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34期~探索「 ”未知南方大陆”的故事(下)—记德斯诺斯及其世界地图

德斯诺斯这幅世界地图最后一版的出版时间为1772年,可以看做是一条时间分割线: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完整岸线轮廓依然缺失大量信息、许多部分是基于假设;但1771年,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的第一次太平洋探险航行结束后,他成为首次环航了新西兰的欧洲人、成为首批登陆澳洲东海岸的欧洲人。在后库克时代,欧洲人 ... 的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岸轮廓变得完整而清晰起来。 法国制图师德斯诺斯(Desnos)的世界地图1772年版 这版世界地图首次发布是在1760年,1766年第一次再版,又一个6年之后,才是这个1772年版本,期间每版的地理信息都有更新。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这几版本的地图上飘忽不定的形状和位置,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德斯诺斯这版1772年地图被视为「 ”时间分割线”的意义。 这幅世界地图的作者全名为路易斯·查尔斯·德斯诺斯(Louis Charles Desnos,1725-1805),他出生在一个法国布商的家庭,但凭借爱好与钻研进入天文与地理学的领域,成为十八世纪法国优秀的地理学家之一。他在巴黎从事图书、地图、地球仪和其他科学仪器等的出版、 ... 、销售生意,是那个时代测绘仪器、地球仪、地图等的主要制造和销售商之一,商铺的办公室就在巴黎的圣雅克街7号。他拥有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的皇家地球仪制造商职位,这个职位带给他的皇家认同以及500英镑的不菲年薪令人垂涎。德斯诺斯与当时的法国其他地理学家,比如萨诺尼和图尔等人(Zannoni and Louis Brion de la Tour)有着经常的联系,并创作了大量的地图和图书作品,不过伴之而来的也有同行的「 ”羨慕嫉妒恨”,嫉妒者们声称,他是个无良的出版商,从来不考虑和区分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出版。所以,在那个时期,德斯诺斯同巴黎同行们有着不少漫长的法律 ... ,同行们评价他是「 ”(只要有利可图),就刊印任何摆在他眼前的作品”,完全不管是否准确或者是否有版权问题。但不管怎样,他都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地图 ... 和出版商之一,他的关于法国本土方方面面的详细地图,以及后期 ... 的便携式地图集《地理年鉴》,都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接受。 熟悉古地图的人看到这张世界地图,或许会感到,这熟悉的外围装饰,怎么好像出自另一位法国制图大师德·费尔(参我们公众号31期的介绍)之手呢? 外围装饰中似曾相识又很有性格的月亮 的确如此,德斯诺斯那3个版本的世界地图,其外围装饰几乎同德·费尔1694年版本的世界地图完全一致:刻画的场景都是繁复而奢华,在地图顶部代表了天堂,描绘着众神和女神、欢快飞翔着的小天使、黄道十二宫的星座等等,那五颗已知的行星(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也都用一种很有「 ”性格”的画法描绘了出来;地图的底部代表着人类生活的大地,描绘了贸易、劳作、娱乐、学术研究等等场景,表现的主要是法国人与这个星球上其他民族的互动。但如果认为德斯诺斯不过是照搬了德·费尔的地图,那就太对不住德斯诺斯为此地图付出的努力了,虽然其地理信息也借鉴了德·费尔的数据,但,如果将德·费尔1694年版本的地图以及德斯诺斯几个版本的地图对比着看,就会发现,德斯诺斯地图的整体布局与细节都是全新的了。 德·费尔1694年版本的地图 1700年,法国另一位制图师诺林(Jean-BaptisteNolin)出版了一副壮丽的挂墙世界地图(Le Globe Terrestre),此图第一次对澳洲东海岸给出来假想中的海岸线。然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描述,在十八世纪中期却受到了法国假设地理学派的欢迎,也包括了制图师布榭(Buache)等人。当时英国的地图 ... 者倾向于不遵循这种相当激进的、对澳大利亚东部的假想描述,更愿意选择更保守的荷兰人的描述。限于当时落后的通讯手段及信息传递效率,德斯诺斯也还没有意识到库克船长已经带回来最新的、详细的澳洲东海岸以及新西兰海岸的测绘信息,在1772年版的地图上德斯诺斯选择接受了假设地理学,他在「 ”胜利来临的最后一刻选择了放弃抵抗「 ”,1772年的这版世界地图,也成了人类对这片「 ”新荷兰”大陆(今澳大利亚)未知海岸线的绝版假设。 *但也有几个例外,比如由理查德·库西(Richard Cushee)于1731年出版的地球仪、托马斯·基钦(ThomasKitchin)1771年 ... 的双半球世界地图等,采用了法国人的这种「 ”假设地理学派”的描绘。 诺林1700年的世界地图 包含许多假想的地理信息 Jean-Baptiste_Nolin _Le_G 该地图的另一个独特特征,是新西兰,成为假想的南极大陆的附属部分,虽然这也属于不那么靠谱的「 ”地理假设”的产物,但是在「 ”新西兰”附近,描绘了欧洲主要城市的「 ”透视对跖点”仍是此图中的一大亮点,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对跖(Antipode projection)点,为地理学与几何学上的名词。简单的说,从地球上的某一地点向地心出发,穿过地心后所抵达的另一端,就是该地点的对跖点*,地球的南北极就是一对儿对跖点,因此,对跖点也可称为地球的相对极。如果将一张世界地图沿经度线对折并撕开成两半后,将其中一半相对于另一半旋转180度后,彼此重叠的两个点就是对跖点。由于对跖点分别位于地球的两端,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彼此的寒暑与昼夜刚好相反;此外,就电磁波通信而言,对跖点之间的传递效果通常都较其周边地区好,这就是所谓的「 ”对跖点效果(antipode effect)”。在这张地图上。巴黎、伦敦、马德里、罗马、君士坦丁堡、斯德哥尔摩和彼得堡等欧洲主要城市的对跖点,就都出现在了新西兰东部的假想南极大陆上。 *寻找对跖点的方式有很多种,通常是由经纬度来推算(经度减180度,纬度南北互换),例如以香港为例子,香港城市的位置为北纬22.3度,东经114.2度。那么,它的对跖点则为南纬22.3度,西经65.8度,位于阿根廷胡胡伊省北部。 左上角的新西兰,成为假想的南极大陆的附属部分,在「 ”新西兰”附近,描绘了欧洲主要城市的「 ”透视对跖点 该地图对「 ”假设地理学说”的另一个反映,是它描绘了假想中的南极大陆、以及大陆中间巨大的内海——根据布榭*的假设,德斯诺斯在那里「 ”描绘”了一个比已发现的北冰洋区域更大的「 ”南冰洋”。 *布榭,Philippe Buache,就是上文那个认同假设地理学派的布榭、在1729年被任命为法国国王的首席地图师,他是纪尧姆·德利勒的徒弟,在1730年又成为了德利勒遗孀的女婿。 法国探险家布韦(全名让·巴蒂斯特·查尔斯·布韦,Jean-Baptiste Charles Bouvet de Lozier),1738-1739年间曾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远征,他在之后发布的报告中说到:在南纬54度布韦岛*附近的地方发现了许多「 ”两三百英尺高(约60-90米),周长有半里格到两三个里格(约2.8公里-16.6公里)的巨大冰山”。布榭基于这些南半球探险的报告、以及自己多年来发展完善的地理假设理论,将他的论文《地理和物理观测,包括南极地区和它们应该包含的冰冻海域的理论》于1763年发表在《绅士杂志》上,该理论假设的核心就是「 ”南极地区必须包含一个冰冻的大海,并借由大陆上的山脉和巨大的河流发育和滋养,才能产生出布韦所描述的那种尺度的巨大冰山”,布榭将其假设为一个陆间海(land-locked basin),并向北通过两个出口与其他大洋相连,布榭还认为「 ”南极大陆应该有与西伯利亚一样壮观的河流,因为西伯利亚的河流塑造了北极地区的冰山……,冰山一定是来自漂浮的冰盖,就像在北极一样,而不是来自大陆。”这种一厢情愿的假设,同更早的大陆平衡理论假设的「 ”未知南方大陆”几乎如出一辙。 *布韦岛(挪威语Bouvetøya,英语BouvetIsland,台湾省译为布威岛,香港译为鲍威特岛),是南大西洋的一个孤立火山岛,现属挪威南极领地。1739年1月由法国航海家让-巴蒂斯特·夏尔·布韦(Jean-Baptiste Charles Bouvet de Lozier)首次发现,但由于天气海况及人员伤病等多方面原因,布韦没有对该地进行考察,因此他也无法判定这究竟是一个岛屿还是南极大陆的一部分。他将该地命名为「 ”the Cape of Circumusion”,并记录了经纬度。布韦岛是世界上距任何一个大陆最远的岛屿之一。 布韦 1738-1739 探险航迹 德斯诺斯的这张地地图,忠实地反应了他的法国老乡布榭的这种理论:此图的南极地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陆地,而是由一个冰封的内海隔开的两个岛屿,冰山从那里分离并向北漂流到大洋之上……,两个「 ”南冰洋”的出口一个在非洲下方、南纬54度附近、被认为是布韦发现大量冰山的地方,另一个则在南美洲大陆西南端,那里是探险家戴维斯曾经报告发现大量冰川的地方。如果布榭知道英国人哈雷在1700年的探险中,曾在南纬52.5°度,西经35°度的位置也曾经发现大量的巨型冰川,那他的「 ”南冰洋”假想图,不知道还要多开几个口子。那个年代,科幻与梦幻,好像也不过是一念之差。好在,此地图上的「 ”南冰洋”写着「 ”猜想”(conjecturée),否则,今日的我们怕是真不知道这幅地图描绘的到底是哪一颗星球。 猜想中的南冰洋把南极洲隔开成两个岛屿 风帆年代的人类,虽然有着坚韧的意志与探索未知的雄心壮志,但技术条件依然难以同极地地区狂莽的自然力量直接抗衡。直到1838-1842年,美国人威尔克斯赴南极海域进行多次探险,绘制了2000多公里的南极洲海岸线地图,他在印度洋地区测绘的南极岸线被命名为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非假想的南极岸线才算初露峥嵘。之后,经过几代探险家的努力,直到20世纪20年代,南极洲的地图才算初步完成。而彼时,如果回看德斯诺斯的这幅世界地图,不知会对人类探索与进步的轨迹生出几多感触! 荣耀舰队 / 橙湖工作室 作品

34期~探索「 ”未知南方大陆”的故事(下)—记德斯诺斯及其世界地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南极冰川下发现古外星文明,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吗?

    南极是人类历史上最晚被发现的一个大陆,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但是南极的总面积非常的大,他大概是中国面积的1.5倍,平均海拔在2300多,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大陆,从18世纪起,人类对于南极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就带着大家把这些点连接成线看看南极冰封的世界下面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惊天秘密?

  2. 利玛窦留下一段话,颠覆传统认知:明朝不亡,中国近代不会受辱?

    近代发生的百年屈辱,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但我们在回顾历史时,不由的会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明朝延续了下来,还会发生百年屈辱吗?晚明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留下这么一段话,内容颠覆传统认知,或许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利玛窦中国札记》:有些人是他认识的,有很多他根本不认识,来信询问有关基督教教义的各种问题、有关向偶像献祭的人的信仰以及他所刊行的著作里的一些章节。

  3. 从5张奇怪的古代地图看古人的世界观

    题/从5张奇怪的古代地图看古人的世界观文/牛奶的野望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古代的地图看起来不像现代的地图,这不仅是因为古代的地理知识和制图技术与现代有巨大差距,而且古代地图的存在除了地理意义

  4. 科普:中国是「 ”东方大国”, 为什么世界地图却把美国画在东边?

    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一直被称为东方大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西方国家也经常把中国这一块地区叫做远东,但是各位可曾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世界地图上,中国不是在东边,而是在比较靠西的位置。中国在西边,美国在东边这其实是中国人一种世界中心的想法的表现。按照欧洲国家的...,世界地图是以本初子午线划分的,欧洲人认为他们是世界的中心,因此画世界地图时就把本初子午线画在了地图的正中间。

  5. 清朝烧掉的明朝世界地图, 来看看画的如何

    不过早在明朝时期,中国已经绘制出较为准确的世界全图,只是到清朝被乾隆皇帝下令销毁,以至于明朝精准地图在中国失传。《坤舆万国全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主编,明朝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刊行,宫中艺匠摹绘12份。该图有多个版本,如今都流散海外,日本、意大利、梵蒂冈等国还有珍藏。绘图技巧上,《坤舆万国全图》延续了中国传统,着色明显比此前的地图更绚丽。地形展示上,在没有卫星定位的情况下,基本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6. 狸花猫随主人远航,途中遭遇意外,和船上的雪橇犬永远留在了南极

    曾经有一只猫登上过南极大陆,虽然它并没有因此带给人类什么帮助,也没有对南极大陆上的生态平衡造成什么危害,甚至它的结局十分悲惨,不过这不影响它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猫爪印。主动踏上遥远的旅途南极对人类来说,曾经是一个无法轻易踏足的地方。英国著名的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在20世纪初多次前往南极,并在1911年达成了人类第一次抵达南极的成就。

  7. 潜水科学家报告南极冰架下的“巨大变化”

    在南极洲罗斯海的新港,一名研究人员在冰下潜入接近冰点的海水。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南极冰架下海洋生物群落的变化,研究人员说。科学家在南极罗斯冰架边缘的海冰下潜水,发现了海底生态系统的意外变化,与之前对南极罗斯冰架的研究相比同一地区,他们认为可能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冰架变薄造成的。

  8. 南极微生物只能在空气中生存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南极微生物能够在空气中生存,生活在极地沙漠中的土壤微生物必须与极端干燥的环境、营养贫乏的泥土和长达半年的24小时...作斗争。现在,对这些微生物幸存者的遗传学研究表明,他们通过从稀薄的空气中收集微量气体来解决问题。

  9. 34期~探索「 ”未知南方大陆”的故事(下)—记德斯诺斯及其世界地图

    德斯诺斯这幅世界地图最后一版的出版时间为1772年,可以看做是一条时间分割线: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完整岸线轮廓依然缺失大量信息、许多部分是基于假设;但1771年,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的第一次太平洋探险航行结束后,他成为首次环航了新西兰的欧洲人、成为首批登陆澳洲东海岸的欧洲人。在后库克时代,欧洲人...的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岸轮廓变得完整而清晰起来。

  10. 明朝世界地图被清朝所烧,专家叹息:明朝航海比欧洲领先太多!

    《坤舆万国图》中的英国但清朝入主中原后,这份世界地图被清...尽数焚毁,明朝人好不容易才睁眼看世界,清朝满族统治者又将这份开放的思想抹...,致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专家拿到这份世界地图后,仔细研究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实,让人不禁怀疑,明朝的航海水平,真的是史料当中记载的那样吗?

随机推荐

  1. 梵高与高更:「 ”我醒来之后愿你在我身边”

    「”人总患孤寡。”大多数情况下,人总是抗拒孤独的,与生俱来的群体性动物属性让我们更向往人群。即使选择孑然一身,也需要一个社会性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能畅所欲言,能放肆欢笑。可一百多年前,却有这样一个人,一生都没能找到这个圈子。梵高照片,1873他就是梵高。有人会说:「”梵高不是有他的弟弟提奥吗,怎么可能没有朋友?”提奥照片,1878虽然弟弟对他很好,终归只是亲人。因此,在这些难耐的时刻,梵高格外想

  2. 机锋无限:沩山灵佑拨火悟道

    沩山灵佑拨火悟道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宗是开宗最早的一派。它的开山祖是沩山灵佑禅师。沩山灵佑为寻求开悟,来到百丈禅师门下习禅。灵佑拿起火棍草草拨了两下,说:“师父,炉中没火了。”灵佑顿觉醍醐灌顶,得以开悟,忙叩首谢师。第二天,灵佑随百丈禅师上山劳动。沩山于炉中拨火未见火,百丈深拨其底见火星,无火亦有火;沩山拾起柴吹两吹,柴头无火又有火。

  3. 李陵容是怎么成为皇妃的?历经三朝独享尊荣

    历史新知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她是又黑又丑的女奴,靠一特殊功能成为皇妃,历经三朝独享尊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后,司马昱被权臣桓温拥立成为傀儡皇后,是为晋简文帝,而李陵容,也因此成为了皇妃。李陵容可谓是历代后宫中最幸运的女子了,毫无美貌与地位,竟能从女奴升为皇妃,又进阶为太后与太皇太后,无比尊荣。

  4. 同床各梦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tóngchuánggèmèng。

  5. 2014新年情人祝福短信

    请接受我新春的祝愿,祝你平安幸福。在这新春之际,敬上一杯真挚的酒,祝母亲安康长寿,欢欣无比。

  6.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2:大战之前越军便衣入境采购物资,必须得抓

    此时郭实彬科长已离休,杨绍先参谋则转业回老家江川县工作。目前侦察队由唐方亮副科长率领,参谋蒋家放与李敬晓随队来了杨万。包括仍由蒋良清连长、陈新利指导员带领的侦察连均住杨万边防检查站。各团侦察排由蒋参谋率队前出,住在近抵者阴山下的长田和江铳村。杨万属麻栗坡县东部紧邻边境的行政乡,乡...杨万镇面向境内依山而居。镇上除常设行政机构外还有公安边防检查站,再就是二三十户居民房屋邻次栉比自然形成的小街。

  7. 宋英宗赵曙出生

    宋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网络配图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8. 内心受伤的句子说说心情-感人的情话

    一不小心脚踩上去,那沙沙的声响,如同心的崩裂与坍塌,瞬间就空了,冷了,不知该如何了。所有的爱都是单纯的,只是,有些爱情,后来却掺杂了许多现实的条件。有一天,我们会怀念它曾经单纯的时光和当天那个单纯的自己。夜阑人静的时候,在心底最深处,我们难道不明白爱是单纯而朴素的吗?

  9. “华盖”入命究竟具有怎样的含义?

    “华盖”一词,其本来含义,是指古代帝王所乘坐车辆的车盖。故此,解开“华盖”的含义之谜,有着值得玩味的东西。不过,八字论命,离不开十神,其组合、位置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华盖”的具体含义。因此,“华盖”的具体含义,大致可以概述如下:1、大多智慧不凡华盖原是技艺之星,主人智慧高超,言行奇特,术业专精。故此,古书上说:“华盖逢空,偏宜僧道”。

  10. 济阴贾人成语故事_成语“济阴贾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刘基《郁离子》: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