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师弟解元”,明万历海沧进士的龙兄虎弟,还是名师高徒?

横亘海沧东西方向有一山名曰蔡尖尾山,其西为大岩山,山之西南麓有一寺称云塔寺,寺之旁有一书院唤作云塔书院,它应该称得上是今日海沧的文脉。 图/云塔寺 从明代以后,独领海沧 ... 的大人物,多出自云塔书院,或说是其地清幽适合读书吟诵,或说是山势蜿蜒风水助人。这里僧、道、儒和谐共处,是海沧周遭各宗族村落的地理、文化中心,自然而然成了海沧最有灵气的圣地。 图/大岩山顶 一、「 ”师弟解元”石刻 从云塔书院走出的名士,以明代海沧两位解元最为著名,即号称石敢当御史的长江柯挺和后七君子之一的金沙周起元,他们的名字被共同刻于云塔书院旁的大石上,额曰「 ”师弟解元”。 从刻铭看,柯挺和周起元的关系一直被人误解,他们是「 ”师兄弟”还是「 ”师徒”? 图/师弟解元,图片引自:厦门市海沧区文化馆(耕读海沧|云塔书院-灵秀地孕育三解元) 「 ”师弟解元”碑刻之下,还有四列文字,分别为「 ”柯挺,万历癸酉顺天解元,登庚辰进士授业于此;周起元,万历庚子福建解元,登辛丑进士受业于此。”这段说明,其实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一「 ”授”一「 ”受”,已然明了,柯挺是「 ”老师”传授学业,周起元是「 ”学生”接受学业。之所以会产生误解,在于「 ”师弟”的使用,及我们对柯、周二人生活年代的不熟悉,「 ”弟”在传统认知上常用于称呼同辈份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但在很多时候也用于学生对老师的自称或别人的指称,如「 ”徒弟”、「 ”弟子”等。 二、「 ”叔侄”还是「 ”爷孙” 柯挺和周起元作为海沧明万历三大御史中的两位,一直被认为是同一辈分、同一时代的人物,但事实上二人虽有交集,辈分、履历却有别。 柯挺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较周起元(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年长34岁,在年纪方面二者至少应是叔侄辈。另周起元的祖父周一阳,是海澄县建县并设立县学后的第一位岁贡(明清时期,每年或每两三年由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时为隆庆二年,周起元还未出生,而当年度,柯挺作为漳州府府学的廪生,也因庄皇帝登基而以恩贡的身份入京读书,因此柯挺和周一阳可以称是同年监生,依此关系柯挺和周起元应是爷孙辈。 图/柯氏家庙 综上,柯挺是实实在在的周起元前辈。 周起元,作为东林后七君子之一,以其前瞻性的海洋意识及月港时代的海澄士子代表被今日的海沧作为典型,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柯挺,似乎还是默默无闻的一介书生,事实上,在海沧,甚至已经消失的海澄县,柯挺都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海澄人的精神领袖。 三、风流人物还看柯立台 《海澄县志》中称宋代以前,海沧风土文物甲于清漳,但因文字失载以至新建的海澄县无法追溯文脉,甚至到了明万历初期,尽管科举及第者接踵而至,但青紫者(古时公卿绶带颜色,借指高官显爵)绝少,直到柯挺「 ”从其所好”迁居福建建宁后,才打破这种僵局。由此可见,在当时,柯挺的一举一动成了海澄文人志士关注的焦点,江宁进士顾起元在《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立台柯公墓志铭》中也提到,柯挺在科举时代所作的各类试卷也成了当时江南士子争相品读和模仿的标准模板。 图/云塔书院遗址,图片引自:厦门市海沧区文化馆(耕读海沧|云塔书院-灵秀地孕育三解元) 柯挺在家乡的闻名,还体现在他的身后地位,他以名士的身份入祀漳州府和海澄县的府、县乡贤祠,而明代府、县志在介绍山川岛屿时,都要在「 ”长屿(今东屿)”条目中加注「 ”柯侍御宅焉”一类字眼,如此种种,柯挺的名望、地位便相当突出了。 而真正让柯挺成为众人崇拜对象的人物,除了他秉公执法、仗义执言的御史形象外,更多的是他桃李满天下的功绩,诚如「 ”师弟解元”所体现的一样。 柯挺在进士及第后,第一个职务是大名府南乐县令。如今,在濮阳市境内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南乐文庙内,还保留着一座小山丘以及其边上的「 ”一篑为山”碑刻。这四个大字为柯挺所书,当时柯挺要求每一个参加晨课的学子都要出城背一筐黄土到儒学,既锻炼身体,又寓意积少成多的道理,待其任期满后,儒学黄土堆已经成山,于是柯挺挥笔一书「 ”一篑为山”,以鼓励学子们奋发图强,切莫「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图/一篑为山,图片引自:霞光彩虹71的博客 待到柯挺以监察御史身份督学南京时,更是将南京读书风气大为整顿,使得当时的南京学界「 ”醇实典雅,彬彬有先辈风,拔之首等者沓踵取高第”,一时成为美谈。 四、桃李满乡里 柯挺与周起元的交集就在柯挺督学南京的前后,当他巡按湖广结束,拟就任南京学政前,曾绕道回了一趟海沧,那时的柯挺正处于仕途巅峰,他登临大岩山,在云塔书院前对着圭海迎风抒怀,写下了心中的感概,「 ”长江柯挺充漳州府学生,以大明隆庆二年推东宫恩,应贡读书于此。越万历元年,中顺天乡试第一,未第归。四年,赴会试,复未第,遂留读书于都下。八年,赐同进士出身,初试为大名南乐令,擢监察侍御史,先光禄,次巡楚。将及瓜,叨命督学吴中,取道回。登临立石,将来宦游,嗣当别纪。万历十七年端午书。” 图/柯挺摩崖石刻 从柯挺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意气风发和满满斗志,然而就在他督学南京时,适逢母丧,不得不再次回乡守孝。如是前后几年,柯挺在闲暇间仍不辞辛苦地在云塔书院讲课教学,而周起元便是在此时接受熏陶,为后来的仕途正道打下了深厚基础。 周起元后来也在《题楼山庙记》中如是赞颂自己的恩师,「 ”以解首进士起家者,实惟吾师立翁及介兄安甫,而师之劲节鸿勋为最著”。如是,以碑铭所载及柯挺事迹、周起元碑文,师弟解元确实讲的是师徒二人的光辉成就。

「 ”师弟解元”,明万历海沧进士的龙兄虎弟,还是名师高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师弟解元”,明万历海沧进士的龙兄虎弟,还是名师高徒?

    横亘海沧东西方向有一山名曰蔡尖尾山,其西为大岩山,山之西南麓有一寺称云塔寺,寺之旁有一书院唤作云塔书院,它应该称得上是今日海沧的文脉。图/云塔寺从明代以后,独领海沧...的大人物,多出自云塔书院,或说是其地清幽适合读书吟诵,或说是山势蜿蜒风水助人。这里僧、道、儒和谐共处,是海沧周遭各宗族村落的地理、文化中心,自然而然成了海沧最有灵气的圣地。

  2. 朱解元奇梦知因果

    朱解元奇梦知因果>清代有位被称为“朱解元”(注)的朱某,因为一只眼失明,所以当地一些人便叫他“朱瞎子”,后来还有人叫他“朱半仙”的。他在没有夺取解元前,与朋友相偕前去赴试。于是命令青衣仍旧送朱某回到寓所,这场梦觉醒时朱某已高卧了三天。这位朱某在奇梦中所见,实质上是他的元神离体到了另外空间所经历的一些事。

  3. 朱某奇梦知因果

    朱某看见卷上的文章笔法高超。于是命令青衣仍旧送朱某回到寓所,这场梦觉醒时朱某已高卧了三天。朱某回去看他亲友的文章,一读就能破题,立刻知道他能中第几名。

  4. 因果报应实录:朱某奇梦知因果

    清代有位被称为“朱解元”(注)的朱某,因为一只眼失明,所以当地一些人便叫他“朱瞎子”,后来还有人叫他“朱半仙”的。这位朱某是当时写文章的能手,名噪一时。朱某看见卷上的文章笔法高超。于是命令青衣仍旧送朱某回到寓所,这场梦觉醒时朱某已高卧了三天。朱某回去看他亲友的文章,一读就能破题,立刻知道他能中第几名。这位朱某在奇梦中所见,实质上是他的元神离体到了另外空间所经历的一些事。

  5. 存心不善天自知

    但屡次科考,都不中。姐夫也把他的梦境告诉妻子,两人感到惊异,想办法如何来处理吴生一事。第二天,姐夫衣冠整洁,前去看望吴生,行过拜年礼之后,谎称姐姐得了暴病,想见弟弟一面,就把他拉回家来。他暗自思量,谁知鬼神因他存心不善,就将他的功名削除了。后来店主又梦见土地神告诉他道:“李某存心不良,功名未就,便想弃妻另娶,冥中已将他的功名削除了。”店主也替他可惜道:“不是我的梦不真,是秀才的心不正。”

  6. 贪淫好色《淫祸案》集锦

    贪淫好色《淫祸案》集锦案例1.◎李登,年岁十八,即考中“解元”。李登听罢,悔恨交加,一言未发,后至家中,忧郁而死。所谓“禄尽身亡”,正是对李登一生结局的写照。就是说,一人造邪淫,一人的录取受到影响;万人造邪淫,万人遭削藉,万人遭落榜!张明三,怕事情败露,不想承担责任,情急下,在渡船上将二女推下大海,令二女死于非命。孙梦惊而醒,并把梦中之事告诉了明三。他见船主去了岸边的集市,遂与船主女人发生了通奸。

  7. 明朝才子解晋一生都没对出来的对子是哪个?

    明朝涌现出了众多才子,解晋就是其中有名的一个。>解缙掩饰不住高中的喜悦,和朋友夸夸其谈说道:不是我吹牛,我明年必中进士,这次中解元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对子。没想到刚才的话被弹琴女子听到了,女子上前问道:可是解解元?那女子指到解缙喝水的茶杯,说道:“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第二个“解”,读(xiè)是姓氏,指解缙的姓。>这句上联,解缙到临终之前都不曾做出下联,放到至今,也无最佳答案。

  8. 文昌帝君尊神感应故事三则

    正犹豫间,忽然前面出现灯光,数人提着灯笼,曹芬沿着灯光,跟着众人走,不一会儿,众人转到一间庙里去,曹芬停住脚步,在门外往里张望,只见庙内灯光通明,气氛肃穆,正是文昌帝君的庙堂。>菩萨指示他说:『可往文昌帝君庙,求帝君查明功名寿元。』于是又飘往文昌帝君庙,求问帝君。

  9. 名落孙山成语故事_成语“名落孙山”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名落孙山míngluòsūnshān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后。指考试没有被录取,榜上无名 【出处】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10. 成语典故_名落孙山的故事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 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

随机推荐

  1. 外国传教士记张献忠屠川:嫌妇女阻碍行军 曾一日 ... 40万

    1640年,意大利人耶稣会教士利类思入川至成都布道,并在达官权贵中遴选三十人付洗,称为上帝教在四川的首批教徒。1642年,葡萄牙人安文思也从杭州入川,协助他布道。张献忠在成都竖立政权后,他的礼部尚书吴继善向张献忠介绍这两位教士,称其“才德兼优”,可备垂问。张献忠在同这两位洋人攀谈时,听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洋常识,非常愉快,待以上宾之礼,封他们为“天学国师”,由国库按月发给银两。他们一向待在张献忠身边

  2. 黑奴贸易的另一面—— ... 黑奴贸易简史

    作为一项古老的贸易,奴隶贸易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从部落时代开始,在人类发展史上总是能发现奴隶贸易的身影,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哪怕到了...时代,都在从事或者参与奴隶贸易某一环节,也有诸如英国、葡萄牙这样依靠着奴隶贸易成为全球性殖民帝国的国家。...人买卖黑奴在真实的非洲历史上,奴隶买卖很早就出现。公元1世纪的《红海回航记》一书就有关于来自非洲之角的奴隶的记载。

  3. 夸父为什么要摘下来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为什么要摘下来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那么夸父为什么要摘下来太阳?夸父逐日的故事。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

  4. 学校优秀班干竞选演讲稿范文

    学校优秀班干竞选演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幸运的我站在这里参加优秀班干部竞选,心情是既激动又惭愧。初中四年,我有两年担任学习...,两年担任班长。无论是学习...还是班长,要想服众,我认为,他首先要有骄人的学习成绩。因为作为学生,学习永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不管有没有人监督,我都能自觉维护班级和学校的良好形象。

  5. 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可就是怕燕人张翼德,究竟是为什么呢?

    文聘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骁勇善战,武艺高强,屡立战功。可以我们会发现,文聘却十分惧张飞。不久,文聘率领大军前来追击赵云。没想到,张飞突然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手持长矛,立于桥上。那么,大将军文聘功夫不弱,他谁都不怕,就是怕燕人张翼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文聘素闻张飞之勇,知道自己打不过他。张飞的勇猛,在三国那是出了名的。关于张飞的这些故事,文聘不会不知道。

  6. 【满子】的意思是什么?【满子】是什么意思?

    【满子】的意思是什么?【满子】是什么意思? 【满子】的意思是:满子mǎn zǐ最小的子女。  ●清张心泰《粤游小志》:「满子者,嘉俗称子女之最小者。按何光远《鉴诫录》陈裕诗:‘满子面甜糖脆饼,萧娘身瘦鬼常娥。怪来唤作浑家乐,骨子猫儿尽唱歌。’...

  7. 三月疯狂:在区域中的科学

    在这些流动的时刻,成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毫不费力的。事实上,过去30年来,研究判断和决策的科学家一直持有这种观点。尽管如此,最近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这一共识背后的研究中的关键缺陷。GVT认为热手是一种“认知错觉”;人们倾向于在随机性中发现模式,看到完美的典型条纹作为非典型,导致他们相信一种虚幻的热手。

  8. 星云大师《福报哪里来》

    福报有福报的来处!福报不是偷来的,福报不是抢来的,福报不是妄想就有,福报更不是怨恨就可以获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福报从哪里来?你有播撒福报的种子吗?一个人的福报有多少,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甚至「贫女一灯」,藉此因缘遇到大富长者,所以福报就来了。不必羡慕别人的福报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别人的福报从哪里来?

  9. 愿将法水洗前愆

    悟达知玄禅师还是云水僧时,有一天途经京师,看到一位西域异僧身患恶疾脓臭不堪,无人理睬,于是就耐心的为他擦洗敷药,并照顾他的疾病。>悟达国师听后,不觉汗如雨下,连忙俯身捧起清水洗涤,突然一阵剧痛,闷绝过去,苏醒时,膝上的人面疮亦已不见,眼前也没有什么西域异僧。>后悟达国师,写下了慈悲三昧水忏仪轨,勤礼忏悔,这也是佛门流传很普遍之忏悔法门,以告知后世,欲除宿怨必先忏罪。

  10. 韩子高 沈妙容_沈妙容简介_沈妙容历史评价_沈妙容的家族成员

    沈妙容十多岁时嫁给陈蒨。侯景之乱时,沈妙容与陈蒨遭侯景囚禁,侯景之乱平定后,得以免死。当时沈妙容左右侍奉的人有不少知道此事,沈妙容担心陈顼逮捕党羽会受到牵连,于是将他们全部杀死。侯景之乱时,陈蒨的叔父陈霸先讨伐侯景,陈蒨当时在吴兴,侯景派遣使者拘捕陈蒨和沈妙容。尊为太后天康元年,陈文帝去世,沈妙容与陈文帝所生之子皇太子陈伯宗继位,尊奉沈妙容为皇太后,宫室称安德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