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凡有佛性酌人,皆能得救

 喜不自胜,为所欲为在释尊门下,有一位名叫善星的比丘,是位很难度化的人。当佛陀在王舍城时,善星一直侍候在佛的身边。有一次,释尊正为帝释天说法,弟子们必须待师尊就寝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过久,所以,当佛说完一段後,就显得不耐烦了,甚至表现沮丧。当时,王舍城有一种风气,每当孩子哭闹不休,父母会习惯恐吓孩子说∶「薄拘罗鬼要来抓你了」。善星猛然想起此事,为了想催促佛去就寝,也对佛说∶「世尊,请您快歇息吧,因为薄拘罗鬼要来抓你啦!」「你胡说什麽?你不知道佛是无所惧吗?」善星存心要恐吓佛,结果反被佛斥责一顿,他的计策显然失败了。帝释天在旁听见,不禁吃惊地问∶「世尊,像善星这种蠢才,难道他具备宿世以来成佛的善根吗?若是,他也能得救吗?」「帝释,人人皆有佛性。凡有佛性酌人,皆能得救。所以,像善星这种人,最後也能得救的。不过,我常常想为他说法,至今即始终不曾看到他想听佛法的态度。」这其中有段因缘。当年佛住在迦尸国首都尸婆富罗城时,也照例由善星伺候在佛的身边。有一天,佛要往城内乞食,许多人信佛虔诚,念念不忘要瞻仰佛陀,即使佛的脚迹也想一睹为快,只见街道两旁,站著无败的群众在礼佛,他们特别注视佛的足迹。不料,善星跟在佛的後面走,故意把佛的足迹踏乱抹去。当然,远样曾使群众反感。一会儿,他们进城去,看见一家酒馆旁边,正有一个异教徒在饮酒,好像喝得津津有味,善星看了非常敬佩,马上禀告佛说∶「世尊,如果世上有阿罗汉,则此人可说是阿罗汉中的阿罗汉。因为他常说∶没有善恶因果的存在。」「傻瓜,你不是常听我说法吗?阿罗汉是不喝酒的。既不会欺骗人,也不会冤枉人;既不偷窃,也不邪淫。你看这个人不是在喝酒吗?他怎能算是阿罗汉呢?」可惜,善星始终不能开窍,而且也不信佛陀的说法。有一天,王舍城有一个异教徒,名叫苦得,他常常对人表示∶「许多人的烦恼,既无因也无缘。同样地,许多人的觉悟,也没有什麽因缘存在。」这是外道苦得的口头禅,善星听了也非常赞成,立刻禀告佛说∶「世尊,世上如有阿罗汉,我想苦得正是阿罗汉中的阿罗汉了。」「苦得不是阿罗汉。他连什麽是阿罗汉都不知道。」「世尊,为什麽阿罗汉也会对其他阿罗汉怀有嫉妒心呢?」「阿罗汉绝不会对其他阿罗汉心怀嫉妒的,只有你才有这个邪见。我已经说过,苦得根本不是阿罗汉。七天後,他会腹痛死去,死後会投生到食吐鬼群中。而且,他的尸体会被同学们抬到寒林里放著,落到这种下场,就很明显不是阿罗汉了。」平时,善星总以为苦得是阿罗汉,而且非常敬佩他,现在听到佛的预言,也吃了一惊。不过。他仍然半信半疑。有一天,善星特地走访苦得,详细转告佛对他的预言。然後建议苦得∶「长老,佛对你下了不吉利的预言,仔细想想看,你乾脆竭尽所能。让佛落个撒谎罪?」苦得一向对佛不怀好感。现在,竟然听到佛给自己下了个侮辱性的预言,更是怒不可遏,心想总得设法击破佛的预言,让佛落个撒谎罪才甘心,所以也同意善星的建议。佛既然预言自己会肚子痛,那就乾脆绝食,不吃就不会肚子痛吗?他连续六天不饮不食。但是,绝食六天并不快乐,到了第七天,他就吃些黑蜜,然後喝了冷水,即刻起了严重的腹痛,以至一命归阴。同学们把他的尸体抬到寒林里放下。一会儿,一苹食吐鬼出来,在尸体旁边打转。善星听到苦得外道一死,就匆匆赶到寒林里来。仔细一瞧,一苹食吐饿鬼在苦得的尸体旁,他以为是苦得投胎转世。忍不住提心吊胆地问他∶「大德,您死了吗。」「死了。」「怎麽死的呢?」「腹痛死的。」「谁把尸体送来呢?」「同学们送来的。」「送到那儿去?」「送到寒林里来。」「那麽,投胎转生什麽?」「投生做食吐鬼。」苦得的尸体继续说∶「善星呵!佛说的是善语、真语、时语、义诘、法语。佛所说的一切都是实话。你为什麽不信呢?如果世上有人不信佛的真话,他也会和我落个同样的命运。」虽然,善星亲眼看见苦得被佛预言得一丝不差,无奈,他依然不信佛。不但如此,他甚至对佛的一语成谶,颇有反感,只见他怏怏不乐地回到精舍去。「世尊,外道苦得果然被佛不幸言中,死於非命了。不过,他倒不是出生饿鬼,而是投生天界。」「阿罗汉倒不限於出生在那里,苦得不可能投生天界。」佛充满自信的话,果然挫了善星的毒计,改变了他的坏心眼。「世尊,诚如您说,外道苦得的确不曾投生天界,他现在出生做食吐鬼了。」又说∶「当我听见您对苦得预言不吉祥时,我全然不信。但是,事实是胜於雄辩。所以,我现在完全相信您的话了。」但他的邪见仍不易消除。因为佛说法给他听,他都充耳不闻,当然就不了解佛法中的一偈、一句成一个字的含意。纵使获得禅定,反而产生邪见,故态复萌,否认佛法,排斥涅盘的存在,竭力扬言佛所以能下各种预言,或触及人心的机微,乃因为佛精通相术之故,毫无奥妙可言。有一次,佛说∶「我所说法前後连贯,言语巧妙,字义正确。」不料,善星立刻反驳∶「不论世尊怎麽说法,我还是不相信因果等问题。」总之,他处处主张邪见,不信佛说。当他在尼连禅河时,佛特地率领大迦叶去访善星。可是,他看见佛来访并不高与。接著又对佛心存不轨,最後下地狱受苦了。「迦叶呵!善星这种修行者对於珍贵的佛法一无所得,也没有半点受益。那是因为自己三心两意。为损友连累之故。譬如人进入大海里,即使看见宝物,却因反覆不定,终於一无所获,好像被恶魔罗刹 ... 死一样。有时很同情他,或再三责备他,他也充耳不闻。大迦叶呵!穷人本来在贫困中,就不太吸引世人的注意,富人落魄潦倒时,反而会受人同情。善星幸能获得禅定,通晓教法,不幸後来节节退步。因此,我很怜悯他,但是,至今仍然不能使他抛弃邪见。」佛又继绪说∶「迦叶,我从前就一直想从善星身上找寻一点儿善根,我想只要发现他身上有一点儿善根,他终究能够得救的。可惜,找寻很久,一直没有发现。结果,他下地狱,而不能得救了。」「世尊,善星下了地狱,您为什麽能不出此预言呢?」「迦叶,善星本来拥有一族人,成员众多,他们把善星看成师尊,以为他是阿罗汉。因此,为了打破他的邪心,我就预言他会因为任性而下地狱。佛每次预言,绝无虚言。只要说他下地狱,那就必然会下地狱。声闻或缘觉的预言,有时为实话,有时为虚言,不一定完全料中。以前,目犍连曾经预言摩伽陀国艳阳高照七天的话,接著必会下大雨,结果七天过去,依然无雨。後来,他又预言不毛之牛,怀孕後会生下白牛。结果反生下了黑牛。迦叶呵!善星常常对人宣称∶善恶的行为不会有报应。因此,他的善根就完全消失,一无所有了。迦叶呵!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他缺乏善根,但是,我仍然与他终日相处,一块儿生活,长达二十年。也许你们要说,为何不抛弃毫无前途的善星呢?事实上,如果我抛弃了他,他会喜不自胜,为所欲为,最後不知会迷惑多少人?造多少恶业?因此,我特地把他叫到身边,竭力限制他,免得他伤害别人。」世上由於有很多人不懂佛陀的苦心,甚至违背佛的本意,而难以救渡。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凡有佛性酌人,皆能得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颠覆常识:骨头汤真能补钙?药师:其实补钙的最好 ... 是这样做

    补钙的食物其实不多,含钙量较高的,容易吸收的有奶制品、比如牛奶、酸奶,以及各种坚果、还有豆腐,甘蓝等。补钙的药物都是以钙的化合物为主,比如碳酸钙、枸橼酸钙。相比而言,碳酸钙比枸橼酸钙便宜,但是从吸收来说,枸橼酸钙更容易吸收。对于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者,可选择枸橼酸钙适宜,其他人群碳酸钙也可以。

  2. 鬼王的身世 钟馗到底是什么人!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传说中的钟馗到底是谁?人们最为熟知的钟馗的来历版本,是来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只不过不是吴道子画的,而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傩”又是什么?但后人还是称傩舞为跳钟馗。可是大棒与钟馗有什么联系呢?在《平鬼传》中,阎君向玉帝举荐钟馗:“他为人正直”。

  3. 彼此冲克,在一起会闹得鸡犬不宁的生肖组合

    一起来看看彼此相克,不利婚姻的生肖组合都有哪些。从阴阳来看,属鼠为阳水、属马为阳火,二者皆是阳性,属于阴阳不调,所以子鼠午马两者相克,很不适宜结婚,也不适合在一起做事。也就是这两个生肖的人注定是水火不容,很难在一起做事或是结婚,即使是结了婚,也会闹得鸡犬不宁。生肖兔和生肖鸡生肖兔和生肖鸡也是十二生肖中相冲相克的一对组合,双方相处起来关系很差。

  4. 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一、中国人口总量的变化。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中记载的人口数据有:秦朝2000万,西汉末近6000万,东汉和帝时期5300万,隋唐4600万,北宋1亿,清朝前期3。6亿,清朝晚期4亿,建国初5亿多……这组人口数据...

  5. 句容铜器非古物

    句容铜器非古物———历代作伪史话之七如果仅从技术手段和...要求的角度考察,仿制、摹本和作伪并无根本差别,其目标都是最大程度地逼近原物乃至于乱真。“句容器”虽非古物,但也有极品,如天宝时所铸大凤环瓶即为一例。句容铜器非古物,像唐宋时期内府这样的仿制,并非有意混淆视听,惟其这样才可满足宫廷对古物名器的需求。

  6. 第48则 把生命送进狮口

    >>她这是将生命送进狮口,为丈夫铺设生还之路。>>这是1999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叫刘火根的看山老人讲述的故事。27年前,妻子用生命留给他的爱一直深刻在他的心里。回国后,刘火根把妻子的骨灰绑在身上隐居在深山护林,直到今日。>凶残可以夺走生命,却夺不走永恒不变的一个字:那就是“爱”。

  7. 万应灵丹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ànyìnglíngdān【解释】能治各种病的灵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出处】【例子】【相关】百度“万应灵丹”

  8. 皇帝问一贪官:朕没钱怎么办?他说:抄家就有钱了,皇帝说:升官

    自清朝入关以后,从康熙至于乾隆年间,清王朝逐渐达到顶峰,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领土面积,满清成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武力统一新疆...等地,围剿各地割据势力,最终创造了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盛世。乾隆每次出游都会拖家带口,随行人员数千人,巡视工作一般都会提前一年进行准备,勘测水道,兴建宫殿,还要在各地寻求珍宝,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9. 日削月割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rìxuēyuègē【解释】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例子】【相关】百度“日削月割”

  10. 他为17位饿鬼答疑解惑 内容太震惊了

    佛陀就把目连和饿鬼之间的问答,说给弟子们听,大家听了之后,向佛陀顶礼告辞,并谨记教诫,不敢犯同样的错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