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来源:央视网三军仪仗队抬棺、1人抵5个师……今天他故去十周年10年前的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10年后的10月1日,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高举钱老的荣誉牌,乘坐群游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来源:央视网 三军仪仗队抬棺、1人抵5个师……今天 他故去十周年(来源:网易) 10年前的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 10年后的10月1日,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高举钱老的荣誉牌,乘坐群游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 ”既然我父亲来不了,我就替他来看看。” 看!中国最强「 ”快递”,采用「 ”钱学森弹道”设计的「 ”东风快递”亮相国庆阅兵。 这,是钱老对中国航天事业贡献的伟大成果。 在国庆阅兵现场,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悉数亮相,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无疑是「 ”东风”家族。 「 ”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 「 ”威力大、速度快、轨迹多变莫测” …… 被军迷们称为「 ”水漂弹”的「 ”东风快递”DF-17常规导弹正是采用「 ”钱学森弹道”设计而成的。「 ”钱学森弹道”是20世纪40年代,由钱学森提出的一种新型导弹弹道的设想。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 ”东风快递”背后的功臣。 2012年,电影《钱学森》里说到,「 ”没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个概念。” 「 ”共和国的脊梁”托起中国航天事业 10年前,2009年的国庆刚过30天,钱学森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却留下了一个称号——共和国的脊梁。2019年10月1日国庆当天,史诗般的国之重器「 ”东风-17”再一次让国人内心澎湃,从「 ”两弹一星到「 ”东风-17”,钱学森的科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几代人,还在继续指引着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前进的方向。 回国!他用了5年的时间 从1950年到1955年,钱学森是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五年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家路漫漫,但他的走得每一步都烙印着「 ”忠诚”和「 ”坚定”。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时,身在异乡的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喷气动力研究室从事当时世界航天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同时参与着美国军方火箭项目的研制。 1950年春天,钱学森做出一个决定:回国!因为他的祖国正在发生着巨变。 然而,回国的路却遭到了层层阻挠,钱学森甚至蹲了监狱。1950年9月7日,钱学森被美国非关押在拘留所里。「 ”我去看他的时候是第12天了,他瘦的脸苍白苍白,憔悴的不得了,我看到心里很着急,觉得很可恨,这美国人13天就能够把他变成这个样子。我说,我们已经跟律师说好了,明天就可以来接你出去了。我就奇怪,他怎么不说话,他也没叫我名字,也没说话,原来,他失去了语言条件。”钱学森的妻子蒋英说道。 1955年6月,几经辗转后,钱学森的一封亲笔信被寄回祖国。「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 ... ”。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准备启程回国。「 ”火箭专家回到中国”,这成了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消息。美国五角大楼官员曾说:「 ”无论在哪里,以钱学森拥有的知识,他的价值可以抵得上美国装备最好的五个海军陆战的力量。”其实,对当时的中国来说,钱学森远比5个师的力量大得多。就连毛主席也对此说到,「 ”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抵达北京。一年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一天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生日。 两弹一星!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 「 ”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 ”好!就要你这句话!” 这是1955年初冬,时任哈尔滨 ... 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和钱学森的对话。 从此,钱学森便开始主导并参与那些「 ”与中国航天”事业有关的日子了。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 ”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 ... 「 ”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11个!这些「 ”第一”改变了中国 「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两弹一星”元勋……这些荣誉称号源于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钱学森同志生平》中就概括了钱老的11项「 ”第一”: 1956年,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1960年,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年,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 1970年,与参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受到 ...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2年至1976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1972年至1976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 1982年,中国潜艇水下发射导弹 1984年,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 这些「 ”第一”,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与国庆相关的「 ”大件儿”不断刷新「 ”中国航天”高度 钱老,到今天,您已离开我们10年了。 您走的时候,我们刚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那次受阅的是这些装备—— 到了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您走之前心心念念的那些「 ”大件”都亮相了! 您看,陆基机动固体洲际核导弹、潜射弹道核导弹…… 在钱老的指引下,这十年,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与国庆阅兵有关的「 ”大件”也在不断「 ”更新”着! 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和王牌——东风-41洲际核导弹↓↓ 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高分一号、二号、三号……「 ”火眼金睛”般的卫星号们能「 ”穿云破雾”↓↓ 大规模的北斗导航卫星,今后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服务寻找到方向。↓↓ 用这种方式送别 只因您「 ”配得上”! 2009年10月钱学森因病逝世,享年98岁。在追悼会上,为了表彰和感激他对祖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功勋伟业,三军仪仗队抬棺,棺身盖有国旗,以极高的规格来纪念这位「 ”可以抵得上五个师”的伟大爱国科学家。遗体告别仪式上,数万名群众自发赶来为钱老送行。 真正的英雄,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 ”既然我父亲来不了,我就替他来看看。” 2019年10月1日,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受邀坐到致敬方阵3号礼宾车上。钱永刚高举钱老的荣誉牌,乘坐群游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中国航天没有让钱老失望,鹰击-18、东风-17、东风-100…… 国之重器在钱老「 ”眼前”驶过,我们缅怀,缅怀您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辉煌贡献。 我们敬仰,敬仰您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缅怀!「 ”听君一席话” 重温钱老的谆谆教诲,感怀人民科学家的赤子之心,一图带您「 ”听君一席话”↓↓↓
本文标签:钱学森导弹武器航空航天中国航天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