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五欲中最妙的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会集于园观之中。此时,五位国王聚集一处,各作此论:“诸位贤达当知,如来所说五欲,是哪五欲呢?如眼睛见到色境而产生非常爱乐之念,这就是世人所希望的。如耳朵听音声、如鼻子闻香气、如舌头尝知味道、如身体能感受细滑,这五事即是如来所说的五欲。而此五欲中,何者最妙?是眼睛见到色境最妙?耳朵听音声最妙?鼻子闻香气最妙?舌头尝知味道最妙?还是身体细滑之触最妙?这五事到底哪一事为最妙?”其中优陀延王说:“色境最妙。”优填王认为:“音声最为妙。”恶生王论说:“香气最为优胜。”波斯匿王则论说:“味道最为妙。”而毗沙王则说:“细滑的身触才是最胜。”这时五位国王说道:“我们共同论说五欲,然而却不知哪个才是最妙?”于是,波斯匿王向四位国王说:“现在佛陀就近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我们可以一起前往世尊所在之处,询问五欲之义。如果世尊有所教导开示,我们当共同依教奉行。”诸位国王听从波斯匿王所说,一起来到世尊处所,顶礼佛足,各坐于一旁。波斯匿王将刚才他们共论五欲之事,具向佛陀禀白。世尊便向五位国王开示:诸位国王都是随着各自的喜好而作此论说。如果这个人的习性对色境染着甚深,怎么看也不会厌倦、不会满足,这种人会认为色境最妙、最上,没有能够超越它的,自然不会另外贪著于声、香、味、细滑之法,于是在五欲之中,自然将色境当成是最妙的。如果这人的习性对音声有所染着,他听到音声便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会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音声当成是最妙的。如果有人的习性对香气有所染着,嗅闻到香气后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曾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香气当成是最妙的。又,如果有人的习性对味道有所染着,舌头尝到味道后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知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味道当成是最妙的。如果有人的习性对细滑之触有所染着,对细滑的触受感到极度欢喜,不会有所厌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细滑触受视为最妙。再者,如果那个人的心正染着在色境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声、香、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音声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香、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香气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味道中,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香、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细滑的触受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香、味之境上。于是,世尊便以偈颂宣说:“欲意炽盛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愿无有疑。彼以得此欲,贪欲意不解,以此为欢喜,缘之最为妙。若复听声时,所欲必可克,闻已倍欢喜,所愿无有疑。彼以得此声,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若复嗅香时,所欲必可克,嗅已倍欢喜,所欲无有疑。彼以得此香,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若复得味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欲无有疑。彼以得此味,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若得细滑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欲无疑难。彼以得细滑,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是故,大王!若说色境最妙,当平等而论之,怎么说呢?因为对色境有贪爱的习气。如果对色境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所染着。由于贪爱色境,这种人便会认为在五欲当中,色境最妙。然而贪爱色境会产生种种过患,如果贪爱色境不会产生过患,众生就永远不会有厌离之心。正是因为贪爱色境会产生过患,所以众生才会对它产生厌离之心。色境的过患具有启发人出离的要义,若无法启发人心生出离,那么众生不得出离生死苦海。因为色境的过患能让众生发出离心,精勤修行得至无畏涅槃城中。如以上所说,色境在五欲尘境中就是最妙。大王!如果说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是最妙的,都应当以平等之心而论。觉得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最妙,是因为对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有贪爱的习气。如果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所染着。由于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这种人便会认为在五欲当中,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最妙。然而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都会产生种种过患,如果不会产生过患,众生就永远不会有厌离之心;正是因为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会产生过患,所以众生才会对它产生厌离之心。所以,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所产生的过患,也具有启发人出离的要义,若这些过患的境界无法启发人生出离心,则众生不得出离生死苦海。因为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的过患,能让众生发出离心,得至无畏涅槃城中,所以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在五欲尘境中就是最妙。因此,大王!众生所乐之处,心即受其染着,受其染着则受苦患,就是这个道理。大王!当以此为知见。五位国王听完佛陀的开示,皆欢喜奉行。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一)》省思:众生将四大假合的色身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执以为我,向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因贪着爱染心中不能作主,而动诸身口意造业、受苦,流转轮回。所以想远离诸苦,须知六尘境界实为贼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劫取自性功德法财,是故修行当以六根六尘为入处。六根接触六尘之际,时时刻刻保持觉性,反省检讨,收摄身心,起观觉照,不起贪爱、烦恼、执着,如此收摄用功,生活中落实“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行持,身口意便得清净,日久,就能够回复本自清净的菩提心,踏上解脱自在的涅槃路。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欲中最妙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菩萨

    菩萨菩萨的思想是佛教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大乘佛教而言,其意义尤为突出。菩萨思想的盛行与大乘佛教后来居上,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佛教经典中对菩萨的论述主要就是针对他们的这两个特性展开的。菩萨众多的成员中,最有名的是八大菩萨组合。常见的八大菩萨的成员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金刚手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和除诸藏菩萨。

  2. 一只母狗——恶口 ... 僧 累世转狗

    当走近施主家时,那只母狗远起相迎,一如既往,......舍利子的双足,又摇摇尾巴,然后右绕三匝,作出非常恭敬的样子。舍利子给它传了相应的法,母狗也以恭敬心来听受。从此,他更加善侍这只母狗。有一天,母狗生病了,施主请舍利子尊者给它诵经。不久,母狗去世了。母狗死后其灵魂又投胎到施主妻子体内,九个月后,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这时,舍利子把静处母狗的骨架放到她的面前。

  3. 大迦叶尊者:生死轮回的次数 (图文)

    大迦叶企图要了解的事无法帮助他证悟生命的实相。

  4. 照顾家人是菩萨行(图文)

    你对家人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彻底没有慈悲心了。有些修行人整天把自己关在佛堂里念佛诵经、上香磕头,也不做家务,也不照顾家人,给家人添了那么多烦恼,学佛修行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结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家里这些人都是众生啊!家人不支持你,阻碍你学佛,这是你修行最大的障碍,你应该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真心实意、不求回报地关心、照顾、尊重家人,你的家人能不感动吗?

  5. 地藏及地藏精神

    《地藏经》第一品中说,地藏菩萨,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是一个大长者的儿子,当时有一尊佛,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地藏经》第二品中佛对地藏菩萨说:“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在经文中,佛陀还专门用了一品,即《地藏经》第六品,来赞叹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的事。

  6. 地藏菩萨本迹

    地藏菩萨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以前代佛宣化,救度众生。为了度脱众生,地藏菩萨常现于人天地狱之中,以救苦难。地藏菩萨的形象,在诸菩萨中与众不同,是现出家相。按《地藏菩萨仪轨·说画像法》作声闻形,著袈裟,覆左肩,左手持盈满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上。《秘藏记》说,画地藏菩萨,肉作白色,右手执莲花,上有幢幡,左手持宝珠。

  7. 月光国王 ——因地果时 同赞布施

    一时,佛在舍卫城,对众比丘赞叹布施的功德说:“诸比丘,我了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Loka)众生能象我一样,悉知布施的圆满功德和少分功德,则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愿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饭,也愿意布施的。只可惜众生不象我那样了知这些功德(Punna)。(译者:如果我们能象佛陀那样了知前世后世,就不会造恶业。现在那些高消费、养尊处优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作了什么而报今生,今生何所作

  8. 真诚的忏悔

    我今年34岁,回想我过去所走的路,愚痴糊涂犯下了滔天大罪,佛家所讲的十大恶业我全犯了非常严重,而如今我遇到了佛法才知道自己罪不可赦,佛法是教育是全世界人从老人到幼儿每人必学的知识,佛法是高深的哲学高深的科学,每个人都应该断恶修善,这个世界上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和纯净纯善,我现在痛下决心好好做人好好学佛以报佛恩脱离六道苦海求生西方佛国乘愿再来渡苦难的众生。

  9.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

  10. 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的得名由来,诸经有三种记载:一、由宿世悲愿得名。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具体地说,“观”是主体的妙智,始终如一;“世音”是客体的境界,有着前后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萨所具的“闻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闻一切众生的称念祈求之音。

随机推荐

  1. 信口雌黄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ìnkǒucíhuáng【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例子】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近义词】胡说八道,信口开

  2. 惇妃为什么会成为乾隆最后的宠妃?原因是什么

    你们知道惇妃成为乾隆最后的宠妃原因竟是这样,让人惊讶!惇妃姓氏是汪,是正白旗的满洲人,她十七岁就进宫当了后宫的妃子,当时的乾隆五十三岁了,他们之间是标准的老汉少妻,忘年恋。>惇妃刚入宫的时候,的确并未见过乾隆,而是被封为常在,终年在他的睡房里生活,由于谁人时候的乾隆十分的溺爱令妃,对很多的妃子都选择视而不见,于是惇妃根本上独守空屋有七八年的时间。

  3. 年元宵节祝福词

    元宵佳节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最后让我告诉你,钞票滚滚进袋里,好处全都送给你。元宵佳节将要来临,又一轮美月,又一次祝福,送你一碗汤圆,愿它能帮你圆一场事业的美梦,圆得家人幸福的团聚,圆得你美好的生活,圆得你精彩的运程!哈哈,元宵节多吃点!元宵节到了,愿你架起快乐的锅,添上幸福的水,品尝这个美味的汤圆。元宵佳节多热闹,声声鞭炮震云霄。

  4. 魔法旗袍

    林想往小石桥上看去,那里已空无一人,林想彻底晕了,他张口结舌地看着“旗袍小仙女”,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难道她穿了一件魔法旗袍?>林想温柔地看着她:“如果让你在真心爱你的人和这魔法旗袍之间做选择,你会选哪个?”

  5. 唯美的经典空间说说大全-感人的情话

    六、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这大概是最好的爱情观,深情而不纠缠。十六、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6. 注字结尾的成语

    注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 注 ”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 注 ”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稳吃三注——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血流如注——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大...

  7. 专吃白食

    有个人专吃白食,却从不请别人吃。一次,邻居借他的厅屋请客。别人不明究竟,都很奇怪,就问他家仆人:“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你家主人也请客了?”>不料此话给他听见,便把仆人痛...一顿:“谁叫你许下日子的?!”

  8. 女人梦见公鸡追着我

    周公解梦女人梦见公鸡追着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女人梦到公鸡追着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心累吃梨,腿累吃柿子,眼睛累了吃什么?

    眼疲劳胡萝卜、菠菜、海带看书、看手机、看电脑时间太长,都会引起眼疲劳。我们都知道胡萝卜对眼睛好,那是因为胡萝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可以滋养视网膜的神经细胞,有利于眼睛的健康。眼睛怕阳光和自由基,菠菜里的叶黄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避免它们对眼睛的伤害,还可以保护眼睛的微血管,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10. 古代十大美食家都有谁 苏东坡也是美食家之一

    如果厨艺高超,就可称为美食家,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恐怕现今随处找来的厨师,都可称为美食家,因为他们的烹饪技艺肯定都在古代厨师之上。这个能吃的廉颇,够不上美食家是显而易见的。张飞是不是就可列入美食家之列?从此,“东坡肉”广泛流传,不断改进,成为享誉古今的一道历史名菜。而美食家恰恰就是美食的鉴赏者、创造者、宣扬者和代表者。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必然是美食家辈出的国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