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浅谈中国画的“似与不似”

浅谈中国画的“似与不似”

  中国画的历史源源留长,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所以历代的画论亦不断增多,及至近代,已可谓浩如烟海。其中讨论的 也非常广泛。但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历代学者津津乐道,那就是对中国画的“似与不似”的探讨。

  所谓“似与不似”可以追溯到老子。老子认为“道”具有“无”和“有”的两重性。所以老子的“道”即是“似与不似”的所指。他用“恍惚”来形容“道”,即“似与不似”,只不过没有入画罢了。

  对于中国画的“似与不似”应该可以追溯到庄子,但在以后的实践中却未能找到绘画“去形求之”的载体,因为千年以来,绘画在“成教化,助人伦”的儒学影响下,不能谈即“似与不似”。

  一直到了宋代,才出现了以画工转向文人画为标志的一次重要转折。这时候中国画有了书法诗歌的参与,庄子的美学主张开始落到实处,绘画也为之一大变。

  对于“似与不似”真正从理论阐述的是苏东坡,他虽然没有专门的论画专著,但在他的诗文题跋中,却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画“似与不似”的观点。他认为,士人画和画工画的本质区别是:前者重“意气”,后者则拘泥于形似。后者显然是不可取的。苏东坡还曾题诗: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苏东坡认为,以画的象与不象的观点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坏,是非常幼稚的。对画的品评应当如同对诗文的品评一般,讲究清新,自然含蓄的意境。所以他提倡“不似”的观点。文人画既然不讲究形似,那么,是不是它就没了自己的规矩了呢?它的意境在哪呢?苏东坡认为,“常理”是隐藏在变化无常的自然景观后面的“物理”,也就是绘画本身的艺术规律。因此对“常理”的领悟和把握要比对客观形象的如实描绘要难的多。一般画工,因为缺乏天资和修养,不能体会到具体物象后面的规律,即“不似”,所以他们所能做的最多就是画一些“常形”的东西,即“似”。而只有高人才能把握“常理”,即“不似”。因此只有这样人的作品,才可以称的上是佳作,才如司马空图所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苏东坡的美学思想深受老庄哲学和禅宗的影响,提倡“绚烂之极,复归于平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他还以丑怪不俗为美。可见他对中国画“似与不似”的深刻理解和超前大胆的思想。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没了笔墨等于零”。对“墨”的寄情是中国画史上独特现象。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区别是那么醒目,浓浓淡淡可分五色的墨在文人的笔下是那么有神韵,显现出“似与不似”的妙处。

  北宋画坛最为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的画家当属米芾,他用他的天赋玩味笔墨,探求“似与不似”的奥妙。《珊瑚笔架图》是他在书法作品后随兴所作。笔架画法全用书法笔意,顿挫飞白,纵横飘洒,神奇地表现了画与书的内在联系。虽“不似”但神妙。而且也应和了另外一种观点——“以书入画”。可以说,这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第一副“画中书”。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奇妙而又独特的造型艺术。以其抽象的点,线构成形式结构,增添了绘画“不似”的成分和笔墨独特的审美价值“元季诸家,无论山水,人物,草虫,鸟兽,不必有其对象,凭意虚构,用笔传神,非但不重形似,不尚真实,乃至不讲物理,纯于笔墨上求神趣”。这时的“不似”首先用于“大写意”,以书法中草书洒脱不羁的线条用于绘画。自然界中有太多的复杂形态,应该有顾有失,应注重书法笔墨的“不似”来表达自己的意态。徐渭有一次酒醉拿一支败笔画美人,即以此笔染两颊,“风姿绝”,顿觉“世间铅粉为垢”,可以试想,徐渭用败笔在酒醉后画一个结构本身十分严谨的人物,尚且是美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居然成了“世间铅粉为垢”的“绝代风姿”。这正是书法代替“形似美”的好例证,也是书法接近“不似”的最好例证。

  就这样,抽象的书法和具象的绘画天衣无缝的结合。势必为写意画在美学上提出“似与不似”的主张,不是象一些人说的:“目的还在于似,而是集中概括精神状态的神似”。这是艺术评论的误区,是对“似与不似”的否定,借助书法技法所形成的写意画的笔墨,在画家眼里,不仅是造型手段,更是能抛开物象束缚,来表达心绪的载体,甚至重视到将笔墨与绘画的最高境界联系到一起,它不仅是对绘画技巧的处理,纯形式结构的安排,更是画家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段。

  中国画从未否定形似走向抽象,这也是由传统文化决定的。作为中国三大文化支柱的儒、道、释,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画家。虽然近于“不似”的写意画更多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而在中国画家复杂的心理结构中,儒、道、释三家总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艺术上强调内容的实质性和对外性,在精神超越上都有较多的统一性。在这种文化心态上不可能产生抽象主义艺术。

  书法艺术从绘画角度而言,它不具备任何具象。可称为抽象绘画.但从书法角度看,不论哪一种书体都不会过多的偏离汉字。即使是狂草,也只能是“似与不似”。所以,中国画真的没有什么抽象艺术的必要了。

  对于中国画的“不似”的审美价值的肯定。是千年美术的变革、发展的必然结果。直到书法介入绘画才完成“似与不似”的美学历程。

  再回到绘画中的“不似”,在中国画中掀起“不似”的第二次 ... 当属八大山人。在徐渭后,包括与八大山人同时期的弘仁,他们的艺术也应当属于小写意的范畴,而正是八大山人的“不似”的创作,逐渐将小写意的花鸟画的温雅之风的防线冲破,共同组成了豪放型的大写意花鸟画风,近于“不似”的大写意。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区别。比如徐渭侧重于放中有收。而八大山人则倾向于收中求放。其笔墨可谓既纵横洒脱又圆润凝重。固而他们的大写意画风体系。虽然有背于元明以来的小写意传统。但彼此是“意境”向“格调”转化之中的精神联系。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活言自律性发展规律使然。在这种规律之中,我们各位清晰看到了大写意画风的豪放。

  八大山人为明朝宗室,正当其意气风发之时,却国破家亡,沦为布衣贫民,所以为了发泄内心所压抑的痛苦,他的画奔放不羁,构图样式虽依旧,但形象往往怪异。甚至不顾规矩法度,信笔挥洒。笔墨语言涌动奔放,把中国画中的“不似”发挥极致。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各有神态,或白眼向天,或漠然闭目。笔下树石,或由细变粗,或上重下轻,体现了画面的某种事态构成。他将笔法尽力简化为一种书法意味的韵致。表明画家精神的净化和洒脱。

  最后,齐白石提出了自己对中国画的观点。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时候开始有人讨论“似与不似”的问题了。“似”无需讨论。“不似”呢,有人说“不似”是 “神”。但“神”应该怎么表现呢,我想白石老人讲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可能就是这个“神”了。

  所以,“不似”有了两层意义。其一肯定了“大写意”中抽象的成分的存在,其合理性和不可缺少性也正是写意画中的精髓。其二是这种抽象形式依赖书法形式去完成。因此画家不但要有高超的绘画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书法能力和修养。而其实后者更为重要。“书画同源”,“书”在先,“画”在后,好的中国画应该是写出来的。

  所以“似”应是指具体物像,而“不似”可以归为书法。

  如果有一条线,一端是具体物像,另一端是书法。而两端中各个点应都是妙”。

  假设这点位于两端的中间,距物像和书法同等距离,可称之为“小写意”,而对物像的写意以及对书法的要求也就各半。如近物像而远书法,可称为“工笔”,要求画的“似”,而书法要求可相对减少,反之近书法而远物像者,可称之为“大写意”,它对 “应物象形”的要求少,而书法的要求却很严格,每一笔可以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似”,但必须是书法的,徐渭和八大山人的画也正是这样。

  而在距离的两个端点,已不属于绘画,完全的“似”是摄影,完全的“不似”是书法,它们都已超出了纯绘画的范围。

  “似与不似”的问题很深很广,探讨它是为了更好的思考怎样完成好中国画。所以至少明白了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来源:新华网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浅谈中国画的“似与不似”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4.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宋朝人怎样消费、鉴赏、购买国画?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画市场大繁荣的时代。宋朝的文人雅士们热衷于国画,出现了大量文人画。宋朝人对国画的消费需求,直接表现为宋朝人获取国画消费对象的欲望。简单说,就是宋朝人喜欢国画,想买一幅或几幅国画挂在家里。宋朝人普遍对国画有象征性消费需求。北宋佚名《子母猴》宋朝的国画价格普遍高于唐朝。唐朝一贯一千文,一文铜钱的大米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一元人民币。

  7.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8.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9.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10. 清代宫廷画家陈枚创作的绢本设色画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随机推荐

  1. 梦见刀叉与三叉戟梦到刀叉与三叉戟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刀叉与三叉戟好不好

    做梦梦见刀叉与三叉戟好不好?梦见刀叉与三叉戟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刀叉与三叉戟的详细解说吧。女性梦见刀叉,表示家庭关系的不愉快,或爱情破裂。梦见用三叉戟向别人发起攻击,凶。梦见刀剑长枪梦到刀剑长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刀剑长枪好不好梦见送别人三叉戟,吉。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一把叉,尤其是一把三叉戟,通常象征着魔鬼,因此表示恶毒和欺骗。

  2. ... 收藏趣闻

    ...收藏趣闻收藏是人之天性,不过各人因兴趣不同,地位不同,收藏方式也有所不同。虽然他是一位有名无实的收藏家,但他与著名收藏家和书画家交往中的许多趣闻轶事,说来令人兴趣盎然,十分感动。...收到礼品玩赏一番后,其他交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其实...收下齐白石的书画,挂在墙上欣赏了一段时间后,除留下老片真空石雕花砚留念外,其他都送到有关部门珍藏。现这一组篆刻已视为革命文物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3. 袁炜是怎么快速进入翰林院的?拍马屁也是一门学问

    17岁补县学生,熟读经史,以博雅称冠一时。袁炜参加科举也是顺风顺水,会试得了第一名,本来殿试也可以得第一名的,也就是状元,但是因为文华殿读卷时,又因袁炜言边事过于率直,又将其改第三,擢茅瓒第一。>>袁炜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本来只能慢慢熬资历才能升迁,但是嘉靖喜欢青词,而袁炜又是神童,刚好派上用场。>《明史》对于袁炜的记载:炜才思敏捷。>1565年,袁炜因病致仕,请归。行至途中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4. 明代小说《醋葫芦》:调侃女子吃醋场景

    现代人可以选择离婚,女人不用一年到头都背着一个“醋葫芦”,而古人就很少能够选用这一招。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特别喜欢浓墨重彩地调侃女子吃醋的场景,明代世情小说《醋葫芦》,讲的是老财主成珪年过六十,膝下却无儿无女,总想纳个小妾,以续香火。

  5. 张汶祥为什么要刺 ... 两江总督案马新贻?真相是什么

    慈禧垂帘听政年间,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新贻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张汶祥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张汶祥刺马案指的是清末张汶祥刺...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历史事件,此案疑雾重重,广为流传,甚至当时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慈禧太后曾经亲自过问这个案件。>>张汶详刺...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

  6. 剜肉补疮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ānròubǔchuāng【解释】剜:用刀挖去。挖下身上的好肉来补伤口。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来救急。【出处】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例子】【近义词】...鸡取蛋【反义词】事半功倍【相关】百度“剜肉补疮”

  7. 回文趣联

    回文这一种文体十分特殊,它通常指可以倒读的文字,它的表现形式以回文诗、回文联居多。在此,我们说说回文联。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有人就此作了一副巧妙的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君臣二人的回文联合在一块儿就变成:>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8. 长湿疹、皮肤又红又痒,中医:常吃此果,快速止痒湿疹拜拜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会因为过敏症状而导致湿疹加重,对于湿疹患者来说,饮食调养非常的重要,平时要注重饮食调理,应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毒,能够促进消化的食物,那么湿疹吃什么水果好?

  9. 蜀汉最高的官职是什么?诸葛亮的丞相一职有什么权力?

    诸葛亮的丞相一职有什么权力?蜀汉的官职也是承袭汉朝,不过东汉为了加强皇权不设丞相,只有西汉才有丞相。曹操当时担任丞相属于特例,一般太傅、三公最大,只不过三公虽然是最高官职但并没有实权。作为刘备称帝后地位最高的人,也是刘备的大舅子。因此虽然糜竺地位仅次于刘备,高于诸葛亮,但其实际权利与诸葛亮根本没有可比性。诸葛亮死后,刘禅便废除了丞相一职。曹芳在位期间,司马懿的官职便是太傅。

  10. 孔繁任买玉

    著名营销专家孔繁任,随身带有一块玉饰,这块玉饰随着他到过全国各地,每次拿出来给大家看时,都会讲这样一个营销案例。一次孔繁任到云南讲学,闲暇时便来到当地玉石市场。>孔繁任又还了些价,就这样把这块好玉石买到了手,很是得意。专家鉴定了一番后,把玉件递回孔繁任手中,对他说:“您的这块玉的确很不一般,因为它只不过是一块塑料罢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