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

唐墓志、塔铭、经幢 施 蛰 存 墓志也是唐代石刻的重要部分。刻石志墓的风气开始盛行于北魏。东魏、北齐,现已出土的墓志亦不少。唐代国祚长久,已出土的墓志,数量远远超过北朝。宋人编的《宝刻丛编》,已着录了不少唐代墓志,可知唐墓志在宋代已有出土。可惜当时没有人记录全文,至今只知道一个名目。其中最使我惋惜的是诗人温庭筠的墓志,如果有全文录存,我们就可以更多、更翔实地知道这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夏承焘先生作《词人温飞卿年谱》,以不能考知他的卒年为憾。我据《宝刻丛编》的记录写信告诉他:温飞卿卒于咸通七年。他非常高兴,记入他的《承教录》。这一件事,就说明了墓志的史料价值。 元明二代,很少墓志出土,或者是没有记录。明代末年,西安农民掘出一块唐人墓志石,题名为《王居士砖塔铭》,楷书非常优美。书写者署名「 ”敬客”,也不知是否姓敬名客。这块志石发现时已裂为三块,后来又裂成五块,最后又裂成七小块,拓本行销大畅,为许多人作为学字的临本,有三石初拓本,五石本,七石本的区别,这是唐墓志拓本的最煊赫时期。清代嘉庆、道光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魏、唐墓志大量出土,字迹比《王居士砖塔铭》更好的不知多少,故《王居士》的身价也低落了。 《王居士砖塔铭》 初、盛唐时期的墓志,都是从高坟巨冢中盗掘出来,大多是豪门贵族的墓志,志石巨大,雕镂极精,保持北魏墓志的规格。字迹也精美,往往出于著名书家,例如欧阳通写的《泉男生墓志》,尤其是唐墓志中的极品。因为欧阳通写的碑,现在仅存《道因法师碑》一种,是大楷,《泉男生墓志》是小楷,有此二石,欧阳通的书法,呈现了全貌。 《泉男生墓志》 《道因法师碑》 中唐以后,出现了许多小墓志。志石高广不过三四十厘米,铭序文字,有许多很不高明的,字法也有很草率庸俗的。志文所叙述的墓主也没有特殊的事迹,大约都是中产阶级的官吏文士或富商大贾。当时社会风气,通行隆重出殡,《唐会要》记载唐代的丧事仪礼,出殡的队伍中有「 ”志石亭”,可知墓志石应在出殡时装在一个彩扎的亭子里公开送到墓穴。这样一来,人家办丧事就非有墓志不可了。大约这种风气,中唐以后,普遍流行于民间,因而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小墓志。这种墓志的拓本,碑估称为「 ”小唐墓志”,建国以前,碑估以十张或二十张为一份,售价不过二元。 到现在为止,已出土的唐墓志,有公开记录的,数字已超过四千。还有各省市文管会仓库中堆积着秘而不宣的志石,数量亦必不少。河南张钫一人就拥有唐墓志石千块以上,题其藏石处曰「 ”千唐志斋”。这批墓志保存完好,听说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印出其全部拓本。腾冲李根源收藏唐墓志93石,去年已由齐鲁书社将拓本全部印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诗人王之涣墓志。徐乃昌亦收藏唐墓志十余石,吝惜传流拓本,故外人不甚知其名目。其最有关历史文献的一块是《高霞寓墓志》,我收碑二十年,从未见其拓本。现在原石已归华东师大图书馆,我还是没有得到拓本。 在墓碑和墓志之间,唐代出现了一种「 ”塔铭”。和尚、尼姑死后,都用火葬(教中称为「 ”荼毗”),造一个塔形的墓,将骨灰安放在塔中。另外刻一块方形或长方形的志铭,砌在塔的正面。塔铭不是墓志,因为它不埋在地下;塔铭也不是墓碑,因为它并不离开坟墓而独立。但塔铭的文字却和墓志一式。从拓本看来,并无区别,不过它们很少是正方形的。一般收藏家都把塔铭归入墓志一类。在家修行的居士或信佛的妇女,死后也有用火葬的,《王居士砖塔铭》、《夫人程氏塔铭》,即其一例。《程氏塔铭》字迹也极好,与《王居士砖塔铭》齐名,被称为《小砖塔铭》。这种塔大多是用砖砌的,故称砖塔,又称「 ”灵塔”,宋元时又称「 ”灰身塔”,一般通称为僧塔。这种塔几乎每一所古寺里都有,而以少林寺的塔林为大观。 少林寺的塔林 经幢也是盛行于唐代的佛教石刻。一般形式是一支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石柱,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座,树立在佛殿或三门前,或大道口、驿亭旁。柱上各面刻的是佛经,最多的是《金刚经》或《陀罗尼经》。经文前有序言,后有施财立幢人题名及书手刻字人姓名。这种经幢,文字内容既无史料、文献价值,书法也不是出于名家手笔,故向来无人重视,清代以前的石刻著录,都不收经幢。 唐代还极少有木版刻印的书本,几乎所有书籍都是手写本。有一些没有取得功名的知识分子,靠写书卖钱过活。他们写的大多是儒、释、道三教经典,故称为「 ”经生”。一般的经生,书法都还不坏,如果写得不好,也没有人买他的写本了。不过现存敦煌卷子中,有许多字迹非常幼稚、拙劣,可能是由于远在西陲,寺院里雇不到高手抄写经文。至于中原及吴越地区的经幢,书法有非常高明的。我藏有绍兴上福寺的陀罗尼经幢拓本,奚虚己书,笔迹也不在王行满、欧阳通之下。只因为经生的社会地位不高,遂为士大夫所轻视。晚清的碑版学者叶昌炽(鞠裳)大为经生书法抱不平,蓄意收藏各地经幢拓本,积有五百余种之多。他的书斋名就称为「 ”五百经幢馆”。1956年,我在上海古籍书店的碑帖部见到四大捆拓片,检视之后,都是经幢,有叶氏藏印,间有叶氏题跋,才知就是叶家散出来的五百经幢全份拓本。当时我无力收购,失之交臂。过了一个多月,去向营业员询问这批拓片的下落,据说上海无人买,已运到北京琉璃厂,不知最终落入谁手。 帖刻也起于唐代。唐以前,一切石刻文字都可以称为碑;唐以后,就有碑和帖的区别。唐太宗爱好王羲之的书法,把《兰亭序》模刻在一块玉版上,以拓本赏赐群臣。得到这个拓本的人,又钩摹下来刻在枣木版上,或石版上,也分别有拓本流传。这种木刻或石刻文字,称为「 ”帖刻”,而不是「 ”碑刻”。秦始皇的《绎山刻石》,在唐代就有枣木翻刻本。从原石上打下来的拓本,称为「 ”碑本”,从枣木版上打下来的拓本,只能称为「 ”帖本”。怀仁集王羲之字刻的《圣教序》,从这篇碑文的作用来定名,这是一块「 ”碑”;但是从字迹书法的作用来定名,应该说它也是一种「 ”帖”。 《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字) 有人说:横条石刻的是帖,竖立石刻的是碑,这一区别,只能适用于宋代以后。因为从《淳化阁帖》以后,历代帖刻都是用横条石刻的,但少林寺塔林中有些唐代高僧的塔铭,也是用横条石刻的,难道可以说是帖吗?总之,碑和帖的区别,很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我以为,主要的区别在于所刻文字的作用及时代。凡是模刻古代或当代名人的字迹,目的是供人学习书法,这是帖;凡是模刻当代的史料、传记、诗文,目的是为了保存文献,传示后世,这是碑。但是,碑文的拓本,剪裱成册子,以供书法临写的,现在也通称为帖了。一般人只说临帖,不说临碑。 〔附记〕本文实为《唐代石刻文》的下半篇。因全文较长,故分为二篇,另加标题。作者记。 原文载于《文史知识》1988年第7期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邮箱:cmlwf@126.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心灵的洗礼

    心灵的洗礼感悟精选一:心灵的洗礼畅游于思想的海洋中,环游于宇宙万物间,穿梭于古今中外,奔跑在期望的麦田里,飞翔于自由的天空。9月21日,参加县客家诗词楹联学习并领悟组织、茅店镇党委***主办的“振兴梦、百姓情”诗歌采风活动,使我又一次得到了透彻的心灵洗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伫立纪念塔镌刻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烈士名单”前,我再次得到心灵的洗礼。

  2. 治疗阴虚火旺的症状 食物也可以做到

    现代的人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都会出现阴虚火旺的一些情况,那么阴虚火旺我们吃什么会比较好呢,有什么食物能够帮助我们可以改善阴虚火旺的情况呢,阴虚火旺怎么来调理呢,下面我为大家推荐几种食物,可以帮您改善虚火旺盛。食物帮你缓解阴虚火旺1、鸡蛋鸡蛋它性平,味甘,不仅是能益气养血,而且无论鸡蛋白或是鸡蛋黄,均是有滋阴润燥的作用。以上的几种食物都可以调节阴虚火旺的症状,注重养生的朋友可以经常食用。

  3. 宝宝起名的十大经典 ... –宝宝起名

    第八个月称桂月,壮月、仲秋、南吕、建西、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等。第九个月称菊月,玄月、成月、朽月、青女月、建成、季秋、无射、凉秋、正秋等。第十个月称坤月,玄月,阳月、正阳、建玄、孟冬、应钟、上冬等。

  4. 半夜三更鬼敲门

    到了医院里后,他夜夜梦见那个可怕的无头鬼来找他,就这样没有过多久,他就因为不堪那个无头鬼的骚扰,而突发心脏病死了,所以在老王上任的第一天,墓地的领导就再三叮嘱他,夜半三更要是听到敲门声,千万别去开。>有一天半夜里,果然响起了敲门声,将老王从睡梦中惊醒。

  5. 梦到江河,梦见江河,江河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江河,梦见江河,江河相关的周公解梦江河主家室江河永不停息地向前流淌,象征人生的过程。梦见江河,就意味着成家立业或喜得贵子。

  6. 早晨喝一杯淡盐水有益健康?这3种人别「 ”瞎掺和”,要听劝

    众所周知,早晨喝一杯温水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清晨喝上一杯淡盐水,有利于口腔的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的生成。若高血压患者饮用盐水,将导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同时还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疾病。清晨饮用一杯淡盐水固然很好,但是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7. 做梦梦到僵尸意味着什么?_周公解梦

    说完僵尸和僵尸肉,下面要来说的是关于梦见僵尸有什么寓意的梦境解析,一起来看下。梦到僵尸的寓意梦中僵尸哭泣,表示你一切都不是很顺利,愿望很难实现。如果梦到僵尸复活,表示你最近比较冷漠,要注意调整心态。如果梦到僵尸,表示你想要忘记一些不快乐的事情,准备从失意中站起来。梦见被僵尸追,表示表示会有烦恼的事情发生。如果梦到僵尸进入家中,表示会有好运。梦见自己受恶魔攻击,表示会有危害生命的事情发生。

  8. 丹心碧血是什么意思?

    【拼音】dānxīnbìxuè【解释】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例子】【相关】百度“丹心碧血”

  9. 《百喻经卷上》:28、为妇贸鼻喻

    >尊者僧伽斯那撰>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写在前面:>《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百喻经卷上>闻如是。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生者言有死者言无。今为汝广说众喻。>原典:28、为妇贸鼻喻>昔有一人,其妇端正,唯其鼻丑。虚自假称,妄言有德,既失其利,复⑦伤其行。

  10. 渡海三家

    渡海三家“渡海三家”是指大千、黄君璧和溥儒三人,祖籍在大陆,后定居台湾省。“渡海三家”中,张大千、溥心畲成名甚早,渡海前就负盛名。渡海后,三家在艺术创作和台湾省国画艺术的传播和推广上,贡献甚巨。艺术史家以时代为界线,称这三位画风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基本已经确立,然后从大陆移居台湾省的国画家为“渡海三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