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德华信佛修福

   刘德华,是香港娱乐圈的四大天王之一,影视歌坛的三栖红星,众多年青人的偶像。鲜为人知的,原来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是妙莲老和尚之皈依弟子。>皈依三宝> 据刘德华(以下简称华仔)说,家中父母是信佛的,自小亦有接触佛教,但都是去寺院拜佛﹑参观﹑游览而已,对佛教教义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真正认识佛教和皈依佛教,作为自己的宗教信仰,都是近这几年间之事。      在此之前,华仔在港﹑台两地亦曾接触﹑认识不少高僧大德,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到台湾省灵岩山寺上妙下莲老和尚,可以说是一种“缘”份,华仔初见老和尚慈祥而又庄严的法相,听其开示,烦恼顿息,寂静安祥;犹如红尘中之清莲,顿感身心清凉自在;老和尚平实无华的言词,是高僧般若智能的流露;语重心长的剀切教诲,无非是悲愿无尽的度世本怀;华仔悠然生起归依之念,于是在妙莲老和尚接引下,成为真正的佛弟子,法名“慧果”。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这是佛教所讲因缘所生法。>    在归依当日,华仔问师父:自己会否出家?>    妙莲老和尚说:我们信佛学佛,要了达缘生缘灭──万事皆随因缘而变,一切要看“缘”份。     华仔自从归依三宝,认真地接触佛教,受师父妙莲老和尚之启发后,人生的目标和以前亦有所不同,不像以前这么多漏习;学了佛,较容易接受不如意之事,师父常说:“凡事向好处想,忍一忍就过去了嘛!既然有些事情一定要做的,为何不用个欢喜心去做呢?大家都开心不好咩?尽量去尝试接受﹑容忍﹑包涵;以欢喜心做任何事,就能做得更好,而且身心快乐”。做人处事比以前较为宽宏大量,人生观亦豁达开朗! 学佛的收获    由于自己对佛教义理认识不深,不能去宣讲佛法,唯有身体力行,多做慈善事业。记起师父经常开示弟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只要用你的悲心,说好话助人向善;看到人家做善事,发随喜心赞叹心,令对方成就,都能修福田”。出钱或出力,帮助贫穷无依者,都能广结善缘。身为艺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媒介,去扬善,劝更多人献出爱心,参与慈善活动。    很多时候,华仔往台湾省拍电影,但都抽不出时间上灵岩山寺去探望师父,只可打 ... 作简单的问候,与师父见面的机会不多,师父不能经常指点,但可以从师兄弟中或善知识中去了解佛法的真义。华仔感觉师父佛学上的知识,全摆在面前,在乎有没有心去学,要看自己能否感觉到?吸收得到?     华仔与妙莲老和尚倾谈中,感觉到师父多数用很简单的譬喻,将信念﹑道理带给自己,很容易明白。甚么是“第一”?尤其是艺人,在这个娱乐圈子里,很多时都为争这个“第一”而烦恼。但师父带给我“第一”的启示是:所有人都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带给他们所需要的,你就是“第一”。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佛教讲因缘﹑时节﹑果报。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来,时间未到,你想亦没有,时间一到,你不想它也有。学佛的人要大公无私,就好象佛陀一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悉离苦”,不要以私心做事,只为自己,而损害他人。 曾经问华仔,皈依后对佛法有甚么新的认识?    华仔坦白说,对佛法还是认识有限。尽管如此,他承认佛法对人生观有所启发:“皈依前,我的埋怨比较多,甚么事情也要问个为甚么。皈依后,我较能安于现实。虽未至于无求,但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不称心如意而受影响,心境较以往平静得多了。以前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事情做不好,会怪人、怪自己,放不下。现在好一些,懂得包容,个心轻好多,没有甚么大不了!”译述推广《解惑叮咛语》    1999年9月,妙莲老和尚的《解惑叮咛语》有了广东话译本的CD、录音带,转述人是刘德华,因此,有意无意间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华仔以他虔敬的发心,动人的声线,恭录了他师父上妙下莲老和尚的开示问答《解惑叮咛语》,免费结缘,把老师父的国语开示以粤语演译,方便香港的信众与市民聆听受益。从构思、 ... 到流通,都是低调进行,看得出华仔的全心全意,以及他对师父的尊重。    《解惑叮咛语》是妙莲老和尚平常跟弟子聊天或者是他讲经、开示和问答节录,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问得贴心,答得精彩,例如家人不和,怎么办?命运可以改变吗?为儿孙做牛马,值得吗?如何令婆媳和睦?致富可有良方?吃亏、工作不开心、睡不着,怎么办?穷人如何布施?丈夫有外遇怎办……等等,现已出书了。    刘德华是影视歌三栖艺人,声音的表达能力自有一定的水准,但他在这许多演唱会、演戏、拍广告、读剧本、练健身等工作之中,如何还能够匀出时间来做这件看似简单实则繁复的译述工作?是甚么原因促使他要做这件事?    华仔自己解释到:“我觉得,香港人对看书的兴趣,远不及听声带。在台湾省、在大陆,读书风气都比较盛,可是在香港,尤其是想要推广佛学,你要人看书,一定事倍功半。所以我才想,假如把师父的《解惑叮咛语》翻译成广东话录成CD,大家当听故事也好,当听歌也好,都容易接受好多。这就是这件事的缘起。我们第一批录了五万份,之后又有没有加制或制了多少,我并不知道。完成了就放下了,没有过问。有人喜欢,能推广,当然是最好的事,我想我师父会很高兴的。”     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华仔就在港台地区担任了五个大使:“消防大使”、“反毒大使”、“骨髓捐赠基金仍像大使”、“海洋公园鲸豚保护基金名誉大使”和“生活教育中心亲善大使”。以公益活动的“大使”,为社会付出爱心,促进港台人文素质的提高。华仔声称:“如有佛教任何团体,需要其帮忙的时候,我会尽量抽空配合,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慈善事业!阿弥陀佛!”    懂得看破、放下、自在,人生就会活出彩虹。刘德华演绎妙莲老和尚的解惑叮咛,默默的推广佛法,不断的助人为乐。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德华信佛修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雍正是康熙的第几个儿子?

    雍正是康熙的第几个儿子?  准确的说应是第十一个。因为前有七子夭折,未入谱无玉蝶,故记为四子。  序号1:承瑞 生母容妃马佳氏 生卒:康熙六年——康熙九年  序号2:承祜 生母皇后赫舍里氏 生卒:康熙八年——康熙十一年  ...

  2. 熏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熏”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熏天赫地——熏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熏风解愠——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熏莸不同器——熏莸:香草和臭草。熏陶成性——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3. 如何缓解失眠的困扰?经常失眠睡不着觉怎么办

    失眠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了,现在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气候反常等多发面的原因,年轻一族也正饱受着失眠的痛苦。经常失眠睡不着觉怎么办以下是给所有被睡眠障碍困扰的人的好建议:1、在浴室内或枕头上洒点精油,例如薰衣草精油,它能帮助你放松。草本茶不含有...和牛奶系饮品被认为有且于睡眠。此外,酒精使你的尿液增多,这进一步扰乱了睡眠。

  4. 梦见肥胖 梦见肥胖什么意思

    梦见肥胖是什么意思?梦见肥胖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肥胖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看到别人肥胖,预示非同一般的活跃和发达期的到来。梦见肥胖的案例分析昨晚上梦见自己穿的衣服变得很短,盖不住肚皮,我还一直拉拉不下,还梦见肩膀周围变得很大,就是感觉梦见自己又变胖了,我很担心又很不安地醒来了,这种梦是什么意思?

  5. 中国历史上最低调豪门,每年烧钱过大寿,财传十二代富裕四百年

    虽然出于同一个朝代,但是康百万家族和沈万三并不同。这个家族在历史上是相当的低调,低调到在明朝的历史上不显山不漏水,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慈禧逃难到了他们那里,他们家族仗义疏财,为国捐款,被慈禧封了个康百万的名头,这才被世人所熟知。如今康氏子孙遍布世界各国,涉及各个行业,而且均有所成,也算是自己的祖先们用四百年时间积攒下的德行吧。

  6. 唐代设“制科”选拔特长生 古代原来 也搞“特招”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7. 梦见画桃花

    周公解梦梦见画桃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画桃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成语典故_夺席谈经的意思典故简介 夺席谈经的主人公是谁

      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被称为经学,意为研究经典之学。当时儒学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春秋》,也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除此之外,还有《论语》、《孝经》等书也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语意古奥...

  9.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一直强调日本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而极力回避作为加害者对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出于“冷战”需要,美国开始纵容日本右翼势力,右翼文人借机对教科书开刀,不断在教科书...

  10. 三白眼的分类介绍_看相大全

    三白眼的分类介绍一般人所认知的三白眼是分作两类的,即上三白眼和下三白眼。下三白眼的眼三白眼珠略细,向上吊起以至露出下边的眼白。没错,三白眼也有善良的一类,而且是个有成就的大人物,他利用了三白眼所带给他的种种优势来争取、实现他的心中理念,完成他那善良的理想和目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