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看到他人不好 实际是心不清净

心只要清净 外境无一不清净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兮的镜子,上面污点斑斑,显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样,我们心的镜面上,如果粘满了种种习气的垢染,那么无论看到谁,也都会觉得有很多毛病,怎么看都不合自己的意。一个人的心不清净,就会时常疑神疑鬼,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欺负自己,甚至看他一眼,也觉得别人的眼神大有问题,似乎是在蔑视自己。他所见的一切皆不清净,就算是圣者的功德也全然不见。相反,倘若一个人的心很清净,就会视每个人都是佛菩萨。即使有人无端刁难,也会觉得是大菩萨在以此方便法门来消除自己的业障,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就算看见特别愚痴的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故意示现。《杂譬喻经》中讲过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座寺院,住着百余名僧众。距寺院不远之处,住着一位潜心向道的女子,她每天供养一位出家法师,然后在其座下恭敬听法。一天,轮到一位老比丘前去应供讲法。他年岁已高、刚出家不久,对许多经义尚不了解,但又不知该如何婉拒,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沉重的脚步前去。这位女子见老比丘的步履如此“安稳”,就对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认为他必定是个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人。进入屋里,老比丘心情七上八下,享用斋饭的时间拖了很长。然而,漫长的等待,丝毫未减少这个女子求法的诚心。午斋过后,她虔诚地请老比丘说法。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才出家,对深奥的佛法不明究竟,心里既惭愧又苦恼,不禁感慨道:“愚痴无知,缺乏智慧,实在非常痛苦啊!”女子听了这段话,以为是给自己开示的,就仔细体会其中的意义,明白了由无明产生痛苦……在反复思维的当下,她竟证得了圣果。可见,心只要清净,外境无一不清净。外境的好坏,根本在于心的安立。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应断除挑剔别人的习气,一旦生起不好的念头,则要立刻制止并忏悔。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看到他人不好 实际是心不清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海的女儿读后感

    海的女儿读后感读后感一:《海的女儿》读后感寒假里我读了《安徒生童话精选》,其中给我感受最深。此刻读《海的女儿》,我坚信,那是一个愉悦的童话。追求本身是一种美-–《海的女儿》读后感登录作文网,你也可投稿。小时候,怀着好奇的情绪读完了《海的女儿》。

  2. 孕妇梦见黑枣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黑枣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黑枣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禅师教我们如何去做人

    一个青年去请教禅师如何做人。人有两只眼睛,它们都是平行的,它告诉我们应该平等看人,平心看物,人必须睁开眼睛,眼看四面八方,才能看清天地世界。人有两只耳朵,一只长在左边,一只长在右边,它提醒我们要倾听正反两方面的声音,不能偏听偏信一面之词,方能正确理会人间世界。禅师神情庄重道:我有一个心脏,它有两个心房,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一一凡事不仅要为自己着想。

  4. 掺假蜂王浆的识别

    糊精、合成浆精的检出:用筷子插入浆中,拉出后形成丝体,显得粘稠,纯蜂王浆不易形成丝体,具体检出可参考蜂蜜。蜂蜜、蔗糖的检出:取少许放在舌头上品尝,明显感到甜味。正常蜂王浆中含还原糖为20。

  5. 梦见自己强暴别人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强暴别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强暴别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不稂不莠是什么意思?

    【拼音】bùlángbùyǒu【解释】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出处】《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例子】之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近义词】不郎不秀【相关】百度“不稂不莠”

  7. 梦见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帮人说情好吗 梦见说情意味着什么 – 周公解梦

    梦见帮人说情好吗?说情是指代人求情。《儒林外史》第四回:“众人慌了,求张乡绅帖子在知县处说情。”瞿秋白《文艺杂着续辑·关于高尔基的书》:“我还常常看见高尔基替那些著作家说情,他们在革命以前却曾经卑劣地窘迫过他。”梁斌《红旗谱》十三:“运涛想:托人去说情吧。”梦见为某人说情,预示在你最需要帮助时,真的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梦见办喜事是不祥之兆梦见办喜事会怎么样–周公解梦

  9. 我的学佛体会与感应

    我的学佛体会与感应本人于2009年与佛教结缘,第2年正式皈依了我佛,成了在家佛弟子,如今全家信佛。几年下来,通过上佛教网学习有关的内容,对佛教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较好地指导自己日常的生活、工作与行为。通过以佛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身边的领导、同事们都说:这几年我的为人处事、说话,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佛教在村里正得到弘扬。

  10. 三三四四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ānsānsìsì【解释】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出处】汉·王延寿《梦赋》:“尔乃三三四四,相随踉■(足旁)而历僻。”【例子】无【相关】百度“三三四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