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18年,随着战争大幕拉下,一战终结了欧洲三大帝国。德皇流亡荷兰、奥皇流亡瑞士,而末代沙皇一家则下场凄凉,惨遭灭门。1918年7月16日(此时一战尚未结束),身陷囹圄的尼古拉二世及其妻子、五个孩子半夜惊醒,被带到了地下室。冲进来的秘密警察(契卡)在宣读了处决令后,开枪处决了尼古拉二世一家,延续数百年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被「”消灭”了。尽管,俄国革命终结了俄罗斯帝国,导致了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
1918年,随着战争大幕拉下,一战终结了欧洲三大帝国。德皇流亡荷兰、奥皇流亡瑞士,而末代沙皇一家则下场凄凉,惨遭灭门。1918年7月16日(此时一战尚未结束),身陷囹圄的尼古拉二世及其妻子、五个孩子半夜惊醒,被带到了地下室。冲进来的秘密警察(契卡)在宣读了处决令后,开枪处决了尼古拉二世一家,延续数百年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被「 ”消灭”了。
尽管,俄国革命终结了俄罗斯帝国,导致了尼古拉二世一家惨遭灭门,但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并非不可避免。毕竟当时欧洲皇室大多都沾亲带故(这主要归功于维多利亚女王,其本人堪称欧洲祖母,当然也带去了血友病等负面影响),想要寻找一个庇护之所还是比较现实的。例如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他与尼古拉二世是堂兄弟关系,被认为是当时拯救末代沙皇一家的最佳选择。那这种「 ”最佳选择”为何未能实现,就没有人能拯救尼古拉二世一家么? 1910年,欧洲9位国王的合影。
他们间大多沾亲带故,甚至挪威国王还是丹麦国王的儿子 沙皇的没落之路 如之前所说,欧洲王室间大多都有着亲戚关系,有些甚至就是血缘至亲。例如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他实际上是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的次子。而尼古拉二世与乔治五世则是堂兄弟,两人甚至连外表也十分相似。尽管大多数亲戚都很喜欢热情、外向的尼古拉二世,但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举止傲慢,让人颇为不快,此举导致亲戚关系渐行渐远... 堂兄弟二人合影。
左侧的是尼古拉,右侧的是乔治 皇后亚历山德拉带来的麻烦还不止一点。在1905年俄罗斯革命,沙皇宣布「 ”君主立宪”后,他们公开露面的次数有所减少。此时,皇后亚历山德拉笃信神秘主义,宠信妖僧拉斯普廷,不仅极大的加深了俄国皇室同各国亲戚间的隔阂。还干乱了俄罗斯帝国的政局,引发俄国内部的不满。
内忧外患之际,又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军的屡战屡败彻底压垮了沙皇「 ”小父亲”的形象,人们对皇室的态度已是由怨生恨。终于在1917年的「 ”二月革命”大潮中,沙皇丢了皇位。当军队都站在了沙皇的对立面,尼古拉二世已是回天无术了 错失流亡海外的最后机会 「 ”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不过临时 ... 对尼古拉二世一家还算客气,不断的督促亚历山德拉带着孩子迅速逃离,却被亚历山德拉拒绝了。待到尼古拉二世从前线返回时,已经已逃离的最后时机,不巧的是他们再次错过了。
待拖到退位一周后,尼古拉二世一家被控制起来没了自由,被软禁在沙皇村的亚历山大皇宫中。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包括4个女儿和1个儿子 与此同时,英王乔治五世也很关心俄国局势,还在私人的信件中表达了对表兄弟的关心。但是乔治五世也不敢贸然行动、「 ”营救”尼古拉二世,因为他自己的处境也是堪忧。当时英国国内反德情绪高涨,矛头甚至直指英国王室。
以至于乔治五世不得不给王室改名,将德式的「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为「 ”温莎王室”。而同样与德国沾亲带故的尼古拉二世,自然也成为英国人讨厌的对象,当时很多人都称这位前沙皇为「 ”血腥的尼古拉”。如此,乔治五世也就只敢跟口头上关心一下... 尼古拉二世留下的最后几张照片之一,此时他已经退位,没有了往日的神气 当时,英国 ... 在「 ”接纳尼古拉”这件事上倒是很务实。他们的目标是,无论如何都要让俄罗斯留在协约国内,以便在东线牵制德军,对俄国临时 ... 的态度比较友善。
俄国临时 ... 则在想着,怎么将尼古拉二世尽快赶出俄国。因为他的存在,会让俄国保皇党折腾起来更有劲儿,严重威胁临时 ... 地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英国 ... 同意接纳尼古拉二世一家,但英国王室却忧心忡忡。国王的私人秘书斯坦福·德汉姆勋爵担心尼古拉二世的到来,会引发英国反君主革命。
所以对接纳尼古拉二世一事持否定态度。退位后在亚历山大宫,这位「 ”前沙皇”也得下地了 最终在国王乔治五世的亲自干预下,英国 ... 取消了接纳尼古拉二世的承诺。显然,乔治五世为自家,抛弃了他的堂兄弟。根据《拯救罗曼诺夫家族的竞赛:拯救俄罗斯皇室秘密计划背后的真相》一书,作者海伦•拉帕波特的表述:「 ”他本可以更有效地扮演一个角色,但关键时刻到了,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 其实,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王室(包括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挪威),也都曾考虑过拯救尼古拉二世一家的 ... ,最终都因担心引发俄国 ... 的反对而作罢。十月革命与沙皇末路 1917年3月之后,尼古拉二世一家始终被软禁在亚历山大宫,期间谣言四起,出现种种关于他们结局的猜测。1917年8月,他们一家被迁到了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此时他们在想方设法的接触一些「 ”保皇党”人,以图想办法脱身。不过拉帕波特认为,这些「 ”保皇党「 ”组织分散,行动不一,根本不具备解救尼古拉二世一家的能力。
最终在”十月革命「 ”后,这些人也就失去了希望,逐渐的淡去。当布尔什维克掌权之后,尼古拉二世一家的命运几乎已无悬念。临时 ... 有些「 ”同情”他们,只是想把他们赶走。但布什尔维克态度鲜明,就是想要他们的头。
很快他们就被迁往了叶卡捷琳堡市后,尼古拉二世一家连同仆人们被扔进了「 ”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一个不祥的「 ”特殊目的之家”。尽管处境惨淡,不过他们似乎依旧抱有乐观的态度,甚至就在被处决的前几小时,亚历山德拉还写了一篇充满希望的日记。只是并没有什么用... 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末日 1918年7月16日,秘密警察在地下室里宣读了处决令,尼古拉二世一家再也没能走出那间地下室。直到数月之后,尼古拉二世被处决的消息才陆续传递到欧洲各国。
1919年,英国派船前往克里米亚,接走了罗曼诺夫家族剩下的人,包括尼古拉二世两个姐妹、老沙皇的一些后裔。至于尼古拉二世一家,他们的遗骸直到苏联解体后,才被重新挖出并做了DNA鉴定。最终葬在了圣彼得堡的一处教堂中...。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