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群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因此,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糖尿病的自身特点,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否则,用药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在给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减少服药的种类及次数,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群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与年轻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症状相对隐匿、肝肾功能较差、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或合并症较多、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糖尿病的自身特点,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1、饮食控制要适度 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应嘱其适当控制饮食量;忌食肥肉、荤油等高脂肪食物,多食粗粮杂粮、豆类及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素摄入,戒烟忌酒。 在血糖控制较好时,可食少量含糖量不高的水果(苹果、梨)等;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2、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 与青年人不同,老年人在运动前一定要先做一次全面体检。 如果心肺功能良好,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如果有严重心肌缺血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暂时不宜运动。另外,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3、降糖药选择需慎重 老年人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尽量选择不依靠肾脏排泄、降糖作用比较缓和的降糖药;瑞格列奈、格列喹酮主要是经过胆道排泄,阿卡波糖不被肠道吸收,这些药物比较适用于老年人尤其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者。要尽量避免选用强力、长效的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等,以免发生低血糖。 4、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肾功 降糖药物一般是在肝内代谢、经肾脏排出,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还有些老年人原来就有慢性肝病及肾炎病史;因此,用药前应先检查肝肾功能,当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否则,用药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5、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记忆力不好,忘服药、服错药、吃重药的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在药物种类过多时。因此,在给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减少服药的种类及次数,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每天只需服药一次、具有血糖依赖性降糖作用的DPP-4抑制剂是不错的选择。 6、当心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许多老年糖尿病人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除了降糖药物以外还需要服用多种其他药物,在这些药物当中,有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雌激素等)会削弱降糖药物的作用;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 ... 、ACEI等)可以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在合用这些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药物对降糖药物的影响,酌情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保持血糖平稳,防止出现低血糖。 7、勿把保健品当药品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确切的临床疗效,充其量只有辅助的保健作用,切不可用保健品来替代药品。虽然有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保健品中违规加入了副作用较大、价格低廉的西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对身体危害甚大。 8、谨防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本身就是低血糖的易感人群,并且由于神经病变、感觉迟钝,容易发生「 ”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常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夜间则非常危险,往往因错过抢救时机而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此外,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因此,药物治疗要适度不要过度。 9、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出血、糖尿病足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仅仅控制血糖还远远不够,必须积极全面地治疗各种并发症,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10、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常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悲观、抑郁、焦虑、烦躁、失眠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治疗十分必要。 治疗内容包括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坚持体育锻炼,每天看书读报;帮助患者充实生活,如养花种草、下棋、绘画等;遇到不良 ... 时,要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达到一个新的心理平衡。 11、病情监测主要查血糖而不是尿糖 老年人的肾糖阈往往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血糖较高,尿糖仍可能呈阴性,所以尿糖结果不能较好地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因此,老年糖尿病人应以血糖监测为主。 12、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度放宽 对病程较长、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有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相对于年轻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左右即可;对有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者,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也是允许的。 30个管理糖尿病的技巧 1.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每周不超过5次,尽量多在家吃饭。 2.三餐吃饭时间固定,两餐间隔5-6小时,适时加餐。 3.吃饭要细嚼慢咽。早餐用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4.按照汤→蔬菜→鱼虾肉蛋类→主食的顺序进餐,对控制血糖有好处。 5.每天一定要多活动,减少 ... 少动的时间。而且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时时间专门运动,而且要运动至微微出汗的程度。 6.严防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和糖尿病急救卡。 7.精读一本糖尿病书籍,反复学习,反复实践,修正, 然后把习得的经验固定下来。 8.每年都要做糖尿病并发症相关体验,及时发现变化,采取改善措施。 9.有问题或困难时,定期请教专科医师指导,不要自己胡思乱想。 10.米饭换杂粮饭,原料用大米、小米、豆子、燕麦、意米仁、黑米、青稞等。 11.馒头是黄豆面、全麦面、玉米面三合面做更健康,和面可以加入牛奶。如果想简单做,就用全麦面粉做。市售的杂粮馒头可能会添加糖,建议自己做。 12.饮食要清淡,多吃鱼、肉和蔬菜,人均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 13.每餐都有蔬菜,以凉拌和炒菜居多,颜色多样化。 14.预防并发症,血糖控制好还不够,血压也要正常,血脂也要正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合并心血疾病,需要控制得更低,不要仅看化验单的标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可根据年龄和病情,适当调整控制目标。 15.用药一定要听医生的。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适应程度不同,没有医生的帮助,个人无法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 16.要想血糖好,监测血糖不可少。每周都要做配对血糖监测,也就是餐前和餐后都测测,如果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就增加监测次数,直至血糖稳定为止。 17.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这样有助于保持好心情,稳定血糖水平。 18.多听音乐。音乐可改善糖尿病病人的情绪障碍,恰当的音乐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9.每天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不多睡不少睡。 20.吸烟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一定要戒烟,而且要远离二手烟。 21.大量饮酒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或迟发性低血糖,一定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果喝酒尽量选择红酒中的干红。 22.严格控制体重。每周都要称自己的体重,只要发现体重有一丝增加,立即通过饮食和运动把体重调回正常。 23.学会调节释放压力。每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找熟人聊天,这样可以通过倾诉和谈话等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24.血糖一定要达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4.4-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本文标签:糖尿病低血糖血糖监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糖药品健康养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