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875年1月12日,年仅20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他既无子嗣,又无兄弟,谁来继承大统成了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慈安、慈禧两宫太后紧急召集25名王公贵族、军机大臣及京城大员,共同商定接班人。会议一开始,慈安首先发言,推荐恭亲王奕䜣之子承袭大统,因为奕䜣和同治的父亲是亲兄弟,血统最近。奕䜣一听,连忙叩首道:「”不敢受此大荣。”慈禧接着询问载淇的意见,慈安又顺势推荐载淇的儿子继位。载淇的儿子是道光皇帝长子
1875年1月12日,年仅20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他既无子嗣,又无兄弟,谁来继承大统成了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慈安、慈禧两宫太后紧急召集25名王公贵族、军机大臣及京城大员,共同商定接班人。会议一开始,慈安首先发言,推荐恭亲王奕䜣之子承袭大统,因为奕䜣和同治的父亲是亲兄弟,血统最近。
奕䜣一听,连忙叩首道:「 ”不敢受此大荣。”慈禧接着询问载淇的意见,慈安又顺势推荐载淇的儿子继位。载淇的儿子是道光皇帝长子的长孙,依承袭之正序,名正言顺。但载淇闻言也跪倒在地,直呼「 ”不敢”。
慈禧见状便提出了心目中的人选—亲外甥载湉。奕䜣听罢直摇头,说载湉才四岁,还是立长不立幼好。慈安对慈禧的提议也沉默不语。正当会议进入僵持阶段,与会者左右为难之际,慈禧毅然提议民主投票,得票多者为帝,大家欣然赞同。
结果揭晓:七位王爷选载淇的儿子,另有三人选奕䜣之子,其余诸人一致选载湉。由于是公开记名投票,慈安和奕䜣也不好再有异议。最终,年龄和血统都不占优势的载湉胜出,成为后来的光绪皇帝。看来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它不仅打破了僵局,使得清王朝的这次重要会议顺利进行,还让慈禧通过民主实现了战略意图:既然年幼的皇帝是自己的亲外甥,在他亲政之前,自己仍可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
慈禧如此坚定地信赖民主、依靠民主,万一载湉得票不高,没有当选,她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吗?故此,慈禧未雨绸缪,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会议开始之前,为了确保不出意外,慈禧不仅严禁同治帝的皇后参加会议,还在宫中各条道路布满了太监,紫禁城内所有紧要之处均由忠于自己的兵丁把守,其中大部分是亲信荣禄的八旗兵和叶赫那拉族的兵士。善解上意的大臣们十分清楚,如果这次选举的结果不能让慈禧满意,后果将不言而喻。民主和专制本是天敌,但在慈禧的运筹帷幄下,却成了非常和谐的「 ”天友”。
由此可知,在慈禧眼里,民主不过是一只小鸟,永远只能在自己编织的鸟笼里扑腾,如果想冲破笼子,那就得断了翅膀,掉了鸟头。戊戌年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想搞君主立宪制,走民主道路。但此民主是鸟笼之外的民主,慈禧所不能容忍的民主。因此她毫不客气地举起屠刀,一口气砍掉了六颗维新志士的头颅,并将支持 ... 的光绪皇帝长期囚禁。
看来,这个鸟笼还是慈禧的核心利益之所在、容忍底线,不容触碰。笼子里是民主,笼子外是专制;笼子里民主程序不差分毫,笼子外民主实质谬之千里;笼子里其乐融融,笼子外 ... 气腾腾。这就是慈禧「 ”鸟笼民主”的精髓。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朱 麓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