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相信列位看官都知道。这句话在《史记。 刺客列传》和《战国策。赵策》中都有提及,究竟哪一个才是出处其实还真说不清楚。史记是由太史公司马迁所作,战国策由刘向编撰,有些人便以刘向生活的时代要比司马迁晚个几十年来作为判断的依据,认为史记成书早于战国策,所以出处应为史记。但战国策中的篇幅,成文于战国时期是很有可能的,西汉末年的刘向只是起了搜集整理的作用,从这方面来看,战国策只是集结成书的时间晚,而文章篇幅的形成与流传似乎又比史记早。

  言归正传,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三家分晋之时,豫让为主复仇刺杀赵襄子多次未果,而自残身死的故事。这个豫让,原也是个三姓家奴,在头两位上司麾下籍籍无名,跳槽到最后一位主人智伯那里时,备受器重,智伯待他以国士之礼,那么他也打定主意以国士风范报答智伯。奈何赵襄子联合魏、韩两家共同灭了智伯,平分了智伯的封地,为后来的三家分晋铺平了道路。立志报答知己、为智伯复仇的豫让,三番两次行刺赵襄子不成,情愿毁容、哑嗓再次直接行刺,也不愿假意投靠趁机暗算,苍天专负有心人,还是没刺着。赵襄子已经放过豫让好几次,一方面是感其忠义,一方面是拉拢人心,但是耐心也被豫让耗尽了。豫让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临死提了个请求,「这辈子我刺不着你的人,就让我刺一刺你的衣裳,不然死不瞑目啊」,赵襄子慨然允诺,于是豫让对着赵襄子脱下来的袍子发泄了一通,然后悲愤自杀。

  其实不单单是豫让的故事,整篇刺客列传几乎说的是同一件事:士为知己者死。开篇鲁国的曹沫挟持齐桓公,迫使桓公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土地,这事略有牵强,因为曹沫本身是战将,与刺客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就不细说了。接下来专诸刺王僚的事情,在我另一篇《伍子胥他的嗜血小分队》中详细介绍过,大致就是专诸为了伍子胥和公子光,在鱼腹中藏了把匕首干掉了吴王僚,自己也被王僚卫士当场刺死。而公子光风风光光成为了吴王阖闾,和伍子胥君臣两个人伐楚侵越好不热闹。倒霉孩子专诸就这么转瞬即逝地在历史舞台上谢幕。

  豫让之后又过了几十年,出了另一个悲情刺客聂政。韩国(此韩国为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大韩民国粉特别是韩剧粉自行退开)一位在逃高官严仲子为了躲避政敌迫害跑到齐国,听说有个杀狗的屠夫聂政有两把刷子,特意屈尊结交,又是给聂妈妈祝寿,又是送钱,但是起初被聂政拒绝了,因为聂政家有老母和未出嫁的姐姐,所以还不可以在外面瞎混。等姐姐嫁了人,聂妈妈一过世,聂政就去找知己严仲子,「你这么看得起我这个杀狗的,说吧,你要我砍谁?你说砍谁我就砍谁!」严仲子大喜过望,「小聂哥,我就知道你有义气。我想K的人是韩国的相国、韩君的叔叔侠累,他把我坑惨了,哥,你要替我主持公道!」于是聂政就独自一个人,光明正大地从韩国相府前门进去,当着众多卫士的面刺杀侠累,砍死几十个卫士,后来不敌,挖眼剖腹自杀身亡。因为死相惨烈、面目全非,聂政被暴尸于市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的身份,神奇的心灵感应出现了,聂政他姐姐来了,一看就说是她弟弟,然后抚尸大哭。路上行人都劝她「大姐,他是个 *** ,晓得伐,乱认亲戚小心吃官司。」聂姐姐说「我晓得。我兄弟因为要照顾老母和我才做着一份不喜欢的杀狗的工作,其实他真正的爱好是杀人。等老母过世,我出了嫁,弟弟才能放心来场说走就走的刺杀旅行,也是因为保护我不受牵连,才毁容让别人认不出来。他这么为我着想,我决不能使他默默无闻地死去,我要让世人知道他为严仲子所做的壮举!」言罢居然哭死了。如果当时有新闻媒体社交网络的话,八成就会有头条用加黑大号粗体的标题「刺杀总理侠累的 *** 身份揭晓,其家属宣称严仲子应对此事负责!」

  刺客列传末尾说的是广为人知的荆轲刺秦包括高渐离刺秦。影视作品说的太多,我就不啰嗦了。但是我要向列位看官提个问题,士到底该不该为知己者死?你们也晓得,如今女都已经不为悦己者容了,难道不是吗?哪个正常的直男会喜欢现在那些脸整得面目全非、下巴比锥子还尖,明明身体跟柴火棒一样,却有G罩杯的网红?那么士呢,还应该为知己者而死吗?

  我的个人浅见是,士还是应该为知己者而死的,要不然怎么称得起士呢?但这个知己就有待商榷了。真正的知己,是不会要求士去为他死的,两个人心意相通,像高山流水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或者至少,知己也同样愿意为士去死,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刘正风和曲洋,要死大家一块死。那种帝王将相的所谓「知遇之恩」其实就是用金钱、名誉、地位买你的命,你死就死了,我还快活着呢,了不起让史官把你大大地吹捧一通,鼓励更多的人来为我送死。在另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士为知己者死,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这里的知己指的是国家和民族。在关乎国家民族存亡的时刻,每一位为国为民付出生命的人,无论高门贵胄还是贩夫走卒,都可称之为士。

古代刺客的由来:士到底该不该为知己者而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赵襄子为何能灭掉代国?先用美人计麻痹代王,再设鸿门宴击 ... 代王

    三家分晋,韩赵魏始称诸侯,这是战国的起点。纵观赵国的历史,有三个地方,是赵国领土的重中之重,并且这三地成三角之势,可以互相支援,分别是邯郸、晋阳和代地。邯郸此地不用多说,赵国经过数次迁都最终定国都于此,晋阳是三家分晋前赵氏的封邑,曾两次挽救赵国于灭亡之际,可以说是赵氏的发家福地。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和臣子那么赵襄子为何能灭掉代国?先用美人计麻痹代王,再设鸿门宴击...代王。赵襄子以亲姐为饵麻痹代王。

  2. 智瑶想灭赵氏,赵襄子为何偏偏往晋阳跑?并不全是因为城坚粮足

    文|飞鱼说史公元前497年,晋国公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地带,据险而筑坚城,又因在晋水之阳,取名晋阳,此为为晋阳建城之始。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周平王东迁是东周开始的标志,此时的周朝已经由盛转衰,周王室也已日渐衰落,林立的诸侯各自为政,周天子也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了。

  3. 《论衡》第十五卷│变动篇第四十三(9)

    或时杞国且圮,而杞梁之妻适哭城下,犹燕国适寒而邹衍偶呼也。秦国将亡,国都城门向内崩塌;霍光家族将要衰败,其府第之墙自已坍坏。查杞梁从军,战死未归。其妻迎接灵柩,齐庄公在路上吊唁,杞梁妻不接受其吊唁,尸棺运归家中,齐庄公至其家中吊唁,并未说过杞梁妻痛哭于城下。本来是从军战死,从军战死并不在城中,杞梁妻向城痛哭,并非应当之处。由此而言杞梁之妻痛哭而使城墙崩坍,又是虚言。

  4. 荆轲为什么愿冒死去刺秦王?解读《史记》中的「 ”士为知己者死”

    「”士”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其阶级地位和生活风貌的变化都会对社会结构和时代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对「”士”之精神的称颂不在少数。「”士可...不可辱”的豪迈刚毅,「”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大度坚忍,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英勇壮烈,都让「”士”这颗星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重点叙述了豫让、专诸、聂政、荆轲和曹沫五个刺客,除曹沫之外,其他刺客无一生

  5. 榆次风云2——春秋战国篇(下)

    《榆次风云》结合中国历史大背景,通过参考和梳理史籍文献、史志丛书、网络信息中的榆次元素,用大众视角、通俗语言,分远古夏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五个历史时期讲述这些风云故事。赵氏辉煌而又历经磨难的家族史极富传奇色彩,促成榆次与赵氏结缘的关键人物非赵简子和赵襄子莫属。赵简子在晋阳湖退出的土地上,选址修筑晋阳城,赵氏集团争夺天下、榆次成为赵国领地都与此密切相关。

  6. 中国古代10大刺客,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

  7. 资治通鉴:豫让刺 ... 失败被俘,为何赵襄子不 ... 他,非要逼他自尽?

    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从来不乏跟着一个老板死磕到底的铁杆员工。春秋末期的晋国,也有这么一位跟着老大死磕到底的铁杆员工——豫让。他就是我们前文说过的那位晋国四巨头之一,江湖人称智襄子的智家七代目家主——智瑶的员工(家臣)。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8. 春秋战国知名的「 ”刺客”?你一定知道一个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国之间包括诸侯国内部各势力之间往往上演着很多快意恩仇。

  9. 从「 ”聂政刺 ... 韩傀”说起,浅谈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下尚存的仁侠之义

    文|飞鱼说史余读刺客传,而独服膺于轵深井里(聂政)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礼之所及,乐必从之。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一种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贵族的世袭制和加强君主的统治,在这套制度下,几乎所有的行为法则都有一套固有的标准,并且不可逾越。当然,这套制度并不是只针对诸侯,平民百姓和奴隶亦受其制约。就当时而言,维持这套制度的基础,是奴隶制。

  10. 魏文侯为何要把西门豹派去邺城?不是让他去治理水患,是盯着赵家

    真实意图也并不是让他去治理水患,而是盯着赵家,此事我们还得从赵襄子死后的继承人说起。时光荏苒,又到了河伯要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作为邺城最高地方长官,这等大事还是不能少的嘛,毕竟能让漳水不泛滥,是多么牛气的一件事。魏文侯为何要把西门豹派去邺城?真实目的不是让他去治理水患,而是盯着赵家,但无奈邺城太贫穷了,想盯都盯不住,但通过西门豹的治理,邺城也成为了魏国的北部屏障,让赵家的南下,屡屡遭受打击。

随机推荐

  1. 【酹地】的意思是什么?【酹地】是什么意思?

    《汉书外戚传孝元傅昭仪》:「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后汉书张奂传》:「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酹地的拼音lèidì酹地是什么意思酹地lèidì谓以酒洒地而表示祭奠。

  2. 梦见被上司刁难 预示你该换工作的梦境 – 周公解梦

    梦见被上司刁难怎么回事?那么,预示你该换工作的梦境有哪些?这个梦境意味着的是工作上太多小人了。梦见登记数字是祥兆商人梦见登记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3. 人类伟大的母亲:女娲(2)

    当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十前后,均举行长达7天的大型庙会和祭祀活动。>女娲的地位>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另据传说,女娲死后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故西华县又名娲城。

  4. 李继迁和宋太宗 如何评价李继迁

    李继迁本姓拓跋氏,唐朝时被唐太宗赐族人姓李,故而名为李继迁,他年少时就“擅骑射,饶智数”,12岁就当上了管内都知蕃落使。后来,李继迁背叛宋朝,又依附辽圣宗,得到辽国的支持,在河西地区数次与宋军交战,后即位为夏国王。李继迁和宋太宗在党项首领李继迁的带领下,他们频频向大宋王朝叫板。虽然在太宗的全力攻击下,暂时打退了李继迁,但李继迁不死,必将成为帝国一个隐患。

  5. 澳洲传说里的妖怪莫考伊

    莫考伊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土著传说,传说中他是密林恶魔与人生出来的妖怪。他一出生就将自己的母亲吃掉,然后又被自己的父亲抛弃。也有传说它是由人类堕落的阴魂变化而来,因此它非常痛恨人类。平时莫考伊喜欢与猫头鹰为伙,一起生活在密林里,昼伏夜出的生活。莫考伊在夜里会袭击误入密林的女子,强迫她们与自己交配,等到孩子生下来之后,它就将孩子吃掉。传说中的莫考伊性格沉闷,喜欢打仗,交战和血腥,是个不受欢迎的妖怪。

  6. 穷鬼一族面相特征与开运_看相大全

    穷鬼一族面相特征与开运经济不景,很多人都加入穷鬼一族行列,到底要穷到几时方有转机?找一份稳稳定定的工作,培养自己节俭的美德,安心等候30岁后转运。有这些特征唔想被老板炒鱿,成为失业一族都几难。耳削下巴尖50岁后综援下巴兜兜和耳珠圆圆,代表有晚福。为防坐食山崩,若身体健康许可,退休后最好找一份看更这类较简单的工作过日辰。事业有成的男人面相图解_看相大全

  7. 马驮三千石成语故事_成语“马驮三千石”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幕府燕闲录》:故事边郡,纳粟三千斛授本州助教。岐山王生纳粟授官,以厚价市骏马犹不如意,每以为恨。尝骑过市,医生李生滑稽能谑,遮道谓曰:“君马新市,其价几何?”曰:“一百五十千。”李生盛称“壮健”,以为价贱。王怪问之。李生曰:“驮得三千石谷,岂非壮健耶?”...

  8. 汉代有两位名医流传千年,代表医学发展成就,你能猜出是谁吗?

    汉代有两位名医撒布千年,代表医学成长成就,你能猜出是谁吗?《汉书艺文志》载有医经、经方等18家近500卷,对人体生理情形,疾病原因,治疗方式,药物机能等各方面都有论说。东汉末年出了两个台甫医,内科的张机和外科的华佗。厥后历代研究阐释此书的多至数百家,为中医学的主要经典。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开山祖师”。

  9. 【林苑】的意思是什么?【林苑】是什么意思?

    南朝·陈·沈炯《幽庭赋》:「筑山川于户牖,带林苑于东家。」《新唐书卢简求传》:「治园沼林苑,与宾客置酒自娱。」林苑的拼音línyuàn林苑是什么意思林苑línyuàn古代植林木、养禽兽、供打猎玩乐的园林。

  10. 法正到底是什么人 为何诸葛亮却不敢招惹此人呢

    那么法正获得了刘备的奖赏,而诸葛亮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她在对待自己的将领犯错的时候都能够公正无私的去执法,但是法正出现...人的情况,他因为知道法正和刘备之间的关系比较好而且法正在蜀汉政权中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诸葛亮就不敢去惩罚法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这个人对于属下的将领是公正无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