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朝名臣刘大夏:廉得坚定又彻底

刘大夏(1436-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死后明朝廷赐谥忠宣,故世称刘东山、刘忠宣。仕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历官皆著政声,朝廷嘉奖,百姓颂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明孝宗察其“廉且练事”,为官之清廉,办事之干练,皆远超其他大臣,遂倾心倚重,刘大夏也竭诚辅佐,贡献颇多,成为朝野公认的弘治中兴第一名臣。>破除潜规则 廉得坚定>自唐玄宗开元时起,于正赋之外,常常随意加征杂税,征收所得,谓之“羡余”。自中唐起,地方 ... 自行向辖内百姓征收杂税,渐成常态,却不入官府账簿,任地方长官随意支配,或用以行贿,或自饱私囊,所谓“羡余”,遂成为官员贪腐的重要财源,不合法,却“循规”,数百年间,愈演愈烈。>>明朝分全国为十三省,布政使为一省行政长官,俗称“方伯”。刘大夏于明孝宗弘治二年任广东右布政使。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广东省府官库中也有一项羡余钱,自来不上库簿,旧任者皆公然取去,以饱私囊,相袭以为固然。刘大夏初上任,按例清查省府库藏,发现有一笔前任布政使没取尽的羡余钱,遂命掌管仓库的吏员将其记入官库账簿。库吏援引旧例,说这笔钱理应归新任布政使,而不应附列官簿。刘大夏已在官场干了二十多年,又洞达世务,自然明了羡余钱的惯常用途,将眼前这笔钱装进自家腰包,既不违法,也不会遭非议,但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对库吏的提示,他迟迟未作回应。沉默了好一阵,刘大夏忽然大声自责:“刘大夏,你日常读圣贤书,立志堂堂正正,做个好人,怎么如今碰上非本分应得之财,就犹豫不决,乱了心志?实在有愧古圣先贤,不是大丈夫啊!”于是毅然命令库吏将那摞赫然高耸的“羡余”,统统附列入官账,以供省府正常开支用,自己分文无取。>刘大夏以坚定的廉洁之行,在广东一举破除了风行数百年的贪腐潜规则,深受百姓爱戴和时贤崇仰。大儒陈献章隐居广东家中,声震朝野,被誉为“真儒”、“活孟子”。陈献章也高自期许,对人少有许可,而独与刘大夏交好,称颂刘大夏“爱民如子,守身如女。毋论于今人中,即古人亦未易当也”。>财富观独到 廉得超脱>如果说,服膺儒家传统思想,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是刘大夏面对非分所得,果断说“不”的精神动力,对财富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则是其在取舍予夺之间,举重若轻、洒脱超然的不二法门。>弘治十一年(1498)秋,刘大夏从户部侍郎任上致仕,回到湖北华容老家,在祖坟旁建了一座草堂,养病、读书于其中,并亲率子弟耕田种地。家中薄田不多,耕种所得,仅足衣食。刘家人世代礼让忠厚,有恶邻竟以为其软弱可欺,肆意侵夺刘家田地,刘大夏“任弗与争”,干脆拱手相让,不与争讲。>>古时致仕高官常常是地方一霸,百姓处处都要对之惧让三分。刘大夏身为朝廷财政大臣,官居三品,却主动拿土地让人,他这样做,固然有深受古贤“食禄之家,不与民争利”思想影响的因素,但更得之于他对财富异乎常人的感悟。刘大夏常说:“财货须农务、负贾,凡力得者获用,其易至之物,终非己有,子孙亲之亦不甚惜,况官货悖入者乎!”>一般世俗之见,只要是财物,不管用什么手段,从什么途径得到,皆可为我所用。刘大夏却认为:只有通过务农、经商,付出了自己的辛劳而得到的财货,才能“获用”,才属己有。除此之外,轻易到手的,特别是“官货悖入”, ... ,贪赃枉法所得,“终非己有”,到了也不会属于自己。暂时得到,一心想为儿孙造福,儿孙见其得之容易,也不会珍惜,或转眼即挥霍一空,甚或因之遭灾引祸。>刘大夏身处明代中叶,有这样远超时人的慧眼和特识,他的廉洁,自然比其他古贤来得自觉,来得坚定而彻底。为官,就恪尽职守,薪俸之外,一无所取;致仕,就回家耕读,劳动养家。虽然他一生没有机会经商,却数度亲操农务。在东山草堂专心耕读了三年,弘治十三年,刘大夏又被朝廷征召为官。武宗正德元年(1506),71岁的刘大夏从兵部尚书任上致仕,一回家就直奔草堂,从此,“戴笠乘驴,往来山水间”,全无二品退休高官的作派,和山林老农毫无二致。正德三年,遭宦官刘瑾陷害,被逮之时,刘大夏“方锄菜园中”。正德五年,从发配地回家,已75岁了,刘大夏依然耕读不辍。他的一个时任巡抚的门生,从百余里外来拜谒他,途中向一个犁地的老农打听“刘尚书家”,老农亲为带路,及至到家,才认清“老农”就是刘大夏。>对财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让刘大夏的人生,本能地卸掉了许多世俗重负,如荷立泥塘,挺然净植,不承受任何他物,而唯托清露,唯映骄阳,于轻松自得,超然洒脱中,尽享生命的高贵。当其被刘瑾发配甘肃酒泉,“毡帽布袍”,“策一蹇驴赴戍所”,故人馈赠,一概谢绝。到了酒泉发配地,身上没钱,当地有关部门惧怕刘瑾,不敢给他安排食宿。有个总兵官,是刘大夏任兵部尚书时举荐的,悄悄送给他一百两银子,刘大夏拒绝了。又有个参将派人给他送钱,怕刘大夏不接受,行前,给被派的人下了死命令:不让刘公收下,你就不要回来。刘大夏真诚地告诉那人:我老了,身边也只带了一个仆人,我们每天食用,不过花几十个铜钱,尚能勉强度日。如果接受了你们的馈赠,仆人见钱起了邪心,不愿跟我受苦,窃之而逃,丢下我一人,“孤身沙漠,非陷身死地乎?”让那人持原物返回。刚开始,人们对刘大夏的举止还有些不解。过了不久,和刘大夏一起发配到此的钟尚书,因携带的财物较多,果然被其仆人窃之而逃。人们这才佩服刘大夏的眼光,“谓公如神”。>>对财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也让刘大夏善于识人,使其人生,本能地远离贪腐之徒。当其从发配地被赦还家,途遇某都御使,“见其驺从服食之盛”,便知其必为贪腐之人。都御使“职专纠劾百司”,本“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此人却如此显摆,刘大夏当即断定:“富贵之徒也,必不善其后。”果然如其所料。>宁死不行贿 廉得高洁>刘大夏辅佐明孝宗,力革宦官弄权之弊,深遭宦官和谄附宦官的阉党忌恨。明孝宗死,明武宗刚一继位,就一反明孝宗弘治之政,重用宦官和阉党。刘大夏知道朝廷大局已变,自己无力回天,遂于明武宗正德元年请求致仕。户科给事中刘茝上奏盛赞刘大夏,称其“官至二品,不为子乞恩,历官数十年,家不逾中人之产”,实为“一时之望”。>廉贪看家产。刘茝对刘大夏的评价,很快就得到有力的证实。刘大夏被迫致仕后,阉党刘宇、焦芳又向刘瑾进谗,说是抄刘大夏的家,“可得几万金”,“可当边费十二”。刘瑾于是下令逮捕刘大夏,并专门叮嘱一个姓罗的官校,注意查看刘大夏的家产。姓罗的官校到了刘大夏家,检查其收藏,只有退休金三十余两,刘大夏让其带走,“官校感泣不纳。唯索诗一律载之。”刘瑾原本想给刘大夏定死罪,因遭朝臣反对,又得知“大夏家实贫”,只好改判发配戍边。>刘大夏被刘瑾矫旨逮捕时,同行者估计将会被迫害致死,建议行贿以求生,刘大夏坚决不干。他说:“如此而死,祸止一身,称贷免死,则累及子孙,且丧此一生矣。”>刘大夏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清楚,受贿可耻,行贿也不光彩。为免一死而向权宦行贿,就会毁了一生高洁的操守,坏了家风国风,实乃罪莫大(博客,微博)焉。所以,他宁肯以一己之死,也决不让神圣的廉洁高洁受丝毫玷污。>其实,刘大夏的廉洁和家贫,早已朝野共知,深受赞誉和崇仰。>明宪宗成化末年,刘大夏由福建右参政任上告归,在家守父丧。进士董损斋出差路过,闻名拜谒。刘大夏留其吃饭,主食唯麦饭,菜肴唯糟虾,别无他。董损斋大受感动,遂以刘大夏为楷模,“终生持雅操”。>明孝宗也深知刘大夏之廉。刘大夏入朝后,更“察知大夏廉且练事。”弘治十八年(1505)春,一天,明孝宗单独召见刘大夏和另一廉臣戴珊,议事毕,特令宦官拿来两锭白金,亲手一人赐给一锭,动情地说,“卿等将去买茶果用”,最近是官员述职的时候,各地官员都聚集京城。我听说朝廷一些公卿,为避受贿之嫌,有闭户不与人接者。如卿等,虽开门延客,谁敢向你们行贿?我了解你们,故有是赐,以“小佐尔廉”,且命不必朝谢,“恐公卿知之,未免各怀愧耻也。”>戒利不好名 廉得彻底>刘大夏终生廉洁自奉,律己特严,尝言:“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又说:“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诚如其言,刘大夏戒利,戒得坚定而彻底,远名,远得彻底而坚定,既不贪利,也不贪名,刘大夏的廉洁,不仅高出他同时代的廉吏,也高出许多古贤。>刘大夏一生,出大名的机会很多,最难得的是弘治后期,明孝宗对他的亲切、信任、依赖,有如家人父子,经常单独召见他,君臣同心,共商国谟,携手将辉耀史册的弘治中兴推向巅峰。这要放在别人,正所谓千载难逢,机不可失,宣扬之,记载之,出书,立碑,树之通衢,藏之名山,让自己的大名,既赫然于当代,更彪炳于青史。与刘大夏同为“弘治三君子”的王恕,就近乎于此。王恕早在弘治初期,即得明孝宗重用,声望很高。但王恕不满足,花钱雇人为其作传刻书,多载其在明宪宗时“留中之疏”,美化自己的政见,暗示明宪宗的昏庸。政敌将该书进呈明孝宗,明孝宗乃一孝子,见王恕如此贬抑自己的父亲,不禁勃然大怒,痛责王恕“卖直沽名”,王恕因此被迫致仕,郁郁终生。刘大夏却不,对其所进谋谟,所作贡献,一无外传,故时人多不知晓,史书也无从详细记载。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对此深表惋惜,说:“大夏仁心为质,道揆法守。晚际鱼水,密勿都俞,庶几有三代之风。所恨造膝之语,少有传者。”对于历史记载来说,这的确是个遗憾,但从这遗憾中放射出的圣洁之光,却将“廉洁”二字的深度和高度,辉映得清晰明了,震撼人心,读史至此,假廉者自当无地自容,真廉者定会仰之弥高。>刘大夏仁智兼备,生前不扬名,也不愿死后被子孙扬名,为此,他早就作了预防。弘治十一年(1498),刘大夏63岁,这年秋天,他于户部左侍郎任上,因病求归,得到朝廷允许,在动身回家前夕,即在京城公寓自为《寿藏记》,用质朴的文笔,简单地写明一生履历,准备回家后交给儿子,待自己死后作为墓志刻于石。有人向他建议,您的墓志,应由后人来为您写啊。刘大夏感慨道:“恐后人污我以美名,倘鬼趣异人,岂不怒耶?”正因为担心后人给我强加美名,倘若我死后有知,反感这种违背生前意趣的做法,岂不要发怒吗?>>名利双收,自古就是芸芸众生的追求;有谁轻利重名,便可高人一筹;不管生前誉,只求身后名,更会被赞为超脱。通常所见贤达对待名利的最高境界,也就到“超脱”而已。西晋名贤杜预,就把身后名看得特重,时常慨叹: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因此专门在襄阳刻了两块石碑,记其生平功勋,一块沉到万山下的谷底,一块立在砚山顶上。以为不管世界怎样剧烈变故,他的大名都会永垂不朽。像刘大夏这样,既不贪利,也不贪名,生前身后,一皆如之者,看一部二十四史,能有几人?>承先开来 世代廉风>刘大夏的父亲刘仁宅也是著名的廉吏。初任瑞昌令,一次和一个任高安令的严姓乡党同时进京述职,主持朝政的名相杨溥,老家与两人邻县,因先派一仆人到两个县邻住处,暗中考察其人品和行径。仆人回来报告:严县令富贵,像个官员的样子。刘老头藁席布被,瓦盆煤灶,简直就是个穷汉。杨溥听罢,心里对刘仁宅颇为赞赏。很快,严县令就带着金币来拜谒杨溥,杨溥一挥手,就令其出去了。刘仁宅后来,提着一袋茶叶、一罐蜂蜜,以乡邻之礼拜见,杨溥高兴地收下了。不久,杨溥就举荐刘仁宅做了御史。刘仁宅入朝当了京官,廉洁、质朴如旧。一次同僚相约,各带一份食品,聚餐贺除岁。他人所带皆丰盛,刘仁宅只是一条干鱼。后来升任广西按察使司副使,官居正四品,口袋里也仅有七两银子。>刘大夏在父亲任瑞昌令时生于官舍,青少年时期也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父亲的人品官品,从他生命初育,就氤氲滋润着他。明英宗正统年间,刘仁宅正任御史。一次,刘大夏随父回乡探亲。杨溥也正好回乡扫墓,顺道看望刘家。刘大夏出门迎接,杨溥问:“你父亲在吗?”大夏答:“出门在路上。”“你母亲呢?”“到邻居家磨面去了。”杨溥见刘大夏家十分简陋,床上只有蒲席、布被,官员家常用的绫罗绸缎,竟一无所见。杨溥深感自己为朝廷举荐得人,高兴地说:“所操若是,可称御史之职矣!”>刘大夏出色地继承了父亲的人品官品,并以之作为家风,传给子孙。他从政40多年,长期担任要职,特别是弘治后期,深得明孝宗信任,从皇帝到朝野,都把他视作“当今第一人”,却从未替子孙谋取一官半职,而是一直教育并亲为示范,要子孙靠自己的辛劳和实业谋生。从发配地回家,他已75岁,仍“教子孙力田谋食”。而且,耕作所得稍有盈余,即“散之故旧、宗族”。经常“督耕雨中”,人不解,刘大夏告之曰:“习勤忘劳,习逸成惰。困之息之,息之困之”,务必将堂堂正正,高贵高洁的家风传给子孙。>子孙们也未辜负刘大夏。其子刘祖修科试不第,隐居山林,耕读不辍。官府循例授以冠带,坚辞不受。其孙刘如愚,历任知县、知州,清廉一如刘大夏。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名臣刘大夏:廉得坚定又彻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10.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随机推荐

  1. 孕妇梦见被蟒蛇缠身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孕妇梦见蟒蛇缠身是吉兆,预示会生男孩;不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代表孕妇怀孕压力大或近期烦恼多,提醒孕妇要注意放松心情。女人梦见蟒蛇缠身,说明梦者近期有受过性骚扰,可能怀孕或是预示梦者身体有某种妇科疾病,应重视自身健康。缠身,然后被它吃掉,主要反映的是生活下滑和灾难的征兆。梦见自己被蟒蛇缠住身体,通常暗示你身边有人会背叛你,或可能身体某个部位得了疾病,要提高警惕。孕妇梦见狗孕妇梦见狗咬自己–周公解梦

  2. 下井投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iàjǐngtóushí【解释】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例子】无【相关】百度“下井投石”

  3. 伤感心情诗句 语已多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泪眼愁肠先已断。

  4.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明毅宗)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朝亡国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于公元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朱由检继位伊始,就大力清除阉党。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殷殷求治。朱由检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因对外廷大臣不满,朱由检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

  5. 如何选购DVD录像机

    在DVD录像机中属于高端的是内置硬盘式DVD录像机。因此,DVD录像机的接口类型就变得很重要了,消费者选购时必须注意产品的接口类型。DVD录像机与其它数码设备的接口有IEEE1394、S端口、复合端口等。

  6. 梦见家里盖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家里盖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里盖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辞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辞”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辞严意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辞穷理屈——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无话可说。辞巧理拙——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辞简义赅——文辞简要,意义完备。辞不获命——指辞谢而未获允许。辞不达义——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辞尊居卑——辞:推却。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辞不达意——辞:言辞;意:意思。

  8. 除了三国外,其实还有个独立政权,曹操曹丕都一直不敢惹它

    有人说,三国时期不只是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三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这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了,这也不叫一个国家,但它确实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公孙康去世的时间不详,大约时间上与曹操去世的时间差不多。公孙渊由此夺取了辽东政权。公孙渊夺权后,魏明帝曹叡立刻表示承认,又加封为扬烈将军。不过很显然,经过国内多次政局动荡,公孙渊已经不强大了。三国终于成为货真价实的三国了。

  9. 吃蜂蜜可预防疾病

    这些物质能够清除附着在人体血管壁上的脂肪,因此,常食蜂蜜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脏病。因此,老年人经常饮用蜂蜜水,可以防治便秘。因此,老年人经常食用蜂蜜可增强肝脏的功能。果糖在人体内代谢较快,一般不会转化成脂肪,故老年人适量地食用蜂蜜不会引起肥胖。

  10. 鳄鱼的软肋

    就在它埋头喝水时,泥浆突然迸开,一张巨大的鳄鱼的嘴巴,从泥坑中鉆出来,瞬间将小猴子的脑袋,紧紧咬在了口中。鳄鱼牢牢地咬着小猴子的脑袋,如果是在丰盈的水中,鳄鱼会飞快地旋转身体,将猎物撕裂。可是,现在,水太少了,聪明的鳄鱼安静地咬住猴子的头,它在等待小猴子窒息而死,再美美地享用。突然,鳄鱼的嘴松开了,就在那一瞬间,小猴子从鳄鱼嘴中挣脱,逃了出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