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清阮元 石画记(底稿一)

[专家点评] 清阮元 石画记(底稿一)

清阮元 石画记(底稿二)

清阮元 石画记(底稿三)

  阮元工诗文、精鉴赏,善书法,亦作花鸟。阮元在任云、贵总督时,曾在许多具有天然图画的各色大理石上题识,后来曾编《石画记》一书,书有刻本传世。这里介绍的是《石画记》一书的底稿,舟斋收藏。底稿大小不一,达一百多张,大者如一页稿纸,小者仅火柴盒大小,纸张质量也是不一,可见是阮元灵感一到,随手写来。字体以行书为主,也有隶书、篆书、楷书,反映了阮元书法的多种面目。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徵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达。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清阮元 石画记(底稿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2.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3.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4.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5.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6. 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 ... 恶霸?

    明末江南,大凡有着显宦头衔和赫赫声名的人,无一不是家财万贯者,而这些有钱人很少有不学坏的,在董其昌之前、之后,都有相当数量作恶乡里的恶霸。董其昌,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堕落成一个为非作歹乡里的恶霸,成为书画史上有名的恶棍,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董其昌的贪婪也的确不比他的同乡前辈逊色。

  7.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8.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

    唐墓志、塔铭、经幢施蛰存墓志也是唐代石刻的重要部分。东魏、北齐,现已出土的墓志亦不少。唐代国祚长久,已出土的墓志,数量远远超过北朝。宋人编的《宝刻丛编》,已着录了不少唐代墓志,可知唐墓志在宋代已有出土。我据《宝刻丛编》的记录写信告诉他:温飞卿卒于咸通七年。元明二代,很少墓志出土,或者是没有记录。明代末年,西安农民掘出一块唐人墓志石,题名为《王居士砖塔铭》,楷书非常优美。

  9. 艺闻艺事——皇帝女婿摹刻一套帖,竟成了「 ”传世四大名帖”之一

    《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尚书郎潘师旦在家乡绛州摹刻勒石而成的,《绛帖》与《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帖”,刚一问世就受到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这部名帖的作者,叫潘师旦。历史上关于潘师旦的记载很少,他的字、号、籍贯,生卒年都不清楚。元代赵孟的《会景亭记》中,称潘师旦为「”故宋尚书”,后来又说「”初知秀州时”,由此判断他还应该做过嘉兴知府,是个不小的官员。赵

  10. 「 ”三蔡”兄弟到底谁才是「 ”苏黄米蔡”之「 ”蔡”?

    「”苏、黄、米、蔡”代表着宋代书法的巅峰其中苏、黄、米没啥问题唯独关于蔡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蔡指的是蔡京,由于蔡京人品差后人用蔡襄取而代之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蔡为蔡卞古代就有人说了蔡京比蔡襄好但蔡卞又比蔡京好千百年来这一争论一直存在,没有定论不论哪种说法都说明蔡氏三人的书法在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力非同一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人的书法到底有什么区别01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

随机推荐

  1. 无所措手足造句_无所措手足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无所措手足wúsuǒcuòshǒuzú无所措手足的意思和解释:手脚没有地方放。无所措手足的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无所措手足的例子无所措手足造句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Astopersonalshortings;unlesstheyarerelatedtopoliticalandorganizationalmistakes,thereisnoneedtobeovercriticalandtoembarrassthera

  2. ... 等领袖的读史人生:生命不息 读史不止

    周恩来的读史状态同样令人颇多感慨。大致说来,...等...领袖们的读史,早年是出于天然的主观兴趣,一种求知若渴的少年抱负;走上革命道路后,主要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以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航向;步入晚年后,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研习历史,如...、朱德等在身体状况已不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请工作人员帮着念书。这种“生命不息,读史不止”的精神状态,古今罕见。

  3. 购买儿童食品的六个关注点

    六个关注选购商品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为孩子购买食品则更要谨慎有加,事实上,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成为选购食品的高手也不是件难事。根据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来看,有专家认为,为孩子购买食品要做到6个“关注”。关注购买地点,不要在路边小摊点购买食品。关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要购买“三无”产品。关注食品配方和功能,即食品的适龄性。

  4. 恋爱关心短信大全

    岁月关心朋友的短信可以褪去记忆,却褪不去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

  5. 关于友谊的诗句 鼋鸣而鳖应

    (唐)不知其人,视其友。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无名氏《古诗》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明)镤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唐)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6. 成语故事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的主人公是谁?

    赔了夫人又折兵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东汉末年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鲁肃觉得这个计策甚好,表示赞同,便对东吴之主孙权说了此计,孙权也同意。吕范领命,以媒人身份来到荆州。但吕范是个非常称职又热心撮合的媒人,一再劝说。孔明十分高兴,劝刘备答应这门亲事,并马上要派孙乾和吕范回见孙权,商定娶亲事宜,择日就婚东吴。乔国老在吴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7. 【今日历史】12月15日大事记,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1946年12月15日中国军事法庭设立72年前,1946年12月15日,中国军事法庭设立。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69年前,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1970年12月15日中国与智利建交48年前,1970年12月15日,中国与智利建交。1983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35年前,1983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

  8. 谈优务劣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tányōuwùliè【解释】善于空谈而治理政务的能力很差。【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谈优务劣”

  9. 感天动地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

  10. 赵光义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赵匡胤母亲真的让他传位给他吗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新知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母亲真的让他传位给赵光义吗?>一是在赵匡胤当皇帝的最后时间里,把赵普给罢相了。>如果“金匮之盟”是假的,那么赵匡胤有没有传位给赵光义的想法呢?赵光义察觉了赵匡胤的这种变化,才在“斧声烛影”中,暗害了赵匡胤。而这个举动,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赵匡胤想跳开赵光义的势力范围,并筹划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表现。赵匡胤突然去世,赵光义坐上了皇帝宝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