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霸气的弱国外交:这个被冤枉的刺客,用一把匕首拿回了国家领土

两千年前,司马迁忍辱偷生,前后用去十四年的光阴,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此生再无遗憾。 我们虚拟一个场景。有个更早的古人闯入太史公的梦境,劈面说道:「 ”大兄弟,麻烦你给我换个档案吧,我不是刺客呀。” 太史公一脸茫然,问道:「 ”阁下哪位?何出此言?” 那人说:「 ”我是鲁国的曹刿呀。你把我的档案和那几个大刺客放到一块,我冤枉。” 太史公恍然大悟:「 ”原来是曹先生,失敬。咳,这个事儿不好办。你当年劫持齐国国君,怎么给你定性?” 曹刿:「 ”那个,我不就吓唬他一下嘛,可没 ... 人。” 太史公:「 ”说的也是。不过你在人家国君面前动了刀子,让我怎么给你分类呢。再说了,你够爷们,够英雄,人人都夸赞你呢。” 曹刿转忧为喜:「 ”这倒也是。幸亏我占理。那就这么着吧!” 太史公醒了,自言自语道:「 ”哎,历史这玩意真不好写!” 一、 曹刿的名字妇孺皆知,《左传》记载的「 ”曹刿论战”出现在教科书里。据《春秋左传注疏》解释,曹刿又叫曹沫。 那是公元前七世纪前半叶,周王朝把国都搬到洛阳还不到一百年。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数以百计。 齐国的先祖是姜子牙,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像大多数诸侯国一样,两国最初的关系不错。 几代人故去,连兄弟之国都没了往日的情分。齐、鲁这样的姻亲关系也经不起考验。 齐国长得膀大腰圆,时常欺凌身边的小国。鲁国不算小,但实力和齐国不能比,偶尔也会挨揍。 公元前684年,是鲁庄公在位的第十个年头。鲁国北部的齐国风头正劲,春秋霸主齐桓公姜小白继位一年了。 这一年的春天,齐桓公出兵攻打鲁国。因为鲁国当初支持齐国公子纠,和齐桓公争夺国君的宝座。鲁庄公只好准备迎战。 这时候有个平民百姓求见鲁庄公,他叫曹刿。曹刿在乡下颇有名气,因为他力大无穷,也很勇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曹刿身处社会底层,却一直想要报效国家。他不甘于一辈子修理地球。 乡亲们劝阻曹刿:「 ”国家大事,你操什么心。朝堂上那帮吃大鱼大肉的人自然会处理。” 曹刿说:「 ”肉食者鄙,他们的脑子不太灵光。” 二、 那个年代,平民求见国君比较容易。直到四百年后,一个普通的士兵娄敬还可以轻易见到刘邦,成功劝他迁都长安。 曹刿来到鲁庄公面前,问道:「 ”老大,齐国兵力很强,您为何敢于迎战?” 鲁庄公先说了两点:他平常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常常分给百姓;举办祭礼的时候,所用的物品既不奢侈,也不糊弄神灵。 曹刿摇摇头说:「 ”这只是小恩惠和小信用。还不足以凝聚民心。” 鲁庄公说:「 ”还有。我虽然不能把全国的案件调查得一清二楚,但我处置犯人很谨慎,从不滥用刑罚。” 曹刿点点头说:「 ”很好,有这一点就足够了,可以一战。” 于是,鲁庄公带着部队出发的时候,让曹刿也跟在身边。 齐军和鲁军在鲁国北境长勺摆开了架势,那个年月的战争还不时兴玩阴谋诡计。 齐军随着战鼓声发起了三次冲锋,曹刿却阻止鲁军冲锋。鲁军勉强扛住了对方第三波攻击,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 ”可以还击了!” 此战齐军完败。鲁庄公用钦佩的眼神看着曹刿。曹刿不免有点得意,向国君讲解了「 ”三鼓而竭”的理论。 战后,孔武有力的曹刿成了鲁庄公身边的智囊,还身兼将领。鲁庄公不光欣赏曹刿的智谋,更喜欢他的一身蛮力。 曹刿的家人和乡亲们很感意外,都以他为荣。 三、 不过,长勺之败对齐国的体量来说,根本伤不到元气。何况那是齐桓公的时代,大战略家管仲还在世。 齐桓公尊王攘夷,八年之内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连南方实力强大的楚国都不愿和齐国为敌。 修理鲁国只是齐桓公百忙之中的热身运动。随后的两三年内,齐国又揍了鲁国,曹刿没能阻止败局。 鲁庄公明白,这是国力的差距,他并没有怪罪曹刿。可是曹刿感到羞惭,不光为鲁国,也责怪自己没本事。 鲁庄公被打怕了,被迫割地求和,把北境的遂邑送给了齐国。 曹刿暗暗憋了一口气。他渴望拿回被齐国占领的土地。某日,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曹刿的脑子里形成,他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公元前681年,因为鲁国服软,齐桓公很得意,通知鲁庄公到柯邑开会。两国要签订和平协定。 柯邑就在如今的山东东阿一带,是齐国从卫国手里抢来的地盘。 鲁庄公带着使团出席了会议,曹刿也在其中。 在司仪官的主持下,齐桓公和鲁庄公登上石坛,郑重举行盟誓,双方将在齐国为主导的前提下保持睦邻友好。 齐国的随行官员喜气洋洋,管仲却不动声色。鲁国的使团人人脸上带着沮丧。鲁庄公在众目睽睽下保持着优雅的微笑。 当两国国君走下石坛,双方准备开香槟吃牛排庆贺的时候,意料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曹刿猛然冲上前去,一条胳膊勒住齐桓公的脖子,另一手拿着匕首抵住齐桓公。 会场上的人瞠目结舌。齐国的卫兵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把曹刿团团围住,却不敢过于逼近。 鲁庄公也大吃一惊,大喊:「 ”曹刿,不得无礼!” 曹刿红了眼,对齐桓公厉声说:「 ”请你立即下令把遂邑还给鲁国,我就放开你。否则今天只好和你同归于尽!” 齐桓公吓得不轻,只好答应归还鲁国领土。齐国精心准备的国际会议,就这么被曹刿砸了场子。 自古弱国无外交,曹刿盘算多日的计划就是劫持齐桓公。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 更好的法子。 事后,齐桓公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反悔,狠狠教训一下鲁国。 管仲对他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你是天下盟主,怎能言而无信?齐桓公只好作罢。 曹刿的举动开了个先例。后来战国年间的唐雎也照葫芦画瓢,要和秦王拼命,捍卫了国家利益。 可是曹刿这番演出,被司马迁老爷子视为友情客串的刺客。于是曹刿的行为出现在刺客列传里。 曹刿是否获得鲁庄公的嘉奖,不得而知。但他仍然活跃在鲁国的政坛。曹刿最后一次露面是在鲁庄公二十三年,劝阻国君不要去参加齐国的祭神活动。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最霸气的弱国外交:这个被冤枉的刺客,用一把匕首拿回了国家领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2.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3. 这些历史人物,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却非常幽默

    那些人类历史流传下来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非常的伟大,不过这些伟大的人物也遗留下了很多离奇或者说奇葩的事情。像我们现代人了解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基本上都是翻阅古籍,或者说在书上有所了解,也有一些孩子们是通过老师的介绍,而今天我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历史上有一些人物,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却非常的幽默,晋景公更是最悲催的一个。但是在公元643年的时候,易牙还有其他的几个大臣,公开囚禁了齐桓公,活活地把齐桓公给饿死了。

  4. 春秋首霸​齐桓公​,名不符实的霸主大业

    齐桓公小白是被史学家公认的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晋文之事向来也被看作是诸侯称霸的鼎盛。但齐国称霸及后来的吴越称霸颇让人颇有微词,仅一世而霸,称霸得时间都极短,远不如晋楚迭霸好几代。齐国是有称霸的先决条件的,齐被封于营丘,东方的莱夷之地,受封之初,就粗具大国的规模,且四周为莱夷部落,便于其扩张,发展空间特别大。而齐国是姜太公之封国,姜太公善于兵事,于是周天子便赐予齐国在东方的征伐大权)。

  5. 能不能严肃点?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看春秋时期的战争到底有多奇葩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是残酷的,是非人道的。因为一旦战争爆发,除了劳民伤财外,生灵也将面临着涂炭。战争开始后,自然会有些人牺牲,会有些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因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能和平解决的问题自然不会用战争去解决,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比如在二战时期,全球被卷入到战争的人数高达20多亿人,约有超过9000多万的军民伤亡,经济损失高达5万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战

  6. 成语故事之————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出自《史记·田单列传》: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公元前284年,与齐国早有积怨的燕国,命大将乐毅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伐齐,一路势如破竹。燕军攻入齐国首都临淄,齐闵王逃奔莒地。

  7. 战国时代,秦国为何能崛起?燕国、齐国、晋国底蕴悠久却不称霸

    在当时政治制度的作用之下,这些家族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尤其是像燕国和齐国这样的老诸侯国。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家底蕴问题。在战国时代,秦国或许是最没有资格一统六国的国家,因为它的历史底蕴是最差的,最有资格的应该说是燕国、齐国或者是晋国,这三个国家都是西周分封的老牌诸侯国,它们都得到过西周的承认,是中国封建历史当中的正统诸侯国。

  8. 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的谋划者曹刿是一介布衣?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而鲁国却插手了齐国君位争夺战,招致后来继位的齐桓公怨恨。

  9. 晋国之所以能力压齐楚秦三大强国长期称霸,离不开这七个关键因素

    翻开有关春秋的史书,有关晋国历史的叙述总要占据半壁江山,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史,也往往是一部以晋国为中心的霸业史。自从晋文公在城濮战胜楚军取得了霸主地位,晋国便牢牢地占据了霸业秩序的中心位置,在此后的一百年间几乎没有被动摇过。为了安抚国君的心绪,狐偃曾劝说:战也。

  10. 田单用火牛阵光复了齐国,他却成为压制齐襄王的权臣

    ◎引题战国后期,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军队,一举光复了齐国,让齐国免于亡国之祸,又从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了国都临淄。田单和火牛阵~~~1权臣初起~~~战国时期,齐国经过齐威王、齐宣王父子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国力已经大大增强。燕国和齐国形势发生了逆转,田单率领齐国的军队从即墨城开始反攻,沦陷的七十余座城池很快全部光复。田单把齐襄王从莒城迎接到国都临淄,田单成为了齐国的大救星、齐襄王的大恩人。

随机推荐

  1. 胡作非为的尼禄

    随即,尼禄作为皇帝的继子,在宫廷近卫军的拥护下登基称帝。这一年是公元54年,尼禄年仅16岁。公主的名字叫屋大维娅,她已经嫁给尼禄了。在一次狂欢节上,布列塔尼库斯对在场的尼禄皇帝和许多贵族子弟,忧郁地唱了一首歌,暗示自己被抢走王位。尼禄却感到十分紧张。湖岸上,间隔不远就有一个码头,码头上搭了一座座特制的平台,平台上召来许多美女跳舞,尼禄就以此取乐。尼禄听说有这种事,立即召见了巴苏斯。

  2. 初发芙蓉是什么意思?

    【拼音】chūfāfúróng【解释】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例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相关】百度“初发芙蓉”

  3. 梦见摘玉米

    周公解梦梦见摘玉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摘玉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英国历史:沃尔特·罗利爵士的十个有趣的事实

    沃尔特·罗利爵士和英国人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定义一样接近。虽然罗利最著名的是探险家,但他也是一名士兵、政治家、作家、间谍、诗人、朝臣,在1552年出生于德文郡,到他在法国宗教内战中当兵并镇压爱尔兰叛乱的那段时间,人们对他的生活知之甚少。罗利在后一个国家会以地主的身份出名。他当兵和地主的那段时间帮助他向女王介绍了他伊丽莎白一世,他成了更受欢迎的人物,并获得了探索北美的皇家特许。当然,这只是沃尔特·罗利

  5. 虚往实归是什么意思?

    【拼音】xūwǎngshíguī【解释】无所知而往,有所得而归。【出处】《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例子】【相关】百度“虚往实归”

  6. 孕妇梦见大鲸鱼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大鲸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大鲸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网络配图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

  8. 历史忘记了这个发现恐龙、身无分文地死去的流氓贵族

    Sacel城堡位于特兰西瓦尼亚的一部分,在当地被称为Hateg之地,不对外开放,但我的导游DacianMuntean已经安排我们进去。我在旧照片里看到过入口,波斯地毯,钢琴,圆形的大楼梯,大教堂似的铅玻璃窗。相关字样为[×]关闭特兰西瓦尼亚恐龙产品按品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科莉亚玛丽亚·加努(作者)关于此产品的更多信息价格:$63.00丰富:特兰西瓦尼亚恐龙相关内容这名古怪的19世纪交通大亨

  9. 前世记忆轮回真实案例:一个强盗的果报

    轮回真实案例:一个强盗的果报个案是一位34岁的女士,感情生活一直很不顺利。回到前世记忆里。个案是这个家庭的小妾,是被做军人的丈夫买回去的,丈夫长期在外。不久个案偷偷和这家老爷的小妾好上了,小妾帮忙将个案在衙门找了一个做记事的工作。当时,那小妾很爱个案,要求个案跟她私奔,但是个案拒绝了,个案说,本来自己就不喜欢她,只是喜欢她的钱而已。小妾对个案的一片真情得不到回报,伤心之余就上吊自尽了。

  10. 冷酷无情是什么意思?

    【拼音】lěngkùwúqíng【解释】冷漠苛刻,没有感情。【出处】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例子】斤澜反映现实生活,有时像不是用笔,而是用解剖刀。在给人以深刻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冷酷无情的压抑感。孙犁《读作品记(三)》【近义词】无情无义【反义词】仁至义尽【相关】百度“冷酷无情”

返回
顶部