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通典

《通典》(明刻本)

  《通典》(汉语拼音:Tongdian;英语: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s),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200卷,内分9门,子目1,500余条,约190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中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

  唐开元末年,刘秩仿周礼六官所职,根据经史百家文献资料,撰《政典》35卷。杜佑以该书为基础,增益资料,扩充规模,撰成《通典》,于贞元十七年(801)进呈。《通典》规制宏大,上自《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下至《晋书》、《宋书》、《齐书》、《魏书》、《隋书》诸志,皆所取资,并参照《大唐开元礼》、《唐六典》等典制政书。《通典》确立了中国史籍中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的典制体,开辟了史学著述的新途径。在《通典》影响下,《通志》、《文献通考》等书相继问世,为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杜佑认为治理国家,经济条件最重要,所以列食货典(12卷)为九门之首,下面依次为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10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8卷)、州郡典(14卷)、边防典(16卷)。《通典》与旧有的史志不同,它不列天文、律历、五行、释老等,又将原地理志的内容改编为州郡典,把原属地理志的人口内容收入食货典,单开“历代盛衰户口”子目,另增边防典。并在食货典中增加“轻重”子目。这些安排都体现了“经邦济世”的原则。

唐六典

  《通典》全书综述有关历代政治制度、经济措施、州郡建置以及边防政令等,略于远古,详于当世,时间断至天宝年间,部分内容至中唐。《通典》大量引用古代文献资料,其中许多文献今已亡佚,赖其得以部分保存。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就有近900条材料是从《通典》中辑出的,所以该书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有关唐代的内容占1/4以上,多当时的官方文书、籍账、大事记以及私人著述,诸如诏敕文书、臣僚奏议、行政法规、天宝计账等,均属第一手材料,是研究唐史的基本史料。但有的部分取材不当,顾此失彼,间有遗漏,有的轻重失检。

  宋代史学家郑樵、马端临以《通典》为楷模,分别撰成《通志》和《文献通考》,习称“三通”。《通典》在宋、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以清朝乾隆武英殿刻“九通本”最为流行。国外有 ... 活字刊本。今存最古版本为北宋刻本,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1981年日本汲古书院以其原版影印刊行,其缺卷部分用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南宋刻本、静嘉堂文库藏元刻本补齐。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点校本《通典》,为目前通行的版本。

御制重刻通典序

  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损益之详,纷纶浩博,散见典籍,未有统贯。唐宰相杜佑于为淮南节度书记时,始出己意,搜讨类次,勒成一书,名曰通典,为类八,为书二百卷,自唐肃代闲,上溯唐虞,虽亦稍据刘秩政典及开元新礼诸书,要其网罗百代兼总而条贯之,斯已勤矣。厥后,郑樵广之作通志,马端临续之作通考,三书并行于世。朕以其历年久远,颇有残缺,特命重为校正刊刻,以广其传,通典实先告竣。朕惟三书各有意义,郑樵主于考订,故旁及细微;马端临意在精详,故闲出论断;此书则佑自言征于人事,将施有政,故简而有要,核而不文。观其分门起例,由食货以讫边防,先养而后教,先礼而后刑,设官以治民,安内以驭外,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为国家者,立纲陈纪,斟酌古今,将期与治同道而不泥其迹,则是书实考镜所必资,岂以供博览而已哉!爰揭之以告读是书者。乾隆丁卯冬十二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唐杜佑撰。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以荫补济南参 ... ,历官至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太保,致仕,谥安简。事迹具唐书本传。先是,刘秩仿周官之法,摭拾百家,分门诠次,作政典三十五卷。佑以为未备,因广其所阙,参益新礼,勒为此书。凡分八门,曰食货,曰选举,曰职官,曰礼,曰乐,曰兵刑,曰州郡,曰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自序谓:既富而教,故先食货;行教化在设官,任官在审才,审才在精选举,故选举、职官次焉;人才得而治以理,乃兴礼乐,故次礼次乐;教化隳则用刑罚,故次兵次刑;设州郡分领,故次州郡,而终之以边防。所载上溯黄虞,讫于唐之天宝,肃代以后闲有沿革,亦附载注中。其中如食货门之赋税,载周官贡赋,而太宰所掌九贡之法失载;载北齐租调之法,河清三年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而露田之数失载;钱币不载陈永定元年制四柱钱法,榷酤不载后周榷酒坊法。选举门不载齐明帝时制士人品第有九品之科,小人之官复有五等法;考绩不载宋齐闲治民之官以三年六年为小满迁换法。职官门如周礼地官有舍人上士二人掌平宫中之政,乃云中书舍人魏置;又隋书大业时改内史监为内书监,乃仅云改内史侍郎为内书侍郎;又「集贤殿书院」载梁有文德殿藏书,不知宋已有总明观藏书之所。似此之类,未免闲有挂漏。兵门所列诸子目,如分「引退取之」、「引退佯败取之」为二门,分「出其不意」、「击其不备」、「攻其不整」为三门,未免稍涉繁冗;而火兽、火鸟之类,尤近于戏剧。州郡门分九州岛以叙沿革,而信都郡冀州当属兖而误属冀;又极诋水经及郦道元水经注为僻书,诡诞不经,未免过当。边防门所载多数万里外重译乃通之国,亦有仅传其名不通朝贡者,既不临边,亦无事于防,题曰边防,名实亦舛。然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裨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凡历代沿革,悉为记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元元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非徒资记问者可比。考唐以前之掌故者,兹编其渊海矣。至其各门征引尚书、周官诸条,多存旧诂。如食货门引尚书「下土坟垆」注,谓「垆,疏也」,与孔疏所引说文「黑刚土也」互异。又「瑶琨筱簜」注「筱竹箭,簜大竹」,亦传疏所未备。职官门引周官太宰之属「有司会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注云「逆谓受也,受而钩考之,可知得失多少」,较贾公彦疏颇为明晰。似此之类,尤颇有补于经训。宋郑樵作通志与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悉以是书为蓝本,然郑多泛杂无归,马或详略失当,均不及是书之精核也。

“通典692109” 22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通典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油炸食品到底能不能常吃?

    进入冬季,食用油更受到人们的青睐,有些人用烧菜多放油或吃油炸食品滋补身体。油脂类位居膳食宝塔第五层塔尖,食用量最小,每天不超过25克。酥脆的薯片、诱人的油条,那些...人们食欲的油炸食品伴随着撩人的香气,让人们对它欲罢不能。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研究的进展,油炸食品的危害性渐渐浮出水面,今日请关注——油炸食品到底能不能常吃?

  2. 梦见麦子成熟了

    周公解梦梦见麦子成熟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麦子成熟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经典伤感语录大全 却永远不要相爱

    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感谢欣赏本文,更多情话语录请关注:经典爱情伤感语录2012年伤感语录13、如果一个人的感情得到了解脱,那么另一个人将走向可怕的地狱。

  4. 菩萨为何不救你?

    有这么一名信徒,他非常虔诚地信仰观世音菩萨。眼看大水一直往上涨,他就念:“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我!”信徒嫌弃独木舟太简陋,他一心只等着观世音菩萨的救助。信徒坚信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来救他,于是坚持在原地苦等。>当水涨到胸部时,信徒大声祈求:“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救我!”>信徒非但不感恩,反而向禅师...:“像我这样虔诚的信徒,为什么观世音菩萨都不来救我?”

  5.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十一年封梁国公。>玄龄公辞世后,承袭其“梁国公”爵位和偌大门庭的房遗直,违背祖训,德不压身,不知进退,终致兄弟阋墙、遭人陷害,成为取败之由。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房氏家族于此时备极荣光。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6. 梦见从火中把人救出

    周公解梦梦见从火中把人救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从火中把人救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打开命运的薄藉

    打开命运的薄藉见到道寅法师,我终于相信有人为了一句话、一个诺言、一个愿力履行一个平常很难会去实现的事情——出家。生命的展现一定有它特殊的意义。道寅法师也在这场命运的范畴里打开自己命运的薄藉。

  8. 梦见心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梦见心脏是什么意思梦见心脏,意味着重大的决定。梦见心脏停止了跳动,同样表示可能将遇到灾祸或痛苦。梦见自己心脏出来了,是不详之兆,会生活贫困。梦见心脏被刀刺中,或心脏中枪,通常预示健康会出现问题,可能有心脏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女人梦见自己得了心脏病,心跳异常,意味着自己的家庭将受到骚扰,可能会被小偷光顾。《梦林玄解》梦见祖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梦雷击破心,大吉,主文人及第。

  9. 梦见婆婆戴孝

    周公解梦梦见婆婆戴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婆婆戴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民间对神农氏的一些传说(二)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炎帝长大以后,看到人们天天靠打猎采摘野果子充饥很是辛苦,就想着怎样才能找到跟多的食物,他每天游走在深山老林里,一日来到一个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的地方,走了半日有些累了于是炎帝就坐在大树下歇息,恍惚间他来到了天堂,见这里栽着一种称为“稻”的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