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世因果的理解

三世因果的理解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就这么重要。因果是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容易把它忽视了,或者把因果关系搞错了。科学也是讲因果的,文学也是讲因果的,“因为所以”就是讲因果。在法律上更是讲因果,比如说一个人被判刑多少年,它一定是有依据的,这个就是因果关系。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经常问三个字“为什么”,就是探寻因果。为什么他那么富,我这么穷?为什么你今天 ... 我一句?遇到灾难了,就说:“老天爷啊,为什么我这么苦啊?”所以,其实人心里边始终相信因果、探索因果。你们在生活中问了多少个为什么?想得起来吗?这一辈子,无穷无尽,但是问了这么多“为什么”,却没把这个“为什么”找到,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们要亲近佛法,听闻佛法,把这个“为什么”弄明白。我自己从小就爱问为什么。到我念大学的时候,应该问到百万个为什么了,老师也没有办法回答,别人也没办法回答,所以心中一大堆为什么,始终压着我。比如说我在西安念书的时候,上街看到马拉车,我也问为什么。为什么我走路,它来拉车?为什么它变马我变人?如果我不小心变了马那是多痛苦啊!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心里第一是不明白,第二是很痛苦。所以我一般是不出门的,就在学校里边。因为每当一出校门,看到很多不明白的事情,回来就是一肚子的气。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所以痛苦。还有我们对社会的种种现象,我们不明白,就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但是没有找到答案。我们经常说社会不公,然后又问为什么社会不公?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所以心中痛苦烦恼。当学习到佛法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原来不公平就是最公平,因为不公平是宇宙因果规律造成的。比如我们昨天说的那一头牛,那是一头愚蠢的牛、智慧的牛,还是聪明的牛啊?是聪明的牛,所以聪明的最苦。那么那头牛它为什么变牛?跟我们一个人的命运一样。为什么我们今天是这样的命运?学习佛法以后,就明白原来有因才有后果。佛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好多人都知道,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来生是什么?一般的理解,来生就是我们这一辈子以后的生命。过去生就是这辈子出生以前的那个生命。这个前世今生是这样的,但也不完全是这样。今天就是今生,明天就是来生;今天就是今生,昨天就是过去生。所以昨天你做了好事,今天你特别欢喜,今世的欢喜就是由于前世我们做了善。所以不要把前世今生单一理解得那么遥远。按照佛法最究竟的说法,这一刻就是现在世,过去的那一刻就是过去世,即将来到的这一刻就是未来世。听明白了吧?为什么跟大家讲这个呢?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同修,好像他很了解因果。他在外边被别人 ... 了,回来就说:“都是上辈子做的错,上辈子造的业。”对不对啊?是不是上辈子造的业?他理解的上辈子是出生以前的那一个生命,实际上它不是出生以前造的业。他被别人 ... 是因为刚才他 ... 了别人,所以不是上辈子造的,是刚才造的。我们学佛人有时候把一切今生的不好统统推到上辈子去,今生什么都是对的。比如挨打了,摔跤了,他就说是上辈子的业。夫妻关系不和,他又说是上辈子的业。其实有很多就是今生、前两年、前几天造的业。所以我们学佛信这个因果也有信糊涂的时候。还有一些有一点了解佛法的人,见到我就说:“我了解佛法,佛法就是修来世嘛。”我听了这个话以后,真想给他一记耳光。为什么要给他一记耳光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给他一耳光,他会有什么反应?他就想还我一耳光,我就会说:“暂停,下辈子再还,你说佛教不是修来世吗?来世再还我啊。”我们犯了罪,被公安局抓了,你就跟他说:“等一等,下辈子再来抓我,因为我信佛教,佛教说一切在来世才报。”是不是来世才报啊?所以我们要明白,佛教讲来世报指的是果报。果报是最大的结果。我们今生就已经开始报应了,它称为花报。比如我们种一粒苹果的种子,它什么时候才会结果呢?如果这棵苹果四年结果的话,那么它的果报要四年以后才出来,但是十几二十天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颗芽发出来,报应已经开始了。报应是连续的,所以它不停地成长,然后长成一颗小树苗,一年以后长成一棵小树,它有叶子了,也有树荫了。两年以后,它长得更大了,我们可以搬个凳子,在树下乘凉了。秋天的时候,树叶也会掉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拿回家烧柴火了。你看,这已经开始报应了。到了第三年树就长得更大了,到了第四年,树就开始开花了,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花朵,闻到了清新的花香,报应更多了。一直到这个花谢了,然后结果,果子再长大,成熟了,我们把它摘下来吃,这个时候就称为果报了。所以应该知道,我们做一件恶事,这个恶报会立刻开始。很多人不懂因果,他说:“我就见到很多做坏事没有报应的。”你们有看到的吗?我没有看到过。有人说:“他抢银行,不是没有被抓吗?”你要知道他已经开始害怕了,他晚上睡觉,风吹草动,就惊恐万状,他看到每一个人,都怀疑是便衣警察。说不定看到我这个和尚都怀疑是公安局的,真的是这样哦。我还没有出家那时候,曾经在北京火车站买票,有票贩子过来,我把他的手一抓,他自己就害怕了,以为我是便衣。你们看到没有?只要做违背因果的事,它的报应立刻在心中开始了。所以从今以后,我们再说:“某些人没有报应。”这就错了。如果还相信做恶不一定会有恶报的话,我们下午就放假,到雷州城里面去,见到街上的人就给他一耳光,他会立刻给你一拳。偷了商店的东西,表面是一种欢喜,实际灵魂里面是一种谴责,这就是报应,报应已经开始。跟那颗种子埋进土里面一样,它已经开始发芽,只要我们不把这棵苗苗挖掉拔掉,它就会继续成长,最后得到一个很大的恶报。所以一旦做了恶,就要知道忏悔,就要知道改正。我们看汽车司机,也可以明白人应该怎么做。汽车司机的眼睛是盯着路的,因为路可能是弯曲的,路上也可能有各种情况出现,他看路就是看自己车开对没有,这叫做知错。然后他又接受自己错了这么一个事实,紧接着他要转动方向盘,把这个错改过来,这样才会安全到达。人的一生也是这样,有一点错,必须立刻改正。改正晚了,就会有大的果报;改正得快,果报还没有出现或者果报还很轻微。有的人错了不会立刻忏悔,等过了几个月、几年,果子已经结上了,再来忏悔,已经很晚了,这个在佛教里面称为定业,就是改不了了。我们平常多念观世音菩萨,持戒律,不 ... 生,不偷盗,不邪Y,不妄语,那么在马路上就可以保障安全。如果车祸已经发生,我们再来忏悔,虽然忏悔也是对的,但是它没有办法去扭转事实了。所以我们明白了因果,就要时时刻刻去积累善因,就要时时刻刻去忏除恶业,只有这样人生才是最安全的。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世因果的理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缠绕悖论

    希腊军队俘获了一批波斯士兵,并按特殊的方式处死他们:让他们每个人说一句话,如果是真话就绞死,如果是假话就砍头。轮到一个聪明的士兵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要砍我的头。”希腊国王不知所措:如果绞死他,他说的话又不是真话。最终,国王把这个囚犯和未被处死的囚犯一起释放了。

  2. 鲁迅名言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3. qq说说大全带图片唯美-感人的情话

    我听见了,那弯弯的皎月,在空明微波下怦怦的心跳;我看见了,那一汪湾湾秋水与秋月隔空对视,犹如情人彼此倾心深情的仰望。那清新婉约般的弯月,秀眉含羞,楚楚可人,像伊人含情,秋月长空,牵挂著秋水的萌动,溪水碧波,浩然一色。

  4. 容易脚踏两只船的手相_看相大全

    一般来说有两条平行婚姻线及感情线有岛纹的人容易脚踏两只船。有两条结婚线的人,表示婚前感情纠葛,婚后藕断丝连,通常就有脚踏两条船,甚至于多角恋的现象,这是因为异性缘良好的缘故。若是感情线上出现横纹,也表示遭人破坏、横刀夺爱,也容易出现感情挫折、婚姻失败的情况,但多半是对方脚踏两条船,而并非自己的缘故。手相获利纹和私利纹图解_看相大全

  5. 那个让香奈儿恨之入骨的女人到底干了什么?竟然差点惨遭陷害

    时尚界向来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30年代的巴黎,有两个女人的名字不得不提:香奈儿和夏帕瑞丽。如今,人们大多都只知道香奈儿的大名,殊不知在当年,夏帕瑞丽才是圈子里真正的红人儿。夏帕瑞丽是香奈儿一生的劲敌。出逃前半生夏帕瑞丽成长于意大利的一个贵族家庭里。

  6. 哪个才是文殊菩萨?

    高齐年代,定州地方有一位叫释明勖的法师,少年时代潇洒倜傥,并怀有很大的志气,他常常读诵华严经,知道清凉山乃是文殊菩萨所驻锡的地方。无意中他遇到一位面貌奇特的出家人,由于彼此都是出家人,互相顶礼过以后,他就问道:「大圣!弟子渴望见您一面很久了,祈愿您能度化弟子的愚癡无明。」他认为眼前这个人,从深山无人处突然冒了出来,相貌又奇特,想必是文殊菩萨化现的吧?

  7. 夏季中医食疗养生篇:莲子

    莲子,《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记载为「”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莲子被誉为水中灵芝,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别称,比如:莲实、藕实、水芝丹、莲蓬子等等;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产于我国南北各省,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内;药用时多于秋季采摘,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即得。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功善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临床多用

  8. 凤凰男是什么意思

    凤凰男是什么意思参考资料一:凤凰男是什么意思凤凰男;顾名思义,“山沟里飞出个金凤凰”,指的是那些出身贫寒,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因此,凤凰男的所有成就,都是靠自我的双手发奋奋斗得来的。这也是凤凰男们的婚姻共性,首先是为了利益。凤凰男们对有一点有超乎寻常的认同,那就是:什么是自我的,什么是别人的。一个凤凰男对自我的父母

  9. 80大寿贺词

    篇一:80大寿贺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篇二:80大寿贺词今年是母亲八十大寿,我们这有民俗,八十抢八。生日过后母亲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很幸福,子女都很争气,尤其是大儿子的贺词,听得她热泪盈眶。篇三:80大寿贺词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爷爷、奶奶的八十寿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在这里,我先代表所有的晚辈,向爷爷奶奶送上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

  10. 父亲锥舌诫都没用,贺若弼还在死在这上面了!

    平定江南时,有两人立下大功,一是贺若弼,一是韩擒虎。相较于韩擒虎只进级为上柱国,布帛八千段,爵位还没得加,贺若弼应该明白了。这话说的很糟糕,对于隋方的贺若弼而言,已然胜利后,还当面嘲笑敌方将领,是很没有大将风范的小人嘴脸。>如果能就此罢手,好好管住自己的嘴,贺若弼或许还不会死得太难看。但是贺若弼似乎注定要对不起父亲,在隋文帝朝,他算是有惊无险了。贺若弼认为这太过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