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刿论战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 ... ,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刿论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的谋划者曹刿是一介布衣?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鲁国却插手了齐国君位争夺战,招致后来继位的齐桓公怨恨。

  2. 最霸气的弱国外交:这个被冤枉的刺客,用一把匕首拿回了国家领土

    两千年前,司马迁忍辱偷生,前后用去十四年的光阴,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此生再无遗憾。我们虚拟一个场景。

  3. 曹刿论战中的「 ”曹刿”和挟持齐桓公的「 ”曹沫”是同一个人吗?

    我相信很多人看过《左传》也知道「”曹刿论战”,但是从「”曹刿论战”以后,曹刿这个人就消失在了《左传》之中。然而在「”柯地之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叫「”曹沫”的人,此人用匕首挟持了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归还占领的鲁国土地。有人说,在「”柯地会盟”的时候出现的「”曹沫”就是「”曹刿”,不过有人也反对,「”曹沫”另有其人。通过历史索引,我认为「”曹刿”和「”曹沫”就是同一个人。或者后人在传抄的过程中,出现

  4. 为什么打仗要「 ”一鼓作气”?

    人们常说做事要「”一鼓作气”,意思是要趁锐气旺盛之时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才能成功。「”一鼓作气”是个成语,它与古代的一个战争故事有关。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发生战争。曹刿(ɡuì)陪同鲁庄公出征,出谋献计。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对峙。齐军擂鼓呐喊,准备进攻,鲁庄公正要下令击鼓出击,曹刿劝阻说:「”先等一等。”于是,鲁军没有擂鼓,严阵以待。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鼓准备进攻;曹刿还是让鲁庄公按

  5. 东周列国故事之齐恒公之崛起

    齐桓公直生气,更恨鲁国。管仲是有主意的:他知道齐桓公不碰几回钉子,不会懂得请教别人。齐桓公就又出了一回兵。齐桓公连着打了两回败仗,自己认了输,向管仲认错。离海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靠齐国供应食盐。他说服了齐桓公,分全国为士乡和工商乡。这些事都做得很不错,齐国富强起来了。齐桓公就想多多联络别的诸侯,大伙儿订立盟约,辅助王室,抵抗外族,自己做个霸主。

  6. 曹刿抗击齐军的历史故事:曹刿论战机智退敌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7. 曹刿为何被列入“刺客列传”?曹刿做了什么?

    >曹刿转忧为喜:“这倒也是。幸亏我占理。那就这么着吧!”据《春秋左传注疏》解释,曹刿又叫曹沫。随后的两三年内,齐国又揍了鲁国,曹刿没能阻止败局。两国要签订和平协定。齐国精心准备的国际会议,就这么被曹刿砸了场子。>曹刿的举动开了个先例。>可是曹刿这番演出,被司马迁老爷子视为友情客串的刺客。于是曹刿的行为出现在刺客列传里。曹刿最后一次露面是在鲁庄公二十三年,劝阻国君不要去参加齐国的祭神活动。

  8. 长勺之战与曹刿论战的故事

    曹刿便是一位民间的有识之士,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求见庄公,陈说自己对于该场战事的见解。>然而曹刿的义举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因为按照曹刿一贯的军事思想,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兵力、军备、战略战术固然重要,但首要条件是统治者必须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支持。>就这样,鲁国以弱胜强,取得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胜利。虽然这场战争的规模不大,但曹刿论战所陈述的战略原则却成为后世兵家的用兵方略。

  9. 失地得诚信

    鲁庄公派使者向齐桓公说,鲁国愿意以齐军现在驻扎的地方封土为界,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臣服齐国。齐桓公非常高兴,答应了鲁庄公的求和,并要求他在三天后与自己会盟。于是管仲把土地还给了鲁国。但是从此以后,齐桓公在天下诸侯中已经树立了诚信的好形象。>诚信能够彰显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他可以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了通达,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诚信。

  10. 鲁庄公与曹刿论战 鲁庄公庆父

    鲁庄公于公元前693年登基,在位32年,执政期间于长勺之战败齐国,曹沫劫盟复失地,司马迁称“庄公好力”。鲁庄公与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鲍叔牙率大军伐鲁。这时,一直隐居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鲁庄公庆父>庆父是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异母弟,春秋时期鲁国上卿。庆父与鲁庄公的妻子哀姜偷情,还企图夺取继承权。

随机推荐

  1.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 (214年), 曹操手下大将张郃率军进入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从此纳入曹操势力范围。但魏军遭到以曲氏为代表的西平豪门地主的多次反抗 ( 见曲氏叛魏 ) 。魏、蜀、吴 3 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后,自曹魏太和四年 (230年) 起,魏...

  2. 玛雅人真的牺牲了他们的球手吗?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周边文化所玩的球类游戏以其在中美洲的普遍性而闻名,直到欧洲入侵才将其关闭。例如,游戏的赢家或输家是在游戏结束时被牺牲的吗?据英国气象局称,欧洲人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派出一支本土球员队伍前往西班牙,向查理五世展示这场比赛。[25种文化中的人类牺牲]完整的插图,以及显示球赛场景的容器。尽管如此,很难摆脱现代人认为球类运动员经常被牺牲的观念,赫尔姆克说。

  3. 梦见木材 梦见木材什么意思

    梦见木材是什么意思?梦见木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木材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木材或是森林中伐倒在地的树木,表示你会有心愿得偿。梦见木材仓库,财运旺盛。反之,商人如梦见出售木材,则要当心,生意可能会受损失。如果梦见尚未加工的木材,表示你的意识中还带有许多自然的天性,说明必须对自己进行适当的控制。

  4. 灵巧的赋

    白天行窃的贼在桑给巴尔岛上偷,所以叫乌古查,那个夜里行窃的贼在沿海一带偷,因此叫姆里马,这两个贼都十分灵巧。巧得很,乌古查也把偷来的东西放在这个山洞里,但这两个贼都不知道对方把东西放在这个洞里。乌古查看到睡着的人吃了一惊,但他马上动出了坏脑筋:哈哈!双方都说自己行,最后他们决定互相证实自己的本领。所以法官宣判乌古查无罪释放。>乌古查就对姆里马说:“怎么,你看见我的杰作了吗?”

  5. 梦见自己会开车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会开车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会开车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跳沟

    周公解梦梦见跳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跳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孕妇梦见鼻子流血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鼻子流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鼻子流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别拉着别人一起受罪

    自失其利,复使彼失。一人被一领氎,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贼既见之,复取其衣。一人穿着一件木棉布衣,途中被劫贼抢剥掉了,另一人逃开,躲入了草丛中。这种愚人,衣裳和金钱都失却了,还让别人也遭劫。

  9. 范蠡为什么叫陶朱公?陶朱公是谁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

  10. 血粽子

    ★血粽子不记得是哪一年的端午了,似乎学校放假,我回家,外婆很重视这些节日,她老人家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上天赐福大地的仁慈。男人看了看我说:去年,也是过端午的时候,我妈一般是自己包粽子,全家吃的,不喜欢去外面买。>老太太捂着脸说:我错了我错了,其实那天我昏倒之前,吃粽子的时候,就看见一个小女孩跑进来,冲着我一笑道,奶奶,我们一起过端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