缚凡夫的,因此我们要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 我们每个入了佛门的佛子,号称学了多少年的佛,又说是发了大乘的菩提心,也学了不少的经论,讲起来每个人都是一套套的,但是在面对你周围那些不信佛的人,面对那些给你带来违缘的人,那些你厌恶讨厌的人,这个时候,你是什么心态呢,你怎样来面对他们的呢?哪怕是你不信佛的父母亲人,你想过应该用什么办法去帮助他们呢?> 佛陀是因为发心圆满而成就佛道的,否则这个世间还有那么多的众生没有得度,而佛说要度尽一切众生后再成佛的,那岂不是佛也打了妄语?完全的抛弃掉我们那颗自私自利的凡夫心,一心一意的去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毫不做作,我敢说,你的佛道也会更快的实现! 学佛学佛,就是佛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就和那位老和尚一样。我们做的到吗?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鱼贩与老和尚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肝脑涂地是什么意思?

    【拼音】gānnǎotúdì【解释】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例子】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近义词】马革裹尸,粉身碎骨【相关】百度“肝脑涂地”

  2. 梦见同学喜欢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同学喜欢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同学喜欢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貧人夫婦得金色身緣

    由於金天和金光明的名聲遠播,雙方都有所聽聞。金天夫婦於婚禮後回到舍衛國,準備了上妙飲食供養佛陀及眾僧。佛陀接受供養後,開示微妙佛法,令金天夫婦及其父母心開意解,當下滅除累劫以來的惡業,證得須陀洹果。佛陀返回精舍後,金天夫婦即向父母表達出家的意願,也獲得雙親的認可。金天夫婦來到精舍後頂禮佛陀,表明希望能跟隨佛陀出家修行的心意,佛陀對他們說:「善來比丘、比丘尼,鬚髮自落,法衣著身。」兩人即現出家相。

  4. 有内脏病的手相图解_看相大全

    职业女性的手相图解_看相大全

  5. 关于致青春说说 有关于青春的短语心情大全-感人的情话

    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而且一步步打碎我们青春时的梦。

  6. 水库泄洪发现春秋古墓,专家挖出一件青铜器,铸造工艺已失传千年

    这件云纹铜禁所用的铸造工艺,已经失传了千年之久,现在的专家们也无法进行仿制,也正因为其珍贵,已经被我国列为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7. 李白岳祖父、宰相许圉师陪葬恭陵,许圉师墓在哪

    李白倒插的门,是宰相门;他的第一个妻子,就是唐代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圉师称横行霸道的是领兵的将军,自己是文官,没有条件横行霸道。许圉师之所以能够陪葬恭陵,一方面是唐高宗厚爱儿子、抬高儿子规制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李弘监国期间,许圉师是其主要帮手之一。>陪葬唐恭陵的大臣还有参知政事张文瓘、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景晖,与许圉师品级相当,均为副宰相级职务重臣。

  8. 古代打仗为什么非要攻城?绕着走不行吗?

    观看古代历史剧经常可以看到两军对峙时,攻城令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即刻攻破城池的热血画面。然而为何古代打仗一定要按照顺序攻城,而非绕过去直捣黄龙就好了呢?首先,之所以要按照顺序攻城,最不可逆的主因是「绕不过去」,古代不少重要城池大多在咽喉要道之上因势而建,要越过原始森林、沼泽戈壁等险峻地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9. 沉住气不要怕-希拉里(图文)

    没有人能免于灾难或个人挫折,我们都要面对自身困难与挑战,以及找寻走出困厄的勇气。我母亲观察这个情况长达数周。这种不卑不亢在我成年后更显重要与无价,特别是我在从事竞选活动时,听到下流抹黑或过分夸大赞美之际。基本上,我并不理会贬或褒的两极化评论,我重视批评,但不受批评所役。毕竟,牢记自身目标与如何达成目标的重要性,远胜于浪费时间回答非正式或遭扭曲的批评,或是沉溺于过于夸大的赞颂。

  10. 珍珠鸡和鳄鱼

    以前,珍珠鸡和鳄鱼曾经是很好的朋友。珍珠鸡好奇地问。直到珍珠鸡闻讯赶来。>珍珠鸡是细心的,他很快就发现小鳄鱼们的悲伤有些虚假。>小珍珠鸡们远远地和小鳄鱼们互相问好。小珍珠鸡们张大了嘴巴,继续唱道:“光荣属于著名的大鳄鱼。”>珍珠鸡继续说:“鳄鱼,请你转过身去,在这之后,我们就不会怀疑你的死了。”>珍珠鸡和孩子们这时趁机飞了起来,一边叫着,一边嘲笑着鳄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