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吴铁城至沈阳后,即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缠住张学良不放,向东北军政当局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伐交”。吴铁城及时把握住了张学良这种矛盾心理,建议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迫其举办生日宴会,以便本人利用这一机会,再次向张学良展开新一轮的攻势。对于蒋介石的关怀,张学良不能不有所表示。看到吴铁城在沈阳游说得很有成效,蒋介石决定加派自己的盟兄、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张群,捧着特任状和印信到东北会晤张学良。

张群(右一)、张学良(右二)、吴铁城(右三)合影(资料图) 1953年11月,台湾省“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被蒋介石免职查办,“总统府资政”吴铁城心中颇为不平,连夜跑进“总统府”替王求情。比吴铁城早一年出生的蒋介石向来不把他当“铁老”看待,这会儿正值气头上,态度更不客气,他指着吴铁城的鼻梁拍桌打椅 ... 了一阵,还摔碎了一个茶杯,最后几乎是把这位“总统府资政”赶出了“总统府”大门……
三次出使东北,成功劝说张学良易帜 1928年4月,蒋介石举行第二次北伐。冯玉祥指挥第一、二集团军进击津浦线,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沿京绥线进攻,李宗仁第四集团军负责京广线战斗,三路合力直指京津。此时,日本为确保在东北的“特殊利益”,逼张作霖退守东北。但关东军因张作霖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苛刻要求,于6月4日晨悍然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东北能否易帜归附,是 ... ... 能否统一全国的最后标志。蒋介石思量再三,决定派吴铁城北上,游说张学良归顺南京国民 ... 。吴铁城利用与许多东北将领的旧交,感以私谊,晓以大义,凭借出色的协调交际才华,几经折冲,始排万难,说服了东北地方当局,达成易帜协议。吴铁城与张学良密定:7月21日,东北易帜。当蒋介石收到吴铁城的电报后,非常高兴,他为选中这样一位善于交际的当世“张仪”而欣慰。 但是,易帜之举却受到了日本方面的阻挠。日本对张学良施加压力,迫使易帜两次缓行。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冲破日本阻力,通电全国宣告“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 ... ,改易旗帜”,终于使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至此,南北“统一”实现。吴铁城大功告成,初露锋芒。 1929年9月,蒋介石策动张学良挑起反苏“中东路事件”。为了鼓动张学良的反苏情绪,吴铁城再赴东北劳军,为第三次出使东北打下了基础。 1930年,阎、冯、桂、汪 ... 地方实力派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坐视关外的张学良,对时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交战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去拉拢他,大批说客云集沈阳。蒋介石以吴铁城与东北交往轻车熟路,故第三次派吴出关游说。吴铁城至沈阳后,即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缠住张学良不放,向东北军政当局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伐交”。 1930年4月,辽宁国民外交协会召开“追悼抗俄将士大会”,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都派代表参加致祭。按照吴铁城的要求,蒋介石命令南京 ... 拨款50万元,褒奖东北边防军对苏作战阵亡的东北军将领韩光第、魏长林、张季英、林选青等12人。吴铁城代表国民 ... ... 向张学良、王树翰授勋。这一举动,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抚慰张学良,继续与蒋介石保持一致。 6月3日是张学良的生日。张学良感到,自己如果举办生日宴会,定会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便在“办”还是“不办”间犹豫不定。吴铁城及时把握住了张学良这种矛盾心理,建议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迫其举办生日宴会,以便本人利用这一机会,再次向张学良展开新一轮的攻势。 6月3日,在各方推动下,张学良不得不举行生日宴会。对于蒋介石的关怀,张学良不能不有所表示。6月14日、l7日,张学良两次致电蒋介石的心腹、时任湖北省主席的何成浚,说明东北处境困难,内外交迫,冀待相当时机,以求万全之策,请代向蒋介石表示:“决愿为国家、为介公效命。” 看到吴铁城在沈阳游说得很有成效,蒋介石决定加派自己的盟兄、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张群,捧着特任状和印信到东北会晤张学良。 张群请张学良就任南京 ... 授予他的“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职;张学良却说已致电蒋介石,表示不能就任。张群又劝其出兵助蒋,张学良也未予肯定答复。 听了张群会见后的汇报,吴铁城觉得张学良态度有所后退,便四处打探其中的原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张学良蒋介石中国近代史东北历史历史张群总统府西安事变世界大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