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雅俗共赏的蒋莲人物画佛山博物馆藏蒋莲绘画数十幅,多是册页、团扇,也有立轴和扇面,其中精品尤多,其精工设色的仕女和山林文人都极尽其妙。蒋莲善画人物,据说生平慕明代陈老莲画,故名莲。对其评价甚高,可见蒋莲的绘画在当时颇得时誉。蒋莲的绘画风格总体上囿于精工设色的工笔画,但在细节处融入了笔墨的意趣和文人的情致,使技艺和情致得到了结合,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创造。
雅俗共赏的蒋莲人物画
佛山博物馆藏蒋莲绘画数十幅,多是册页、团扇,也有立轴和扇面,其中精品尤多,其精工设色的仕女和山林文人都极尽其妙。但蒋莲其人,人们识之不多,是为晚清广东小名家之一。
蒋莲,字君先、香湖,别署芗湖居士、芗湖道人,道光年间曾居羊城浴桐小馆,又有蓬莱别馆。香山(今中山)小榄人。活跃于道光年间,据《广东书画录》约生于公元1796年,享年约40余岁。但广州美术馆藏有其作于1865年的《高山流水图》,广东省博物馆则藏有其1864年《授衣图扇页》,1855年、1859年也有作品流传,若生年可信,享年则应在70岁以上。佛山博物馆藏品尤以道光十七年(1837年)作品为多,应为蒋氏盛年之作。之后的作品则骤减,不知何故,可能与其患眼疾有关。他的常用印有白朱文连珠印“香湖”、“蒋莲”和朱白文连珠印“香湖”及白文印“蒋莲”、“莲印”、“君先”、“香湖”和朱白文印“臣莲”、朱文印“君先小印”、“君先氏”、“香湖”、“莲”、“莲印”等。
蒋莲善画人物,据说生平慕明代陈老莲画,故名莲。他“初在省城学画未有名,既而得老莲人物数十幅,闭门学之,三年不出,名乃大著”。陈老莲是明末人物大师,笔下形象已出现变形的个人创造,但蒋莲从其画中所学,仅止于形象的塑造和线条、赋色的技巧,并未能创造人物个性,这正是他只能充当小名家的主要原因。传其“尤工仕女”、“画美人尤有神韵”,但据画作看来,其画文人学者于山林之中,气定神闲,形态俊美,亦可赞叹,但晚清年间大众喜观病弱仕女,对精工设色的仕女美人有所偏爱,而蒋莲笔下的仕女均亭亭玉立、轻点绛唇、美目流转,自有一番惹人怜爱的神韵,加上精致繁缛的衣饰和巧妙变化的赋色,更让人爱不释手。
蒋莲的声名在岭南之外流传不广,但他与广东一带的社会交往频繁,与当时画家、文人、名士有相互唱酬之事流传。据传曾为当时的画家熊景星(1791-1856年)画游具笠、屐、瓢、杖、葫芦、拂子、扇、砚、剑刃九图。景星并题有诗,徐荣(1792—1855年)亦题和之,一时传为韵事。清代著名画家谢兰生(1759-1831年)跋其所画的《唐人宫怨诗》曰:“芗湖居士初写人物,继而无体不习,年富而手敏,以此追踪唐、仇,饶有余力。即此宫怨一幅,悲秋之态尽传阿堵,衣袂熏笼一一精到;我辈老人,固当敛手退避,亦岂时流写生者所能逮乎?”对其评价甚高,可见蒋莲的绘画在当时颇得时誉。从其传世画迹可知他于道光年间曾活跃于广东画坛,而且在文人圈子中得到的评价甚高。
蒋莲流传画作中,经笔者寓目者最早为道光四年(1824年),至晚期作品均为成熟面貌,风格变化不大。仕女主题的精品有一套《仕女团扇》,共四张,作于甲午夏、初秋和丙申秋,即道光十四年(1834年)及道光十六年(1836年)。此套团扇有完整的背景刻画,每幅画作上都描绘了一个不同形状的花卉盆,尤可显示他的绘画水平,对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创新,类似于西方的油画用色,但从他使用国画颜料能达到这种效果来看却绝对是独创的,是日夕研磨的功夫,才使笔下的色彩轻易得到互相融合和变幻无定的效果。这套仕女并无主题,之一写唐人诗句,其他均署款和干支年月,上款署“商云仁兄大人雅属”。
另有《仕女四屏》一套四轴,每轴119×34cm,作于庚寅秋,即道光十年(1830年)。为仕女作品中之精品,无背景刻画,每轴一女,形象得陈洪绶的影响,头部比例偏大,有复古风。而女性形象延续了唐伯虎的创造,均为瓜子型尖脸、柳叶眉、樱桃小嘴、削肩、消瘦,眉目低垂,显温顺婉约之态,有轻挪玉步,步步生莲之感。服饰刻画细致,衣服图案用界画画法,规整对称,精工设色,发簪处尚用金粉描之,眉目唇间渲染出凹凸变化,赋色浓而不艳,与衣服上规整的花纹互相映衬。
第一件为褒姒:“玉质冰肌映雪姿,纤尘不染吐琼枝,高人逸士曾相赏,更有幽王好尚宜。生来素 ... 冰清,心贮冰壶共洁澄,翘首忽逢香雪海,一枝折得慰平生。寿阳妆罢又翻新,索笑巡檐往复频,艳质几生修口口,口口口处亦超尘。庚寅仲秋芗湖蒋莲并题。”
第二件为虢国夫人:“究因何故作愁眉,敛笑为啼妆更奇,应有情人花底望,相思未见转成痴。宝髻传来堕马新,折腰微步不生尘,别饶巧笑逢人惑,龋齿嫣然百媚陈。倾国倾城大不同,亦由粉饰太精工,何如虢国承恩日,淡扫娥眉对九重。芗湖居士蒋莲画并题。”
第三件为薛涛:“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子,父郧因官流寓于蜀,而涛八九岁之际能知音律即能诗,其父一日指井梧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涛续之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皋镇蜀令侍酒赋诗因入乐籍。蒋莲题。”
第四件为浣纱女(西施):“芳踪出自芋萝西,未许修明色与齐,水剩山残吴越尽,千年犹说浣纱溪。
馆娃宫殿化为尘,谁说当年舞袖新,越子行成吴沼速,种蠡空累浣纱人。庚寅秋七月七夕后口日芗湖居士画。”
蒋莲作品题诗词的不多,一般只署干支名号,相对于诗书画俱能的“文人”画家来说,把他归入画匠一类也无不可,甚或从画作本身来说,精工设色的工笔画法本属宫廷绘画,多为画师、画工、画匠沿用。这种画法多少与南宋以来崇尚文人画的潮流相背。蒋莲恰恰在绘画中融入了文人情趣,如对听泉、读书、送别等情景的描绘,营造文人所偏爱的超凡出世的氛围,也得到不少文人的相赏。这类绘画不同于仕女绘画而别有一番格调。
文人山林类绘画中的精品可见诸佛山博物馆藏《人物立轴》,107×39cm,作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题款:“丁酉春仲仿唐解元画意于羊城之浴桐小馆,乡湖蒋莲。”白文:蒋莲印,朱文:香湖。其人物比例准确,衣纹线条利落绵长,树荫下一老一少两文人与一仕女正低头研讨书卷,该画的背景描绘极其精工仔细,树石描绘得老练而一丝不苟,为作品中的经意之作。该类绘画较重视背景的描绘,把人物安排于山林中,注重气氛的渲染,突出一种幽雅的文人情致。广东省博物馆藏《授衣图扇面》在风格上更为疏放,纯用笔墨作,衣纹道劲变动,有元人笔意。
蒋莲的作品在其后就有人仿造,馆藏《罗汉册页》即为民国所作赝品,一册12幅,每幅27×29cm。其中人物线条细弱,比例不合,形象安排失当,每页钤“臣蒋莲印”,最后一页署款“甲午夏五月写于浴桐轩芗湖居士蒋莲”,与其他款识差异较大,此印也是其他绘画未尝见,绘画技术更相差颇远。由此可知蒋莲的名声在当时或其后不久即受推崇,欲得其画者多,才 ... 了市场上的造伪者。罗汉形象是民间流传较广的题材,而此题材在蒋莲作品中尚未见过,应与他偏爱闲适、雅致的性格有关。
蒋莲的绘画风格总体上囿于精工设色的工笔画,但在细节处融入了笔墨的意趣和文人的情致,使技艺和情致得到了结合,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创造。但现在人们对他的认识对照起他的艺术成就是远远不足的,他的绘画在波动的社会环境中慢慢沉寂,也只能说是历史的悲哀了。
作者:郭燕冰
来源:收藏·拍卖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