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无可奈何的放弃:南汉失交州地的原因

导语:交州,古为骆越地,秦始皇平南越,派戍卒五十万人前来镇守越地,其中就包括交州所在的区域。秦汉之际,赵佗割据南越自立,建南越国,交州地隶于南越。西汉武帝时,平定越地,收交州地,始设郡县,设交趾、日南、九真三郡,比附内地管理。此后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均隶于中原版图,虽然中途曾发生征氏姐妹等反抗情事,但总体来看,在长达近一千年的时间内,交州作为中原王朝的版图始终未曾分离。但为何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交州地却脱离了中原版图,进而实现了独立,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今日,我尝试对这一问题做一解答。 1.南汉的基本情况 学界普遍认为,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结合五代十国的分裂成若干个小国的政治现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完全尽然。实际上在北方,后梁末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统一,原本南方的各个小国,数量也在减少,只剩下少数几个比较大的国家。总体来看,分裂的国家在减少,统一的因素在不断酝酿,正在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为宋实现全国领土的大部统一,奠定了基础,当然这是后话。 五代十国 在分裂的国家中,由刘隐父子兄弟一族统治的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湖南一部逐渐壮大,遥尊后梁为正朔,并在刘龑时,正式称帝,建立大越国,不久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当时南汉面临的政治形势为:北有南楚,东有南唐、闽,西有大理。南方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当为南唐,后趁南楚内乱之时,南唐军占领湖南全境。 南汉 2.南汉失交州拭析 因此,南汉最主要的 ... 压力在北方,这决定了南汉将其全国的精锐集中于南岭一线,防备南唐军南下。即便在南楚时期,南汉与南楚也多次发生冲突,双方在白龙四年(公元928年)在南汉境内的封州发生冲突,虽然最后以南汉军获胜而告终,但较大地消耗了南汉的国力。此次战争之后,南汉的 ... 重心更加集中于北部南岭一线,这进而导致了后方的空虚,尤其是对南方的兵力配备。 交趾 至于南汉南部的交州地,此时为静海节度使所辖,自唐末以来,该地被当地豪族曲氏统治。曲氏一方面结交北方的后梁,一方面对南汉曲意逢迎,希望在双方的平衡下求得生存。南汉久有并吞交州地之心,对于曲氏的做法自然心存不满,南汉大有三年(公元930年),南汉派梁克贞等攻交趾,擒曲承美等人,交州自此归附南汉,结束了此地的割据状态。 但和平并未维持多久,第二年便发生了杨廷艺的叛乱,随后南汉率军前来镇压,但被杨廷艺击败,事后双方的割据局面正式形成。虽然其后又有矫公羨、吴权等人的叛乱,但大体局面已定,尤其是白藤江之战后,吴权击败了南汉的军队,并正式称帝割据,连名义上隶属于南汉的局面也不复存在,交州地正式与南汉分道扬镳,开始走向了与中原分裂的道路。正如上文提到,南汉的 ... 重心放在南岭一线,因此对交州无法全力用兵,才导致后续战争的惨败,此为第一个原因,即 ... 重心导致的军力分散,无法维持对交州的有效控制。 吴权 第二个原因则从交州地的统治阶层来理解。唐末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设置于交州的静海军节度使一职也概莫能外,此职原本为高骈于866年设置,但是后期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与内地藩镇割据同样发展的道路。节度使一职最重要的职务是留后,一般都由心腹之人担任,静海军节度使也是如此。唐末,节度使一职原本由中央派遣的官员担任,但此时的人事任命权已经沦入静海军内部,在此过程中,权力又逐渐落入了当地土酋曲氏手中。 曲氏设置的留后杨廷艺,以及随后的矫公羨、吴权均为交州本土人,士兵也以当地土著为主。虽然名义上静海军仍然隶属于中央,但却形成了天然的割据王国,这是藩镇割据带来的本土化造成的。当地的土豪、土著,对中央王朝的忠诚度并不是很高,而是希望继续维持割据状态。 因此,当有外来的军队,比如南汉派军来攻打时,这群土著誓死保卫家乡,因为无处可退,所以能够击败中央王朝的军队。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被交州本地土著取代的情况下,割据甚至分裂都成为了可能,此为第二个原因,本土化的使得大权落入本地人手中。至于异地任官的传统,则要等到宋代了。 藩镇割据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则是交州存在的羁縻府州体制。羁縻府州是唐朝针对偏远落后地区,还未比照内地实行纳税的地区设立的一种制度。在当时的广西、交州广泛分布。羁縻府州最大的特点是统而不治,意即中央 ... 实行名义上的统治,其他的一切权利全都交由当地土酋管理。虽然交州在今河内的交州治所所在地实行州县制,但在更广大的地区则是设立羁縻制度,这些地方本身就形同独立王国,对王朝的依附度并不高,时叛时服。 羁縻府州 因此,在藩镇割据形成了交州割据的事实后,这些地区更是不愿意再归附中央王朝版图,更不用说归附于南汉了。而且,羁縻府州的土酋往往左右逢源,既归附于唐朝中央及后梁等,又向临近的南诏、大理等地方势力臣服,巧妙使用各方的矛盾,维持自己的独立状态。相比于其他割据的国家,南汉的国力并不强大,而且对大理等实力并不占优,更不用说南唐了。 3.蓑翁说 总之,说南汉失交州,实在有失偏颇。交州的割据甚至独立状态,早在唐末的藩镇割据状态下就已出现,此时的南汉,乃至后来的北宋对交州用兵,都没有获胜,更遑论继续维持交州作为中央王朝版图的一部分了。准确地说,交州的独立是藩镇割据后,本土化势力的急剧膨胀,又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下实现的。古代领土的独立,远不是今日的所谓公投所能解释清楚的,领土的分离实在始于割据。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越南)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 2.(澳大利亚)王庚武:《五代时期中国北部的权力结构》 3.(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 4.叶少飞:《丁部领、丁琏父子称帝考》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江南蓑翁 合作与转载,请联系:2697383062@qq.。

无可奈何的放弃:南汉失交州地的原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2. 唐朝经济研究之四:中后期至五代的人口探究

    笔者之前三篇系列文章,陆续研究了唐朝前期的人口和耕地,以及不同时期的财政收入,本文将在前面研究基础上,探究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真实人口数据。户口统计不全是唐朝中后期的常态。黄巢起义是中国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人口灭绝事件,估计人口损失约50%,因此唐朝末期的人口约2300万。

  3. 北宋名相寇准,为官正直,深得宋太宗信任,为何会落得个凄惨下场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人,不仅文采非凡,与白居易、张仁愿两人并称为「”渭南三贤”,他所写的诗文意蕴深远,词句新颖,非常受人追捧,但他最突出的并不是自己诗词,而是政治才能。宋太宗赵光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可见寇准此人有堪比魏徵之才。寇准官至宰相,为风雨飘摇时期的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下场却是十分凄惨。少年得志入仕途寇准并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出身

  4. 饱受争议的《澶渊之盟》对于宋朝到底是耻辱之约,还是外交胜利

    澶渊之盟复原场景1004年,宋辽两军相持于澶渊城下,次年宋辽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议和退兵。澶渊之盟,对宋辽两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澶渊之盟维持了两国一百多年的和平,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宋朝占据优势反而签订城下之盟,是屈辱的,那么对于饱受争议的《澶渊之盟》改如何评价?

  5. 赵匡胤篡位后,是如何对待后周世宗的妻子、儿子的?堪称仁慈厚道

    文/格瓦拉同志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最器重的将领,但在柴荣驾崩后才半年时间,便通过「”陈桥兵变”,篡夺幼主柴宗训(周恭帝)的帝位。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篡位称帝后,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寡妻宣慈符皇后,以及三个儿子的?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宣慈符皇后俗称「”小符皇后”,是五代名将、魏王符彦卿的次女,姐姐则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首任皇后-宣懿符皇后(俗称「”大符皇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年仅25岁的大符皇

  6. 唐朝围剿李克用失败是几近亡国之战,令唐昭宗成为藩镇戏耍的猴子

    唐昭宗继位的时机其实就注定了他是无力平定藩镇的,甚至连削弱都很难,他的前任唐僖宗时期,发生的黄巢攻入长安事件,让经历安史之乱,在几代帝王的努力下,唐王朝总算是稳住了局面,形成了藩镇之间相互掣肘的局面。

  7. 赵光义的弟弟为何会谋反?原来他是遭兄长陷害,结果忧惧而死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三月,金明池水心殿完工,宋太宗准备泛舟游览,就在此时他接到密报,说秦王赵廷美准备在此时谋反。

  8. 同样处于边境 为何大理能保全而南汉则被北宋所灭?

    北宋成立初期,南边存在着两个不归属国家,一个是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一个是管辖范围囊括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海南的南汉国。后来云南一带经历了大义宁国后终于迎来了大理国王段思平,大理建国。917年,刘龑平定所有岭南割据势力,于是建大越(后改名南汉。)上图_南汉疆域二、为什么相似的大理国和南汉的命运完全不同?大理国比南汉国更善于凝聚人力大理国和南汉国都是唐人后裔建立的,官职等也基本效仿唐制。

  9. 梁王在平定七国中居功甚伟,死后梁国分为五国,难逃被削弱的命运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的次子,汉景帝刘启和长公主刘嫖的弟弟,早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册封为梁王。

  10. 宋朝皇帝的头颅,被元朝人做成酒具盛酒喝,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在南宋中后期,时任宋朝第五代皇帝的宋理宗赵昀,决定联合蒙古灭金朝。但宋理宗不理会金朝和忠臣的警告,仍然与蒙古联手把金朝给灭了。连他自个的头颅,也被挖出来做成了酒具!用宋理宗头颅做成的酒具事情发生在至元十四年,也就是1277年左右。当时蒙古人灭了南宋第六个皇帝,建立起了元朝。好在后来元朝推官申屠致远及时制止,杨琏真迦的打算才没有得逞。

随机推荐

  1. 西夏皇室如何打造正统形象?

    由北族化羌系民族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兼具内亚性和中国性,但王朝自己没有空阔的后方凭据地,且王朝的前身源于唐朝的边陲藩镇,是以西夏是一个非常稀奇的北族王朝。西夏前期与北宋、辽僵持,中后期与金、南宋鼎峙,在辽、金都致力于塑造本朝的正统性时,西夏皇室具有如何的正统观呢?李元昊元昊称帝:作为黄帝后裔的北魏拓跋氏元昊于公元1038年称帝后,死力向宋廷传播本身为北魏拓跋氏之后,他在上北宋的表文中谈到:“臣祖宗

  2. 一代枭雄曹操的容貌被专家复原!跟你心中的样子是否一样?

    >>不过虽然演的再好,也毕竟不是真的曹操,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曹操长的到底是啥样呢?著名刑事相貌专家赵成文教授就利用复原技术最终对曹操的相貌进行了还原。>>这张图在曝光后,全国各地的那些七支曹操后人,也对此表示了高度的认同感。

  3. 常用的十大经典起名 ... –宝宝起名

    宝宝起名是大事,是喜事,初为人父母这个可要提到首要议案上来,殊不知起个好名可是有一些...和要领要遵循和注意的。第十个月称坤月,玄月,阳月、正阳、建玄、孟冬、应钟、上冬等。第十一月称子月,龙潜月、畅月、复月、建子、黄钟、一之日等。

  4. 当暴民拥有古巴时

    T.J.English是一位畅销有组织犯罪书籍的作者,他小时候在看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新闻节目时发现了古巴窃听器。后来他被古巴音乐迷住了。他的书《哈瓦那夜曲:暴民如何拥有古巴……》,然后在革命中失去了它,这本书把读者带到了古巴在20世纪50年代的低谷,当像查尔斯“幸运”卢西亚诺和迈耶兰斯基这样的暴徒把这个岛变成了一个犯罪帝国,并无意中推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非洲裔古巴音乐场景,这种场景一直延续到今天。当

  5. 梦见好多鱼在水里游

    周公解梦梦见好多鱼在水里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好多鱼在水里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止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止尚琳止师玉止仪琳止怡菲止雪红止雅玲止国霞止桂花止昕玲止怡希止小英止中美止京文止春娜止燕桦止占文止启婷止炎燕止玉琳止昕怡止雅娟止坪红止秀芳止琳玲止亚雪止怡冉止延琳止敏琼止洁颖止祥雪止敏霞止笋丽止妍诗止嘉琳止丽婷止妍茗止小琴止嫣止洪媛止储颖止嫣芮止文婷止琴燕止桥萍止灵媛止艳英止恩美止澜琼止皓婷止珑瑶止文艳止佰红止玲佩止燕清止秀秀止聘婷止林瑛止晓莹止莉亚止婧钰止一娜止露颖止悦明止玉花止妍容止雯洁止秀淼

  7. 父亲梦到两个字在她14岁应验,终成为一代皇后,皇帝:还好有你在

    史料中曾经记载过这么一段故事,在宋朝有一位父亲,他早年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看到一头羊守在一颗芍药花旁边,而凉亭上匾额上有两个字:「”侍康”。这两个字在女孩14岁的时候应验了,而这头羊在女孩一出生就应验,这个女孩就是宋代的吴皇后。​​历史记载,吴皇后是羊年出生,而且14岁的时候进宫,后来侍奉的就是康王。现实确实按照父亲梦中的剧情上演了,不过后来专家分析这些历史记载有时候为了记录一个伟大的人物,也会

  8. 变动不居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iàndòngbùjū【解释】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出处】《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不恒居一体也。”【例子】发现和掌握规律,就是从个别中找到了一般,从变动不居的现象中找到了相对稳定的本质。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百度“变动不居”

  9. 民国时期的几个军阀中,桂系军阀是最厉害的吗

    在各路地方军阀中,桂系是少数几支能够和蒋介石中央系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力量之一。那么在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桂系的战斗力到底算不算是最厉害的?结果日军天亮后发起反击,到当天下午桂系收复的阵地又尽数被日军夺回。而且此战桂系部队被日军重创,第84军伤亡惨重。21集团军则躲进大别山,与日军很默契地互不侵犯,反而与新四军闹摩擦却是很积极。

  10. 梦见天桥断了

    周公解梦梦见天桥断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天桥断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