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教的果报观与唐代社会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省【文献属性】[台湾省]东海大学,历史学系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4年【文章标题】佛教的果报观与唐代社会【文章作者】林裕盛 【指导教师】黄清连 【文章页数】343页【中文关键词】果报|唐代社会|因果报应|佛经|佛像|地狱|戒 ... |功德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果报思想”和“社会实态”两个层面,探讨“因果报应”与“唐代社会”的关系。在果报思想方面,以佛教的“果报观”切入,针对《太平广记》的佛经报应故事、《全唐文》与《金石萃编》的唐代造像记,以及佛教经典的地狱、戒 ... 观,阐明其中所蕴含的果报思想。在社会实态方面,以上述果报思想为基础,引用笔记、小说、诗文等史料,研究果报观透过宗派、俗讲、变文、人与寺院的媒介,结合佛经、佛像、地狱和戒 ... 等观念,影响唐代社会的情形。 文中先以《金刚经》、《法华经》和《观音经》为主轴,观察《太平广记》所见142则唐代佛经报应故事。又以弥勒、阿弥陀和观音为中心,考察《全唐文》、《金石萃编》所见101则唐代造记。针对这两项统计资料,对照唐代宗派的发展,得出《金刚经》、阿弥陀信仰在唐代相当盛行。再者,分析《冥报记》、《广异记》和《玄怪录》所见78则地狱报应故事,得知地狱为评定报应处;入冥者经过地狱审判,依据个人的罪福多寡,受刑后复活,显示唐人重视“现报”的观念。此外《太平广记.报应类》所见112则唐代戒 ... 报应故事,亦以“现报”为主,代表唐人对于这类事件的结局,强调“直接迅速”的报应观。 由是,果报观的流传,促使一般民众写诵佛经以祈福求寿、治病避难,并形成铸造佛像,以求免除“业报”的风气。至于地狱审判、戒 ... 食素、放生赎生等观念,也逐渐成为唐人的价值观,凡此皆为果报思想广播的具体表现。另外,引用历史人物,注明故事来源的果报故事;诵经、造像、布施、设斋等求功德的行为;不偷盗、不负债、不妄语和不恶口等社会道德的规范;佛教吸收儒家孝道的内容,加入因果报应而在社会传播的现象,均显示果报观日渐普及于唐代社会。 透过上举实证的考察,可以发现佛教的果报观结合经、像、地狱、戒 ... 等内容,成为一体的概念,也可看出人们企望的是“现世”报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佛教果报观对于唐代社会的信仰、生活与文化,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论文目次】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第二节 研究回顾 2第三节 文献运用 10第四节 章节安排 14第二章 佛教果报观的内容与发展 19第一节 佛教果报思想的内容 21第二节 唐前佛教果报观的发展 26一、儒释果报观之争 26二、小说的辅教性质 28三、造像活动的兴盛 30第三节 唐代佛教果报观的传播途径31一、俗讲与变文32二、人与寺院 34第三章 佛经、佛像与果报思想 37第一节 宗派与经、像的流传 38一、宗派与佛经的传播39二、宗派与佛像的传播47第二节 宗派、佛经与果报信仰─以《太平广记》为中心53一、《太平广记.报应类》所见佛经报应故事 54二、唐代佛经报应故事试析 59(一)时代性的区别 60(二)地区性与信仰阶层 62(三)宗派的影响 66第三节 宗派、佛像与果报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69一、造像题材的演变 71二、造像记之分析 75(一)造像题材的数量与时代性 75(二)造像的地点、愿文与目的 78(三)宗派的影响 81第四章 地狱、戒 ... 与果报思想 85第一节 佛经呈现的地狱与戒 ... 观念87一、《法苑珠林》所见地狱景象 88二、佛教经典强调戒 ... 放生 93第二节 《冥报记》、《广异记》、《玄怪录》所见地狱果报观及其演变 .98一、地狱的官员组织98(一)太山信仰与地狱官员 102(二)冥游所见地狱官僚运作109二、冥游经历所呈现的果报观111第三节 《太平广记.报应类》所见唐代 ... 生报应故事 119一、唐人的 ... 生受报观121二、唐人的冤报观 125第五章 因果报应与社会生活131第一节 佛经、果报观与社会现象131一、《金刚经》的报应信仰 134二、《法华经》的报应信仰 139三、《观音经》的报应信仰 144第二节 佛像、果报观与社会现象 147一、铸造佛像的行为 148二、崇拜佛像的风气 151第三节 地狱、果报观与社会现象 160第四节 戒 ... 、果报观与社会现象 171第六章 因果报应与社会文化181第一节 唐代果报事迹的特点182一、果报观与历史人物的结合182二、注明故事来源的写作手法188第二节 日常行为的宗教化195一、追求功德的观念 195(一)布施 202(二)设斋 205二、社会道德的规范 209(一)不偷盗、不负债 210(二)不妄语、不恶口215第三节 果报信仰与孝道文化218一、敦煌变文《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 220二、果报观与传统孝道的融合与传播. 225第七章 结论 233参考暨引用书目237附录附录一 《太平广记》所见唐代佛经报应故事 253附录二 唐代造像记统计表─以《全唐文》、《金石萃编》为中心 278附录三 《冥报记》、《广异记》、《玄怪录》所见地狱报应故事 305附录四 《冥报拾遗》、《朝野佥载》、《酉阳杂俎》所见地狱报应故事 321附录五 《太平广记.报应类》所见唐代 ... 生报应故事327附录六 《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所见读诵《法华经》 内容一览表 340 【参考文献】一、史料1.《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96。2.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国语》,台北:里仁书局,1981。3.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4.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藏经》,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大藏 ... 会,1955-1956。5.牛僧孺(编)、程毅中(点校),《玄怪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页1-133。6.王汝寿(编校),《全唐小说》,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7.王明(编),《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8.王昶,《金石萃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9.王栐(撰)、诚刚(点校),《燕翼诒谋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10.王梵志(撰)、张锡厚(辑),《王梵志诗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11.王钦若,《册府元龟》,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83。12.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98。13.王维(撰)、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14.王梦鸥(注译),《礼记今注今译》,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90。15.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97。16.司马光,《资治通鉴》,台北:世界书局,1962。17.白居易(着)、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18.玄奘(着)、季羡林(校注),《大唐西域记》,北京:中华书局,2000。19.托托,《宋史》,台北:鼎文书局,1991。20.佚名(撰)、恒鹤(校点),《大唐传载》,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879-900。21.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台北:鼎文书局,1972。22.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北京:中华书局,2003。23.杜牧(着)、陈允吉(校点),《杜牧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4.沈德潜,《古诗源》,台北:台湾省中华书局,1987。25.李冗(撰)、萧逸(校点),《独异志》,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901-950。26.李昉,《太平御览》,台南:平平出版社,1975。27.李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95。28.李玫(撰)、李宗为(校点),《纂异记》,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491-528。29.李复言(编)、程毅中(点校),《续玄怪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页134-198。30.李肇(撰)、曹中孚(校点),《唐国史补》,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153-202。31.李剑国(辑释),《唐前志怪小说辑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32.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唐才子传校正》,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33.孟浩然(着)、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4.周绍良(编),《敦煌变文讲经文因缘辑校》,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35.房玄龄,《晋书》,台北:鼎文书局,1990。36.邵增桦(注释),《韩非子今注今译》,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82。37.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2000。38.姚思廉,《梁书》,台北:鼎文书局,1990。39.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549-788。40.柳宗元,《柳宗元集》,北京:中华书局,2000。41.拾得(着)、项楚(辑),《拾得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817-930。42.洪兴祖,《楚辞补注》,台北:汉京出版社,1983。43.纪昀,《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2001。44.范晔,《后汉书》,台北:鼎文书局,1991。45.计有功,《唐诗纪事》,台北:台湾省中华书局,1970。46.郎余令(撰)、方诗铭(点校),《冥报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92,页100-128。47.韦绚(撰)、阳羡生(校点),《刘宾客嘉话录》,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789-828。48.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49.孙思邈,《千金翼方》,台北:自由出版社,1976。50.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2,页1-99。51.高彦休(撰)、阳羡生(校点),《唐阙史》,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1323-1366。52.高适(着)、刘开扬(笺注),《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53.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75。5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九龙:香港南通图书公司,1973。55.张华(撰)、崔日用(注),《博物志》,收入《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页179-226。56.张锡厚(校楫),《王梵志诗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57.张读(撰)、萧逸(校点),《宣室志》,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983-1082。58.张鷟(撰)、赵守俨(点校),《朝野佥载》,北京:中华书局,1997。59.陈鼓应(注释),《老子今注今译》,台北:台湾省商务印书馆,1991。60.陈寿,《三国志》,台北:鼎文书局,1997。61.寒山(着)、项楚(辑),《寒山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1-816。62.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63.黄永武(编),《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64.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65.黄征、张涌泉(校注),《敦煌变文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66.董志翘(着),《“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67.董诰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96。68.义净(着)、王邦雄(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69.义净(着)、王邦雄(校注),《 ... 寄归内法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70.道世,《法苑珠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1.道宣,《续高僧传》,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72.道宣,《广弘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3.道宣(着)、范祥雍(点校),《释迦方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74.齐己,《白莲集》,台北:商务印书馆,1975。75.僧佑,《弘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6.裴庭裕(撰)、田廷柱(点校),《东观奏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77.裴铏(撰)、穆公(校点),《传奇》,收入《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1083-1154。78.赵彦卫(撰)、傅根清(点校),《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8。79.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台北:明伦出版社,1970。80.刘昫,《旧唐书》,台北:鼎文书局,1989。81.刘肃(撰)、许德楠(点校),《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97。82.刘餗(撰)、程毅中(点校),《隋唐嘉话》,北京:中华书局,1997。83.慧立、彦悰(着),孙毓棠、谢方(点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北京:中华书局,2000。84.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97。85.欧阳修,《新唐书》,台北:鼎文书局,1992。86.鲁迅(着),《古小说钩沈》,香港:新艺出版社,1976。87.卢照邻(着)、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教的果报观与唐代社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10.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带你见识真正的蔺相如!

    带你见识真正的蔺相如!蔺相如的气节和大义凛然的气度令许多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所折服。第二次面对秦王,蔺相如同样是赌上了自己的性命。两次舍命为国,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封为上卿。>>蔺相如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人家蔺相如是领过兵打过仗的,至少不是弱书生。蔺相如原本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缪贤评价蔺相如“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所以蔺相如极有可能也是一位武艺不凡的将才,至少不会是一个文弱书生!

  2. 中国古代最美的女人

    古代美女排行榜!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神往的25个女人!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唐代咸通年间美女,精通诗文,善击瓯。遭到丈夫毒打致死。>19、苏蕙>苏蕙,东晋女诗人,字若兰,美女中具有兰心蕙性美质者的代言人,“织锦回文”典故的主角,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妻。

  3. 《三国演义》真的抹黑了曹操吗,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哪些黑点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艺术成就之高和影响力之大无以复加。不过,这部巨作以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三国历史时期为背景,就无法避免的要与三国历史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评价《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乃七实三虚惑乱观者。”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则在《中国小说史略》评价道:「”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

  4. 55年授衔时 ... 为何险些为两位少将的授衔问题发火

    最有缘的两位开国少将很多人都以为是同一个人1955年授衔时,在广州主持授衔仪式的叶帅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授衔任命状上,竟然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名字:方国南,而且都是少将军衔。>工作人员连忙解释说:确实是两个人,同名同姓,都叫方国南,也都是少将。15岁那年,方国南终于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再也不用受欺负了。方国南将军于1997年因病去世,享年82岁。

  5. 木匠、文盲皇帝,绝后、挂名皇帝,从明熹宗的外号纵观其天子之路

    明朝16位皇帝,可能就数今天出场的这位最没地位、历史评价最差了。论玩乐,他没有明武宗突出;说他不敬业,远不能和嘉靖、万历两位脱岗专业户比;可论绰号诨名,他是最多的。穿越时空,趣说历史,今日登场的乃是明朝最后一位太子、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

  6. 日本战俘:比在日本好 在这一天比一天好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众所周知,这些日本战俘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造他们。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99%来自晋冀鲁豫各个战场,他们被俘后大都经过在前线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初步教育及生活的体验,大多数人的思想已有所觉悟。我当时认为,当俘虏是日本军人的最大耻辱。9月1日,日本工农学校全体学员,自动集资144元,支援灾民。

  7. 梦见缴税梦到缴税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缴税好不好

    梦见缴税,表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结果。梦见缴不出税,最近会事事不顺。梦见丰收梦到丰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丰收好不好心理分析:税是希望属于这个社会的外部表现形式。按规定缴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当然,梦到缴税对商人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样意味着生意受到保护,可以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但是,在梦中逃税,意味着放弃保护,这样在将来就会遇到不可预知的危险。

  8. 鸟雀知恩图报 救出一家二十口人

    每天他们家即将开饭的时候,就有很多鸟雀飞到地面,聚集在柏之桢面前,也不知道害怕,颇有点鸥鹭忘机的意思。遇到冬天下大雪时,因为大雪覆盖地面,柏之桢担心鸟雀找不到草籽,必将忍饥挨饿,于是不避寒冷走出家门,亲手打扫出一片干净的地面,又将米粒碾碎,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方便鸟雀啄食。柏之桢一家老小二十口,个个安然无恙,而当时县城内几乎血流成河,没有一家可以保全。

  9. 带有塞字的成语

    包含有“塞”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填街塞巷——形容人非常多。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现在忽然被打开了。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鉆山塞海——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失马塞翁——比喻因祸得福的人。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塞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无以塞责——自谦之语。

  10. 缘,如流水一样自然,似花开一般如常

    有一种境界叫放下,有一种心态叫舍得。人生在世,想做而可做的尽力去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不要勉强。毕竟,有太多人和事非人力所能左右。缘之一字,有深有浅。懂得随缘者,心无挂碍,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努力化解,是一种境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