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虎斗:郭沫若和陈寅恪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作者 京都静源 教授/文学博士龙 陈寅恪先生究竟是何时开始认识的郭沫若先生,目前尚不得而知。因为他们二人研究的专业和兴趣比较远。郭沫若先生对王国维先生称赞有加,但是对陈寅恪先生总有点不服气。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陈寅恪先生思想中的遗老遗少气质,这和信仰马列主义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显然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有着明显地矛盾冲突。 1958年6月11日,郭沫若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著名的《关于厚今薄古问题》一文,文中对陈寅恪先生极尽冷嘲热讽,并公开提出了「 ”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的口号。8月,中山大学历史系部分师生开始批判陈寅恪。10月,《理论与实践》上刊发金应熙批判陈寅恪先生的长文。12月,《历史研究》上刊发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们写的批判长文。 陈寅恪先生被迫结束几十年的讲学生涯。从此他不再教课,以目盲多病之身,开始了对明清才女诗文及生平的研究,中古史研究及蒙古史研究全被他置之脑后而不顾了。 毫无疑问,在历史学界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批陈运动,和郭沫若先生的公开挑战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郭沫若先生的公开挑战,具体原因很可能正是为了报复陈寅恪先生拒绝1953年担任郭老推荐他的出任中古史所所长之事。不当也可以,可陈寅恪先生却又偏偏公开地写出了什么给科学院的答复一文,实际上就等于是给郭沫若先生的答复,等于在辱 ... 和指责郭沫若先生的追随马列主义。郭沫若先生为此而来的懊恼可以理解。 1960年7月,经陈寅恪先生的老朋友章士钊先生的特别推荐,陈寅恪先生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这次,他终于给了老朋友一点面子,成了新政权里的一名「 ”高官”,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个 ... 职位。 1961年3月13日,郭沫若先生特意来广州休假。借此机会,他决定要登门拜访老对手陈寅恪先生。郭沫若先生的这次来访,也许应该是为了两年前发起的批陈运动进行一下象征性的和解吧。郭沫若先生当场口吟上联「 ”壬水庚金龙虎斗”。陈寅恪先生接着对了下联「 ”郭聋陈瞽马牛风”。陈寅恪先生生于1890年,为庚寅虎年,按五行为金。郭沫若先生生于1892年,为壬辰龙年,按五行属水。郭沫若先生和寅恪先生不愧为一代史学大师,一副对联将二人的生辰、生肖和对应的五行都镶嵌了进去。这一副对联,珠联璧合,让人回味无穷,击节叹赏。 这一天,郭沫若先生在日记中的记载是: 同乃超去看陈寅恪,他生于庚寅,我生于壬辰,我笑说今日相见是龙虎斗。 郭沫若先生离去后,陈寅恪先生留下了对郭沫若先生的学术评价是∶「 ”他最好的著作是《青铜时代》。”这句话未必很公允。众所周知,作为甲骨四堂之一的著名史学大师的郭沫若先生,「 ”他最好的著作”应该是他的甲骨学和金文学的研究系列专著,如《卜辞通纂》或者《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可惜的是,陈寅恪先生恰恰对郭沫若先生的这些学术成就并不了解。 1961年8月,阔别多年的老友吴宓先生来访。陈寅恪先生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先生,并正式向他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头关钱柳姻缘的著作,这就是后来的三卷本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同年的11月15日,就《论再生缘》的问题,郭沫若先生再访陈寅恪先生。这一天,郭沫若先生在日记中的记载是: 彼颇信云贞曲之枫亭为仙游县之枫亭。说舒四爷,举出《随园诗话》中有闽浙总督五子均充军伊犁事,其第四子即可谓舒四爷。余近日正读《随园诗话》,却不记有此人。我提到「 ”句山樵舍”,他嘱查陈氏族谱。「 ”壬水庚金龙虎斗,郭聋陈瞽马牛风。”渠闻此联解颐,谈约一小时,看来彼颇惬意。 1961年到1962年之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开始发表多篇论文,对陈寅恪先生的《论再生缘》研究展开学术论战!这应该说这是郭沫若先生发起的第二次批陈运动,距上次的1958年相距不过三年。但是,这次与了学术色彩,学术争论和政治立场的争议成为主导。因此陈寅恪先生说是「 ”郭院长沫若撰文辨难”。 但是,郭沫若先生在《〈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等文章中还是多次肯定了陈寅恪先生的研究: 这的确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文学遗产,而却长久地被人遗忘了。不仅《再生缘》被人看成废纸,作为蠹鱼和老鼠的殖民地,连陈端生的存在也好像石沉大海一样,迹近湮灭者已经一百多年。无怪乎陈寅恪先生要那样地感伤而至于流泪…… 我每读一遍都感觉到津津有味,证明了陈寅恪的评价是正确的。…… 我是看到陈教授这样高度的评价才开始阅读《再生缘》的。 陈寅恪的高度评价使我感受到高度的惊讶。我没有想出:那样渊博的,在我们看来是雅人深致的老诗人却那样欣赏弹词,更那样欣赏《再生缘》。而我们这些素来宣扬人民文学的人,却把《再生缘》这样一部书,完全忽略了。于是我以补课的心情,来开始了《再生缘》的阅读。 看起来,郭老对陈寅恪先生的批判还是以学术价值观和思想倾向为主,不能等同于那个时代的纯粹的人身攻击和大批判。更不能看成了打击迫害。无论是「 ”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的豪言壮语还是「 ”在我们看来是雅人深致的老诗人却那样欣赏弹词”的冷嘲热讽,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那样,只是「 ”郭院长沫若撰文辨难”而已。

虎斗:郭沫若和陈寅恪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2. 孙武为什么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孙子兵法孙武虽然被誉为「”兵圣”,千古流芳;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更是被推为兵家圣书,誉满全球,可是关于他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原因并不复杂——孙武生平事迹的文字记录,最早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当中,而在更早的、先秦时代的史书,诸如《左传》、《战国策》等,却只字未提。此外,《史记》中关于孙武参与吴王阖闾伐楚之战的记载,与《左传·定公·定公四年》中的记载相冲突,按照《

  3. 张耕华 |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

    陈寅恪、吕思勉陈寅恪和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治史都以研读传统典籍为基础,也都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史学传统。陈寅恪、吕思勉两位都是纯粹的历史学者,但都非常关心社会现场,其著述之命意,常希望在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而非纯粹为史实而考证史实。论者常常关注陈、吕两位治史上的前一方面成就,而对后者则有所忽视,其实,这是他们治史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珍贵的学术遗产。

  4. 深扒文豪们不为人知的搞笑历史,看完后让人笑喷

    但实际上这些文豪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初我们在教科书上学习他们传承下来的知识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们还有这么有趣的一面,令人大跌眼镜。鲁迅先生这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 陈寅恪与鲁迅曾是同窗挚友,一方成民族魂后,为何他们再无往来

    陈寅恪,于1890年7月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乃一代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被誉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学术人才——精通历史学、古典文学研究、语言学及诗词。这位国学大师曾与另一位文学泰斗是同窗同学且住在同一个宿舍,此人就是鲁迅,但陈寅恪却从来都对此事只字不提,这是为何?

  6. 司马迁的《史记》公认千古绝唱,但有一皇亲国戚不服

    班彪是汉成帝妃子班婕妤的侄子,他在新朝末年逃离长安,前往陇右、河西等地区避祸,因条件有限,且时局动荡,主要目标是早日归附东汉,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班彪安顿好一家人之后,立即派魏朗前往延陵,一方面到中秘之书副本的保管地,想办法将典籍带回到洛阳,另一方面争取找到他的堂兄班嗣。不过,班彪对延陵班府的废弃,虽然早就有过心理准备,还是有些难过,毕竟那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7. 郭沫若挖了明定陵,为何又要挖武则天墓?老梁的说法,值得借鉴

    郭沫若挖了明定陵,为何又要挖武则天墓?老梁的说法,值得借鉴郭沫若是我国一代宗师级人物,各个方面都能伸一手,堪称「”学术全垒打”。郭沫若诸多头衔中,有两个名号是「”毁满天下,谤满天下”,分别是考古学与历史学。郭沫若在这两个领域内成就斐然,但也确实是留下了两个败笔:力主拆北京古城墙、挖掘明定陵。尤其是后者,造成了考古界的一大灾难。事实上,郭沫若在挖了明定陵后,还要挖武则天墓。为何郭沫若挖了明定陵还要挖

  8. 大禹九鼎上真的画有最早的中国地图吗?历史学家:这是真的

    夏时期有关测绘地图的传说和历史记载《史记·夏本纪》有「”舜荐禹于天为嗣……帝舜崩……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禹去世后传位于益,禹之子启...益而代父因袭帝位,这是夏代之始,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即从...民主制的部落联盟过渡到奴隶制王朝,部落统帅权力不断加强,民主议事的传统逐渐被专断独裁的作风所取代,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开始

  9.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1969年10月7日清晨,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病逝于广州中山大学的家里,终年八十岁。一个月以后,即1969年11月21日,他的夫人、四十年甘苦与共的唐晓莹先生也撒手尘寰。哲人其萎,忽焉五十载。

  10. 推断手法写历史真的靠谱吗?论《史记》中的上帝视角

    因为写历史的人,永远都是用全知全觉的视角来讲故事的。司马迁写的《史记》,就是一个使用上帝视角叙述的典型。使用上帝视角来叙述事情,离不开推理、推断,《史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推断手法。这样写的历史,真的靠谱吗?使用上帝视角叙事比较成功的,当属《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

随机推荐

  1. 南北分榜、大礼议、三王并立之争,明代的廷争为何如此激烈?

    那么明代朝野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争执呢?>此外,明代六科之制为争论提供了制度保障。>孟森先生>另外,从思想氛围的角度来看,明代士大夫标榜廷争。

  2. 梦见荒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荒野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荒野是什么意思梦见荒野,代表了你就要遇到的困境,单靠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梦见泥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恋爱的人梦见荒野,显示出来你对现在的感情状态不满,在爱情上将有波动。梦见荒野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3. 钱元瓘墓 如何评价钱元瓘

    钱元瓘钱元瓘在位期间延续父亲钱镠的政策,使用藩镇法制、免除民田荒芜无收者的租税等。钱元瓘墓>钱元瓘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郊玉皇山下,墓前有明代嘉靖年间所立的“吴越国文穆王墓”碑。附近施家山有其王妃吴汉月墓>如何评价钱元瓘>《旧五代史》:元瓘幼聪敏,长于抚驭,临戎十五年,决事神速,为军民所附,然奢僣营造,甚于其父,故有回禄之灾焉。推其源流,皆元瓘一念之仁为之也。

  4. 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简介 颜真卿是向谁学习书法的历史名人

    颜真卿人物生平简介颜真卿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25岁考中进士后就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颜真卿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颜真卿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写的一手好文章。755年,安禄山谋反,河北大部分区域沦陷,只有颜真卿防守的地方平安无事,此后在颜真卿的带领下,对抗反叛军。颜母希望颜真卿能有所出息,所以寄予厚望。

  5. 姓孟男孩子取名大全_孟姓男孩起名字–宝宝起名

    姓孟男孩子取名大全孟宇祥–五行:水土金宇此字为推荐用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字义宇表示天地、仪容、风度;祥表示幸福、吉兆、吉利,意义优美。博系男子名常用字。字型孟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8画;慧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5画;龙为独体字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6. 新娘结婚贺词怎么说?最新新娘结婚贺词推荐

    最新新娘结婚贺词推荐新娘结婚贺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最爱我,有勇气和我携手共渡一生、不离不弃,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男人—!新娘的贺词往往让很多害羞不善表达的准新娘们头疼不已,现代婚礼上,比较少的有让新娘宣读新娘贺词,但如果做别开生面的婚礼,新娘贺词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势必是一个感人的场面。一般来说,此刻新娘最想表达的是对父母多年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7. 郑厉公「 ”文治武功”皆出类拔萃,实现郑国短暂复兴,为何谥号为厉

    郑厉公,名突,郑庄公次子。前701年在宋庄公的帮助下胁迫大夫祭仲赶走哥哥郑昭公,改立自己为国君,后欲除祭仲不成,出走栎邑等待时机。郑国又历经昭公、子亹、子婴三位国君。前680年,权臣祭仲去世,郑厉公率兵复位成功。是将才,亦是帅才郑庄公的两个儿子郑昭公和郑厉公其实都很会带兵打仗。郑昭公曾带兵助齐国击溃北戎,相比起来,郑厉公更加厉害。

  8. 成语【一差二错】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一差二错的意思解释成语一差二错发音:yīchàèrcuò释义: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9. 梦见家务事预示什么 梦见家务事会怎么样 – 周公解梦

    家务,又称家事、家政,陜西人也叫过日子、过日月、过光景等。家务是指家庭日常生活事务的习俗。那么,梦见家务事会怎么样?梦见打扫卫生,人际关系将有不如意。梦见洗衣服,将有快乐的偶发事件。梦见改变房间里的摆设,爱情方面将出现问题。梦见帮忙做家事而获得小赏金,表示与家人的关系非常融恰。梦见烹调菜肴,爱情方面的运势上升。梦见自己面貌英俊好吗梦见英俊的含义–周公解梦

  10. 桑榆暮景是什么意思?

    【拼音】sāngyúmùjǐng【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例子】教子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之一折)【相关】百度“桑榆暮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