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五欲中最妙的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会集于园观之中。此时,五位国王聚集一处,各作此论:“诸位贤达当知,如来所说五欲,是哪五欲呢?如眼睛见到色境而产生非常爱乐之念,这就是世人所希望的。如耳朵听音声、如鼻子闻香气、如舌头尝知味道、如身体能感受细滑,这五事即是如来所说的五欲。而此五欲中,何者最妙?是眼睛见到色境最妙?耳朵听音声最妙?鼻子闻香气最妙?舌头尝知味道最妙?还是身体细滑之触最妙?这五事到底哪一事为最妙?”其中优陀延王说:“色境最妙。”优填王认为:“音声最为妙。”恶生王论说:“香气最为优胜。”波斯匿王则论说:“味道最为妙。”而毗沙王则说:“细滑的身触才是最胜。”这时五位国王说道:“我们共同论说五欲,然而却不知哪个才是最妙?”于是,波斯匿王向四位国王说:“现在佛陀就近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我们可以一起前往世尊所在之处,询问五欲之义。如果世尊有所教导开示,我们当共同依教奉行。”诸位国王听从波斯匿王所说,一起来到世尊处所,顶礼佛足,各坐于一旁。波斯匿王将刚才他们共论五欲之事,具向佛陀禀白。世尊便向五位国王开示:诸位国王都是随着各自的喜好而作此论说。如果这个人的习性对色境染着甚深,怎么看也不会厌倦、不会满足,这种人会认为色境最妙、最上,没有能够超越它的,自然不会另外贪著于声、香、味、细滑之法,于是在五欲之中,自然将色境当成是最妙的。如果这人的习性对音声有所染着,他听到音声便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会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音声当成是最妙的。如果有人的习性对香气有所染着,嗅闻到香气后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曾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香气当成是最妙的。又,如果有人的习性对味道有所染着,舌头尝到味道后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知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味道当成是最妙的。如果有人的习性对细滑之触有所染着,对细滑的触受感到极度欢喜,不会有所厌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细滑触受视为最妙。再者,如果那个人的心正染着在色境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声、香、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音声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香、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香气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味道中,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香、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细滑的触受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香、味之境上。于是,世尊便以偈颂宣说:“欲意炽盛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愿无有疑。彼以得此欲,贪欲意不解,以此为欢喜,缘之最为妙。若复听声时,所欲必可克,闻已倍欢喜,所愿无有疑。彼以得此声,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若复嗅香时,所欲必可克,嗅已倍欢喜,所欲无有疑。彼以得此香,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若复得味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欲无有疑。彼以得此味,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若得细滑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欲无疑难。彼以得细滑,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是故,大王!若说色境最妙,当平等而论之,怎么说呢?因为对色境有贪爱的习气。如果对色境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所染着。由于贪爱色境,这种人便会认为在五欲当中,色境最妙。然而贪爱色境会产生种种过患,如果贪爱色境不会产生过患,众生就永远不会有厌离之心。正是因为贪爱色境会产生过患,所以众生才会对它产生厌离之心。色境的过患具有启发人出离的要义,若无法启发人心生出离,那么众生不得出离生死苦海。因为色境的过患能让众生发出离心,精勤修行得至无畏涅槃城中。如以上所说,色境在五欲尘境中就是最妙。大王!如果说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是最妙的,都应当以平等之心而论。觉得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最妙,是因为对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有贪爱的习气。如果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所染着。由于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这种人便会认为在五欲当中,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最妙。然而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都会产生种种过患,如果不会产生过患,众生就永远不会有厌离之心;正是因为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会产生过患,所以众生才会对它产生厌离之心。所以,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所产生的过患,也具有启发人出离的要义,若这些过患的境界无法启发人生出离心,则众生不得出离生死苦海。因为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的过患,能让众生发出离心,得至无畏涅槃城中,所以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在五欲尘境中就是最妙。因此,大王!众生所乐之处,心即受其染着,受其染着则受苦患,就是这个道理。大王!当以此为知见。五位国王听完佛陀的开示,皆欢喜奉行。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一)》省思:众生将四大假合的色身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执以为我,向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因贪着爱染心中不能作主,而动诸身口意造业、受苦,流转轮回。所以想远离诸苦,须知六尘境界实为贼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劫取自性功德法财,是故修行当以六根六尘为入处。六根接触六尘之际,时时刻刻保持觉性,反省检讨,收摄身心,起观觉照,不起贪爱、烦恼、执着,如此收摄用功,生活中落实“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行持,身口意便得清净,日久,就能够回复本自清净的菩提心,踏上解脱自在的涅槃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欲中最妙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菩萨

    菩萨菩萨的思想是佛教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大乘佛教而言,其意义尤为突出。菩萨思想的盛行与大乘佛教后来居上,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佛教经典中对菩萨的论述主要就是针对他们的这两个特性展开的。菩萨众多的成员中,最有名的是八大菩萨组合。常见的八大菩萨的成员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金刚手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和除诸藏菩萨。

  2. 一只母狗——恶口 ... 僧 累世转狗

    当走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起相迎,一如既往,......舍利子的双足,又摇摇尾巴,然后右绕三匝,作出非常恭敬的样子。舍利子给它传了相应的法,母狗也以恭敬心来听受。从此,他更加善侍这只母狗。有一天,母狗生病了,施主请舍利子尊者给它诵经。不久,母狗去世了。母狗死后其灵魂又投胎到施主妻子体内,九个月后,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这时,舍利子把静处母狗的骨架放到她的面前。

  3. 大迦叶尊者:生死轮回的次数 (图文)

    大迦叶企图要了解的事无法帮助他证悟生命的实相。

  4. 照顾家人是菩萨行(图文)

    你对家人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彻底没有慈悲心了。有些修行人整天把自己关在佛堂里念佛诵经、上香磕头,也不做家务,也不照顾家人,给家人添了那么多烦恼,学佛修行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结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家里这些人都是众生啊!家人不支持你,阻碍你学佛,这是你修行最大的障碍,你应该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真心实意、不求回报地关心、照顾、尊重家人,你的家人能不感动吗?

  5. 地藏及地藏精神

    《地藏经》第一品中说,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是一个大长者的儿子,当时有一尊佛,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地藏经》第二品中佛对地藏菩萨说:“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在经文中,佛陀还专门用了一品,即《地藏经》第六品,来赞叹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的事。

  6. 地藏菩萨本迹

    地藏菩萨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代佛宣化,救度众生。为了度脱众生,地藏菩萨常现于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地藏菩萨的形象,在诸菩萨中与众不同,是现出家相。按《地藏菩萨仪轨·说画像法》作声闻形,著袈裟,覆左肩,左手持盈满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上。《秘藏记》说,画地藏菩萨,肉作白色,右手执莲花,上有幢幡,左手持宝珠。

  7. 月光国王 ——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Loka)众生能象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象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Punna)。(译者:如果我们能象佛陀那样了知前世后世,就不会造恶业。现在那些高消费、养尊处优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作了什么而报今生,今生何所作

  8. 真诚的忏悔

    我今年34岁,回想我过去所走的路,愚痴糊涂犯下了滔天大罪,佛家所讲的十大恶业我全犯了非常严重,而如今我遇到了佛法才知道自己罪不可赦,佛法是教育是全世界人从老人到幼儿每人必学的知识,佛法是高深的哲学高深的科学,每个人都应该断恶修善,这个世界上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纯净纯善,我现在痛下决心好好做人好好学佛以报佛恩脱离六道苦海求生西方佛国乘愿再来渡苦难的众生。

  9.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

  10. 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一、由宿世悲愿得名。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

随机推荐

  1. 梦见父子_周公解梦梦到父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父子好不好

    做梦梦见父子好不好?梦见父子相见,感情融洽亲切,代表你最近做事情会比较顺利,可能有机会见久而未见的父母。梦见父子久别重逢,代表着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相处非常融洽。梦见父亲、爸爸,梦中的父亲是权威、法律指定者和智慧的象征,代表权力、力量或支配权。男人梦见父亲,并在梦中感到十分畏惧,可能表示在性方面缺乏安全感。《断梦秘书》梦见父子相见,大吉。

  2. 60%的妈妈被妈妈羞辱了

    所谓的“羞辱妈妈”最常来自家庭成员,37%的母亲说自己的父母批评过他们,31%的母亲说自己的姻亲批评过他们,36%的人说他们的配偶或孩子的另一个父母批评他们。回应妈妈羞辱妈妈对他们受到的批评的反应各不相同,60%的妈妈说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回应,53%的妈妈说他们把问题交给了医疗保健提供者。56%的妈妈说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接受批评的结果让她们停止了对其他妈妈的批评。

  3. 事往日迁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ìwǎngrìqiān【解释】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事往日迁”

  4. 业务员给客户的短信

    40、风轻淌,夏天其实挺凉爽;蝉低唱,夏天其实挺时尚;裙飞扬,夏天其实挺端庄;短信短,夏天其实也有快乐时光。

  5. 致命的惩罚

    我太太接到一个久无联系的同学...,寒暄客套了半天。邻居5岁的小孩跑过来要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结果太急了摔了一跤,哭了。不久前,我也接到了一个旧友的...。也许这只是小小的善,小小的德,但都是阳光的颗粒。但不幸被天使看到了,天使赶忙去上帝那儿告状,要上帝好好惩罚这位长老。天使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所说的惩罚吗?”——我的上帝,不能和人分享快乐,这就是你致命的惩罚呀!

  6. 孕妇梦见蛇变大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蛇变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蛇变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佛教寓言:不要很多 一件足够

    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是快乐一位功成名就的作家出名之后,总是感觉忙碌得不亦乐乎,又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请教一位年老的禅师。禅师突然打开衣柜,对作家说道:“我这一辈子买了不少华美的衣服,你将这些华美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8. 新郎接新娘堵门小游戏有哪些

    新郎接新娘堵门小游戏有哪些甜酸苦辣甜可以是一碗超甜的糖水,酸可以是西柚汁或是柠檬汁,苦是苦瓜汁或廿四味,辣的话可以选择辣味什蔬汁。这个游戏是有寓意的:是叫新郎回味与新娘拍拖时的酸甜苦辣,以后一定要跟新娘同甘共苦,而兄弟们亦和新郎甘苦与共,有难同当。莫失莫忘新郎哥,一定要为新娘子做到满分。

  9. 邪淫的祸患

    邪淫的祸患>上高中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位有佛教信仰的老师,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讲传统文化,讲因果报应。上了大学以后,和高中的对象分手了,但长时间的邪淫一直让自己觉得特别自卑,不擅长交际,只有一个朋友,常常觉得孤单,看佛教故事里关于邪淫的症状我都有啊,晚上就特别害怕,怕黑,一个人不敢去厕所,走在路上也觉得不得劲。以前以为自己邪淫没事,现在想想都是有联系的。

  10. 梦见进了鬼屋

    周公解梦梦见进了鬼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进了鬼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